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针对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不断涌现,但晚期胃癌患者预后仍然较差,分子靶向治疗是除化疗之外治疗晚期胃癌的又一重要方向。针对诸多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靶点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环氧合酶2等,出现了各种靶向治疗药物,多项Ⅱ/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报道,对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黄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36-1838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属进展期。尽管传统的手术技术及放化疗有很大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仍不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目前,针对胃癌靶向治疗的进展主要包括:(1)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靶向药物;(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4)雷帕霉素靶点通路抑制剂;(5)其他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且大部分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而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mCRC可明显获益。目前,已在临床应用或正在研究的针对mCRC靶向治疗的药物包括抑制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靶向治疗药物等。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适用于基因检测结果为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野生型的mCRC患者,但结直肠癌的左右侧分型、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同源体B1突变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扩增情况均影响其治疗效果。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建议用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表型的mCRC患者。而抑制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目前仍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疗效预测,故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玮芳  彭大为 《海南医学》2014,(9):1321-1324
胃癌是目前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率低。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这些靶向治疗策略主要包括:HER2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mTOR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c-Met抑制剂/IGF-1R抑制剂/HSP90抑制剂等。本文就进展期胃癌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结果及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化疗为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疗效较差.分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效果优于单独化疗已经得到临床认可,目前有关胃癌的分子靶点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周期抑制剂、免检查点阻滞剂、C-MET信号通路抑制剂等,其中一些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6.
朱静  陈小飞 《现代医学》2011,39(5):623-626
食管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本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药物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传统细胞毒性化疗相比,分子靶向治疗能更特异地作用于肿瘤而毒性反应较轻。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上出现的全新治疗模式,由于其靶点明确、特异性强、对转移瘤也有较好的疗效等特点正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分子靶向治疗将为食管癌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进展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之首。手术治疗胃癌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且是目前唯一有效且有可能治愈早期胃癌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因此寻求手术以外的途径治疗胃癌的转移、复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进展,陆续问世了一系列的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转移性胃癌的中位生存期不到1年。治疗转移性胃癌的主要手段仍然是细胞毒性化疗,但近几年对胃癌分子研究的进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把研发重心放在了靶向药物的开发上。在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里,一线化疗过程中加入曲妥珠单抗可以提高生存率。在二线治疗中,肿瘤医生可使用VEGF受体抑制剂雷莫卢单抗作为单一药物或与化疗联合使用。胃癌靶向治疗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许多评估免疫治疗与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都激起了极大的兴奋。此外,针对胃癌靶向治疗的新疗法数量迅速增加,包括小分子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双特异性抗体。总之,越来越多的患者可能会受益于已获批准的和新兴的治疗胃癌的靶向疗法。在这篇综述中,将总结胃癌分子靶向药物的最新进展,对新兴的靶向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并回顾了每种分子靶向药物相关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9.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以其低毒、高效等特性正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CD20单克隆抗体等.大量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胃癌目前是全球发病率第五位的恶性肿瘤,在肿瘤致死率中居第三位。除曲妥珠单抗( Trastuzumab )以及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的Ⅲ期临床实验获得阳性结果外,其他胃癌靶向治疗药物大多结果不甚理想或尚处于临床研究的早期阶段。文中主要综述了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胃癌驱动基因及其相关靶向药物的应用。包括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 M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GLOBO-CAN 2012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男性胃癌患者新发63.1万例,女性新发32.0万例,总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总死亡人数达72.3万例,居癌症死因的第3位,40%的发病和死亡病例数均发生在中国。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居第3位。并且有明显的地域和城乡差异[1]。早期胃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和围术期辅助化疗达到治愈,但约60%的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2]。约2/3的患者初诊时就被诊断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疾病。对于不可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目前公认应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21世纪以来,许多新药开始应用于晚期胃癌,如紫杉类、氟尿嘧啶口服制剂、三代铂类、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等,上述药物联合化疗使晚期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但其中位生存时间仍小于12个月,5年生存率小于5%[3-5]。因此探索新的治疗药物对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对胃癌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作用于细胞增殖途径或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探索性应用于晚期胃癌的姑息治疗。本文结合最新文献进展,对晚期胃癌的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胃癌发病率及致死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早期胃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至中晚期,治疗效果差,预后差.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作用日益增加,促进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率及疾病缓解率进一步提高.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对胃癌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方面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可供选择的临床治疗方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然而,有些EGFR基因突变患者对EGFR-TKI的治疗并不敏感或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文中就EGFR基因突变与NSCLC分子靶向治疗敏感性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占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确诊时约20%已有肝或其他脏器转移,总的5年生存率约63%,而有转移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10%。1957年,氟尿嘧啶(5-FU)的问世,使晚期结直肠癌的中位生存期从最佳支持治疗的约6个月延长到接近12个月,随着伊立替康(CPT-11)、奥沙利铂(L—OHP)及卡培他滨(CAP)等新细胞毒药物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世界第二大癌症致死原因。大约70%的胃癌发生在亚洲国家。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已丧失手术机会。对于晚期胃癌,长久以来以化疗为主,化疗可以延长的中位生存期仅7~11个月。随着分子水平胃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药物新型治疗方法已成为晚期胃癌治疗的研究热点。分子靶向治疗对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毒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6.
随着胃癌致病机制深入解析及胃癌驱动基因的鉴定,靶向胃癌驱动基因的药物逐渐应用临床。其中,曲妥珠单抗作为首个胃癌靶向药物,通过靶向过表达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和转移等过程,已成为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雷莫芦单抗则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此外,贝马利珠单抗和佐妥昔单抗分别靶向过度表达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和紧密连接蛋白18.2(CLDN18.2),在临床试验中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本文回顾了靶向HER2、VEGF、FGFR2、CLDN18.2和MET等肿瘤驱动基因的胃癌治疗策略,介绍了肿瘤驱动基因在胃癌进程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药物的应用,以期为胃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苏乌云  木其尔  齐慧 《医学综述》2014,20(21):3884-3887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模式之后的一种全新治疗手段。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的治疗,是通过对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和新生血管形成等多个靶点作用于肿瘤细胞,其特异性较强,不良反应相对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许多种类,目前投入临床的靶向药物近几十种,正进行临床Ⅰ/Ⅱ期试验的靶向药物超过数百种,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8.
抗肿瘤血管生成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血管生成与肿瘤形成、侵袭、转移及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超过1mm的微小肿瘤,可通过被动弥散获得所需的氧和营养,但肿瘤进一步生长就必需有血管形成,为浸润和转移提供重要途径。这种针对肿瘤血管生成各个环节的靶向治疗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作者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分子靶向治疗——肺癌治疗的新曙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LA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599-260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肺癌的认识已经从较宏观的细胞学、组织学深入到更加微观的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发现,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或突变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并在肿瘤血管形成、浸润与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突破。目前,针对上述肺癌的分子生物学事件的治疗药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获得重要进展。许多分子靶向药物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其中一些分子靶向药物已应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这初步证实分子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晚期胃癌预后差,化疗效果不佳。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从多个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活动,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胃癌肠型比弥漫型HER2阳性表达率高,胃食管连接部HER2阳性表达率比胃部的高。Hercep Test评分标准可用于评估HER2表达水平。最近研究发现,部分胃癌患者存在HER2过表达是预后不良因素。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有可能是未来治疗HER2过表达胃癌的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