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二千年前的《内经》就记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在针刺麻醉和针刺治病中,也很重视针刺感应(即受针者有酸、胀、重等感觉,以下简称“针感”)。目前一般都认为针感是针刺麻醉和针刺治病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感”是在穴位内什么部位产生?穴位“针感”的物质基础又是什么?了解穴位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家兔针刺“得气”与穴位组织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针刺麻醉与针灸临床实践中,针刺“得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刺“得气”的穴位结构基础是什么?有关这个问题争论很多。据报导,在人体“得气”实验中,受试者针感(包括酸、胀、重等感觉)、医生手下沉紧感以及穴位肌电的发放三者有密切的关系。以动物作为实验对象,无法获得针刺时动物的感觉,而只能借助于针刺过程中施针者手下沉紧感和穴位肌电的发放两项指标来观察“得气”与穴位组织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针感”是指患者对针刺的一种即时反应。朱琏《新针灸学》说:“针刺治病时,患者会产生一定的感觉,这种感觉简称为‘针感’”。古籍所述“得气”、“气至”也是这个意思。《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确实,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针刺手法获得满意的“针感”,使针刺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容易的,所以“针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一、“针感”在治疗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得气即我们常说的"针感",包括医者的针感与患者的感觉。1.医者的针感:医者的针感包括抽象和具体的针下感觉两部分。最早的古籍中,更多描述医者手下抽象的针感,如《灵枢·终始》曰:"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1],"紧"与"和"都是比较抽象的感觉,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再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2],古人将"得气"形容为乌之集,稷之繁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才  相似文献   

5.
读了《以合谷穴位为典型研究穴位与针感的进展情况》一文以后,结合当前我国有关资料及我们的初步实践,认为如下问题深值讨论:一、针感发生时穴下主要起作用的是何种结构?二、肌电做为人体针感的“客观指标”是否确有价值?关于第一个问题:针感发生时穴下起主要作用的是何种结构?根据各地实验资料,大体有如下观点:以肌梭为主体的“二重结构假说”;压觉及压痛觉观点;血管观点;以及痛觉变异并多种结构感觉复合观点。上述各观点皆有一定的设想和实践,目前尚各述已是。“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自然辨证法);同时根据毛主席指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  相似文献   

6.
这里说的穴位是体针穴位,针感以酸重胀为主,痛不计在内。祖国医学指出:“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灵枢》)现代医学临床实践也证明,无论是针刺治疗也好,针刺镇痛也好,甚至于研究经络实质也好,都是从针刺穴位产生针感开始的。所以把产生针感的组织结构——穴位针感感受器搞清楚,对于阐明针麻原理,探论经络实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伟  相似文献   

7.
激发经络感传 提高针刺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达甫 《中国针灸》1996,16(6):43-44
激发经络感传提高针刺疗效任达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医院,210001)主题词循经感传.激发;得气针感,即得气,是针刺疗效的保证。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关系到疗效的提高、针刺麻醉的成功率以及针刺原理、经络实质的研究。经络循行的路线在《灵枢》中早有详载,后世...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 ,有关补泻效应方面的论述不多且散见于各处。为此笔者通过研读古医籍特别是《内经》的一些篇章 ,发现《内经》对针刺疗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 3个方面。1.针下感觉《素问·针解》云 :“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 ;满而泻之者 ,针下寒也 ,气虚乃寒也。”指出通过针刺 ,正气充盛 (补 ) ,则针下产生热感 ;邪气祛除 (泻 ) ,则针下出现凉感。又说 :“刺实须其虚者 ,留针 ,阴气隆至 ,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 ,阳气隆至 ,针下热乃去针也。”提示针刺后 ,针下的凉热感可作为检验针刺补泻效应的客观指标 ,即针下热为补 ;针下寒为泻。…  相似文献   

9.
对经络感传产生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感传现象是目前已知的几个经络现象之一。它指的是:当用电脉冲刺激井穴或原穴,或用手针、电针等刺激有关经穴时,出现某种酸、麻、胀或跳动等感觉循经传导的现象。《内经》中所谓“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可能就是有关经络感传现象的最早记载。《三国  相似文献   

10.
1 失气与守气的含义 针刺得气后,病人在针刺的局部有酸、麻、胀、重的感觉,术者也感到针下沉紧。但是,这种得气感有时是在针刺过程中短暂出现,而在行针或留针过程中逐渐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失气”。失气在针灸临床中普遍存在,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有人将“气至而有效”片面理解为只要得气即可,忽视了维持针感的重要性。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针刺的疗效与针感维持的久暂有直接关系。一  相似文献   

