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什么是“气”?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等等,这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中医所说气的基本含义。确切地说,人体的气是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它有很强的活力,能在人体内运行不息而又无形可见,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前文曾说过,精是液态物质,能化生气。气虽然也是物质,但它极其细微,难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说它“无形”。精在体内是流动的,而气的活力更强,在体内运行不息,从而推动和调控着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进行。因此说,精和气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相似文献   

2.
“气”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中医理论贯穿了这一观点,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的生命活动。 对人体来说,气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人体内的气,一是人体以外的气,即自然界之气。原气(元气、真气)、正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属于人体内之气;天气、地气、正气、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邪气、岁气、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等,则是人体外之气。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都有“精”这个概念,但西医是单纯指精液或精子,而中医所说的精,其涵义就广泛得多。中医认为,从广义上说,精的实质是泛指人体内一切有益于生命活动的精华物质,它包括了血液、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但从精、血、津、液、髓等具体物质的生成和功能而言,它们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如精的概念,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的概念范畴仅限于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后天之精及脏腑之精,而不包括血液、津液、髓等。先天之精,即指生命产生之前的精,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形成胚胎的本原。《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生之来…  相似文献   

4.
气机升降与胃肠动力关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运动(气化)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其中,尤以气的升降运动在胃肠动力的调节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与反映,两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存在着生理与病理的密切联系。1 生理上的联系气的升降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而胃肠运动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生理机能,所以气机升降与胃肠运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无升降,则无正常的胃肠动力。“人以水谷为本”(《素问·平人气象论》),水谷经仓禀之胃受纳、腐熟…  相似文献   

5.
二、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温与煦,都是“暖”的意思。气能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冷,所以说气有温煦作用。人体的体温所以能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脏腑经络以及各组织器官所以能维持旺盛的功能活动,都要仰赖气的温煦作用。同时,人体的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才能运行输布,所以有“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的说法。温煦作用属于气的阳性方面的作用,称为“阳气”。所以《医碥》说:“阳气者,温暖之气也。”阳气在人体的作用,犹如天体中普照万物的太阳,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阳气不足,产热过少,就会发…  相似文献   

6.
气治法机理气病,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证。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者由精气内夺,实者由邪气偏盛。虚证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证可见气结、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亦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又劳损可致元气虚衰,积聚可使气机壅阻。以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元气之根,故气病与肺肾疾患影响尤深。血病与气亦有密切联系,以气为血帅,气病常易导致血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是脏腑功能的反映。因为气的活动范围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之三宝。精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根本;气为人体活动之动力,是人体的生理功能。在精和气的基础上产生的精神、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称之为神,它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并且把精充、气足、神全看做是能够延年益寿的前提和保证。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体内之精“所生有限、所耗无穷,未至中午,五衰尽见,百脉俱枯矣,是以养生者务实其精”。精藏之于肾,机体生长状老  相似文献   

8.
脾是人体五脏之一 ,有运化水谷精微 ,运化水湿 ,统摄血液的功能 ,对人体气、血、精、液生理病理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女子经、孕、产、育与冲任脉盛衰关系密切 ,而冲任之脉需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才能任脉通 ,太冲脉盛 ,血海满盈 ,经期如常 ,如脾之功能失常则经水紊乱。1 .月经病与脾的功能关系1 .1脾主运化对经血的影响脾主运化指脾对人体摄入的水谷有消化吸收的作用。其功能正常精微物质不断输布全身化而为气、为血 ,使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按时而下。脾虚不运 ,饮食减少 ,脏腑经络不能得到后天水谷精微滋养 ,则经水不能按时而至 ,或…  相似文献   

9.
1血汗同源,互化互用就血与汗而言,它们都是机体器官代谢活动的产物。但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汗是机体排泄出的代谢废物,其本身不具有生理功能。那么两者之间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它们主要是通过精、气和津液及其气化运动而密切相关的,而生理上“血汗同源”,在病理上则互相影响。主要体现在血与津液,津液与汗两个方面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0.
脑与五脏关系论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脑主元神,为脏腑之主。脑与五脏之间通过经络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互为影响。脑的功能正常,则五脏各司其职,人体生命活动正常有序,脑病则“五脏六腑皆摇”,百病乃生。反之,五脏功能活动的正常发挥,是脑神髓海充足,脑主元神功能正常的前提。若五脏失常,则因髓、血、真气不足而致脑髓虚损,元神虚疲,或因五脏之气郁扰于脑,而扰动神明。  相似文献   

