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护理方法,以供参考。方法纳入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营养状况评估。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4例。传统组接受常规腹膜透析护理,综合组给予综合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评分变化和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护理前对比,患者营养状况评分和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综合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大于传统组,其中,治疗后传统组营养状况评分明显低于综合组,血红蛋白(91.83±20.21)低于综合组(109.84±23.76),转铁蛋白(2.03±4.21)低于综合组(2.84±6.71);血浆白蛋白(33.83±5.24)低于综合组(35.84±6.76),前白蛋白(213.14±20.23)低于综合组(224.83±4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整体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9例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将其分为营养正常组及营养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别,分析各个变量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结果分析。结果:通过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评估结果得出营养正常组83例(49.1%),营养不良组86例(50.9%)。两组年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舒张压、碳酸氢根、尿酸、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碳酸氢根、尿酸为营养不良发生的保护因素,年龄为营养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年龄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碳酸氢根、尿酸为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调查行CAPD治疗半年以上的患者60例,用主观综合评价法(SGA)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用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及每周肌酐清除率(Ccr)评价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同时计算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结果本组CPA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1.7%;透析充分组及残余肾功能较好的患者其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低于透析不充分及残余肾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充分透析和尽可能保护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利于维持CAPD患者较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综合营养情况,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56例 CAPD患者按透析龄分为透析龄 <36 个月组和透析龄≥36 个月两组,比较各营养代谢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行半定量主观综合营养评分(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 Hb) 、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腹透液和尿液中的尿素氮和肌酐等,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结果: 长透析龄组的SGA评分高于短透析龄组、血清营养指标低于短透析龄组(P<0.05),RRF、Kt/V低于短透析龄组(P<0.05),CRP高于短透析龄组(P<0.05)。透析时间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Kt/V、RRF呈负相关,与CRP、SG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透析龄的延长,残余肾功能逐步衰退,透析充分性降低,助长炎症反应,加重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尿毒症患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用火焰及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30例尿毒症患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前及透析1月后血清铜、锌、铁的含量及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铜、锌、铁、钙、镁、磷、钾元素的含量,分析腹膜透析前后尿毒症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尿毒症患者透析后血清铁及锌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而血清铜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铜、锌、镁、钾、钙、磷含量透析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铁浓度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CAPD治疗后尿毒症患者铜、锌、铁、磷、钾的异常代谢可得到部分纠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特性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5例CAPD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照腹膜平衡试验(PET)的结果分为高转运组(24例)和低转运组(31例)。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方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透析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Kt/V、TCcr、每日透析液剂量、超滤量、尿量、血糖、残余肾功能(GFR)、体重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透析龄、透析剂量、超滤量、BUN、Scr、TCcr、Hb、GFR、体重、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低转运组比较高转运组D/P4肌酐(0.56±0.55 vs 0.77±0.42)显著升高,Kt/V(2.11±0.57 vs 1.71±0.49)、TP(69.51±6.06 vs 65.93±7.57)g.L-1、Alb(35.24±3.75 vs 31.45±4.42)g.L-1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t/V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383,P<0.01),D/P4肌酐与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均呈负相关(r=-0.286,-0.341,P<0.05)。结论 CAPD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的营养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腹膜透析高转运患者营养状况较低转运者差。  相似文献   

7.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每日由腹透液丢失蛋白质约10g、氨基酸约10g,营养不良问题比较突出,它不仅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合并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我们对2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和饮食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简称腹透)简单、方便、费用低,但腹膜炎的发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为降低CAPD病人腹膜炎发生率,笔者对我院2001~2006年收治的22例次腹透病人发生腹膜炎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CAPD病人15例22次,其中男10例16次,女5例6次。年龄35~78岁,平均57岁,腹透时间1~41个月。糖尿病肾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高血压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2例。均行标准的CAPD方法,使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腹透液及双联系统。并发腹膜炎22次,其中1次10例,2次3例,3次2例。经对症处理后1例因严…  相似文献   

9.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病情稳定,符合观察奈件的透析患者52例(男/女,32/20)。进行膳食营养评价、半定量SGA评分、人体测量以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以SGA评分作为评价指标,78.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vJ,ALB作为评价指标,67.3%的患者营养不良;基于AMC判断,则有55.8%的患者营养不良。营养摄入量与营养评价指标关系密切:DEI与BMI呈正相关(P〈0.05),与ALB、PA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SGA、CRP呈负相关(P〈0.01,P〈0.05):DPI与PA呈正相关(P〈0.01)。蛋白质摄入充分组PA明显高于摄/k不足组(P〈0.01);热量摄入充分组ALB高于摄入不足组(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膳食营养与CAPD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就维持血浆蛋白而言,摄入充足的热量可能比蛋白质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6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6例退出观察,实际完成60例。2组均予CAPD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ɑ酮酸片,观察组加服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的变化,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 I,PG I)、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变化;检测并计算腹膜透析尿素清除指数(Blood ureaclear index,Kt/V),评估透析充分性。结果 对照组中医临床有效率53.3%低于观察组80%(P<0.05);2组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在治疗第9、12周末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17、PG I、PGⅡ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降低(P<0.05),PA、TRF、ALB、Kt/V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升高(P<0.05),PGⅠ/PGⅡ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17、PG I、PGⅡ水平下降(P<0.05),PA、ALB水平升高(P<0.05),PGⅠ/PGⅡ、TRF、Kt/V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改善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腹膜炎治疗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腹膜炎的疗效,我们研究41例CAPD腹膜炎,其中20例(A组)用新方案治疗,21例(B组)用以往常规方案治疗。两组的疗效明显不同,表现为A组治愈率较B组高(94.0%比78.6%,P<0.05);腹膜炎持续时间较B组短(2.8±1.6天比4.0±2.0天,P<0.05);腹膜炎复发率较B组低(159±98.8天比98±99.6天,P<0.05);治疗失败率较B组低(6.0%比21.4%,P<0.05)。研究证明:新方案治疗CAPD腹膜炎疗效优于以往的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29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161个透析月中,有6例共发生18次自发肉眼性血性透出液,其诱因分别为月经5例次、腹膜炎1例次、月经伴腹膜炎1例次、体力活动过多6例次和原因不明5例次。18次血性透出液预后良好。本文资料表明血性透出液并非CAPD少见并发症,单纯性腹膜炎也可成为血性透出液的诱因。  相似文献   

