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某院2014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组,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的监测后的结果.结果:经分析,研究组的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与常规组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的心尖厚度较常规组厚(P<0.0...  相似文献   

2.
李三君  董学新 《贵州医药》1998,22(6):435-436
收集1987年2月至199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例(按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联合会WHO/ISpel980标准确诊)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通过二维、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DCM以探求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功能等参数的超声特征,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的诊断方法。1资料与方法患者36例,其中男对例,女16例;男:女为1.H:1;年龄14-76岁,平均53.8岁。自出现心血管症状至接受超声检查时间,l个月一11年,其中1年内居多。1987年2月至1995年7月采用EUB--10B电子扫描仪,扇扫探头3MHz,共检查Z…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肥厚性心肌病好发于青壮年,而老年人则极少累及,晚近发现老年人患此病并非少见。本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发现有时与冠心病、高血压病极相似,因此老年人更易发生鉴别上的困难,而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1992年11月至1994年1月对30例老年肥厚性心肌病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阐述DCM的特征性改变,为临床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5.
姜克庆  董军凌 《江苏医药》1995,21(6):381-382
报告65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表现。根据肥厚部位不同将肥厚型心肌病分为七种亚型,对各种亚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根据对左室流出道梗阻征象的有无,进行了血液动力学分型。室间隔肥厚的部位及程度与血液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3例缺血性心肌病和29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者在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①ICM组心脏左房室腔扩大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呈“球形”,室壁变薄而心尖部不变薄,室壁活动呈弥漫性减弱;②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ICM组主动脉瓣返流高于DCM组(P〈0.05);③DCM组以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舒张功能可表现为正常;ICM组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收缩功能可表现为正常;二尖瓣E/A:ICM组〈1或〉2,而DCM组〉1(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的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肥厚型心肌患者46例,其中肥厚梗阻型18例,肥厚非梗阻型28例,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病理性Q波、电轴偏转伴发心律失常及典型超声表现。结论重视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表现相结合可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尤其对无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同时对临床随访观察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心悸、胸闷、胸痛的年轻患(AHCM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多方位测定左室心尖部心室壁厚度,并和10例正常年轻人(NC组)对照。结果:AHCM组各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改变和左室高电压;各例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心尖部肥厚,多方位厚度约为18mm。结论:对体表心电图胸导联巨大T波伴ST—T改变的年轻患应高度警惕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佐才  王朴芬 《云南医药》1998,19(6):421-422
扩张型心肌病(DCM)为一种原因不明确的心肌弥漫性损害所致的心脏病。以心脏扩大,特别是左心扩大为主,常伴有心力衰竭,临床并不少见。本文对60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对象和方法195年1月至199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扩张型心肌病(DC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DC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CG)诊断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50例DCM患者的UCG均发现全心扩大;44例室壁厚度在正常范围,6例略增厚;50例均显示室壁搏动弥散性减弱,均可见瓣膜活动异常,二尖瓣开口前后径均小于20mm,E峰距室间隔距离明显增宽。结论DCM的UCG具有特异性表现,UCG的应用为DC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60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IE患者的临床和ECHO资料。结果IE多发生于原有器质性心脏病(以风湿性和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基础上;赘生物在附着位置、大小、形态及随病程变化等方面都具有其超声特点;ECHO可检出瓣膜脱垂、腱索断裂、瓣膜穿孔、瓣周脓肿等心脏内并发症。结论ECHO在IE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因诊断、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因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容易漏诊或误诊。超声心动图的谐波显像技术大大提高了对AHCM的诊断率。本文应用超声心动图的谐波显像技术分析并诊断5例未引起临床注意的AHCM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心悸、胸闷、胸痛的年轻患者 (AHCM组 )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 ,多方位测定左室心尖部心室壁厚度 ,并和 10例正常年轻人 (NC组 )对照。结果 :AHCM组各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 ,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改变和左室高电压 ;各例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心尖部肥厚 ,多方位厚度约为 18mm。结论 :对体表心电图胸导联巨大T波伴ST -T改变的年轻患者应高度警惕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 ,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 ,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室间隔穿孔的病例,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27例患者中26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其中室间隔心尖部及前间隔穿孔17例,后间隔穿孔9例,均伴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1例为钢针穿透伤,肌部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伴轻度脱垂.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选取临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3例,现对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心动图表现为左室流出道收缩期射流束及左房内收缩期反流束.二尖瓣血流频谱E波下降缓慢,A波高于E波.升主动脉内收缩期频谱持续延长,呈双峰波.连续多普勒示单峰充填血流频谱,峰值流速多超过每秒4米.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谭青  程宏  刘小晴 《贵州医药》2001,25(1):72-73
扩张型心肌病 (DCM)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早期因临床无特征性表现而不易诊断 ,晚期典型症状出现时、诊断虽不困难 ,但疗效及预后常令人失望。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 ,能力本病尽早诊断提供依据。现将我院 2 0例DCM的UCG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对照组 2 0例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4 6~ 70岁 ,平均 53 9岁。经询问病史 ,查体、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均未见明显异常。DCM组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4 8~ 72岁 ,平均 54 4岁。均有心悸、气短病史的 2月至 5+年。心电图异…  相似文献   

19.
张社芳  褚雯  王华  张亚平 《河北医药》2020,42(9):1365-136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自动功能成像(automatic functional imaging,AFI)技术在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心肌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肥厚性心肌病组54例和扩张性心肌病组46例,同期选取50例非心肌病患者为对照组,对受检者进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后,应用AFI技术进行分析,观察应用AFI技术后与单一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病患者的阳性指标检出率及临床诊断价值评价。结果超声心动图中应用AFI后心肌病的阳性检出率为95.00%(76/80)显著高于单一的超声心动图阳性检出率87.50%(70/80)(P<0.05);3组受检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性心肌病组与扩张性心肌病组的AFI技术中的TLS及GLS应变参数存在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心肌病超声诊断为金标准,超声心动图中应用AFI诊断心肌疾病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敏感性92.56%、特异性93.25%、阳性预测值92.8...  相似文献   

20.
徐茜 《河北医药》2016,(24):3724-372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围生期心肌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产科住院部收治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79例,根据患者出院后1年回院纽约心脏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NYHAⅠ级作为恢复良好组( n =45),NYHAⅡ~Ⅲ级作为恢复不良组( n =34),比较2组患者首次检查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LVFS)、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过度比值( E/A)]、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心包积液( PE)、左心室附壁血栓、二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 PH)与各瓣膜口关闭不全的情况。结果恢复良好组LVEDD,LVESD与E/A水平明显低于恢复不良组( P<0.05),LVEF、LVFS明显高于恢复不良组(P<0.05)。恢复良好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PE、左心室附壁血栓、二三尖瓣反流与PH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恢复不良组(P<0.05)。恢复良好组PI、AI、TI与MI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恢复不良组(P<0.05)。结论首次检查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附壁血栓,肺动脉高压与各瓣膜口关闭不全等情况均有助于准确预测围生期心肌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