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行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平均恢复均达95%以上;Cobb角由术前平均26.5°,矫正到术后平均4.6°;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3例(88.6%);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脱落、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椎体高度未再丢失。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能明显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脱位,内固定坚强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申建兴 《中外医疗》2011,30(18):60-60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某院骨科1999年5月至2002年2月间,应用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46例,恢复其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椎体;观察患者治疗后椎体复位情况、内固定有无失败情况及后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对46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时间在5~32个月,平均18.5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后除有3例复位效果不太满意,1例后期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其余患者骨折情况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结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对脊柱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平  王彦平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08-1209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手术入路椎管减压、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病椎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3例。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椎椎体高度,并对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患者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6个月~2年。病椎前缘术前高度为30%~75%,末次随访时为8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器无松动及断裂。术后神经损伤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有2例A、B级未恢复,B级1例恢复到D级,C级2例恢复到D级、2例恢复到E级;D级11例9例恢复到E级,2例无恢复。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有利于脊柱骨折及损伤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s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11例.D级9例,E级10例。3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5例单纯AF器械撑开复位,13例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椎管内骨块打压复位。术后随访平均1年。结果:Frankel’s分级A级2例无进展,其余均有1~2级进步,C级以下均完全恢复正常功能。13例Cobb’s角度丢失大于5度。结论:AF内固定系统能达到精确复位、内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作用,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理想方法。但椎体骨折后愈合强度不够,出现断钉、弯钉,造成脊柱Cobb’s角度丢失,可通过伤椎骨替代物植入术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因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术的患者42例。术前、后2周及6个月行X线检查,并观察椎体的复位情况及是否有椎弓根钉的松动以及断裂等情况发生。测量术前和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和Cobbs角的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脊柱的生理曲度以及椎体高度均恢复满意,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52.4%,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98.0%和95.8%,术前的Cobbs角为26.1°,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Cobbs角分别为4.8°以及5.1°,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术中无神经损伤,术后无内固定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王振  郑沛中  萧锦瑜 《当代医学》2012,18(25):55-57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评价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和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观察术前、术后及随访2年后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32例患者的Cobb角(4.8±0.2)与术前(25.3±0.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32%)和椎体后缘高度术前(73%)和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93%和96%,并且这三项在随访2年后均无显著变化.神经功能方面,除2例A级外,其他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结论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发生,也无断钉、钉松现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后路跨节段内固定常规外侧植骨治疗,比较治疗疗效。结果2组术后3个月时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较术前增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1)。2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观察组E级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术前评估为A~D级而术后升高2个级别者,观察组为36.67%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较大程度恢复伤椎高度及Cobb角,复位良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马俊 《当代医学》2013,(22):24-25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探讨其治疗优势。方法抽选3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并作术后随访2年,统计其神经恢复等级。结果术后既无死亡病例,也无全瘫患者,随访中发现有螺钉松动者4例,有断钉、断杆现象者3例;神经功能A级中未得到恢复者有4例,其余B-E级都得到了1~3级的恢复。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牢固,能大大提高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余雨  王娟 《海南医学》2010,21(6):29-30,3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体Ⅵ-Ⅴ度骨折脱位的患者经后路行椎管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7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骨折脱位椎体均获得完全复位,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脱落或断裂。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6例,C级2例。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固定牢固、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Ⅱ)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29例,采用GSS-Ⅱ系统进行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Ⅰ级以上;未见断钉、松动、脊髓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后路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有效恢复受伤胸腰椎高度和生理曲度、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有利于脊柱的结构重建、有利于脊柱进一步的功能恢复,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GSS-Ⅱ通用型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伴脱位及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8例胸腰椎骨折伴脱位患者行腰后路减压、复位、植骨GSS-Ⅱ内固定,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术后X线片、CT复查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50%恢复至术后90%,Cobb's角由术前平均24.8°矫正为术后5.7°,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断钉、断棒、脱钩现象,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40例(51.28%),改善2级者16例(20.51%)。结论:GSS-Ⅱ具有治疗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及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s角、椎管占位率术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观察结果:术后一个月测量值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4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局部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结果46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0.5-5a,平均2.2a。X线片提示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6°恢复到3°,畸形得到纠正,植骨均已融合,伤椎高度平均恢复94.5%,未出现钉棒松动、断裂。神经功能ASIA分级恢复1级23例,恢复2级9例,恢复3级2例,无恢复5例,与治疗前比较p〈0.01(x^2=16.327)。结论对于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I期内固定植骨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胸腰段脊柱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16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中椎体爆裂性骨折37例,椎体压缩骨折超二分之一109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多节段或跳跃骨折6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9例、B级46例、C级42例、D级19例。治疗采用后路减压复位122例,前路减压复位、髂骨植骨融合44例。结果术后有123例获3~18个月随访,随防患者中除4例RF钉断裂,5例Harrington上钩脱落,6例棍断裂,其余患者内固定稳固。脊髓、马尾神经恢复:除35例仍为A级外,余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3个级别。结论各种不同内固定可保持或增强脊柱的稳定。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脊髓及马尾神经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5.
