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的发病学说认为,病是机体在正邪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特异性病理反应,有一定的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病因作用于机体,可因人、因时、因地、因治等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病机为其内在根据.病-证关系表现为:证候 = n个类病信息 病机信息 兼症信息;类病信息 病机信息=当前病信息,类病信息决定病名,病机信息决定证型.辨证除了要辨病性、病位等病机信息,还要了解"类病"信息(即基本病理特征).病机辨证体系即以病机为要素建立的辨证体系.病机十九条以病性和病位充实虚实二纲,奠定了病机辨证的基础.这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病性为经、以病位为纬建立起来的辨证体系,称为病机辨证体系.以虚实二纲来统领病机辨证体系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900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别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索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证候判别模式。方法运用因子分析、C均值聚类和模糊综合评价对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90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基本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取该病的中医证候因子,建立证候判别式。结果证候分类:一类是该病的共有表征信息的相关因子,反映该病基本证候病机为气虚血瘀;5个证候分类有意义的因子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肝郁脾虚和脾肾气虚;并构建证候判别函数式。结论肝炎后肝硬化症状和体征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疾病的共性特征信息和证候病机分类的特征信息。前者反映疾病所具有的中医基本病机,后者反映疾病的不同综合病理状态、即证候构成的复杂性、多态性。证候判别式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判识的量化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依从于传统辨证体系下的证候规范化研究难以达到规范化的目的,进而从病机的角度,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及其辨证思想。病机证素是指构成某种疾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它能概括、体现该证候的病理特征,是决定证候诊断的基本元素。以此作为证候的最小分类单元和辨证的核心,可使复杂证候简单化;通过病机证素的兼夹组合,以不变应多变,从而适应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复杂局面。病机证素源自"审证求机",审证求机的核心则是求病理因素,而病理因素数量有限,内容清晰,易于达到规范化要求。病机证素辨证思想为解决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临床诊断时,西医重视辨疾病,中医重视辨证候;而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点,实际上是西医的"病理"与中医的"病机"之间的大融合.中医的"证候"与"病机"二者,反映的是疾病的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中医病机学形成的基础是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而藏象理论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因此,中医要正确认识疾病,要确立证候诊断标准,要抓准病机,都离不开藏象理论的指导.文章旨在以"疾病--证候--病机"的研究思路为指导,以藏象学说为基础,明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制定的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以及病机特点.方法 对门诊100例确诊感染后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证候信息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聚类分析、描述性分析方法,总结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候规律,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病机探讨.结果 聚类结果显示最合理且较符合临床分为4类:风寒束肺证(34%)、风热犯肺证(22%)、风邪恋肺证(24%)及风燥伤肺证(20%).结论 感染后咳嗽以“外感病邪,肺失宣肃”为主要病因病机,风邪为主要病理要素,而又以风寒束肺为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为中医辨证论治精神分裂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3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中医四诊信息,采用SPSS 20. 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中医四诊信息先进性频数分析,保留出现频率 10的四诊信息条目,然后对保留条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中医证候要素提取。结果精神分裂症中医四诊信息可聚为10类,根据判别结果分为病性类的证候要素7项,分别为:气虚、气滞、阴虚、阳虚、火热、痰、血瘀,病位类的证候要素5项,分别为:心、肝、脾、肾。结论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以痰、火、气、虚、瘀为其主要病机,系统聚类方法能反映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疾病的治疗上,辨证论治不是针对单一症施治,而是针对一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症"的整体施治,因而辨证论治不是对症治疗,而是对证候治疗。中医治病多采用复方,它兼顾了证候的内在联系即病机,在实践上就不仅针对了证候,而且也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理。所以,辨证论治就不但对证候有效,也会对疾病有效。时间与空间具有不可分性,故"证中有病,病中有证"。"方"的具体应用是根据"证"来确定的,而不是依据"症"和"病"确定的,疾病的病因病机相同就可以选用相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反之亦然。《伤寒论》中的"病""证""症"的内涵之间存在交叉与独立,"方"的选择应用是依据"证"的不同而最终确定的。  相似文献   

8.
孙静云  顾赛红  周仲瑛  叶放 《中医杂志》2014,(14):1171-1175
对50多年来中医开展的有关证本质与特异性微观指标、病证结合框架下证本质的研究和证的诊断标准化、引进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证的研究等方面的思路与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认为表现于外的证候信息与机体内部微观的分子、细胞和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都是中医视角下证的表征而非本质,中医证的现代化研究应立足于中医基本理论及思维之上,提出对证本质的研究需重视证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首先开展对中医基本病机辨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中医疾病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东 《中医杂志》2004,45(7):555-556
中医有"病"、"证"、"症"三个概念.症即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征.关于证,较为公认的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定义:"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以及病机特点。方法将211例确诊感染后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证候信息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聚类分析、逻辑回归方法,总结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病机探讨。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最合理且较符合临床实际的分为4类:肺热阴伤证(8.1%)、风气聚咽证(22.7%)、肝肺失调证(32.2%)、肺气郁闭证(37.0%)。结论感染后咳嗽以"余邪未尽,内郁肝肺,风气聚咽"为主要病因病机,肝肺气机不利为主要病理要素,而又以肺气郁闭和肝肺失调为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证的特征及对证本质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 ,即证候 ,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反映 ,它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 ,为治疗提供依据。中医对证的认识起源于临床实践中 ,证是中医理论中用于诊治疾病的一个基本单元 ,是辨证论治的前提。探讨证的本质 ,首先要了解中医概念里“证”的几个基本特征。1 证的基本特征1.1 证具有特异性特异性即可辨性 ,不同的证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特有的病理生理特点。如肝郁脾虚证、肝血瘀阻证、肝阴不足证 ,病位都在肝 ,但肝郁脾虚、血瘀、阴虚决定了截然不同的证候特征。现代中医对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了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2.
