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比颧弓骨折复位术前后 CT 影像,为单纯颧弓骨折复位术提供术中复位标准。方法选择因颧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分析术前术后 CT 影像结果,观察颧弓骨折复位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的咬牙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微小切口进路治疗颧弓骨折效果好,术中经验有助于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采用冠状切口入路对颧骨颧弓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颧骨颧弓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复位手术,观察组给予冠状切口入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颧骨颧弓骨折患者给予冠状切口入路手术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术后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口腔前庭入路解剖眶下神经血管束复位固定闭合性完全性颧骨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将18例需手术复位固定的B型颧骨骨折患者纳入观测范围。全麻下经口腔内患侧前庭沟切口入路,暴露颧弓、眶下缘、颧颌缝处的骨折断端。分离保护眶下神经血管束、复位颧骨后,微型接骨板固定眶下缘、颧颌缝处骨折断端。评价切口愈合、局部不对称畸形改善程度,张口受限改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中16例(89%)切口I期愈合,15例(83%)双侧颧突区软硬组织完全对称。术后4周16例(89%)张口度达III横指,比术前的7例(39%)明显改善(χ2=4.876,P=0.025)。10例(56%)解剖复位坚固内固定颧骨骨折的眶下缘和颧颌缝2处骨折断端,颧弓及眶外侧骨折断端只作解剖复位处理;5例(28%)在颧弓表面做长约1.5cm平行于颧弓的小切口,行眶下缘、颧颌缝及颧弓3处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3例(16%)除眶下缘、颧颌缝、颧弓3处外,眶外侧缘骨断端以眉弓内长约1.5cm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全组18例患者均未出现下睑外翻、面神经颧支损伤、鼻泪管损伤、眶周软组织水肿、眶周软组织萎缩、眼球塌陷、复视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口腔前庭沟入路,解剖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以复位固定大部分B型颧骨骨折。陈旧性或复杂性颧骨骨折可同时选用颧弓表面或眶外侧小切口,从而完善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4.
汪国栋  张辉  顾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20-1321
目的:观察头皮半冠状切口加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应用疗效。方法:对34例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骨折复位加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结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切口隐蔽、固定可靠、功能恢复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颧骨颧弓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三种手术入路进行比较,探讨颧部直接横切口在一定范围内取代其他切口的可能性。对23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冠状切口、颞部圆弧形切口和颧部直接横切口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观察术前患者心理、术中操作难易及术后效果,并进行比较。23例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咬he关系恢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睑结膜内切口结合上龈颊沟切口整复单纯颧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单纯颧骨骨折患者,采用经下睑结膜内、上睑结膜外侧穹窿联合口内上龈颊沟的微创隐蔽切口显露骨折部位,复位后用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后1~6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除1例复杂骨折患者外形恢复欠满意外,其余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双侧颧面部外形对称,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正常,眶下区麻木及复视消失,愈后良好。结论:睑结膜内切口结合上龈颊沟切口是一种隐蔽微创的切口。与传统冠状切口和目前应用较多的面部小切口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面部无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单纯颧骨体骨折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睑缘和眉弓及前庭切口在颧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本组42例额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睑下缘、眉弓外1/3及上颌前庭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线,使颧颌段、眶下缘、颧颞段及颧牙槽嵴充分复位,选用合适的微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结果4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经3月~2 a复诊,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局部无明显瘢痕遗留.结论局部眶周小切口行颧骨骨折复位并作坚强内固定,创伤小,径路短,能有效恢复颧部外形和口腔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联合切口切开复位加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方式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口腔科于2006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2例颧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运用联合切口切开复位加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这22例患者的伤口均达到Ⅰ期愈合,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有轻度的张口受限情况,有1例患者出现了暂时性面瘫,其余患者的面形均对称,张口度也恢复正常。术后3~6个月对这22例患者进行X线检查显示:其骨折断端愈合良好,钛板内固定植入物无断裂、松脱,其面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取联合切口的手术方式可使术野充分暴露,便于术者进行操作,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小,也不会影响美观。另外,微型钛板的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对颧骨颧弓骨折进行固定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颞部小切口配合自制外固定夹板在颧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颧弓骨折患者48例进行颞部小切口配合自凝塑料外固定夹板复位固定手术方式分析及术后外及功能恢复调查。