同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三柱骨折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最佳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86例胸腰段脊柱三柱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患者采用同期前后联合入路,后路椎弓根系统短节段内固定。脊髓前方后方均有压迫,且前方骨折块突入椎管超过50%者,可行后路减压固定,再行前路胸膜外、腹膜外伤椎次全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钉杆或钉板系统内固定。结果:86例胸腰段三柱骨折的病人治疗前Frankel分级B级8例、C级42例、D级36例,治疗后8例B级3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C级的42例,2例恢复至D级,40例恢复至E级,36例D级全部恢复到E级。所有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后,若病情充许,均佩戴胸腰段支具下地活动。结论:胸腰段脊柱三柱骨折患者,脊髓前方压迫骨折块突入椎管大于或等于50%、不全截瘫或合并脱位患者,均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短节段前后固定、减压、植骨(或用钛网)手术治疗,术后疗效较好,患者可以早期下地活动,避免了许多术后并发症,但手术操作复杂、危险性较高,且治疗费用偏高。  相似文献   

16.
褚开伟  彭正武  徐会云  黄俊 《安徽医学》2011,(10):1737-1738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GS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麻醉后体位复位联合GS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26例。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6个月,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40%恢复到术后的92%,椎体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80%恢复到术后的98%,无内固定断裂发生。结论体位复位GS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相似文献   

17.
林大鹏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19-120
目的观察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37例胸腰椎段骨折患者采用GSS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伤口全部愈合,术中、术后拍X线片,螺钉均准确经过椎弓根,固定位置良好,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椎体复位满意,无断钉、断棒、松脱和矫正度丢失。术后椎体高度显著高于术前,术后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个月.4年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段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少、复位效果好、对脊柱活动的影响较少、融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胸腰段脊柱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对16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中椎体爆裂性骨折37例,椎体压缩骨折超二分之一109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多节段或跳跃骨折6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9例,B级46例,C级42例,D级19例,治疗采用后路减压复位122例,前路减压复位,髂骨植骨融合44例。结果 术后123例获3-18个月随访,随访患者中随4例RF钉断裂,5例Harrington上钩脱落,6例棍断裂,其余患者内固定稳固,脊髓,马尾神经恢复,除35例仍为A级外,余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3个级别。结论 各种不同内固定可保持或增强脊柱的稳定,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脊髓及马尾神经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9.
脊柱胸腰椎前路Z-PLATE(Ⅱ型)钛钢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Z -PLATE(Ⅱ型 )系统在脊柱胸腰段前路减压后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10例病人 (其中胸腰椎结核 5例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4折 ,腰3椎体转移癌 1例 )经前路减压、病 (瘤 )灶清除、植骨或骨水泥后 ,采用Z -PLATE(Ⅱ型 )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6~ 2 0个月 (平均 12 .9个月 ) ,神经损害情况 :术前Frankel分级 :A级 1例、C级 4例、D级 2例、E级 3例。术后A级 1例、D级 4例、E级 5例。术后后凸矫正角度 16°C ,结核病例术后未见复发 ,未见内固定松动征象。结论 对胸腰段椎结核、椎体肿瘤及椎体爆裂型骨折病例 ,前路侧前方减压后 ,采用Z -PLATE(Ⅱ型 )系统复位内固定术 ,重建脊柱稳定性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8例和B组38例,A组实施经伤椎短节段固定,B组实施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的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前、术后3 d 2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大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的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A组Cobb角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B组为15.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均可改善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但是经伤椎固定可减少术后矫正度丢失,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