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方法分别对2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直接夹闭或者动脉瘤孤立+血管架桥手术,在动脉瘤夹闭前及夹闭后应用微血管多普勒对动脉瘤及邻近血管进行血流速度检测,在动脉瘤孤立后进行移植血管和吻合血管血流的检测。结果巨大动脉瘤内血流的多普勒波谱主要表现有4种。5例直接夹闭动脉瘤中,2例在夹闭后证实有载瘤动脉或邻近血管的狭窄。15例血管架桥手术中,多普勒检测移植血管均通畅。结论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1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同时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痊愈13例,轻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术后行PSa检查显示瘤蒂夹闭满意、动脉瘤消失;术后出现2例脑积水,均行V-P分流术。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较好,但仍存在脑血管痉挛问题,须积极应对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6%。双侧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较为少见,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及病死率高。我院采用分期自体血管移植颅内外架桥建立颅内外高流量分流后,再行动脉瘤孤立技术成功治愈1例双侧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以及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4例颅内、颅外动脉狭窄;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5例,单纯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例.结果 14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经支架成形治疗后10例血管直径恢复正常,4例血管直径恢复85%~90%.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4例获得致密栓塞,1例疏松栓塞,1例单纯支架置入后动脉瘤腔内血流滞留.术中发生支架移位1例.随访1~36月,无发生缺血或出血性事件,10例定期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支架再狭窄或闭塞,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以及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0.5%~3.0%,是后循环常见的动脉瘤之一[1-2]。PICA与脑干、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手术难度和风险比较高,术后常发生严重的并发症。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21例PICA动脉瘤,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内复杂动脉瘤通常包括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巨大动脉瘤、多发动脉瘤和椎-基底动脉瘤[1-2].颅内复杂动脉瘤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大,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临床治疗困难.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12例,均成功进行了显微手术夹闭术,疗效理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改进颅内前循环双侧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以提高颅内前循环双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前循环双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术中应用载瘤动脉近端临时阻断、颈部颈内动脉暂时夹闭并回抽、颅内外动脉架桥技术、动脉瘤颈逐步缩窄、动脉瘤体穿刺抽吸减压、动脉瘤体切除、术程中始终应用生理盐水加罂粟碱冲洗及应用吲哚菁绿脑血管造影等技术.结果 15例动脉瘤手术全部成功夹闭,其中1例行二期手术清除血肿.出院时优良者13例,轻残者2例.结论 颅内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通过术中改进的手术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在术中即时发现动脉瘤是否残留,载瘤动脉是否狭窄,从而指导手术医师术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王振宇  黄光富  张天  李志立  谭海斌  刘灵童 《西部医学》2017,29(9):1281-1282+1287
【摘要】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1例147个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患者,平均年龄59.3岁;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19个,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95个,远端动脉瘤33个。依据动脉瘤瘤颈的大小、瘤颈壁结构(硬化、钙化)、瘤囊的大小、瘤囊内是否有血栓、钙化、瘤囊上有无重要分支血管等分别采用单纯夹闭、塑形夹闭和血管重建三种手术方法。 结果 147个大脑中动脉瘤中48个大脑中动脉瘤选用单纯夹闭手术,91个动脉瘤选择塑形夹闭,8例巨大动脉瘤术中颅内外血管搭桥动脉瘤孤立或近端夹闭(血管重建),三种方法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0.4%、14.3%、12.5%,塑形夹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稍高,并有3.3%的复发率。结论 三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和预后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临床医生术前仍应综合影像资料详细分析,根据动脉瘤的瘤囊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对13例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使用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中,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动脉瘤呈囊状7例,球形2例,葫芦形2例,宽颈2例;动脉瘤直径在4-11mm之间。结果13例电解式可脱栓塞病例中,动脉瘤腔100%栓塞6例,95%栓塞4例,80-90%栓塞2例,不足80%1例。栓塞后载瘤动脉痉挛3例,弹簧圈少量脱出动脉瘤1例次,过度栓塞1例次。结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重建用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难治性脑动脉瘤治疗中的脑血管重建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起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进行颞浅动脉-挠动脉-大脑中动脉(STA-RA-MCA)搭桥手术,共治疗9例难治性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重建后采用颈部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闭塞载瘤动脉或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8例吻合血管通畅,并通过阻断载瘤血管而使动脉瘤不显影.1例吻合口狭窄伴血管痉挛.随访显示8例治愈患者无动脉瘤复发或破裂.结论脑血管重建,结合急性或慢性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是目前较为合适和有效的脑血管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11.
