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西咪替丁联用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方法:将门诊行胃镜确诊68例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于晨起时口服20mg奥美拉唑,在临睡时服西咪替丁400mg,连用一月,疗程进行2周和结束后由专人分别行胃镜检查。结果:68例患者的溃疡均已愈合;愈合率达100%。结论:奥美拉唑、西咪替丁联用对十二指肠溃疡愈合近期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奥美拉唑治疗吻合口溃疡1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般资料 男14例,女1例;年龄24~58岁。胃手术后症状出现时间为3个月至13年;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手术者11例,胃溃疡手术者4例。溃疡位于吻合口胃侧4例,位于吻合口10例,位于空肠1例。吻合口溃疡的形态有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及线形等。溃疡2~25mm大小不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纳差、黑便、腹胀、消瘦及贫血。均接受H_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治疗6周,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胃镜复查吻合口溃疡未愈合。 治疗方法与疗效 全部病例均于内镜确诊后,次日清晨空腹口服奥美拉唑20mg,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抗溃疡药物与制酸剂,服药后3d疼痛缓解率为100%,经4周治疗后内镜复查,吻合口溃疡愈合率为93%(14/15),另1例溃疡面缩小趋于愈合,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3.
宾卫星  文琼  王树立 《吉林医学》2010,31(13):1821-1822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7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男,56例,女,33例,年龄(48±10)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50例,胃溃疡(Gu)39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2次/d,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呋喃唑酮0.1,3次/d,口服。B组,男,52例,女,37例,年龄(49±8)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47例,胃溃疡(Gu)42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2次/d,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甲硝唑0.4,2次/d,口服。治疗1周后继续单用雷贝拉唑3周,4周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A、B二组抗Hp治疗结束后4周,Hp根除率各为92.1%,82%(P(0.05)。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5.5%,86.5%(P(0.05)。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具有Hp根除率高,疗程短,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目前治疗Hp阳性溃疡及根除Hp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并与西咪替丁比较.方法 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32例和西咪替丁组32例,分别使用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疗4周, 4周后西咪替丁组未愈合者治疗延长至6周.结果 同疗程:观察组治愈率93.75%,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对照组治愈率68.75%,不良反应发生率15.62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56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1.33,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同疗程:观察组治愈率93.75%,对照组治愈率7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266,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有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阿齐霉素三联疗法1周疗程与2周疗程方案的疗效差别。方法69例经胃镜检查证实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2周组,用药为奥美拉唑40mg,每天1次×2周;阿齐霉素每天500mg,仅开始3d口服;阿莫西林500mg,每天4次×2周。B组为1周组,用药为奥美拉唑与阿齐霉素,剂量和疗程同A组,阿莫西林500mg,每天3次×1周。结果H.pylori根除率A、B两组分别为88.0%(31/35)、85.0%(29/34),两组根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愈合率、疼痛消失时间、随访1年再检出率和溃疡复发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齐霉素三联疗法1周方案与2周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西咪替丁又名甲氰咪胍,是组织胺H_2受体阻滞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但笔者在临床应用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有2例出现性功能障碍,现报道如下: 例1,男性,32岁,因上腹部疼痛,吐酸水3月余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给予西咪替丁(江西南昌光华制药厂生产,批号930114)口服,0.2g,每日4次,晚上加倍,用药1月后出现性欲减退,考虑是西咪替丁副作用所致,停药2周后性欲恢复正常,停药1月后继续口服西咪替丁,再次出现性欲减退,停药后性欲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胃复安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胃胀暖气、胃酸过多等症,也可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是临床治疗胃病的一种常用药。有2例患者服用胃复安后,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例1:魏××,男,51岁,沭阳县×单位医师,因慢性胃炎服用胃复安,每日2次,每次2片,3  相似文献   

8.
