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预防性镇痛作用。方法 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全麻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预防性镇痛组,B组为术后镇痛组,C组为0.9%氯化钠溶液组。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后MAP、HR变化,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2、4、6、12、24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给药前后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C两组(P〈0.05),术后1、2、4、6、12、24h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B组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6、12、24h的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术后苏醒迅速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佐辛注射液用于甲状腺术后镇痛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为对照组,B组手术结束前30min使用地佐辛5mg行术后静脉镇痛。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0.5、2、6、12h使用视觉模糊评分(VAS)评估疼痛及观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高于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可靠,但要注意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地佐辛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3—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患者在术前采用地佐辛肌肉注射镇痛,B组采用地佐辛静脉注射镇痛,对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手术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术后A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中,在注射0h、2h时,两组A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6h时A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注射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中,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苏醒迅速、平稳,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及地塞米松10mg;Ⅱ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Ⅲ组为空白对照组。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6、12、24、48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药物的追加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Ⅰ组的VAS评分低于Ⅱ、Ⅲ组(P〈0.05),镇静效果优于Ⅲ组;Ⅱ组术后2、6h的VAS评分低于Ⅲ组(P〈0.05);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Ⅰ、Ⅱ组(P〈0.05);Ⅰ组镇痛药物的追加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手术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森  闫诺  杨程 《河北医药》2012,34(19):2908-2909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在全麻诱导后消毒铺巾时静脉推注地佐辛0.1mg/kg,B组:手术结束关闭腹腔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C组: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系统评定术后0、2、4、8h的疼痛程度。同时用Ramesay系统进行术后5、10、15、20min的镇静评分。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C组在各时点的VAS评分均高于其他2组(P〈0.05),同时镇静评分低于其他2组(P〈0.05)。除6、8h外B组VAS评分在各时点均高于A组(P〈0.05),B组在15、20min的镇静评分高于A组(P〈0.05),A组在5、10min时的镇静评分高于B组(P〈0.05),在其余时段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超前镇痛效果确切,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韩香淑  姜昕  田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00+102-100,102
目的观察地佐辛注射液超前镇痛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包括肺癌根治术、食道癌根治术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全麻组,A组)20例、超前镇痛组(地佐辛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拔管即刻,拔管后1、4、8、24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疼痛评分A组高于B组(P〈0.05),B组并发症少于A组。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开胸手术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A组行常规麻醉诱导,B组麻醉诱导前10min先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两组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拔管后苏醒室内患者恶心呕吐及烦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恶心呕吐烦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苏醒后VAS评分A组比B组高(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10min给予地佐辛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患者中使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效果、麻醉苏醒及全麻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腰椎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地佐辛超前镇痛组,每组15例,地佐辛超前镇痛组患者在切皮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毕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esy),采用Steward测试法对麻醉苏醒情况进行评估,记录患者麻醉完全苏醒所需要时间、手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等全麻药物用量。结果:两组患者VAS的差别、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等全麻药物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超前镇痛组优于对照组;麻醉完全苏醒所需时间、Rames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腰椎手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全麻药用量,对麻醉苏醒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万全  赵军 《北方药学》2011,8(12):34-34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行择期手术治疗ASAI~Ⅱ级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后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5mg/kg,B组于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lug/kg。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程度、镇痛效果及拔管后苏醒室内患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程度评分、镇痛效果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佐辛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的质量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期手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于麻醉前15 min分别给予地佐辛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大于5分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0.5 mg,限定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 g。比较两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停药到拔管),麻醉前10 min(T1)、麻醉拔管后30 min(T2)、术后6 h(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谵妄、寒战、苏醒延迟的例数;记录术后24 h内对乙酰氨基酚的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T3时观察组MAP及HR变化较小,拔管时间较短,对乙酰氨基酚用量较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地佐辛应用于鼻内窥镜手术超前镇痛,有利于提高麻醉苏醒质量和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静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手术切皮前静注生理盐水5 ml,B组切皮前静注地佐辛0.1 mg/kg(稀释成5 ml),C组切皮前静注地佐辛0.2 mg/kg(稀释成5 ml).麻醉诱导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丙泊酚、顺阿曲库胺、芬太尼.麻醉维持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间断注入顺阿曲库胺.分别于出复苏室后2h(T1)、4 h(T2)、8 h(T3)、24 h(T4)对患者行VAS、BCS评分,当患者VAS为8~ 10,BCS为0,给予曲马多100 mg im.记录各组曲马多使用时间、例数、次数.观察术后24 h内各组恶心呕吐、头昏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C组各时点VAS评分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P<0.05).A组术后曲马多使用量[(121.5±2.3)mg]大于B、C组(P<0.05),B组[(51.5±2.1)mg]大于C组[(18.7±1.8)mg] (P<0.05).术后各时点BCS评分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P<0.05).三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5% vs.7.5% vs.10%,P>0.05).B、C组躁动明显少于A组(2.5% vs.2.5% vs.10.0%,P<0.05).结论 地佐辛0.2 mg/kg超前镇痛可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沈彦坡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100-3102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A组,地佐辛复合氯胺酮组:地佐辛0.4 mg/kg+氯胺酮4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B组,地佐辛组:地佐辛0.6 mg/kg +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C组,芬太尼组:芬太尼15μ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毕接PCIA镇痛。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静程度评分( Ram-say)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4、8、12 h时间点A组和C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术后4、8、12 h时间点A组Ramsay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均P<0.05)。 C组眩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组(均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作用。方法8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5~64岁,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C 组)、地佐辛组(D 组)、帕瑞昔布钠组(P 组)、多模式镇痛组(PM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 给予生理盐水、地佐辛10 mg、帕瑞昔布钠40 mg 及地塞米松10 mg、地佐辛10 mg,复合帕瑞昔布钠40 mg 静脉注射。各组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统计各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RFC),记录术后患者拔除喉罩后0、1、2、4、8、12、24 h(T 1-7)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记录术后各组补救镇痛的时间和剂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C 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多于其他各组。拔除喉罩后0、1、2、4、8、12 h 的 VAS 评分,D 组、P 组均低于 C 组(P <0.05),PM组低于 D 组、P 组、C 组(P <0.05)。各组中患者于拔出喉罩后1、2、4 h 需要补救镇痛的例数,C 组多于 D 组、P 组(P <0.05),而 PM组不需要补救镇痛(P <0.05)。其他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有更好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4.
