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姚希贤瘀血论治慢性肝纤维化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希贤教授对慢性肝病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他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立足瘀血证,对慢性肝病的治疗除病因治疗,更强调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以减缓、阻止乃至逆转其病理进程。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倡导以重用丹参“活血化瘀”为主,辅(兼)“扶正补虚”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在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从根本上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清代名医魏之琇治疗黄疸、胁痛等与现代肝病密切相关病症的相关医论文献,发现魏氏治疗现代肝病相关病症,病位上多责之于脾肝肾三脏,病机上多强调从阴虚立论。理法上形成了以甘寒养阴、辛凉行气、甘润化痰三者有机结合的辨证论治特色。魏氏这种独居匠心的从阴论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理论思想,至今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赵文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强调慢性肝病应重视肝气虚证的诊治,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气郁结应区别对待,提出以柔肝养肝法为基本治法,用药宜酸甘、柔润、轻缓。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37-238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而引起的进行性肝脏损伤疾病,卢秉久教授治疗该病经验丰富,认为酒精性肝病可分为酒痞、酒癖、酒臌三期,分别与西医学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或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相对应。卢教授在临床治疗中注重分期辨证论治,酒痞期治以健脾利湿、解酒消毒;酒癖期治以利湿消积、化瘀解毒;酒臌期治以扶正祛邪、健脾祛湿。临证中善用楮实子与枳椇子,并强调戒酒对治疗该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医药对肝脏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刘平教授在肝病论治过程中,对中医学传统辨证论治与辨病治疗相结合有较精辟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识病机强调阴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辨症状究其因,变化为先;论治法重视辨证立法、对症治疗并举;选方剂注重经方,强调时方配合;遣药贵在灵活,守原方并参专攻特效.刘平教授肝病论治的学术思想,为完善中医药肝病识病、治病理论体系提供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6.
朱云  李庆虹 《世界中医药》2013,8(5):542-542
汪承柏教授业医50余载,擅长诊治肝病,创用“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瘀胆型肝炎,被誉为“退黄一绝”。他临证用药强调“一药多用”“一药多解”,现以葛根为例,论述吾师诊治肝病用药思路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谢兆丰老中医系江苏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验俱丰,精于中医肝胆,强调活血化瘀当贯穿于肝病治疗始末。兹将谢老肝病化瘀思想略述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正>"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金匮要略》确立的临床治疗原则,笔者认为此论旨在强调治肝同时应注重调脾,肝病可以从脾论治。笔者在治疗肝病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仲景"肝病实脾"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运用"肝病实脾"治则治疗不同类型的慢性肝病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进展缓慢,常常得不到患者足够的重视而造成复杂的病情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而肝、脾二脏在中医的生理、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现代医学研究当中亦被证明二者息息相关。毛德文教授在长期诊治肝病的过程当中,强调了慢性肝病作为肝病的早期发展阶段更应尽早干预。他认为肝脾不和与慢性肝病关系密切,慢性肝病的核心病机是肝脾功能失调,其基本治疗原则为调和肝脾。而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八大法之“和法”的范畴,其指导下的“培土涵木法”与“抑木扶土法”用于治疗慢性肝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试从调肝理脾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两大方面介绍毛德文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是由各种病因导致慢性肝脏疾病的统称。此类疾病以肝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患者的症状也不同,可能会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肝区隐痛等症状。甘肃省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李德珍主任医师治疗肝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慢性肝病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他认为湿热毒邪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治疗上,他强调调理气机、固护脾肾。他主张慢性肝病早期治疗应疏肝解郁,重视脾胃升降;后期治疗应调和脏腑,健脾补肾。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德珍主任从“祛邪扶正”治疗慢性肝病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论治肝病时以“肝气”“肝风”“肝火”为纲,重视肝病与脾肾的关系,强调整体治疗,并总结出治肝三十法,被后世尊为“治肝楷模”。其学术思想在肝癌的辨治中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文章以王旭高治肝三十法为立足点,与笔者中医治疗肝癌的思考结合并总结如下:辨证方面,参考王旭高三纲辨证,把握肝癌分期与主症;治疗方面,效仿王旭高肝、脾、肾同治,疏肝理气与健脾补肾兼施;调护方面,注重情志因素,适当给予心理疏导,以情治病。  相似文献   

