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致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蛋白修饰近年来成为表现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它是指通过对组蛋白特定残基进行翻译后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和磷酸化等,调控染色体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激活和抑制等.其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是组蛋白修饰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基因转录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SMYD3(SET and MYND domain containing 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组蛋白甲基化功能的蛋白,它能够使染色体组蛋白(H3K4)发生2倍(di-)和3倍(tri-)的甲基化,从而影响下游癌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多项研究证实SMYD3在肝癌、结肠癌、乳腺癌等癌细胞中高表达,而在相应正常组织中表达量较低甚至检测不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SMYD2)介导体外高糖环境下小鼠肾成纤维细胞(NRK-49F)活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复制糖尿病(DM)小鼠模型,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糖(BG)、血肌酐(Scr)水平,经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组蛋白H3赖氨酸4三甲基化(H3K4me3)、SMYD2、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磷酸化NF-κB p65(NF-κB p-p65)蛋白表达,经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α-SMA及SMYD2表达。复制体外DM细胞模型,使用正常糖(含5.5mmol/L葡萄糖)或高糖(含30.0 mmol/L葡萄糖)处理NRK-49F细胞,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SMYD2、α-SMA及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蛋白表达;经CCK-8法检测SMYD2特异性抑制剂AZ505的细胞毒性;在AZ505处理/不处理的条件下,经Western blo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与肝癌细胞组蛋白H3K4位点甲基化修饰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Bx基因的HepG2-hbx及载体对照细胞系HepG2-vc,同时培养用于阳性对照的肝癌细胞系HepG2.2.15及阴性对照细胞系HepG2;用酶标法检测各组细胞组蛋白H3K4位点甲基转移酶活性,比较HBx对H3K4位点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H3K4位点特异性甲基转移酶SMYD3 ( SET and MYND domain containing3 )基因转录水平变化;Western-blot 检测SMYD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肝癌组织(包含:HbsAg(+)58例,HbsAg(-)26例)中SMYD3与组蛋白H3K4me3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定表达HBx基因的肝癌细胞系其组蛋白H3K4位点甲基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 < 0.05),且SMYD3表达上调(P < 0.05);肝癌组织组蛋白SMYD3表达与患者是否存在HBV感染有关,并且促进H3K4甲基化修饰?【结论】 HBx上调肝癌细胞组蛋白H3K4位点甲基转移酶活性,这可能与其介导的SMYD3表达上调有关,并且在肝癌组织中由HBx介导的SMYD3上调也增强了组蛋白H3K4甲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4.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SET and MYN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2, SMYD2)是SMYD家族成员,其功能是对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进行甲基化修饰,调节下游的靶基因和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肿瘤、炎症及免疫失调等疾病。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肿瘤发生的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甲基化的异常调节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SMYD2参与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影响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以及耐药等生物学特征。因此,本文对SMYD2在常见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SMYD2的机制研究及其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于妍妍 《医学综述》2012,18(17):2787-2790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是一种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单胺氧化酶,可以特异性地催化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me1、H3K4me2)及第9位赖氨酸(H3K9me1、H3K9me2)去甲基化,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活性。近年来功能研究发现LSD1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胚胎分化、异染色质的形成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对LSD1的结构、作用方式以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JMJD6与转录因子p53的相互作用,研究JMJD6对p53转录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鉴定JMJD6的赖氨酸羟化酶活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共沉淀技术和GST pull-down实验分析JMJD6和p53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区域;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系统检测JMJD6对p53靶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体外羟基化实验和质谱鉴定JMJD6的羟化酶活性。结果 JMJD6与p53相互作用,并由p53的C端结构域介导;JMJD6参与激活p53的转录活性;JMJD6具有赖氨酸羟化酶活性,可以催化组蛋白H4发生羟基化。结论赖氨酸羟化酶JMJD6可以结合肿瘤抑制因子p53并参与调节其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血液恶性肿瘤,具有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等特点。表观遗 传学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和酶作为AML治疗靶点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 展。该文就组蛋白H3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在AM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肌肥厚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病理表现之一,可加速各类心血管疾病进展,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发生.现有的心肌肥厚防治手段尚不能完全解决临床问题,亟须发掘更有效的心肌肥厚干预靶点.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在心肌肥厚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本文概述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与病理...  相似文献   

9.
