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研究症状性单侧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I)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模式。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3例症状性单侧ICA严重狭窄(>70%)或闭塞的患者的全脑CTPI资料,分别重建4D-CTA及CTPI参数图(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Delay)图),分别记录ICA狭窄程度、患者临床症状、有无梗死及梗死部位、CTPI参数图特点及绝对值,并对病灶侧及对侧脑区灌注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单侧ICA闭塞15例,严重狭窄8例。大脑中动脉(MCA)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分布区脑梗死13例,内侧分水岭区梗死6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2例,无梗死2例。CTPI血流动力学模式有:①CBV/CBF基本正常,MTT/TTP/Delay延长(4例);②CBV基本正常,CBF轻度下降,MTT/TTP/Delay延长(3例);③CBV/CBF明显减低,MTT局灶缩短并周围MTT/TTP/Delay延长(1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病灶同侧CBV、CBF、TTP、Delay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同侧MTT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结论:320排CT全脑容积CTA/CTPI能一次显示颅内段ICA的狭窄程度并能全面反映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0排灌注CT(PCT)扫描时间间隔对放射剂量及灌注参数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PCT资料,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采用2种不同数据重建方法:①全部数据法:选用全部预设的20个容积数据单元重建;②间隔数据法:间隔选取一个容积数据单元,共10个.分别测量梗死区及对侧镜像区灌注参数图(C BV、CBF、MTT)兴趣区绝对值及同层梗死面积范围,并计算二种数据重建方法产生的有效放射剂量值.比较二种重建方法测量的主要灌注参数值和梗死面积的差异、相关性及放射剂量.结果 两种方法计算的CBV、CBF、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量CBV、CBF、MTT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r=0.55).全部数据法、间隔数据法产生有效放射剂量分别为12.04mSV和6.24mSV,后者相当于前者的52%.结论 增加320排PCT成像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值及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影响,并且可以明显减少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在急性脑卒中"一站式"检查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平扫、脑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9月宣武医院神经内科71例急诊脑卒中患者,均于发病6 h内行64层螺旋CT检查,平扫排除出血患者,行CTP及CTA检查,分析平扫、CTP及CTA表现.结果 71例中5例CT平扫脑出血.30例随访为脑梗死患者中20例平扫无异常,CTP均发现灌注异常,表现脑血流量(CBF)明显减低,脑血容量(CBV)轻度减低,达峰时间(TTP)明显延迟;梗死区CBF、CBV与对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显示20例一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一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36例随访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其中26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表现为TTP延迟;另外10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区;病变侧与对侧TT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侧与对侧CBF、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显示11例一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15例一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未发现异常.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两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处理.结论 CT平扫能够排除出血;CTP能够早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64层螺旋CT对早期诊断脑卒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拟诊早期脑梗死患者38例,均在症状出现24 h内行头颅CT平扫及CTP检查。将脑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区与健侧对应区的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15例头颅CT平扫发现可疑脑梗死区,主要位于大脑半球,表现为密度轻度减低、局部脑沟稍变浅等;其余23例患者CT平扫未发现异常。38例患者的CTP检查均发现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梗死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与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均较健侧对应区明显下降,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较健侧对应区缩短,对比剂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较健侧对应区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脑梗死患者IP区与梗死核心区比较,CBF、CBV、MTT及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区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F、MTT、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的18例患者中,经积极溶栓等治疗后梗死区缩小6例,梗死区消失5例,仅表现为梗死区TTP和MTT延长、CBF和CBV变化不大3例,梗死区无明显变化4例。结论:64排螺旋CTP检查可以准确地提示早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全脑CT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和全脑CTP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CTA).结果 20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侧和对侧CBF和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TTP和MTT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16例患者MTT和TTP延迟累及顶叶和半卵圆中心.20例患者病变侧和对侧MTT值分别为(7.05±1.47)s和(4.96±1.00)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P<0.01);病变侧和对侧TTP值分别为(20.04±2.14)s和(17.83±1.89)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P<0.01).