田国礼  汤洁  史劲飞 《安徽医药》2014,(6):1164-116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镇痛效果及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双盲分成氟比洛芬酯1 mg·kg-1联合地塞米松10 mg组(A组);氟比洛芬酯1 mg·kg-1组(B组);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药物静脉复合麻醉。观察术后1、3、6、12、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6、12、24 h VAS评分A组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镇痛明显,有效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副作用小,是良好的镇痛方法,并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Ⅰ~Ⅱ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各30例,A组于切皮切皮前静注5mg地佐辛,B组于切皮前静注0.1mg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患者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0、60、90、120min疼痛语言分级评分(VRS评分)A组均低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方面,地佐辛较芬太尼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随机分为地佐辛肌注组和地佐辛静注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地佐辛0.2 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同时,选择以往采用芬太尼术后镇痛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镇痛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肌注地佐辛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静注地佐辛组(t=3.207,P=0.002;t=2.454,P=0.014)和对照组(t=5.591,P=0.000;t=6.778,P=0.000);静注地佐辛组也明显短于对照组(t=2.128,P=0.035;t=3.706,P=0.000).苏醒时对照组VAS平均评分略低于肌注地佐辛组和静注地佐辛组(t=1.920,P=0.056;t =0.000,P=1.000),静注地佐辛组与肌注地佐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4,P=0.065).对照组SAS平均评分明显高于肌注地佐辛组和静注地佐辛组(t=12.855,P=0.000;t=8.035,P=0.000),而静注地佐辛组也明显高于肌注地佐辛组(t=4.450,P=0.000).苏醒后1h对照组VAS平均评分略高于肌注地佐辛组和静注地佐辛组(t=1.882,P=0.060;t=1.218,P=0.223),静注地佐辛组略高于肌注地佐辛组(t=0.871,P=0.385).对照组SAS平均评分亦明显高于肌注地佐辛组和静注地佐辛组(t=9.650,P=0.000;t=5.531,P=0.000),而静注地佐辛组亦明显高于肌注地佐辛组(t=3.413,P=0.001).苏醒后2h对照组VAS平均评分略高于静注地佐辛组(t=1.388,P=0.165),明显高于肌注地佐辛组(t=3.416,P=0.001),静注地佐辛组亦高于肌注地佐辛组(t=2.275,P=0.024).肌注地佐辛组SAS平均评分明显低于静注地佐辛组和对照组(t=7.963,P =0.000;t =8.271,P=0.000),而静注地佐辛组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麻醉下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组(I组):麻醉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30μg/kg超前镇痛;对照组:麻醉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在手术结束后0.5、2,4、8、16、24h测定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观察镇痛效果;同时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拔管后清醒评分及术后嗜睡、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VAS评分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I组〈Ⅱ组(P〈0.05);拔管时间及拔管后清醒评分Ⅰ组〉Ⅱ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能够弥补瑞芬太尼麻醉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不足的缺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8.
程惠平  吴城  路建 《中国药业》2013,(12):69-70
目的观察麻醉前静脉注射曲马多在儿童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择期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随机均分成曲马多超前镇痛组(T组)与对照组(P组)。于麻醉诱导前T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P组静脉注射0.9%氯化纳注射液5 mL,两组患儿均在靶控输注(TCI)盐酸瑞芬太尼复合低浓度异氟烷吸入麻醉下手术。患儿拔除气管导管后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记录此时点起0,2,4,6,12,24 h患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副作用等。结果0~6 h各时点内T组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P组(P<0.05),12~24 h各时点内两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曲马多可为儿童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提供有效、安全的超前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予地佐辛0.7 mg/kg加生理盐水至60 mL,S组予舒芬太尼1.5μg/kg加生理盐水至60 mL,行静脉镇痛(PCA)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静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直肠癌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