赖氨酸甲基化是调控染色体结构的组蛋白后修饰中的一种。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其修饰状态的改变,这可能是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或去甲基化酶作用的结果。十字形结构域蛋白2C(JMJD2C)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包含有一个具有催化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作用的 JmjC 结构域,同时其还具有诱导基因型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及介导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等重要功能。近年研究显示,JMJD2C 基因在食管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剔除 JMJD2C 基因等,可以减慢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JMJD2C 为一潜在致癌基因,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盐酸对肝门部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及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于QBC939细胞不同时间后,CCK-8测定其对QBC93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观察QBC939细胞的周期变化情况,RT-PCR检测PDTC作用下QBC939细胞中SMYD3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QBC939细胞内SMYD3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 < 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PDTC作用后QBC939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P < 0.05),并同时伴有癌细胞内SMYD3 mRNA和蛋白表达的降低(P < 0.01),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PDTC具有显著抑制肝门部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增殖抑制;周期阻滞&#65380;以及NF-κB;SMYD3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端粒酶、p53突变蛋白作为肺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以及二者与细胞增殖DNA合成期比例(SPF值)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端粒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53突变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其SPF值。结果 87.5%(35/40)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92.5%(37/40)p53突变蛋白阳性;SPF值在端粒酶活性阴性组、阳性组之间,p53突变蛋白阴性组、阳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端粒酶、p53突变蛋白可能是灵敏、特异的肺癌肿瘤标记物。端粒酶的异常活化、表达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周期的S期,p53突变蛋白可能参与端粒酶活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注乳腺组织标本76例,其中乳腺癌56例,乳腺纤维囊性病10例、乳腺纤维腺癌10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突变型PS’基因在乳腺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①突变型P53蛋白存在于胞核与胞浆,以胞核为主。②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5.71%,而在乳腺良性疾患中均为阴性。③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且在13对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配对标本研究中有6对表达一致,其表达与组织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P53基因突变在乳腺癌的发生及淋巴转赶上可能起重要作用,突变型P53蛋白的检测可用于估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  相似文献   

13.
p53和MDM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胰腺癌标本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观察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p53与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8%和28.8%;p53蛋白在〈65岁中表达率较高,MDM2蛋白表达与年龄无关;p53和MDM2蛋白阳性表达组与其他组相比。生存时间明显缩短。结论:p53和MDM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反映了胰腺癌的恶性增生过程,两者的联合表达有助于判定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同一膀胱癌中p53蛋白及其PCNA的表达与癌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例正常膀胱组织和100例膀胱癌中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各级癌中p53蛋白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5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与癌分级呈正相关,PCNA阳性细胞数与癌分级也呈正相关。p53与PCNA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和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结论: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强度可反应膀胱癌的增殖活动和转移能力.可作为判断肿瘤发生可能性的标志物,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晚萍  周云 《中原医刊》2007,34(15):1-2
目的 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增加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BGC-823,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单独及联合5-Fu用药的不同浓度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结果 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BGC-82348h,p53蛋白在BGC-823中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5-Fu用药增加5-Fu的敏感性,有剂量时间的依赖性。结论 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BGC-823细胞诱导凋亡并增加胃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本实验为p53基因治疗与胃癌化疗临床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胃泌素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对肿瘤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放免法检测32例大肠癌血清及癌组织胃泌素含量。免疫组化标记癌组织有癌近旁黏膜胃泌素、P53蛋白、PCNA表达。结果:癌组织胃泌素与P53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666,P<0.01),且二者均与肿瘤PCN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8483,r=0.5668,P<0.025)。二者共同表达肿瘤PCNA较各自增高。P53蛋白表达与血清、癌组织胃泌素水平升高有关。癌近旁黏膜P53蛋白表达组较未表达组PCNA表达强度增高(P<0.05),但与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关。结论:大肠癌胃泌素、P53蛋白独自或共同表达均可提高大肠癌增殖活性;癌近旁黏膜增殖状态与P53基因突变有关,但与胃泌素表达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HPV16和HPV18)感染及p53基因突变与肺癌的关系,应用经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活组织,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癌组织中的HPV16、HPV18;并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蜡块标本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48例肺癌组织标本中未检出HPV16、HPV18;p53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54.2%(26/48),其中鳞癌66.7%(18/27),腺癌57.1(4/7),小细胞癌33.3%(1/3),大细胞癌33.3%(2/6),类癌20.0%(1/5)。提示肺癌的发生可能与HPV16、HPV18感染无关,而与p53基因突变有关,尤以与鳞癌和腺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MYD3与细胞增殖间的相关性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对SMYD3基因在人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通过RT-PCR从肝癌细胞SMMC7721中扩增获得人SMYD3基因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利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NIH3T3细胞,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检测转染后SMYD3的mRNA表达水平;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SMYD3在人类主要组织来源的癌细胞系中均高度表达,重组表达载体pcDNA-SMYD3构建成功。转染NIH3T3细胞后,外源SMYD3基因获得了有效的转录与稳定表达,并且S期细胞明显减少,而G2/M期细胞增多。结论:SMYD3可以通过加快细胞周期S期进程从而提高细胞增殖速度,其高度表达与细胞增殖具有广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p53、Bc1-2蛋白在人类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3例人类肺癌中p53、Bcl-2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抗p53多抗标记p53蛋白,抗Bcl—2单抗标记Bcl-2蛋白。结果:所有肺癌组织中,p53突变率54%(34/63),Bcl-2蛋白表达率44.4%(28/63)。p53突变率与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病人性别、年龄等临床参数无关;Bcl—2表达在Ⅰ、Ⅱ期(55.3%)明显高于Ⅲ、Ⅳ期(28%)(P<0.05),而与组织类型无关;Bcl—2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不相关。结论:人类肺癌的发生发展与p53、Bcl-2蛋白过度表达有关;Bcl-2蛋白表达可能为肺癌早期事件,可作为评定预后的生物学指标;p53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等参数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 p53 基因的表达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5 4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检测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p53 基因的表达率、表达特点与临床病理和雌激素受体 (ER)的关系。结果 在人的乳腺癌中 p53 蛋白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阳性表达率为 5 5 .6 % ;ER阳性表达率为 46 .3% ;p53 基因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ER受体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p53 基因突变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p53 蛋白抑制了乳腺癌ER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