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 30例正常人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和血脂。结果  1.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分别为 (2 7± 2 0 ) %和 (15 0± 8 0 ) % ,P <0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15 0± 5 0 ) %和 (16 8± 9 0 ) % ,P >0 0 5 ]。 2 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分别为 (10 6 2 2± 19 16 ) μg/L和 (72 37± 14 0 6 ) μg/L ,P <0 0 0 1]。结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0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 30名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和血脂。结果  (1)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分别为(2 7± 2 0 ) %和 (15 0± 8 0 ) % ,P <0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15 0± 5 0 ) %和 (16 8± 9 0 ) % ,P >0 0 5 ]。 (2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10 6 2 2± 19 16 ) μg/L]显著高于正常组 [(72 37± 14 0 6 ) μg/L](P <0 0 0 1)。 结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学者在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时常用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作为指标,许多研究证明甘油三酯(高脂肪)、葡萄糖(高糖)等都可以使FMD下降。而我们三餐中既有糖也有脂肪,是不是每餐后都会使FMD下降?这种下降有什么意义?害处有多大?有没有人做过普通餐后的FMD?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多脂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治疗组 )口服益多脂治疗 8周后 ,采静脉血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 (TG)和总胆固醇 (TC)的浓度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并与 2 8例正常对照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治疗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弱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 .1± 0 .5 ) %∶(10 .1± 0 .8) % ],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 :血浆TG浓度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值之间呈负相关 (r =- 0 .6 3,P <0 .0 1)。治疗 8周后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增加 (4 .6± 1.2 ) % (P <0 .0 1)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改善的程度与TG的基础值无相关性 (r =0 .2 84,P >0 .0 5 ) ,与TG的降低程度呈正相关 (r =0 .5 39,P <0 .0 1)。结论 :益多脂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具有改善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冰  李明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1):1094-1096
多年研究证实 ,胆固醇 (CH)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降低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AS)的重要危险因素 ,而甘油三酯 (TG)升高与AS的关系尚无定论。多年来 ,人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空腹水平上 ,而人体一天大部分时间处于餐后代谢状态。上世纪 70年代末 ,Zilversmit〔1〕首先提出“餐后阶段是致AS的关键时期”。TG致AS作用主要体现在餐后阶段 ,餐后TG水平对AS的预测强度独立并且高于空腹TG水平。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被用作AS最敏感的标记 ,它参与AS发生、发展全过程 ,餐后高TG血症不仅损害正常人的血管内皮功能且会加重已受损的血管内…  相似文献   

6.
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和 30例正常男性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结果  (1)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P <0 0 1) ,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高尿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早期重要特征 ,发生于血管病理结构改变之前 ,并持续于整个AS进程之中。目前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已明确血浆高甘油三酯 (TG)水平具有致AS作用。本文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及测定血浆一氧化氮 (NO)值以评价国产调脂药物血脂康对老年高TG者内皮细胞功能的修复作用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61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将血总胆固醇 (TC)<5 .2mmol/L ,TG >2 .2 6mmol/L的患者作为高TG组 ,共 32例 ,年龄 >60 ( 71± 1 1 )岁 ,近 1~ 2个月未服任何降脂药物。对照组 2…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 (5mg/d)或氟伐他汀组 (2 0mg/d) ,每组 30例 ,均治疗 8周 ,2 0例正常对照。采用超声多普勒于治疗前后对其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辛伐他汀组 (3 38±5 48) % ,氟伐他汀组 (1 17± 5 15 ) % ,对照组 (17 5 8± 6 47) % ,P <0 0 0 1],而三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14 6 4± 6 6 8) % ,(14 46± 7 80 ) % ,(18 31± 6 84) % ,P >0 0 5 ]。辛伐他汀或氟伐他汀治疗 8周后均使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 ,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 [辛伐他汀组为 (14 6 8± 5 0 5 ) %比 (3 38± 5 48) % ,氟伐他汀组为(13 94± 6 6 8) %比 (1 17± 5 15 ) % ,P值均 <0 0 0 1],而治疗前后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辛伐他汀或氟伐他汀治疗均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高脂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高脂餐后血清甘油三酯(TG)代谢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75例血清总胆固醇(TG)正常的受试在禁食12h后,接受高脂餐负荷试验。分别采集餐前及餐后2、4、5、7h静脉血标本,用以测定血清TG浓度以及血清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餐前及餐后4h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餐后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苯扎贝特联合降压治疗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58例高甘油三酯血症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扎贝特组(A组)和对照组(B组),通过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环素I2(PGI2)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等指标的变化,来观察苯扎贝特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压的影响。结果 A组在治疗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NO显著升高.ET、TXA2/PGI2明显降低;而且A组舒张压降低较B组显著,并与血甘油三酯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变化有关。结论 苯扎贝特可能通过调整血脂代谢紊乱,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并且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可能对患者舒张压有额外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将48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治疗前和用药2个月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同时测定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和vonWillebrand因子(vWF)水平。