痢特灵、黄连素加铋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胜利 《右江医学》2001,29(6):476-477
目的 :观察痢特灵、黄连素、胶体铋剂联用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6 2例溃疡随机分二组 ,治疗组 32例采用痢特灵、黄连素和胶体铋治疗 ;对照组单用西咪替丁治疗。两组疗程结束后 1周内胃镜复查。结果 :4周后溃疡治愈率治疗组87.5 % ,对照组 80 % (P >0 .0 5 )。HP清除率治疗组 96 .9% ,对照组 3.3% (P <0 .0 1)。半年和 1年后溃疡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7.7%和 2 0 .0 % ,对照组为 45 .5 %和 70 % (P <0 .0 1)。结论 :痢特灵、黄连素、胶体铋剂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近期疗效与西咪替丁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远期疗效好 (P <0 .0 1) ,提示根除HP可降低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食管平滑肌瘤并发溃疡误为食管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例 1男性 ,5 3岁 ,进食梗噎 ,胸骨后疼痛 ,伴呕血 ,黑大便1个月入院。内镜检查示距门齿 30cm处食管前壁偏左侧见3 .0cm× 2 .0cm ,类似新生物样隆起肿块 ,顶端可见 2 .0cm×1.0cm ,不规则溃疡、底不平 ,覆污秽苔及出血点 ,周围粘膜围堤状隆起 ,质地较硬。镜下诊断 ,食管癌。手术治疗见食管中段 4cm× 3cm× 2cm大小肿瘤 ,其表面粘膜有 2 .0cm× 1.5cm溃疡 ,病理报告为 :食管中段平滑肌瘤并溃疡。术后追踪 3a仍健康。例 2 女性 ,6 2岁 ,进行性吞咽困难 ,胸骨后疼痛 ,黑大便 1a入院。内镜检查距门齿 35cm…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已确诊的45例糜烂性食管炎患者,用西咪替丁3.2g/d 或雷尼替丁0.9g/d 治疗3个月后,内镜下仍有糜烂或溃疡,此时改用哑砜咪唑40mg/d,共8周。内镜复查;治疗4周后73%的患者治愈,8周后91%的患者治愈。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27例(60%),好转15例(34%),未改变2例(4%),症状加重1例(2%)。这项研究提示。哑砜咪唑能持久、有效地对酸进行抑制,比 H_2受体拮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褥疮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1987年3月至1994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褥疮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治疗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5~82岁,平均59岁。溃疡面积8cm×10cm×14cm,平均9cm×12.5cm。原发病:脑血栓偏瘫12例,高热昏迷5例,截瘫2例,脑外伤2例。溃疡部位:背部、尾骶及臀部。溃疡深度:Ⅰ°3例,Ⅱ°14例,Ⅲ°4例。病程16~35天,平均27.5天。分期:初期6例,中期12例,后期3例。其中干性坏疽5例,湿性坏疽3例,继发性感染4例,全身衰竭2例。  相似文献   

12.
西咪替丁对大肠癌患者免疫状态的调R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可溶性的白介素2受体(sIL-2R)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改变的规律及西咪替丁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0例大肠癌患者、30名正常献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咪替丁组(n=20)和单纯手术组(n=20),西咪替丁组自术日开始每d静脉注射西咪替丁800 mg,1周后改为400 mg, 3次/d,口服.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及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其术前、术后7 d、14 d、21 d时T淋巴细胞亚群、血浆sIL-2R及TNF,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大肠癌组术前CD3+、CD4+及CD3+/ CD8+((57±5)%、(34±4)%、1.0±0.3)明显低于对照组((63±5)%、(40±3)%、1.4±0.2,P<0.01);CD8+、sIL-2R及TNF((33±4)%、(616±124)mg*L-1、(242±46)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28±3)%、(262±65)mg*L-1、(91±8)ng*L-1, P<0.01).②手术可进一步加重CD3+、CD4+及CD4+/ CD8+的降低,使CD8+进一步升高,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而sIL-2R及TNF的降低,则是不可逆的.③应用西咪替丁可加速T细胞亚群、sIL-2R及TNF的显著改善.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免疫功能呈暂时抑制到逐渐恢复的过程;西咪替丁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法莫替丁、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患者 90例随机分为二组 :观察组 44例 ,予以法莫替丁 2 0mg ,2次 /d、呋喃唑酮 1 0 0mg ,3次 /d、阿莫西林 1 0 0 0mg ,2次 /d、果胶铋 1 50mg ,3次 /d ,疗程 1周 ,治疗 1周后继续单独用法莫替丁 2 0mg ,2次 /d ,治疗 3周 ;对照组 46例 ,予以奥美拉唑 2 0mg、阿莫西林 1 0 0 0mg、甲硝唑 40 0mg ,2次 /d ,疗程 1周 ,治疗 1周后继续单独用奥美拉唑 2 0mg ,2次 /d ,治疗 3周。治疗后每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用药结束 1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并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 1周后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 97.7%、97.8%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90 .9%和 87.0 %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 88.6 %和87.0 % ,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法莫替丁、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 ,且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胃镜钡餐检查确诊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3组,每组30例患者,西药组:饭前服胃膜素胶囊4粒,饭后服西咪替丁2片,3次/日,中药组以自拟温中和胃汤加味,日1剂,中西医结合组以胃膜素胶囊,西咪替丁与温中和胃汤加减治疗.结果:西药组好转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中药组好转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中西医结合组治愈20例好转6例有效4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和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口、鼻、咽部等处粘膜溃疡的表现,但因鼻粘膜溃疡而致鼻中隔穿孔者极为少见。国内唐令铨等最近报道1例(中华内科杂志,20:5,1981)。我院最近亦见到1例,现报告如下: 符××,女性,34岁,住院号0106。因反复浮肿,时有双膝关节痠痛3年,1周来纳差、乏力,精神萎糜、浮肿,3天来症状加重,气促、尿少,并有低热。于1981年1月4日入院。入院后血中2次找到狼疮细胞,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给予强的松60mg/日,  相似文献   

16.