11.
崔家康  姜泉 《中医学报》2019,34(4):686-688
血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周身,循环不已,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其在血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也影响着血行,故有"血之源头在乎肾"之说。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在血化生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肾是血化生的本原和动力,血液运行同样与肾关系密切,肾虚可导致血虚,亦可引起瘀血、出血等病理改变。在治疗上,当遵"损其肾者益其精""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具体方法有填肾精益精髓而资血、温肾阳益肾气而养血、平补肾阴肾阳而生血等。  相似文献   

12.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依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又有赖于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一、精 (一)精的涵义: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1.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是指繁衍人类,  相似文献   

13.
气和血是构成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素问·调经论》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唐仁川认为,人身气血各具阴阳之性,互为其根,以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但气血失调,则阴阳不和而诸病蜂起。所以唐氏论治血证之前,首先阐明气血的相互关系。他说:“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卷一·脉证死生论》)。“盖人身之气游于血中,而出于血外。故上则出为呼吸,下则出为二便,外则出于皮毛而为汗,其气冲和则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谧静”(《卷二·吐血》)。既然呼吸、二便、排汗等有关生理活动,都是气血相互为用,特别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即所谓“静则气平而生阴,动则气躁而生阳”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通过对血液的化生和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统血,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化血,肺主治节,调理心血等生理功能的探讨,揭示了五脏在血液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补血剂为补益方剂之一,适用于营血亏虚所引起的一切病证。为了提高补血方剂的疗效,除用补血药外,常根据病情的需要,再酌情配伍其他一些药物。下面谈谈补血剂的配伍及应用。补血剂的配伍一补血药配伍补气药血与气,在生理和病理上均有密切的关系,《内经》中就提出了血与气是“异名而同类”,血有“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气有“熏肤、充身、泽毛”之用,共同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血属阴、气属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的生成依赖于气化,血的运行也靠气的鼓动。《医学真传·气血》说:  相似文献   

16.
女子以血为本,血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血来源于脾胃。因此,脾胃与女子月经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在月经的生理、病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调理脾胃在月经病的治疗中尤其重要。本文就脾胃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调理脾胃在治疗月经病方面的应用,略谈个人粗浅的认识。一、脾胃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脾胃共居中焦,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分工合作,化生气血,内灌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女子的经水是血所化生,而血的生成、统摄和运行,有赖于气的生化和调节。因此,在产生月经的机理上,血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运行血的动力,而气血的化生均源于脾胃。脾又统血,脾气健旺则统摄有力,血循常道,维持正常的月经。所以古人曰:“妇人经  相似文献   

17.
气血是构成人类生命的主要源泉,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九针论》曰"人之所以成生考血脉也",人仍气血构成.《寿世宝元》指出"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夫气有一息之不行".说明了气血的生理关系,因此"气血不和,百病变化而生".如《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复反则死".《灵枢、阴阳清浊论》曰"人之气血,苟能如一,则天下为一矣".阐述了病理上的气血因果关系,古人对血证治气,气证治血,论述比较详尽.  相似文献   

18.
肺气虚证与呼吸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为娇脏,在五行属金,为魄之处、气之主.<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曰:"肺主一身之气","诸气者,皆属于肺."<中藏经>也指出:"肺者,生气之源."可见,肺与气关系之密切.而<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可知"气乃生之本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由此可见,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而肺气虚证无疑也是临床的常见证候,亦是研究的重点证候.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脾与血的关系:祖国医学的脾,与血有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记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平治会萃》谓:“血者,水谷之精也”。又谓:“生  相似文献   

20.
<正> 脾胃生理特性与功能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以气机升降而言,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根据阴阳二气性质,阳气主升阴气主降,但脾胃之气升降与此相反。因为人体脏腑之气属阴者主升,属阳者主降,阴阳之气相互交感,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故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从功能而论,胃主受纳水谷,纳则贵下行故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