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利新蓝染色检测柴捆状Auer小体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遗传学标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髓涂片检查中原粒、早幼粒均〉20%的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21例。R显带法检查染色体,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骨髓涂片行阿利新蓝染色,光镜下检测柴捆状Auer小体。结果阿利新蓝染色检测柴捆状Auer小体阳性8例,遗传学检查均显示t(15;17)和PML-RARa融合基因,其中附加其他染色体异常3例。其余13例阴性,其APL遗传学标志均阴性。结论阿利新蓝染色检测柴捆状Auer小体结果与APL遗传学标志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为AP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的特征。方法我们对35例以FAB分类标准确诊的APL初发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APL患者白血病细胞内均见Auer小体,其中有24例(占68.8%)的患者可见"柴捆细胞"(faggot cell)。POX染色呈强阳性反应,M3a型细胞浆中有粗大密集颗粒,M3b型细胞浆内为细小颗粒。在35例患者中有32例(占91.4%)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31例(占88.6%)的APL具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及PML-RARa融合基因。1例(占2.86%)具有染色体t(11;17)(q23;q21)及PLZF-RARa融合基因。3例(占8.6%)无染色体核型异常。结论 APL白血病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uer小体在各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特征. 方法对132例不同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用显微镜观察Auer小体的有无、位置、颜色、长度、粗细、数目(根)、形态所占百分比.结果 132例标本中有Auer小体的47例(35.61%),其中M3阳性率较高(80.77%),.其次为M2(42.10%)、M5(22.58%).结论 对Auer小体各项参数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Auer小体本身的认识,并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Auer小体也称奥氏小体,是由于在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中酶合成或装配紊乱,产生了过多的酶,使其堆积于颗粒中或由A颗粒融合而成.它的出现在形态学上标志该细胞是起源于白血病细胞克隆,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具有高度特异性,是临床上医生鉴别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标志.AML患者化疗完全后骨髓涂片中没有Auer小体的存在,而临床上Auer小体出现在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病例更是十分少见.本文将河北省曲阳仁济医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Auer小体的2例病例情况进行报道,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及骨髓细胞MICM分型对1例伴45,X,-X,t(8;21)(q22;q22),del(9)(q22) 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方法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外周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后镜检分析血细胞形态;骨髓涂片经瑞-吉染色、过氧化物酶(POX)、酯酶双染色(AS-DNCE、α-NBE)进行细胞形态学诊断;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未刺激/24 h培养法、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FISH技术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9×109·L-1、单核细胞比例(Mon%)29.8%、单核细胞绝对值(Mon#)3.3×109·L-1、血红蛋白(Hb)111g/L、血小板计数(PLT)90×109·L-1;血涂片发现血常规增高的单核细胞中部分为幼稚粒细胞,而非真正的单核细胞,且含有Auer小体;骨髓细胞检查诊断为AML-M2;流式结果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45,X,-X,t(8;21)(q22;q22),del(9)(q22);融合基因AML1/ETO阳性。结论血常规及外周血细胞Auer小体结合骨髓细胞MICM分型有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Auer(奥氏小体)小体从发现到现在已经100多年的历史了。它最早是由美国医师John Auer于1906年在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胞质中发现条状小体,称为Auer小体[1],有关Auer小体的形成、化学成分、形态特点、诊断意义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虽时有报道但其与临床疗效、预后的关系等仍待进一步研究探讨。随着血液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Auer小体的观察愈来愈深入,其在白血病等的诊断价值被人们了解的越来越多。但是关于AML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前后及CR(完全缓解)后复发病例Auer的观察和研究却鲜有报道。目前本实验室观察到1例AML复发后Auer增多,形态多样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2007年我院平均每3-4d即可收治l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白血病细胞形态学检验,目前临床常把白血病分M0~M78个类型,其中M2、M4、M5在区分上相对有难度.而Auer小体的数量和形态可以辅助区分急性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故我们采用BASO快速染色法提高白血病细胞中Auer小体检出率,以期对白血病临床分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临床发现的两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 M L-M2)的实例来探讨其细胞形态学,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特征,并且就其中一例病案中发现的柴捆细胞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其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鉴别要点,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娟  江源  申虹  祝文娟 《河北医学》2022,(11):1841-1845
目的:分析Auer小体对初诊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池州市人民医院124例初诊非M3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骨髓原始细胞有无Auer小体将患者分为Auer小体阳性组与Auer小体阴性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危险度分级、实验室指标、诱导缓解成功率等临床特征,随访患者临床结局及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比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结果:124例非M3型AML患者中,54例为Auer小体阳性,70例Auer小体阴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病史、发热、出血、疼痛、贫血、疾病危险度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WBC、PLT、Hb、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基因占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预后,结果显示两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uer小体阳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Auer小体对初诊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4例初诊非M3型AML患者病历资料,根据骨髓原始细胞有无Auer小体分为Auer小体阳性组和Auer小体阴性组,随访数据...  相似文献   