以洛赛克20mg/d短疗程治疗消化性溃疡43例,溃疡愈合率为97.67%,对照组用雷尼替丁150mg每日二次×4~6周,共34例,溃疡愈合率76.47%,洛赛克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雷尼替丁组(P<0.01)。同时测定洛赛克组治疗前后胃液pH变化,治疗后pH明显升高(P<0.001)证实洛赛克的显著抑酸作用。洛赛克副反应少(4.65%),是抗溃疡安全、有效的药物,短疗程同样能收得十分高的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17.
残胃炎的联合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阿莫西林、瑞贝克 (庆大霉素控释片 ) ,西沙必利和血竭四联药物疗法治疗残胃炎的疗效。方法 :经内镜确诊为残胃炎 34例 ,治疗前两周未服用抗菌药物 ,铋剂及胃肠动力药物。幽门螺旋杆菌 (HP)检测 :使用快速尿素酶检测结合病理检测。四联治疗方法 :阿莫西林 0 5g、tid× 2周、瑞贝克 80mg、bid× 2周 ;西沙必利 10mg、tid× 6周、血竭胶囊 3g、tid× 6周 ,停药后四周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 :联合应用上述药物治疗本组患者 ,服药 2 4天 ,症状及体征逐渐减轻至消失。经一疗程治疗后 ,治愈 30例 (88 3% )、好转 3例 (8 8% )、无效 1例 (2 9% )。HP根除率 85 2 % (2 3/ 2 7)。结论 :阿莫西林、瑞贝克、西沙必利、血竭胶囊联合使用 ,能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 ,控制胆汁返流 ,保护胃粘膜 ,促进胃粘膜修复 ,对残胃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77年10月至1984年1月,诊治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术中发现胃周广泛粘连成块,误诊为胃或食道下段癌转移,仪行胃空肠吻合。该3例分别于首次手术后4年、1年及7年时再次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溃疡。目前2例已参加劳动,1例在恢复中。例1:周××,男,53岁,农民,住院号21457。患者上腹部饥饿性疼痛、泛酸20余年,症状加重一年,黑便3次。1977年10月在本院手术治疗。术中见十二指肠及胃后壁与胰腺紧密粘连成块,诊断“胃癌胰腺转移”,行胃肠吻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其中30~45岁13例。病期半年至1年的9例,1~2年的7例,2年以上的2例。14例曾接受对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4例未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治疗方法:西咪替丁0.4~0.6g、山莨菪碱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同时给维生素B1、B12肌注。皮损消退,症状消失后改用西咪替丁0.4g、山莨菪碱5~10mg,均每日3次口服。以上治疗60天为1疗程。全部病例均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2周后.皮损消退,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3周后,皮损大部分消退…  相似文献   

20.
VDLP方案继以CAG方案治疗7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希均  黄世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09-1310,1313
目的:探讨VDLP方案继以CAG方案诱导治疗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4月收住的7例BAL患者前2周采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2 mg d1、d8,柔红霉素50 mg/m2d1~3,门冬酰胺酶6 000 U//?d1、d3、d5、d7、d9、d11、d13、d15,泼尼松1 mg/kg d1~14,2周后逐渐减量停药;2周后继以CAG方案:阿克拉霉素10 mg/m2×8(7~10 d),阿糖胞苷10 mg/m2肌注或皮下注射,q12 h×14 d,G-CSF300μg,皮下注射,当白细胞>20×109/L暂时停药。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6例(85.7%)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100.0%;7例CR后均先后予以CAG、FLAG、MOAD、HAG等方案巩固化疗,在随访结束时6例患者均为CR。结论:VDLP方案继以CAG方案能明显提高BAL的诱导缓解率,化疗耐受性好,同时骨髓抑制作用相对较轻,为此类白血病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