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从事多年老年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老年人患急性肺部感染,经西医治疗度过急性期后,体质好的老人常能很快康复,而体质差的高龄老人,常会出现不知饥饿,不思饮食,即纳差为主的症侯,有的伴神疲乏力,短气少言,有的伴口干烦躁,大便燥结……若不及时救活,老人虽在肺部感染的好转期,也极易因饮食不下,体质进一步衰弱,延长病程,阻碍机体康复,更因重度营养不良,衰竭死亡。西医营养支持疗效较差,而安置鼻饲管也为许多老人不能耐受,我们及时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以“恢复胃纳脾运功能”为要,达到“强胃滋生以荣气血,营四肢百骸”的目的,疗效可靠满意,对尽快恢复老人食欲,促进疾病康复,挽救老人生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2.
周围型面瘫针刺治疗的时机与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是患侧面部表情肌麻痹,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等。面瘫的病因,中医理论认为是外感风寒之邪气侵袭阳明、少阳经脉,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筋脉失于气血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吹而发生痉挛,  相似文献   

3.
<正>原文足少阴肾之经也,肾主骨髓,其华在发。若血气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发润而黑;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简析足少阴属肾经,中医认为肾主骨髓,其华在头发。如果是血气盛壮的人,他的肾气就强,肾气强,骨髓就充满,他的头发就黑而有光泽;如果气血虚,则肾气弱,肾气弱,骨髓也会容易枯竭,不能滋养头发,所以头发就变白了。  相似文献   

4.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本病可因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感受风寒,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乃至颈项强痛.多发于睡眠后,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转动不利,向患侧倾斜.重者疼痛可牵及肩背,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5.
王声强  董友鑫 《中医杂志》2008,49(10):950-951
答:在周围性面瘫的后期,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迁延不愈,临床可出现"倒错"现象.即表现为静态观之,原本歪向健侧的口角,又歪向到了患侧,这就是在中医临床的面瘫"倒错"现象. 要认识面瘫"倒错"现象的形成机理,首先就要了解周围性面瘫局部口角歪斜症状的产生机制.当一侧的面神经麻痹后,其局部的口轮匝肌张力降低,而健侧的口轮匝肌张力相对增高,因此,口角被拉向健侧,从而形成了口角歪斜向健侧的首发症状.中医学认为,面瘫"倒错"主要是由于周围性面瘫初起发病过重、或失治误治,使病程久延,气血亏损,面部筋脉失于濡养,造成患侧面肌由弛缓不收转为板滞挛缩,致使患侧口轮匝肌张力偏低变为张力过高,将原本歪向健侧的口角又牵扯到了患侧,这实际上是一个阴阳反复失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已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对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的同时训练,效果优于患侧的单独训练。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双侧肢体康复训练的机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睑下垂,是因外伤致使气滞血瘀,血行不畅,气血不和,脉络失养,阻塞经络而致。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苑陈则除之”的原则,针刺手法采用泻法,调其气血,通经活络,使其气血流畅无阻,功能恢复正常。取穴:攒竹(患侧)、鱼腰(患侧),以一寸毫针采用泻法,不留针。攒竹平刺0.5寸,鱼腰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指战员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非手术治疗的膝关节损伤的指战员20例,给予本体感觉训练、理疗按摩、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受伤指战员康复前后的患侧及健侧膝关节位置觉测试和膝关节功能进行总体评分.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患侧的位置重现的平均偏差变小,不同角度的偏差也变小,康复初期健侧平均偏差及各组偏差均小于患膝(P〈0.01);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初向比较,患侧Lysholm评分明显增加,不稳定单项评分也明显增加(P〈0.01).结论:膝关节受伤的指战员的康复治疗中,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有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患儿出生后,发现颈部一侧硬块,此硬块有的可逐渐缩小并于数星期后消失.但有的硬块变大变粗,出现挛缩,胸锁乳突肌紧张,突出如条索状.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斜向对侧上方,随着时间的延长,肿胀硬块度增高,头部歪斜也日见明显,活动受限,较大的患儿中,因患侧颜面发育受影响,健侧颜面也相应产生适应性的改变,致使颜面大小不对称,晚期病例一般伴有代尝性胸椎侧凸.  相似文献   