13.
观测18例接受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长期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能降低血液中ApoB水平,从而改善尿毒症患者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前瞻性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PD)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②方法 采用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法结合有关检查综合判断病人的营养状况。③结果 28例病人中营养良好者8例,轻中度营养不良者15例,重度营养不良者5例。营养不良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re-A)、肌酐(Scr)均明显低于营养良好者(F=4.08-5.22,q=3.64-5.11,P<0.05),营养不良者每日蛋白摄取量(DPI)、蛋白分解率(nPCR)明显低于营养良好者(F=4.32,5.11,q=3.83-6.31,P<0.05)。透析时间大于180d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大于透析时间小于170d者(χ^2=7.65,P<0.001),重度营养不良者尿素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cr)、残存内生肌酐清除率(RRF)明显低于营养良好者和轻中度营养不良者(F=3.06,3.17,q=5.71-9.76,P<0.01)。④结论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此与清蛋白摄入不足、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衰竭、糖尿病本身高分解、透析时间、透析前营养状况、残余肾功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选择16例晚期尿毒症患者经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后病情稳定,改作间歇性全日腹膜透析(IWPD)6~36个月,大部分病人自我感觉良好,身心安宁,生活自理,保持CAPD期间的精神、食欲状态,体重、血压平稳,并且每周有5天休息。病人血生化参数(血红蛋白、白蛋白、钠、二氧化碳总量、Cr、中分子物质)稳定,血总蛋白升高,血钾、血尿素氮(BUN)、磷稍有下降,表明IWPD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优于CAPD,对中分子的清除与CAPD相仿。IWPD可简化操作,接卸接头的次数大为减少,同时减少腹膜蛋白质丢失,患者血总蛋白提高,营养改善,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下降。IWPD除保留CAPD的优点外,费用较低,且省时,是治疗尿毒症病人有效方法之一,可试用于具备下列条件的尿毒症病人;①肌酐清除率(Ccr)≥4~5 ml/min;②CAPD4~5天/周可达到透析充分;③无高分解代谢表现,无明显心衰及顽固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血脂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病人高脂血症 ,观察血脂康的降脂疗效。方法 :随机将腹膜透析病人分成血脂康组与对照组 ,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 ,观察血脂康治疗后的变化幅度。结果 :治疗前二组各项生化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腹膜透析病人加用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可改善各项血脂指标 ,对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和阻止肾衰竭进展有益  相似文献   

17.
双联系统腹透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双联系统腹透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生活质量及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用Churchill的权衡法生活质量问卷表 ,调查 15例经O型连接管系统进行腹透的患者 (A组 )及 12例经双联系统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 (B组 ) ,并统计了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A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B组 ,而腹膜炎发生率则高于B组。结论 :双联系统腹透能明显提高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平衡试验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膜平衡试验检查法对8例正在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测定。结果:8例中有5例患者腹膜对溶质的清除功能和超滤率是充分或良好的;对其中3例结果不甚满意患者的腹膜透析液交换次数或每次交换流体量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再做第2次腹膜平衡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结论:腹膜平衡试验是检测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itoneal dialysis on fluid balance and outcome in children who receive cardiac operation.Methods. From July to Dec. 2000, 12(2.08%) patients of 576 consecutive children who underwent heart operation required peritoneal dialysis because of acute renal failure. The mean age of these 12 patients was (2.9-2.0) years (range, 5 months-7 years) and the mean body weight was (12+3) kg (range, 7.4-18.5 kg ).Results.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operati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peritoneal dialysis was (21.2+11.4) hours (4.4-42 hours). The duration of peritoneal dialysis was (6.3+4.8) days (0.47-15 days). Mortality in these 12 patients was 25%. Fluid removed by peritoneal dialysis was(34.7+17.8) ml . kg-1 . day-1. Asymop-tomatic hypokalemia, thrombocytopenia and hyperglycemia were frequent complications, which were easily managed. Hemodynamic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mprov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Conclusion. The early initiation of peritoneal dialysis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ICU清醒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来比较二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焦虑和抑郁程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