11.
<正> 针刺麻醉的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针麻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预见的。例如、不少工作看到患者针前痛阔和耐痛阈水平及其针后提高情况、患者的针感和耐针情况都和针麻效果有关。针感和耐针即人对酸、麻、胀、痛、沉的感觉和耐受情况,可以认为是某种与皮肤有关的驱体感觉。因此、皮肤某些感觉的特点可能是与针麻效果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2.
痛刺激作用于人体可引起意识感觉(痛觉),并伴随有植物性神经机能的反应(痛反应)。在针刺麻醉原理研究中,针刺对痛反应的作用,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前人已观察到,血管容积的变化与疼痛有关;有实验证明,痛觉刺激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出现指端脉搏容积缩小;在针刺麻醉研究中也有报导,将指端血管容积作为针麻手术中观察痛觉反应的客观指标。本实验用人工致痛的方法,以电阻抗描记方法记录人体指端血管容积的变化作为植物性神经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一种专用于针刺麻醉下开展外科手术的针灸针,解决现有针灸针在针刺麻醉过程中容易影响手术操作、不便于固定或可能脱落等问题。该设计包括针帽、改良针灸针、胶垫和贴片。针帽下端设有斜面与胶垫固定连接,针帽下端中间有孔形凹陷部分,针帽顶端与改良针灸针的部分针柄牢固连在一起;改良针灸针包括针柄、针根和针身;胶垫位于针帽下端,部分与针帽下端固定连接,中间有孔,整体形状为类锥形,横断面为环形;贴片为中空的环形单面粘胶贴片,通过将贴片的内孔穿过针柄、针帽套,在针帽上将针刺麻醉针粘贴固定于皮肤上。该针灸针不仅便于手术的操作,同时便于针灸针正确地固定于穴位,保证针刺镇痛的效果,同时还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针刺麻醉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它首见于《内经》,《灵枢·终始》篇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金针梅花诗钞》篇亦云:“夫气者,乃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源泉,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由此可见,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特殊感觉和反应(即“经气”感应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索《中华医典》5.0软件中历代针灸医籍关于得气的论述,用感觉作为得气判断指征源于对经络、穴位解剖、生理特性等研究尚未完全清晰的情况下,仅能依赖受针者自我感觉与施针者的手下感觉。不得气判断指征仅有《标幽赋》记载,且有可能是对《黄帝内经》得正气感觉的误解。《黄帝内经》仅将施针者的沉紧感及徐和感作为得气判断指征,后世医家却仅保留了得邪气的沉紧感,舍弃了得正气的徐和感,增加了受针者的感觉,但受针者感觉的可靠性却较低,因而以《黄帝内经》所载施针者的沉紧感及徐和感作为得气判断指征的依据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6.
“针感”是针刺治疗与针刺研究时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国内外对针感的研究众多,“针感量表”是测量针感的重要工具。但限于对针刺作用原理或中医理论理解的不全面,针感量表的设计均有一定不足,阻碍了针刺的深入研究。结合以往研究,探索适用于针刺研究的最佳量表设计思路,使之应用于针刺临床研究或有助于针刺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经络实质和针疗、针麻原理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了。近几年来,磁疗效果被肯定以后,它的原理的研究也已经被提到日程上来。经络实质、针疗、针麻原理和磁疗原理之所以必须搞清楚,是因为第一,只有把经络实质、针疗、针麻原理和磁疗原理彻底搞清楚了,才能使经络学说、针刺疗法、针刺麻醉和磁场疗法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第二,经络学说和针刺疗法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份,针刺麻醉和磁  相似文献   

18.
通过针刺麻醉剖腹产304例的实践,我们的体会是:在针麻剖腹产过程中,手术及麻醉人员与病员必须紧密配合,手术者应做到“稳、准、轻、快”;讲清楚手术及针刺的一些感觉,这样可以消除思想顾虑,就可以发挥病员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配合。一、对术前用药的商讨:普遍认为针麻剖腹产术前需要用些适量的镇静剂,一般认为常规应用鲁米那0.1克 阿托品0.5毫克,如同西药麻醉术前用药一样,不影响针麻评级。二、对切口旁针的看法:本组病例的针  相似文献   

19.
当初阴差阳错地走进了《笑傲江湖》剧组,成了小师殊的苗乙乙如今已经长大了,越发成熟起来。曾主演过《泪洒台北》、《武则天》、《秦可卿之谜》、《玉堂春》、《非洲之恋》等影视剧的她现在才认为追求完美没有什么不对。 1993年地步入演艺界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演技日臻完美。这也是地从小追求的东西。 他说,以前没有听说过完美主义这个词,经常会商店买衣服,没买时感觉特好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认为“剌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针灸大成》)。强调“气至”和疗效的关系。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针刺引起酸、麻、胀、重等(得气)感觉时,针麻,针灸均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针刺时扎到穴位的什么结构才能弓f起针感?是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