12.
池晓玲教授认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机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常为其根本,外候表现为痰瘀互结,提出了本病应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基本治疗方法。又强调治疗该病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天、地、人三者间相互交感,以丙申年为例结合五运六气的变动规律进行用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肝病中医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针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中、西医学均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又有各自的局限性,寻找一个更恰切的治疗方案和规律是目前医疗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总结了酒精性肝病中医用药规律,即临床治疗酒精性肝病应做到四个结合,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临床与实验相结合、药物治疗与养生保健相结合,只有如此,酒精性肝病才能会得到较为系统的治疗,也才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赵国荣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病临床经验述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赵国荣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病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赵氏认为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是湿热蕴毒,流注全身;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采取相应的中西医治疗原则;在治疗上突出中医治疗肝病的特色,从清热、解毒、化浊入手,用方遵《伤寒论》、《温病条辨》之方化裁,强调用药少而精,治疗肝病有方有守,剂型上丸散汤等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5.
黄晨昕  夏于芳 《中医药通报》2010,9(1):29-30, 33
谢兆丰教授系江苏省名老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验俱丰。本文从医学根基、肝之生理、肝病病理、肝病辨证以及治疗等诸方面初步探析了谢师肝病学术思想。谢师认为学医必读经典,以《内经》为基,重视气血、脾肾与肝的生理病理关系,指出肝之病理因素不外湿、热、毒、瘀,病理特点总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辨证主张四诊合参、中西互补,治疗强调病证相合、重视整体。  相似文献   

16.
真实世界研究是指在较大样本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以评价干预措施的外部有效性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发展为中医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以真实世界研究为方法,可以发挥巨大的研究优势及价值。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具有经验性、个性化和异质性的特点,且中医的整体观与真实世界研究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相契合。另外,中国作为肝病大国,为肝病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样本量,对于肝病的治疗优势独特。为了解真实世界研究中中医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肝病真实世界研究提供参考,文章检索和筛选相关文献,发现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中医治疗肝病的中文文献有31篇,一是对临床药效的评价,如大黄?虫胶囊、软肝丸、鳖甲煎丸;二是关于肝病特定治疗方法的研究,如补肾生髓成肝法、益气和血法、毒痰瘀虚法;三是关于特定肝病的研究,涉及病种有肝炎、肝硬化、肝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对慢性肝炎的研究最为深入;而对于名老中医经验方、病因病机、治疗应用方面及其余肝病种类方面研究相对空白,且科研团队的分布相对集中,对真实世界数据的使用还不充分,因此还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医外治法于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对肝病外治法的认识不足、医护人员对其应用意识不到位以及缺乏系统的方案或指导意见等问题,导致肝病中医外治法的推广应用受限。针对存在问题,总结以中医的临床思维理念为指导,主动地学习肝病外治法、拓展其临床应用,将肝病外治法融入临床诊疗方案,建立操作规范以提高应用效果,并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性研究,是在临床推广应用肝病中医外治法、提高肝病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些年来,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中的活性物质一甘草酸(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具有抗过敏和抗炎症的作用,所以最初主要用于抗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1985年由日本学者山本佑夫在临床中用于治疗肝病患者,发现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E)改善效果明显,并广泛用于临床。近几年来,在国内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效果得到多数的笔者在2008年2月-2011年3月所患药物性肝病采用复甘草酸苷治疗,取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谢兆丰教授系江苏省名老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验俱丰。谢师以数十年肝病临床经验立肝病化瘀十法,即解毒化瘀法、祛湿化瘀法、行气化瘀法、消痰化瘀法、逐水化瘀法、软坚化瘀法、益气化瘀法、养血化瘀法、柔肝化瘀法、温阳化瘀法,强调活血化瘀应贯穿于肝病治疗始末。  相似文献   

20.
介绍卢秉久教授采用疏肝理脾法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经验。卢秉久教授提出酒精性肝病的辨治应重视肝脾两脏,并主张以五行生克理论作为依据,采用疏肝理脾法予以治疗。临证分为3期论治:酒痞期治以健脾利湿,解酒消毒;酒癖期治以利湿消积,化瘀解毒;酒臌期治以扶正祛邪,健脾祛湿。强调遣方用药须做到治标兼顾治本,祛邪不忘扶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