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分别检测各组血清LP(a)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LP(a)水平SDM组、EDN组、CDN组显著高于NC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结论:EDN组、CDN组患者血清LP(a)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患者D-二聚体与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的水平。结果D-D水平在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N组和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显著高于EDN组。D-D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376,P〈0.05)。结论DN患者血浆D-D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对D-D水平的检测可能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判断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bg)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0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CRP和Fbg的水平。结果各糖尿病组CRP和Fb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EDN组和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显著高于EDN组(P〈0.05)。CRP和Fbg分别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0.357,P〈0.01)。结论CRP和Fbg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DN患者CRP和Fbg水平随UAER的增加而升高,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伴发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SAA,将组间的SAA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糖尿病组血清SA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SA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536,P〈0.01)。结论SAA水平在T2DM组和并发DN组中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在D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冻干粉针剂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2-03-2005-03本院内科16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冻干粉针剂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脂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冻干粉针剂联用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微循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Lp(a)]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将10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hs—CRP和Lp(a)的水平。[结果]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s—CRP、Lp(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N和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显著高于EDN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CRP和Lp(a)与UAE呈显著正相关(r=0.448及0.426,P〈0.05)。[结论]DN患者血清hs—CRP和Lp(a)水平随着UAE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芪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以及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100例糖尿病肾病(DN)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黄芪治疗组,分别测量治疗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胰岛素、血脂等指标的关系。结果黄芪治疗组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水平明显较安慰剂组升高,尿微量白蛋白较安慰剂组减少,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亦有下降。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上调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GF水平,同时可减轻尿微量白蛋白,降低血肌酐水平,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HGF是肾脏的重要保护因子,对防治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尿UAER将16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脂及HCY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3组患者血脂、HC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SDM组比较,EDN组和CDN组Lp(a)、HC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DN组比较,CDN组Lp(a)、HC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和HCY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6、0.502,P〈0.05)。结论血清HCY及Lp(a)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与UAER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DM)是我国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进入亚临床大量蛋白尿期,肾功能恶化进展加快,病情发展难以控制。目前认为DN早期(微量尿蛋白期)的肾脏病理改变大多是可逆的,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0~15d为1个疗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浆白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结果:黄芪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可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调节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和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 r)、尿素氮(BUN)和血脂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联用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血脂和微循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炎症状态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了77例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再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糖尿病(DM)正常清蛋白尿组(NDM组,UAER<30 mg/24 h);早期DN组(EDN组,UAER介于30~300 mg/24 h ,持续性的微量清蛋白尿);临床DN组(CDN组,UAER>300 mg/24 h ,持续性大量清蛋白尿)。另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33例作为对照组(CON组)。对所有受检者上述微炎症因子进行检测。【结果】hsCRP检测浓度EDN组和CDN组均显著高于CON组和NDM组( P<0.01);IL-6检测浓度EDN组和CDN组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TNF-α的检测浓度三个实验组均显著高于CON组( P<0.01),三个实验组两两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DN患者早期微炎症状态因子hs-CRP、TNF-α、IL-6水平升高,提示DM患者肾病早期即存在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8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80例,另外选取100例体检健康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IL-6、CysC及HbA1c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EDN组、DN组CysC、IL-6和HbA1c水平升高,且3组的IL-6和HbA1c水平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EDN组、DN组CysC、IL-6和HbA1c水平升高,且EDN组、DN组IL-6和CysC水平升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CysC、IL-6和HbA1c水平高于E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CysC、IL-6 3项联合检测诊断DN的AUC为0.98,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时的AUC。CysC、HbA1c、IL-6任意两者之间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CysC、HbA1c、IL-6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g)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8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和Fig的水平。结果各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Fi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N和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显著高于EDN组(P<0.01)。DD和Fig分别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69及0.392,P<0.01)。结论DN患者血浆DD和Fig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糖尿病(DM)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DN)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收治糖尿病肾病62例,采用黄芪注射液与氯沙坦钾联合用药施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00例2型糖尿病(DM)(包括单纯DM48例、DN52例)和6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RBP浓度,同时测定血清尿素(Urea)水平。结果单纯DM及DN患者血清RB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DN患者随着病情进展,RBP浓度逐渐升高。结论血清RBP是一个早期、敏感的肾功能指标,与DN疾病严重程度平行,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TM及vwF的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分四组:单纯糖尿病(SDM)N2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CDNl组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2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TM、vWF水平。结果经t检验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的TM和vWF水平显著低于SDM组(P〈O.05)、EDN组(P〈0.05)及CDN组(P〈O.01);SDM组的TM和vWF水平显著低于CDN(P〈0.01)组和EDN(P〈0.05)组;EDN组的TM和vWF显著低于CDN组俨〈0.01)。结论血浆TM及vWF的浓度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血浆TM及vWF可作为临床预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采用腹膜透析(PD)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透析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为判断预后和掌握护理观察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D治疗的16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非DN组);根据左心室是否增大分为左室增大组(LVH组)和无左室增大组(无LVH组)。于治疗前1周行心脏超声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本组透析前均有明显的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左房左室增大、室间隔增厚;其中DN组的心脏受损更明显,心胸比和左房内径明显增大;DN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DN组,且血色素及血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非DN组。结论应监测PD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指标变化,尤其是原发病为DN的老年患者,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便及时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对11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44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组)34例.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全天血糖值标准差(SDBG)、曲线下面积(AUC)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来评价血糖变异性.结果:DN组SBP、DBP、HbA1C、sCr和Cys C显著高于EDN组和DM组(P<0.05).EDN组Cys C显著高于DM组(P<0.05).DN组SDBG、MAGE、LAGE、AUC、MODD显著高于EDN组和DM组(P<0.05),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幅度显著增加,EDN组的CGMS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DM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DN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0例、早期DN组(EDN组)32例、临床DN组(CDN组)35例与DN终末期组(ESDN组)34例,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各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和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糖尿病及DN各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及25-羟维生素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DN逐渐进展二者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452,P=0.034),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r=0.390,P=0.006)。结论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可能有利于DN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