对病机与证候等核心概念的辨析及其关系进行梳理,结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修订版)》(以下简称《2020证候修订版》)进一步对中医病机语义模型框架进行初步构建。编制病证机元模版举例表、病机结构示意图等,通过文献分析、数据统计、随机抽样实验等方法,对《2020证候修订版》中病证机元的分类、语义表达模版、病机的组成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共形成两类病证机元分类和8种病证机元模版,并通过随机抽样检验模版的适配性,模版匹配度较高。基于《2020证候修订版》的中医病机语义模型构建初探为中医病机、证候等相关概念关系厘清提供借鉴依据,为实现中医病机表达结构化和操作自动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为辨证论治语义模型的最终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现症进行分类,探讨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方法 采集2020年2-3月18家医院65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中医现症,根据阳性率纳入相关指标,对纳入的中医临床症状的二分类信息进行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其核心病机和中医证候诊断分类.具体分析过...  相似文献   

14.
认为"审察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病机证素"是指辨识证候的病机要素,主要包括病理因素、病位、病性等,其核心内容是病理因素,结合病位从脏腑病机和气血病机等分析其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的证候性质。传统的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辨别、区分证候类型;病机辨证则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病机,以病机要素确定证名。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病机证素"为核心,以脏腑为内涵,以证带病,病证结合。基本步骤包括:辨识"病机证素"、根据"病机证素"的组合确定证名、确立治则治法、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中医文献,对病机的定义、组成要素和分类进行了论证,认为病机是指病因与证候之间、证候与证候之间、证候与症状之间因果关系的中医理论解释,分别称为病因证候病机、证候证候病机和证候症状病机;病机是一个论证过程,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3个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辨证重叠现象 ,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思想。辨证重叠分为两类 :一类属于不可避免的 ,是由于病情复杂、证候之间的交叉造成的 ;另一类属于可以避免的 ,是由于辨证不规范、人为因素造成的。谦斋“特征”辨证思维 ,阐明了中医诊断学的原理 ,是走出辨证重叠误区的切入点。必须认清特征与共征的关系 ,认清特征与主证的关系 ,了解特征的分类 ,掌握特征的要点。证候结构公式是在特征辨证思维基础上提出的。证候 =特征 +共征+基础证 +兼证 ;证候结构是依据病因病理分类 ,把证候分为主证、基础证、兼证 ,认清它们在证候中的主 (即特征 )次 (即共征 )、上 (即主证 )下 (即基础证 )及从属 (即兼证 )关系 ,是走出辨证重叠误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防治疾病方法最大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中医传统将"临床医学"、"临床经验"称为"临证医学"、"临证经验"等,可见"证"是中医学的一个极重要概念.什么是中医学的"证"、"证候"?学术界讨论旷日持久.然而,查阅当前杂志报道的一些文献,发现迄今对证和证候以及与其相关的"证型"、"证候诊断"、"辨证诊断"、"证候分类"、"证候类型"、"病因病机"等概念的内涵仍存在不同认识和理解,造成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实际运用中不统一、不规范.特别是"证",它是中医药学理论中最常用的独特概念,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一直被认为是辨证诊断及辨证论治规范化的第一步,也是开展"证"实质研究的前提.如果混淆证与证候等不同概念,会造成对研究结论的不知所指或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证候是机体某一时点病理状态的综合反映,包含了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不同界面的多种可观测表征信息(即四诊信息),这些表征信息被看作是证候的组成因素,或称为证候的诊断要素,简称"证候因子"。一个证候的诊断因素非常繁多,且诊断价值不同,因此,需要对证候的诊断因素进行优化。证候因子优化组合是指经过筛选保留对证候诊断最有意义的优化指标组合,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上述方法虽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将上述方法有机结合,开展了证候诊断因子优化组合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角度而言,中医证候问题的实质是"类"与"分类",证候是对疾病人群类特征的刻画,辨证是基于该特征对人群的分类。但中医传统对证候"类"的界定是基于人脑的主观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要建立证候"类特征"的客观标准,就应该用无监督的聚类学习方法,来构建中医证候的数学模型,为客观定量地辨识证候类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2辨证论治中医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判断,主要是通过患者的自觉表述和医者直觉观察及"四诊"所了解到的信息,即"证候"(包括症状、舌象和脉象),进行综合分析,以把握其内在的生理变化和病机趋势。中医这种从整体恒动的思想出发,以证候为依据,分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