结果:48例患者面部塌陷畸形消失,张口度恢复良好,术后复查X线及CT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颞部小切口配合自制外固定夹板在颧弓骨折可使患者手术创伤及费用明显降低,固定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状切口及微型钛板治疗颧骨颧弓多发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半)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多发性骨折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疗效:甲级4例,乙级1例。均恢复良好,未发生钛板感染。结论应用(半)冠状切口和微型钛板是治疗颧骨颧弓多发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lon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Pilon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Pilon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2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5±6.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zur等制定的评分系统,临床疗效优2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8.5%。结论:Pilon钢板治疗Pilon骨折疗效确切,是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作者自1988年1月至1993年12月收治Pilon骨折31例,根据Riled的分类祛:Ⅰ型5例,Ⅱ型10例,Ⅲ型16例.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9例.随访l-4年,疗效按Bourne的标准评定,Ⅰ型骨折手术或保守治疗优良率100%,Ⅱ、Ⅲ型骨折手术治疗优良率85%,保守治疗优良率33.3%.作者认为Pilon骨折Ⅱ、Ⅲ型应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用于Ⅰ型骨折.手术控AO的四步重建法进行.但严重的粉碎骨折或开放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内固定确定难干实施者,则改用踝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载荷条件下跟骨距下后关节面骨折后,接触面积的改变对后距下关节的影响。方法取6具包括完整足和胫腓骨远端15~20 cm的新鲜标本。剔除皮肤、肌肉和跟腱,保留除外距下关节后方的关节囊部分,保持韧带和关节囊的完整。将压敏片插入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面,中立位状态下分别在500N载荷下,对6具标本的距下关节进行加载,完成完整足的测试。然后模拟原始骨折线用微型摆动锯将跟骨后关节面分为前内和后外两块,按解剖复位、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51、0 mm等条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后距下关节接触面积的改变。结果完整距下后关节面平均接触面积为(275.67±46.02)mm2。跟骨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 mm时,后关节面平均接触面积为(167.67±25.09)mm2,较完整跟骨接触面积显著下降(P<0.01)。结论跟骨距下关节后关节面骨折移位≥2 mm其接触面积显著下降,应手术复位。  相似文献   

14.
A series of368 cases of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Section of Orthopaedics and Rehabilitation,School of Medicine,SIU and studied to definethe so-called multiple level injuries and determine the clinical patterns for the benefit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evaluation of surgical results.Of the368 cases,3o casesbelonged to multiple level injuies of the cervical spine,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reegroups:(1)cervical spine fracture associated with a thoracic or lumbar spinal fracture(12 cases),(2)non-contiguous fractures in the cervical spine(10 cases)and(3)morethan two-leVeI contiguous injuries of the CerviCa1 spine(8 cases).The mechanism of In-juries and possible results of treatment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据肱骨髁解剖学特点设计肱骨髁骨折外固定系统,通过生物力学比较分析,论证肱骨髁外固定系统性能优势。方法:测量24例肱骨髁数据,设计肱骨髁外固定系统,绘图、生产之。制作骨折固定模型,测试肱骨髁外固定系统、Y形钢板及克氏针固定模型生物力学并比较分析。结果:肱骨髁外固定系统固定肱骨髁骨折抗拉伸与Y钢板无明显差异,比克氏针优越;其抗扭转性能比Y钢板、克氏针更强。结论:肱骨髁外固定系统适用于肱骨髁骨折,对开放性骨折尤为适用,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4例髌骨骨折因治疗不当所致的并发症,就其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89~1995年,采用交叉克氏针、微型钢板螺丝钉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78例92处。经6mo~3a随访,平均临床骨性愈合时间26mo,无一例骨折不愈合。手指屈伸功能按TAM标准评价,优41例、良27例、优良率87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骨折的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47例股骨髁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47例均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创口均一期愈合,无创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标准,优30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7.7%。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改制“V”型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开放性不稳定性胫骨骨折52例,粉碎骨折4例,螺旋骨折19例,多段骨折15例,斜形骨折14例。经2年~6年随访疗效满意。其中感染6例,发生率为11.5%,较其它报道为低。此术式具有创伤小,骨折内固定牢靠,术后能尽早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1999年-2002年,采用在C-臂X光机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3例。结果 5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18个月),全部病例骨性愈合,无肘内翻畸形及Volkmann挛缩,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