11.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常用。引起“维甲酸综合征”报道尚少[1.2]。本院近6年用维甲酸治疗的50例APL,中.仅1例出现维甲酸综合征(RAR-S),报告如下。患者男,43岁。1995年10月24日入院.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DIC右拇指、足趾感  相似文献   

12.
两种染色方法观察Auer小体的结果分析李玲,谭咏梅(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Auer小体对于鉴别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院采用煌焦油蓝活体染色(简称活体染色),同时与瑞氏染色对照,对23例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s2O3诱导加杀伤,交替治疗完全缓解后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选择根据FAB分型.确诊APL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3~64岁,中位年龄30.15岁。M3a(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型)33例,M3b(急性早幼粒白血病b型)19例。52例均采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后.首选方案交替应用后插入一个二线药物组成的方案,再交替应用首选方案一个疗程后,再插入另一个二线药物组成的方案,最后再使用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方隶。APL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常在治疗中出现DIC而导致患者迅速死亡。而As2O3可通过谤导APL细胞分化.凋亡及杀灭、抑制APL细胞增殖等综合机制产生作用。降低DIC发生率和APL死亡率。结论 用As2O3诱导治疗APL,取得了相当高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2亚型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3例以FAB分类标准确诊的AML-M2初发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34%M2a、92%M2b患者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Auer小体在M2b患者细胞中检出率明显高于M2a患者;M2患者白血病细胞POX染色呈强阳性反应,在M2a细胞表达多为弥散细颗粒状,而在M2b呈局灶团块状.23例患者中18例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异常核型检出率78.3%(18/23).16例M2a患者无一致性的染色体异常.7例M2b患者均有特异性的t(8;21)异常,其中3例伴有y染色体丢失.结论:M2白血病组内异质性较大,M2a和M2b似乎具有各自独特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张慧  刘瑞明  刘刚  苗庄  王磊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35-1135,1140
目的 探讨静脉血(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AL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7例已确诊的AL患者的骨髓细胞及组化染色结果与首次血液幼稚白细胞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从607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拟诊为未分化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1)、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2)、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M3)、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1、AL2)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97.89%以上;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5)和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M6)的幼稚细胞检出率为83.79%以上,平均为92.60%,幼稚细胞检出范围均在40.1%~77.8%,亦有少数患者因白细胞总数少,在外周血中难以查到幼稚细胞,高度怀疑时,应采取浓缩白细胞后涂片检查.结论 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同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和组化染色等综合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病变程度,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应用APAAP免疫酶标法对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免疫分型检测。结果:①POX染色阳性细胞≤3%,并不能完全排除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②免疫分型有利于AML亚型的确定;③免疫分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④免疫分型有助于白血病预后判断;⑤FAB分型中的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行单抗(M0Ab)检测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CD117分子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中的表达及探讨其意义 ,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 2 2例APL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CD117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CD117在APL中的表达率为 1 9/2 2 ,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 M1)和AML M2 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2 /2和 1 8/2 1。 1 9例CD117+ 的APL患者中 ,1 8例CD34 - 、HLA DR- ,1例部分细胞HLA DR+ 。提示 :APL患者有较高水平的CD117表达 ,CD117与CD34 、HLA DR联合进行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 ,可用于APL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染色体t(15;17)检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意义。方法对11例住院的APL患者以FAB分类方案进行形态学检查,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免疫表型,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1例中有7例形态学诊断M3,2例拟诊断M4,1例诊断M5,1例诊断M2b。免疫表型CD13 11例、CD33 9例、CD117 6例、CD34 1例,CD19、CD20、CD7、HLA-DR均阴性,遗传学核型分析染色体t(15;17)10例,正常核型1例。结论对于形态学诊断或无法鉴别的APL进行免疫表型,尤其是进行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其阳性率、特异性高,可以提高确诊率,并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梁炳照 《广东医学》1998,19(3):237-238
现将1991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旨在提高我们对老年急性白血病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降低死亡率的目的。1材料和方法1.1病例:1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病人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其中M13例、M28例、M31例、M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张之南等[1]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年龄to-80岁,中位年龄ot岁,男性12例,女性3例,其中4例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2例在诊断白血病前曾患过其它肿瘤(肺癌、恶性淋巴病)均有放化疗史。1.2起病症…  相似文献   

20.
<正> Auer 小体是由于细胞浆环境发生改变,嗜苯胺兰颗粒融合而成,目前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形态学特征之一。现就我室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Auer 小体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