病变侧和对侧CBV和CB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64排螺旋CT应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全脑CTP,为MCA狭窄或闭塞可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和全面显示灌注异常范围,并且重建CTA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旨在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A一站式扫描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选取动脉期数据重建脑动脉三维和二维图像,观察脑动脉狭窄、闭塞情况.分别取脑梗死灶中央区、周边区及对侧相应脑白质;病变侧正常脑白质与健侧对应部位脑白质作为兴趣区,测量CBV、CBF、MTT和TTP,比较病变侧及健侧测量值.结果 29例患者梗死区供血血管狭窄、闭塞和分支减少26例.梗死中央区TTP和MTT明显延长,CBV和CBF明显下降.与对侧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周边区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下降.与对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测量患侧正常脑白质和健侧对应脑白质的CBV、CBF、TTP和MTT的值,CBV、CBF增高,MTT缩短,数据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联合CTA一站式扫描方法简便,能较全面显示血管形态与脑组织微循环状态,对脑组织存活状态的定性敏感性高,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脑胶质瘤术后常规MRI增强检查疑复发的临床病例行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复发病灶、放射性坏死病灶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以及其各相对参考值(rCBF、rCBV、rMTT、rPS)。结果复发组21例,CBF值、CBV值及PS值均明显升高,MTT 14例稍升高,7例稍降低,rCBF值为3.11±0.96, rCBV为3.82±1.06,rMTT值为1.19±0.34,rPS值为8.04±4.33。放射性坏死组4例,CBF值及CBV值均明显降低,MTT值及PS 值4例均稍升高,rCBF值为0.34±0.14,rCBV 值为0.44±0.12,rMTT值为1.79±0.58,rPS值为2.07±0.95。胶质瘤术后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比较,CBF、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CBV、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坏死组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CBV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P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rCBF、rCBV、r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脑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鉴别胶质瘤术后是复发还是放射性坏死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脑侧支血流循环状态及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分析患者不同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比较不同侧支血流循环状态CTPI参数情况及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结果 CTPI显示,46例脑组织血流灌注发生异常,CTPI阳性率为90.20%(46/51)。患者患侧梗死病灶区及缺血半暗带CBF值、CBV值均小于健侧,MTT值、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侧支循环良好者患侧CBF值小于健侧,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而患侧与健侧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者患侧CBF值及CBV值均小于健侧,且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CTPI提示AIS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患者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CTPI提示血流灌注正常患者(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接受CTPI检查,对比患者健侧、患侧(缺血半暗带、梗死病灶核心)的CTPI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对急性脑梗死入院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析CBF、CBV、MTT、TTP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半暗带、梗死灶核心CBF、CBV测定值均低于健侧,MTT、TTP测定值均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16分的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灶核心区域CBF、CBV测定值高于≥16分的患者,而MTT、TTP测定值则低于≥16分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梗死灶核心CBF、CBV测定值与NIHSS评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性,MTT、TTP测定值与NIHSS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TPI参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判断、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估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中动脉中度狭窄以上患者病灶侧侧支循环开放与灌注参数及出院3个月mR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115例,进行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成像(CTA)检测,依据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分成轻度(42例)、中度(39例)和重度(34例)组,依据血管狭窄中度、重度患者侧支循环评分(CS)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37例)和不良组(36例);对比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健康侧和病灶侧灌注参数情况;对比侧支循环不良组和良好组患者年龄、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LDL-C)、灌注参数、入院NIHSS数值及出院3个月的mRS评分差异情况。结果轻度狭窄患者病灶侧CBF、CBV较健康侧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患者病灶侧CBV低于健康侧,MTT及TTP高于健康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患者病灶侧CBV及CBF均低于健康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度和重度患者进行CS评分显示,侧支循环不良组与良好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时mRS评分、CBV、MTT、TTP、CBF及入院时的NIHS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动脉中度狭窄以上患者对其脑血流灌注影响严重,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CT血流灌注成像(CTPI)在评估老年痴呆症病情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入组95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痴呆组),其中52例阿尔茨海默病,43例血管性痴呆;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头颅平扫后再进行低剂量CTPI,灌注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选择双侧额叶、颞叶皮质和双侧海马、基底核区域进行测量,运用ROC曲线进行效能评价。