Liang JT  Bao YH  Zhang HQ  Li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44-2746
目的 探讨末成年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方式、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1985至2008年北京宣武医院39例末成年人(0~18岁,男24例,女15例)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神经介入治疗22例;显微外科治疗8例;载瘤动脉自行闭塞而自愈者3例;术前动脉瘤再破裂死亡1例,未治疗5例.3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Glasgow结果评分[(GOS)4 ~5分]28例,死亡1例,致残(GOS 2分)1例,随访过程中有1例动脉瘤栓塞后复发行手术治疗.结果 未成年人颅内动脉瘤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2.2%.发病方式: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急性剧烈头痛19例,长期头晕头痛7例,一侧肢体无力6例,眼球活动障碍5例,无症状偶然发现2例,外伤后鼻衄1例.共发现4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前循环31个,后循环13个,后循环动脉瘤比例为29.5%;动脉瘤部位:大脑中动脉10例,海绵窦段颈内动脉6例,床突段及床突上段颈内动脉6例,基底动脉6例,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4例,大脑后动脉4例,椎动脉3例,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各2例,眼动脉1例.巨大动脉瘤(直径> 25 mm)12个.结论 (1)未成年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2)大脑中动脉是未成年人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3)复杂性动脉瘤(巨大型、外伤性、梭形动脉瘤)比例较高;(4)未成年人颅内动脉瘤治疗难度较大,部分病例需采用载瘤动脉闭塞或搭桥后孤立动脉瘤的方法治疗,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例16个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一侧入路显微手术处理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16个。依据GOS判断:优良5例,轻残2例。结论一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处理部分颅内多发动脉瘤,选择好适应证、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首先处理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n Q  Chen J  Qian ZY  Zhang QB  Hu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72-876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颅内复杂动脉瘤共31例42个,包括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后交通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BA—SCA)分又处动脉瘤,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BA—SCA—PCA)分叉处动脉瘤各1个],椎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4个,眼动脉瘤4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10例,巨大动脉瘤14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8个,磨除前骨突后进行动脉瘤夹闭4例。分别采用眉弓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颞下锁孔入路、枕下外侧锁孔入路及乳突后锁孔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动脉瘤夹闭术31个,微小动脉瘤包裹术2个,夹闭加巨大动脉瘤体切除术5个,孤立加瘤体部分切除术2个,孤立术1个,手术前破裂1个。术后近期GOS疗效评定,27例好,2例轻残,2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有效控制动脉瘤出血及进行前床突骨质磨除、巨大动脉瘤切除、载瘤血管塑型等操作。在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精湛的显微手术技术基础上,锁孔微创人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评价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检出床突旁动脉瘤30个,其中Barami分型Ⅰa型4个,Ⅰb型5个,Ⅱ型13个,Ⅲa型4个,Ⅲb型1个,Ⅳ型3个。15例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17个,其中有3例采用血管搭桥+动脉瘤旷置术。13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复发后改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采用球囊辅助栓塞,3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28例患者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30个。1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视力下降1例,术后10 d突发意识不清死亡1例;13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对侧肢体轻瘫1例,2例患者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分流术后好转。术后复查造影19例,10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中夹闭完全9例,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中弹簧圈完全栓塞7例,1例支架辅助栓塞后12个月动脉瘤复发增大,改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双侧大脑前动脉吻合,动脉瘤旷置术。28例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5分18例,4分8例,3分1例,0分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84年3月~1985年4月连续完成颈内动脉系脑动脉瘤显微手术9例,操作常规按照Ya sargil法,作了适当修改:共计动脉瘤12个(3例为多发性),包括1例颈内动脉分叉处巨大无颈动脉瘤的孤立加EIAB一期手术,皆取得良好效果。术后脑血管造影复查动脉瘤均已完全消失,痊愈出院。随访6~12月,皆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的个体化显微手术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9例,未破裂动脉瘤13例.手术方式包括:直接夹闭5例,动脉瘤切开、瘤壁塑形12例,动脉瘤切除加脑血管重建2例,动脉瘤孤立术2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结扎1例.采用Glasgow预后评分法(CO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出院时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的患者(GOS 5分)有14例,轻度病残(GOS 4分)5例,重度病残(GOS 3分)2例,死亡(GOS1分)1例.21例生存患者术后随访3~118个月,平均随访(39±30)个月,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或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结果显示动脉瘤均消失.GOS评估恢复良好者17例,轻度残疾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本组病例致死率为9.1% (2/22),致残率为13.6% (3/22).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术中是否行微血管多普勒(MVD)监测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年龄(P=1.324)、性别(P=2.346)、动脉瘤大小(P=0.856)、Hunt-Hess分级(P=0.196)、动脉瘤是否破裂(P=0.172)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需要详细的术前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术者的经验与技巧配合良好的术中监测是保证满意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时机,手术原则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翼点入路对78例,82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进行的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80个,孤立1个巨大眼动脉瘤,包裹1个复杂的前交通动脉瘤。78例患者治愈60例(77.0%),轻残10例(12.8%),重残5例(6.4%),死亡3例(3.8%)。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一经确诊且病情允许应争取早期手术。经翼点人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儿童期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儿童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伞性.方法 总结北京天坛医院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3例儿童颅内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15例.观察手术组16例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术(GDC),5例的疗效.全部病例中有2例未做进一步的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组中15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GDC治疗组中1例栓塞成功,术后恢复良好;2例栓塞治疗后动脉瘤有残留,1例行动脉瘤孤立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行瘤颈夹闭动脉瘤切除术,恢复良好;2例介入治疗后动脉瘤再通,其中1例二次行栓塞治疗后再通,经手术切除动脉瘤后恢复良好.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GDC对急性出血的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也是安全的,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如有动脉瘤残留或再通者,建议行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采用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患者于出血后24h内进行显微夹闭手术治疗(24h组)、其余47例患者于24~72h内进行显微夹闭手术(72h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远期预后情况.结果:24h组患者术前动脉瘤再次破裂率0%显著低于72h组的12.77%,24h组与72h组患者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完全夹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组术后3例患者发生脑梗死、4例患者发生脑积水与72h组的6例脑梗死、8例脑积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组术后6个月达到预后良好的有36例、72h组预后良好的有31例,24h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3.72%显著高于72h组的65.9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采用显微夹闭手术应该尽早治疗,24h内治疗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