10.
中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有些人会出现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这往往会影响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康复,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造成永久性痉挛性瘫痪,导致终身残疾.因此,对于中风患者出现患侧肢体痉挛,及早予以抗痉挛治疗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以温阳益气通络法结合直接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折的治疗在骨科,而功能的恢复却是康复医学的范畴。许多骨折患者在拆除石膏、夹板后会出现患肢变细、关节僵硬。骨折固定的时间越长、患者年龄越大,这种情况就越重,有的甚至造成终身残疾。针对此类患者,首先要分析其心理特点及身体需要,再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现对在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3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神经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流通不畅,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变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有的还伴有患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针灸作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国内对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及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分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晓燕 《中国针灸》2006,26(12):866-868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针刺刺激量对痛痹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方法:选择以寒邪为主的下肢痛痹病人41例,在患肢悬钟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手法,通过同一病人强、弱刺激后观察患侧肢体血流图,计算波幅值以做比较。结果:强刺激针后使波幅下降,弱刺激针后使波幅上升。结论:不同刺激量可以引起患肢血管舒缩机能截然不同的规律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脑卒中患者约有四分之三出现偏瘫症状,如果急性期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容易造成关节挛缩、变形而影响日后偏瘫肢体功能的康复。为偏瘫患者设计良肢位,是急性脑血管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点,对抑制异常运动模式、早期诱发分离运动有重要意义。现将笔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常见的良肢位1.1仰卧位:头部垫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臀部下方垫一软枕,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欧关节屈曲、外旋。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枕头,使肩肿骨向前突。上肢肘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的康复学者和护理专家利用交叉迁移现象对脑卒中患者的健侧肢体进行抗阻训练以达到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目的,虽然对这一现象应用于缓解卒中后偏瘫的机制尚在探讨中,但是就目前的已有研究表明,对健侧肢体的抗阻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侧肢体的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16.
治疗方法患儿俯卧,术者用拇指点揉患侧肾俞、环跳、殷门、委中等穴,以疏通气血,解除肌肉痉挛。之后患儿仰卧,助手用两手分别插入患儿两腋下,术者用双手呈前后位持握患侧下肢,左手在大腿前侧,右手在小腿后侧,与助手做对抗牵引。继而强屈患侧髋关节至最大限度,最后将髋放于90°屈曲位,向上提拉牵引,在牵引下外旋、外展并伸直髋关节,则半脱位即行复  相似文献   

17.
<正>胃痛是很常见的症状,有的人胃疼时随便找点药对付过去,长期不注意养护自己的胃,这样很可能拖成慢性病,或导致病情突然加重。胃疼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中医很重视脾胃的调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人体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这是强壮和健康的基础。所以不可忽视胃病症状,应辨  相似文献   

18.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1.原文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2.解说小敌:指弱小的敌人;剥,不利有攸往:见于<易经*剥卦>,剥,裂开;攸往,所往之意.遇弱小之敌,就围而歼之.但弱小之敌,行动灵活,若围歼不成,则不宜穷追.本计原意是指盗贼入室盗窃时,要关起门来把他捉住.在兵法上是指我方力量强大,遇到弱小之敌,要先断其后路,然后围而歼之.正如<孙子兵法*谋攻>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意思是说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分散敌人.所以,"关门捉贼"计在兵法上就是打围歼战,其特点是速战速决,是以多胜少的常用战术.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的康复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临床上多采取营养神经细胞、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以及中医药治疗.而针刺疗法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也是颇具疗效的手段之一.2009- 07-2009- 10,我们以补益气血、祛瘀通络为治则,采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3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和胃八法     
胃为六腑之一。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与胃一脏一腑,互相配合,是消化系统的重要脏器。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饮食营养的消化吸收,都是要通过胃的。胃气调和则消化功能正常,食欲旺盛,营养充足,自然体力强壮,即使有病,亦易于康复。如果由于饮食失节,寒温失调,或者劳逸无度,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