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椎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狭窄及不稳定的临床价值。方法:从1997年4月-2002年4月,对44例实施椎板减压同时作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腰椎管腔狭窄症12例,退行性脊椎滑脱10例,腰椎不稳症3例,下腰椎二次手术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3-62个月),共植入200枚螺钉,螺钉断裂1枚松动2枚,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发现假关节及骨不愈合,临床优良率97.7%。结论: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及椎管后外侧植骨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国产钛合金RF,DRFS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患者经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植骨融合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8~30个月椎间骨性融合率1年85%,2年100%,临床症状消失满意率92.3%。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横突间植骨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A 组),32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 A 组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腰痛 VAS 评分与 JOA 评分:术后各时点(术后1周和术后6、12、24、36个月)两组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本组采用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32例。术中无神经根、脊髓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从临床疗效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标准,本组优19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为84.4%。结论腰椎滑脱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横突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满意,腰椎管减压、横突间融合和脊柱固定可以改善腰椎管狭窄临床症状,彻底减压以及获得术后植骨部位的骨性融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脊柱通用内固定系统(generel spinesystem,GSS)治疗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月,采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1例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6~61岁。病程8个月~15年,平均18个月。予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摄X线片,行CT、MR/检查,均证实所有患者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同程度的腰椎管狭窄。病变间隙:L4-5,合并L5、S1 16例,L3-4合并L4-5,及L5、S15例。手术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共47个间隙,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47个间隙。结果21例获随访1~2年,平均13个月。手术疗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2%。患者主观评定满意14例,基本满意7例;未出现断钉、松动及骨不融合现象。术后复查X线片所有患者均于8~12个月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结论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采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术融合、GSS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41例患者(男23例,女18例);平均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平均随访31.5个月,评价其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手术效果、放射学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植骨融合率97.56%,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24%.手术并发症包括2例硬脊膜撕裂,1例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脊髓造影对腰椎滑脱症手术方法选择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方法选择的意义。方法:对4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前行脊髓造影检查,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脊髓造影检查结果要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1)脊髓造影显示椎管通畅,神经根充盈良好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肉固定,椎板、枘突间植骨,共11例:(2)兴髓造影显示一侧神经根充盈欠佳,椎管部分狭窄,进行切开复位、骨固定,症状侧半椎板减压或神经根管扩大加横突间小关节突外侧植骨,对侧椎板,横突间植骨,共10例;(3)脊髓造影表现椎管完全梗阻,双侧神经根充盈欠佳,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全椎板减压和神经根管扩大,横突间小关节突外侧植骨或加椎间融合、共2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1个月,神经功能评定按照JOA评分标准,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76%。参考候树勋等疗效评价标准,临床优良率为86.1%。结论:脊髓造影对腰椎骨脱症患者椎管减压、植骨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腰椎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狭窄及不稳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 1997年 4月~ 2 0 0 2年 4月 ,对 4 4例实施椎板减压同时作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 ,腰椎管腔狭窄症 12例 ,退行性脊椎滑脱 10例 ,腰椎不稳症 3例 ,下腰椎二次手术 2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2 3个月(3~ 6 2个月 ) ,共植入 2 0 0枚螺钉 ,螺钉断裂 1枚松动 2枚 ,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 ,未发现假关节及骨不愈合 ,临床优良率 97 7%。结论 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及椎管后外侧植骨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国产钛合金RF ,DRFS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通过对5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评价。[方法]1998~2002年,5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病人,术前常规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及前屈、后伸动力位X线片、腰椎CT及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Beaujon功能评分法,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主客观评估。手术方法采用受累节段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式。[结果]经过平均2.2年的随访,病人在临床上Beaujon评分有提高(P〈0.05),ODI和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只要准确地选取减压脊柱节段,该术式可以得到良好和持久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和术式选择,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73例,平均年龄65.8岁,病程9个月~21年.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B组).结果 术后随访7个月~4年,平均2年3个月.两种手术方法 优良率分别为 84.5%、82.9%.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各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月获得随访的腰椎椎管狭窄症(不包括各种腰椎滑脱)患者241例,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横突间植骨。观察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术前、术后1年及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分。比较患者术后即刻、6个月及1年及腰椎X线片,通过相邻横突间骨小梁的形成情况进行融合效果判断,并比较融合和未融合病例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2例发生脑梗塞,其中1例发生脑干梗塞死亡的严重并发症。2例心绞痛发作,2例心肌梗死,1例心衰,5例心血管并发症者经纠正后均康复。8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处理后7例很快闭合,1例发生感染经抗感染处理后康复。3例发现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有误,其中1例出现拇指伸指肌力减退的并发症,其余未出现并发症。双节段手术时间平均为2.8 h,手术出血量平均480.4 mL。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均能在术后1周佩戴护腰下床活动,平均3个月能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患者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ODI、腰痛VAS评分及腿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植骨融合率为42.1%,无明显椎弓根螺钉的松动和拔除。