结果:用药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用药后ET和vW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NO和PGI2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ET和vWF水平下降、PGI2水平增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100mg/d相比,氯吡格雷75mg/d能更有效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预防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内皮功能受损是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本文就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主要生理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将48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前和用药2个月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同时测定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和vonWillebrand因子(vWF)水平.结果:用药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用药后ET和vW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NO和PGI2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ET和vWF水平下降、PGI2水平增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100 mg/d相比,氯吡格雷75 mg/d能更有效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预防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内源性雌激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内源性雌激素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法测定33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和 17例对照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 ,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雌二醇水平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含量。结果发现 ,冠心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者 (1.73%± 1.2 6 %比 5 .37%± 3.2 0 % ,P <0 .0 0 1) ,冠心病患者雌二醇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者 (2 7.80± 12 .2 8ng L比 4 3.83± 14 .30ng L ,P <0 .0 1) ,而冠心病患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 (3.39± 1.0 7μmol L比1.31± 0 .6 9μmol L ,P <0 .0 0 1)。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与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 (β =0 .314 ,P <0 .0 5 ) ,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呈负相关 (β=- 0 .30 2 ,P <0 .0 5 ) ,且雌二醇水平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呈独立负相关 (r=- 0 .5 4 4 ,P <0 .0 0 1)。结果提示 ,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及其所伴随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增高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屏障、感受、分泌、损伤修复以及肿瘤性增殖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中药对VEC的作用,揭示中医药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吸烟者餐后甘油三酯代谢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30位吸烟者 (吸烟组 )和 2 0位非吸烟者 (非吸烟组 )禁食 12小时后 ,检测空腹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随后接受高脂餐饮食 ,于空腹及餐后 2、4、5、7小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结果 :吸烟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受损 (P <0 0 0 1) ,餐后 2 ,4,5 ,7小时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升高 ,与非吸烟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甘油三酯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非吸烟组 (P <0 0 5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甘油三酯曲线下面积呈显著负相关 (r =-0 35 9,P <0 0 5 )。结论 :吸烟者存在餐后甘油三酯代谢障碍 ,它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effect of diet on the origin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seen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 was studied in streptozotocin diabetic rats after insulin treatment for one month and two days after insulin withdrawal. The data indicate that both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types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were present in insulin treated streptozotocin diabetes but that the exogenous component predomina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insulin treatment and was independent of the amount of dietary fat. After insulin withdrawal there was a rise in serum triglyceride which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ndogenous component. The data imply that dietary sucrose or protein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endogenous hypertriglyceridemia.Presented in part at the Southern Section, American Federation for Clinical Research, New Orleans, Louisiana, January 1971.  相似文献   

18.
Patients with polycythaemia vera (PV)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arterial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endothelium-dependent, flow-mediated vasodilatation (FMD) is impaired in PV patients without clinical evidence of artery disease 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FMD and endothelium-independent, nitroglycerine-induced vasodilatation (NMD) were assessed using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in the brachial artery of 20 patients with PV and 20 sex- and age-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CTL). FMD was markedly impaired in PV patients compared with CTL (7.6 +/- 2.9% versus 11.6 +/- 5.7%, P = 0.009) whereas NMD was similar in both study groups. The impairment of FMD was independently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PV (r = -0.434, P = 0.009) and vessel size (r = -0.107, P = 0.038) but was not related to haematocrit values and platelet coun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V is associated with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he pre-clinical phase of arterial disease. However, the precise mechanisms by which PV leads to this altered vascular reactivity remain uncl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