结果痴呆组双侧额叶、颞叶皮质、海马和基底核的CBV、CB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MTT和TTP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根据灌注参数左颞叶MTT、左基底核MTT、左海马MTT诊断老年痴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0.920、0.916,诊断价值较高,左额叶MTT、左基底核CBV曲线下面积为0.867和0.819,诊断价值中等。结论 CTPI诊断老年痴呆症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图像后处理中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20例正常组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数据,每例数据进行4次图像后处理,分别选择大脑前动脉、左侧(正常组)或患侧(梗死组)大脑中动脉、右侧(正常组)或健侧(梗死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作为输入动脉,4次图像后处理均选择上矢状窦作为输出静脉。分别在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绘制ROI,梗死组额外在梗死边缘正常侧、梗死边缘梗死侧绘制ROI,测量4次全脑灌注成像各ROI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取单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灌注参数平均值作为该侧灌注参数值,对4次测量所获灌注参数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正常组4次不同输入动脉全脑灌注成像左、右侧大脑各灌注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梗死组4次不同输入动脉全脑灌注成像健侧、患侧大脑及梗死边缘正常侧、梗死侧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在进行CT全脑灌注成像后处理时,可以选择显示较好的任意大脑动脉作为输入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对兔脑CT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组(碘海醇350 mgI/ml)和B组(碘克沙醇270 mgI/ml)。对两组实验兔行256层螺旋CT脑灌注扫描,由2名阅片者于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获取脑灌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通透率和灌注参数图,分析上矢状窦CT值、CNR和脑组织的SNR,按照4分法评价各组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6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A组20只,B组16只。两组兔CT脑灌注的灌注参数值CBF、CBV、MT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毛细血管通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矢状窦CT值和CNR、脑组织的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阅片者对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0.419,P<0.01)。结论 在相同扫描参数条件下,采用低浓度对比剂兔脑CT灌注成像与常规浓度对比剂相比,图像质量和灌注参数(除毛细血管通透率)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脑肿瘤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其中脑胶质瘤10例,脑转移瘤9例,脑膜瘤7例,垂体瘤5例,脑胶质瘤复发3例.以3.5 ml/s速率静脉团注非离子对比剂50 ml,采用CT电影扫描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四层同层灌注扫描,层厚10 mm/2i,扫描延迟时间5 s,数据采集45 s.应用Perfusion 软件进行灌注成像分析.结果脑肿瘤的血流量(CBF)值均显著增加,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垂体瘤;脑血容量(CBV)值稍有增加,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垂体瘤无增加);平均通过时间(MTT)在转移瘤有明显延长;脑表面通透性(PS)值均显著增加,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复发胶质瘤的CBF值达110 ml/(100 g*min); PS图有助于肿瘤范围的准确界定和发现小病灶.结论 MSCT灌注成像在显示脑肿瘤血流灌注的特点、在脑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范围的界定以及在肿瘤术后复发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自发性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shICH)血肿周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定量测量,评价脑血肿周围组织灌注参数改变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6例临床及CT确诊的幕上shICH患者行CTP检查,自发病到灌注扫描的时间为8~19 h.以血肿最大层面为参照,测量血肿周围1 cm内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获得相对灌注参数值rCBF、rCBV、rMTT(患侧/健侧).电话随访患者脑出血后1个月生活表现,并记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分值.结果 shlCH血肿周围带CBV值为(1.61±1.53)ml/100 g、CBF值为(16.48±12.58)ml/(100 g·min),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Z=-2.603、-4.178,P<均0.05);MTT值为(9.12±2.57)s,较对侧镜像区明显延长(t=4.747,P<0.05).血肿周围CBV、CBF值与BI相关(Z=-3.40、-2.98,P均<0.01),参数MTT、rCBF、rCBV、rMTT与近期预后无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848,且CBV界限值为1.24 ml/100 g时,敏感度66.67%,特异度为100%;CBF界限值为8.44 ml/(100 g·min)时,敏感度100%,特异度为72.70%.结论 CTP可预测shICH血肿患者近期预后,在一定范围内,血肿周围CBV、CBF值越大,提示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拟诊为AICVD患者,于发病24h内行头颅CT平扫和全脑CT灌注(CTP)成像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4D-CTA)图;于CTP检查后24h内复查MR,分析其CTP、4D-CTA及MRI表现。结果常规CT平扫示8例有脑缺血病灶,12例未见明显异常。全脑CTP20例患者共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32个缺血灶,MRI发现26个病灶表现为梗死灶。4D-CTA显示责任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20例患者中14例血管狭窄,2例闭塞,4例正常。结论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同时获得CTP、4D-CTA图像,实现对AICVD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A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 方法 对26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P和颈动脉CTA。评价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选取20名无TIA病史的志愿者作为对照。 结果 26例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死。脑CTP检查正常9例,异常17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 结论 脑CTP结合CTA对评价TI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