植骨融合者与未融合者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经过术前身体状况严格评估无手术禁忌证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广泛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可以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与术后效果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韦力 《骨科》2012,3(4):191-193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的微创减压、复位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外科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情况分为三组:A组32例,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B组21例,行微创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C组15例,行微创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微创减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的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3月57例微创通道下行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BMI不同分为3组,A组:正常体重组(BMI<25kg/m2),男14例,女17例;B组:超重组(25kg/m2≤BMI<30kg/m2),男7例,女12例;C组:肥胖组(BMI≥30kg/m2),男3例,女4例。记录每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JOA评分(29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评价各组融合情况。年龄、性别构成比、术前JOA评分与ODI及随访时间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3组疗效。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及C组各有1例术中硬膜囊撕裂;B组1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间融合时融合器打入上位椎体中,术中取出融合器,予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术后4例(A组1例,B组1例,C组2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经抗生素及换药等治疗术后15~18d切口愈合。随访8~20个月,3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ODI 3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JOA评分计算临床改善率并评估手术疗效,其中A组优25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2例,良7例;C组优4例,良3例;3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B及C组融合率分别为93.5%、94.7%和100%,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融合器沉降、移位或塌陷,无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微创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手术方法,BMI对其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入路侧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103例。结果经临床、MRI、X线片检查诊断单节段腰椎管狭窄15例,双节段狭窄53例,三节段29例,四节段6例。术后随访86例,随访时间平均3年3个月,优良率89.5%。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解除患者症状,是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精确责任神经根定位微创开窗减压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2007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2例,男97例,女85例;年龄46~82岁,平均58.6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双斜、过伸、过屈位片及CT、MRI检查。中央管狭窄17例,侧隐窝狭窄95例,混合性狭窄70例,合并腰椎假性滑脱或不稳定者56例。患者分为:微创开窗减压治疗组88例,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94例。结果: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微创开窗减压组90.9%(80/88),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92.6%(87/94),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微创开窗减压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镇痛药使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P〈0.01),两组间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和术后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失败综合证3例发生于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结论:微创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无明显差异,微创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应用于合并腰椎假性滑脱或不稳定患者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9月~2002年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19例,男5例,女14例,年龄47~68岁。病变节段L4~510例,乙3~43例,L5~S12例,L3~4、L4~54例。术后随访自行拟定下列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症状完全消失;良:症状明显改善;可:症状好转;差: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结果 术后17例获得4~18个月(平均8.1个月)随访,结果:优1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1%。术后6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有骨桥形成,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具有复位固定优良、对椎管干扰小及易获得植骨融合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侧剥离半椎板切除潜行对侧扩大减压联合对侧经多裂肌间隙行Dynesys内固定与双侧剥离全椎板切除Dynesys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3月27例退行性腰椎椎狭窄患者(43个节段)行Dynesys内固定手术。15例(24个节段)行症状重侧单侧剥离半椎板切除,潜行对侧扩大减压,对侧经多裂肌间隙安装Dynesys内固定;12例(19个节段)行双侧暴露全椎板切除减压安装Dynesys内固定。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腰背、下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摄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记录手术切口,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27例患者得到8~20个月的随访。2组患者对比研究显示单侧剥离组的手术切口、肌肉创伤、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初次腰痛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双侧暴露安装组。影像学资料显示2组患者椎间隙前高、后高及椎间孔高度、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2组患者椎间隙前高、后高和椎间孔高度、面积改变量及术后节段活动度改变量差别不大。结论单侧剥离半椎板切除潜行对侧扩大减压联合对侧经多裂肌间隙行Dynesys内固定同样可以达到足够的减压效果;与双侧剥离全椎板切除减压Dynesys内固定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初次腰部疼痛评分优于后者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钉道强化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47例,分为A、B两组,A组行责任节段减压,PMMA钉道强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双皮质固定,责任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VAS评分,ODI评分,和sF一36评分评估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内固定松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7月(18—30月)。A、B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固定节段A组短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ODI评分和SF-36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P〈0.05)。A组中无一例螺钉松动,B组中3例发生螺钉松动,其中2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PMMA钉道强化技术安全、可靠,较双皮质固定技术固定节段短,能够很好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实际操作中,不会明显增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腰椎滑脱合并单侧肢体神经症状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自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共收治腰椎滑脱伴有单侧肢体神经症状的患者 6 7例 ,分别行症状侧半椎板减压 (n =33)和广泛全椎板减压 (n =34)。两组均同时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行样本t检验或x2 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在临床满意率、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 ,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但是 ,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植骨融合率方面却有显著性差异。行半椎板减压术式组明显优于全椎板减压术式组。结论 对于合并有单侧肢体神经症状的腰椎滑脱患者 ,行症状侧半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及植骨融合术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并能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 ,增加患者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方法43例下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术后观察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26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优3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3%。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加椎间植骨确保维持腰椎稳定性,符合腰椎生物力学要求,在椎管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治疗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