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面瘫属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 Bell's 面神经麻痹。它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的炎症所致的面肌瘫痪。面神经麻痹好发于青壮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临床报道也颇多,但针灸治疗老年人周围性面瘫的报道却较少见。我科近年着重观察了用针灸治疗老年人周围性面瘫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男性28例,女性7例;均为单侧 Bell's 麻痹,其中右侧15例,左侧20例。年龄最小者60岁,最大者82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1天以内者10例,1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它是由面神经麻痹引起所支配肌肉瘫痪,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我们主要探讨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季节交替前后气温变化较大时,以冬春季为多,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现把我科2004~2010年间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57例病人中男98例,女5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单侧发病156例  相似文献   

3.
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至今,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7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19~30岁21例,30~50岁30例,50~70岁24例,70~73岁3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 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轻度患者仅表现为单纯面部症状,中度患者表现为除面部症状外伴有耳后乳突部酸痛,重度患者尚有耳后乳突部、后枕部刺痛及舌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头面部外伤、肿瘤病变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4.
曾凯美 《河北中医》2000,22(6):460-460
1991~1999年,我所采用超短波、低频电针配合红外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52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3~47岁,平均36岁;病程1~21日。根据面肌静态时张力及主动运动情况分为轻度面瘫和重度面瘫。轻度面瘫表现蹙额稍差,眼睑闭合稍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稍下垂,吹口哨能力稍差;重度面瘫表现蹙额时额纹甚浅或消失,口角明显下垂,吹口哨能力甚差以至于不能。2 治疗方法2.1 超短波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选用五官科超短波治疗仪(功率40W,波长6m,圆板状电极直径8cm,间隙1cm),电极置于耳前及耳后乳突…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炎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有时伴有下颌角或耳后的疼痛 ,又称贝耳麻痹 ,属中医面瘫范畴 ,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面神经炎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0 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初诊患者 ,按就诊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 ,所治病例都具有典型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检查除外颅内器质性病变。治疗组 6 0例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12岁 ,最大 71岁 ;左侧面瘫 2 4例 ,右侧面瘫 36例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7天。对照组 40例 ,男 19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1…  相似文献   

6.
<正>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根炎,因其典型症状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所以又称为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效果颇佳,但临床上部分患者面神经损害变性严重,病程长、治疗难,多合并有后遗症,成为顽固性面瘫。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应有的痛苦,特别对青少年造成的思想压力大。笔者近10 a来,采用透刺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4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5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 a,2个~3个月10例,4个~5个月23例,6个月6例,1 a以内6例。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 ,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歪斜、面瘫等。治疗面瘫的方法颇多 ,我科采用针刺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5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经治 56例中 ,男 4 0例 ,女 16例 ,其中年龄最小2岁 ,最大 6 8岁。病程 15天以内 14例 ,15~ 30天2 8例 ,1~ 2个月 10例 ,2个月以上 4例 ,发病次数 ,第 1次发病 54例 ,第 2次发病 2例。2 治疗方法2 .1 针刺操作方法 主穴 :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太阳、合谷。配穴 :攒竹、丝竹空、四白、迎香、水沟、承浆、风池。  每次取穴 6~ 7个 ,采用浅刺、轻刺激不…  相似文献   

8.
正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一般症状为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睛不能闭合、笑时口角牵向健侧、同侧舌肌瘫痪舌尖伸向患侧,有耳痛。本人对近2年来我院就诊的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灸、按摩结合口服蒙药治疗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论述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7天以内的12例、7~15天的13  相似文献   

9.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由局部损伤或炎症所引起的、不伴有明显的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本病又称为贝尔氏(Bells)麻痹。中医学称为面瘫,又称为?僻、吊线风、口眼?斜等。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笔者运用合谷刺配合隔姜灸治疗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4例患者均来源于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针灸门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称为面瘫。该病疗程较长,一般需要2~3周的时间。笔者近些年来采用中西医药并用、针刺加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及理疗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愈30例,有效3例,无效0,总有效率100%。疗程最短9天,最长32天。中西医治疗方法结合运用,可消除局部缺血水肿,改善微循环,促进受损面神经的恢复,增强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属于中风病“中络”范畴。多因经脉空虚,风邪入侵,经络不通,气血凝滞,肌肉纵缓不收所致。我们采用针灸加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7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7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65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4年。左侧面瘫26例,右侧面瘫39例,右侧又偏向左侧2  相似文献   

12.
黄自平 《新中医》1994,26(10):34-34
针灸、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黄自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以面部肌肉瘫痪、口眼歪斜急性周围神经疾病。祖国医学称为口眼蜗斜、歪嘴风、面瘫等。本病发作与季节无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岁~30岁为多见,大部分患者是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外...  相似文献   

13.
面瘫 ,中医又称“口眼斜” ,现代医学将本病称为面神经麻痹 ,一般认为本病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98例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98例均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患者 ,其中男性 4 0例 ,女性 5 8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1岁 ;右侧面瘫4 3例 ,左侧面瘫 5 5例 ;发病 1~ 7d者 4 8例 ,8~ 15d者35例 ,16d以上者 15例 ;病程最长 1年 ,最短 1d。2 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的面瘫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突然口眼斜 ,面部感觉异常 ,并有头痛 ,鼻塞 ,颈项不适 ,颜面肌肉抽动。3…  相似文献   

14.
透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症 ,通常称为口眼歪斜、面瘫。各种年龄段均有出现。常因面部受凉 ,风吹引起 ;一般发作几天或发作时有感冒或急慢性中耳炎等症状出现。笔者于近年用透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患者采用随机分为透针组和对照组 ,经过统计学处理 ,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透针组 :患者 46例 ,均为门诊病人。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其中年龄最小 8岁 ,最大的 70岁 ;左侧 1 8例 ,右侧 2 8例 ;病程最长的 3个月 ,最短1天 ;其中病程 1天~ 3 0天的 3 0例…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本病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络,气血痹阻所致,为风中经络,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斜"范畴.对此,笔者运用针灸疗法配合面神经功能训练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为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我院针灸理疗科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均符合Bell麻痹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74岁;病程1~10天.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系现代医学所称面神经麻痹,有中枢性及周围性之分。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和加服中药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性2 5例,女性7例;右侧面瘫2 8例,左侧面瘫为4例;年龄最大5 2岁,年龄最小2 0岁;病程最长2 0天,最短5天。2 治疗方法针刺治疗选用患侧颊车对透地仓,阳白透鱼腰,牵正透迎香,患侧太阳、翳风、双合谷针刺得气后留针2 0min ,每日1次。中药牵正散每次口服5 g ,日2次热酒送服。3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口角不歪斜,面部表情肌恢复;好转:临床…  相似文献   

17.
<正> 面神经炎是颞骨的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急性起病迅速发展至完全性面瘫。发病年龄20~50岁,男青壮年较多。蒙医称为"赫依塔塔拉达拉",主要以脸面、口角肌肉痉挛抽动,严重则往一侧歪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年以穴位注射与针灸相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12~70岁,平均54岁;病程1d至3个月;左侧面瘫23例,右侧面瘫19例;轻度9例,中度15例,重度18例。  相似文献   

19.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认为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也较早认定面瘫为针灸治疗适应症之一[2-3]。近几年来,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笔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急性期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二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2%,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2.1%,有效率9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