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3年Warren及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 ,有关幽门螺杆菌及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扩大与深入。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也不断在改进 ,并且通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性治疗 ,可以预防甚至治愈胃、十二指肠疾病。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最关注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1诊断方法目前诊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1 1侵入性检测方法侵入性检测方法需做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 ,并可同时确定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性质。其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  相似文献   

2.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反复发作的腹痛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甚至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荨麻疹等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寻找适合儿童的、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儿童的适用性作以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反复发作的腹痛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甚至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 ,如缺铁性贫血、荨麻疹等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 ,寻找适合儿童的、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 ,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儿童的适用性作以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胃肠动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很不一致。为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胃返流对慢性胃炎致病性的相互关系,自1999年5月至2002年5月对我院内镜下有十二指肠——胃返流患者(反流组)及无十二指肠——胃反流者(非反流组)进行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幽门螺杆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4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 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上消化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段和上消化道疾病种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1 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693例,感染率为47.2%;70~79岁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为43.6%,40~49岁和50~59岁患者感染率偏高,分别为48.6%和48.7%;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浅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低为40.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为92.8%。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根据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危险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期,是引起儿童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内、外等相关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如不给予根除治疗,将终身持续存在,甚至影响成人期的健康。本文就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性疾病的研究作一综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陆红 《大众医学》2014,(10):32-32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的慢性致病菌之一。尽管大部分感染者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幽门螺杆菌是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也是胃恶性肿瘤的危险因子。此外,缺铁性贫血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的发生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与胃肠疾病间的相关性,以期控制感染率、降低胃肠疾病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医院消化内科患者184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78例,比较其临床资料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病种、吸烟、饮酒等情况分布以及胃肠疾病感染因素。结果阳性率为42.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职业、吸烟、饮酒和胃肠疾病病种是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且复合型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其他胃肠疾病阳性率,胃息肉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低于其他胃肠疾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筛查,分析其与胃肠疾病的相关性,是预防幽门螺杆菌发生的有效途径,对降低感染率、防止胃肠疾病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与胃肠疾病间的相关性,以期控制感染率、降低胃肠疾病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医院消化内科患者184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78例,比较其临床资料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病种、吸烟、饮酒等情况分布以及胃肠疾病感染因素。结果阳性率为42.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职业、吸烟、饮酒和胃肠疾病病种是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且复合型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其他胃肠疾病阳性率,胃息肉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低于其他胃肠疾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筛查,分析其与胃肠疾病的相关性,是预防幽门螺杆菌发生的有效途径,对降低感染率、防止胃肠疾病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8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10d序贯疗法:前5d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口服;后5d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500mg,2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2次/d口服,疗程7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9%,对照组有效率7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5)。结论10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细菌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是感染率很高的细菌之一,也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直接病因、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与复发的重要因素,与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致病,包括细菌的粘附、各种毒力因子对胃粘膜的直接损伤等。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特征、感染的传播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治疗的关系和对该病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患者92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资料92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正常组。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测定。将研究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单纯应用奥美拉唑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甲硝唑、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采用抗幽门螺杆菌联合用药方式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细菌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是感染率很高的细菌之一,也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直接病因、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与复发的重要因素,与胃癌和胃NALT淋巴瘤密切相关。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致病,包括细菌的粘附、各种毒力因子对胃粘膜的直接损伤等。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特征、感染的传播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人类感染最为普遍的细菌,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造成慢性活动性胃炎,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感染时年龄越小,以后发生胃癌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防止癌变的一个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68例冠心病的患者68例和健康体检者56例,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入选对象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有5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80.9%,其中重度感染14例,占25.4%;健康对照组中有3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53.6%,其中重度感染4例,占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血清TG水平较感染阴性者明显增高,感染阳性者的HDL-C浓度低于感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的LDL-C和TC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冠心病治疗的同时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口腔与胃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测结果,证明口腔Hp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9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行口腔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97例患者中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8.35%)明显高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8.76%);胃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口腔亦同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口腔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则胃内亦同时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论】口腔Hp与胃Hp感染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体检者对胃幽门螺杆菌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方法尿素~(14)C呼气试验法。结果豫南地区铁路职工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43.2%,机车乘务员50.0%,高于铁路其他职业人群,且体检者对胃幽门螺杆菌的知识了解不多。结论豫南地区铁路职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对较高;而胃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危险因素,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病因子,加强铁路职工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残胃病变患者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病变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发生残胃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统汁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胆汁反流占51.4%,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为37.1%,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毕Ⅱ式幽门螺杆菌占41.7%及胆汁反流占54.2%,发生率高于毕Ⅰ式,手术时间长者发生率高于手术时间短者,残胃病变中残胃癌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残胃病变的发生与胆汁反流及幽门 螺杆菌感染等有较大的相关性,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n,HP)感染与人类胃溃疡、胃癌、胃淋巴瘤、十二指肠溃疡以及一些胃肠道外疾病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感染处理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研究的重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有关HP感染治疗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用C13 呼气试验 (C13 -UBT)法检测 4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46 3% ,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型糖尿病伴胃轻瘫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78 7%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 2型糖尿病胃轻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