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治疗前后脑脊液(CSF)的变化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南京脑科医院确诊的42例TBM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CSF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二周CSF各指标大部分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第2周CSF各指标较治疗后第1周虽有变化,但大部分无明显差异,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免疫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两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TBM治疗前后CSF各指标变化明显,对于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免疫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变化迅速,早期诊断困难。近年来,TBM的脑脊液(CSF)免疫学诊断以其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迅速发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现就TBM的CSF免疫学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M)患者的脑脊液(CSF)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05-06—2012-06收治的358例TM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包括CSF检查结果,对CSF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358例TM患者中,颅内压升高226例,蛋白升高308例,核细胞数升高40例,葡萄糖含量降低297例,氯化物降低283例。结论 CSF检测有助于TM的确诊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及脑脊液置换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治疗组患者(26例)进行侧脑室引流及脑脊液置换加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25例)采取单纯内科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根据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压力、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脑积水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CSF)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42例病人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全部病例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老年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有明显不同的特点。结论初诊时,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较多,随病程进展出现程度不同的混合细胞反应,治疗有效者嗜中性粒细胞下降及消失较快;一部分患者一直以淋巴细胞占优势,伴有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并持续性较长时间。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变化,为判断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情转归、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科白2005—01~2009—06对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CSF)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炎33例临床及脑脊液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及脑脊液动态变化.方法 对我院2002-10~2009-12确诊的33例初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急性起病24例,亚急性5例,慢性4例.发热29例,头痛31例,呕吐18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8例,意识障碍6例,尿潴留3例,尿失禁6例,合并低钠血症6例.首次...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测项目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结核性脑膜炎 (TBM)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其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TBM的诊断 ,除临床症状、体征外 ,脑脊液 (CSF)的实验室检测极其重要。现将近年来有关CSF检测项目在TBM诊断的进展综述如下。1 细胞学检查TBM的CSF细胞学改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 ,许多学者主张将其细胞学列为TBM的常规检查项目。TBM的CSF细胞学的特点是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伴一定数量的免疫活性细胞 (小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 )和单核吞噬细胞的混合细胞反应 ,亦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尽管持续抗结核治疗 ,C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的动态变化。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结脑及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的患者各30例进行脑脊液MTB抗原动态分析,分别于发病第1、2、4周进行脑脊液单核细胞MTB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并统计阳性病例数。结果结脑组第1周脑脊液MTB抗原阳性27例(90%),阳性细胞比例(22.6±1.6)%,第2周阳性27例(90%),阳性细胞比例(21.8±2.1)%,第4周阳性9例(30%),阳性细胞比例(10.5±1.1)%;第1、2周MTB抗原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4周(P<0.01)。病脑组第1周MTB抗原阳性3例(10%),阳性细胞比例为(5.2±1.3)%,第2、4周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脑组第1周较病脑组MTB抗原阳性例数及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MTB抗原检测早期结脑(发病2周内)敏感性、特异性均达90%。结论脑脊液MTB抗原检测有助于结脑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结核性脑膜炎(TBM)和肺结核(PTB)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干扰素-γ酶联免疫斑点(IFN-γELISPOT)的数量差异,分析IFN-γ水平变化在TBM和PTB中的作用。方法通过TBM,PTB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进行IFN-γELISPOT检测,比较效应性T细胞的数量差异,并通过1年随访,比较TBM和PTB患者IFN-γELISPOT阳性组和阴性组预后的差异。结果 TBM组IFN-γELISPOT阳性率为37.1%(13/35),PTB组IFN-γELISPOT阳性率为76.0%(19/25)。TBM组IFN-γELISPOTA(ESAT-6)和B(CFP-10)明显低于PTB组(P0.05);患者的1年随访分析表明TBM和PTB患者IFN-γELISPOT阳性组GOS预后分析好于阴性组。结论 TBM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PTB患者,相对低的IFN-γ的表达是预后不良机制之一,外源性IFN-γ补充可能使TBM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结核性脑膜炎是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儿童时期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本实验拟通过建立正常中国儿童及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选结核性脑膜炎特异性蛋白,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同时也为进一步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和同年龄正常儿童脑脊液各4 ml,固相PH梯度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Imagescanner扫描仪以及LabScan扫描软件对凝胶进行扫描获取图像,利用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 7.0进行强度校正、点检测、背景消减、均一化和匹配等分析,以正常儿童脑脊液的2-DE凝胶为参考胶,将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的凝胶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两组患儿脑脊液蛋白质谱的差异表达斑点。结果 正常儿童脑脊液分离获得蛋白质斑点546个,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分离获得蛋白质斑点533个,发现有64个蛋白质点存在质或量的差别,其中有14个蛋白质点仅在正常儿童CSF表达,有27个点仅在结脑患儿CSF中表达,与正常儿童CSF蛋白质点表达量比较发现,结脑患儿CSF有15个蛋白质点表达量有2倍以上上调,8个蛋白质点表达量有2倍以上下调。共选出2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获得了20张肽质量指纹图谱。进入数据库进行搜索后有15个差异蛋白质已经通过MALDI-TOF-MS鉴定。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正常儿童和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蛋白质2-DE图谱,通过凝胶图像分析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发现了一些与结核性脑膜炎相关的蛋白质差异位点。经质谱分析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鉴定了部分差异蛋白质,发现载脂蛋白A-I、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HLA-II 类抗原DRB1-4、MRP14蛋白可能与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蛋白能否成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标记物,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脑膜炎87例临床及脑脊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几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脑脊液(CSF)变化、影像学改变及其转归。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多以头疼、发热及脑膜刺激症为主,缺乏典型结核中毒症状;87例患者头颅CT或MRI资料,其中38例检查有异常发现。87例患者中4例院内死亡,6例转外院。83例患者中,60例随访到,失访率27.7%。随访时间从1到4年,平均2 0.18年,10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并发症,8例死亡,42例临床治愈。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转归和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其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进行动态观察,反复做腰穿脑脊液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非常重要,对高度怀疑结核性脑膜炎的可做诊断性抗结核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脑脊液生化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及8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的蛋白、糖、氯化物和腺苷脱氨酶(ADA)进行检测。同时,对脑脊液与血浆中的蛋白、糖、氯化物和ADA比值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结脑组脑脊液检测中,氯化物水平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ADA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P0.01);结脑组血浆检测中,蛋白及氯化物水平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ADA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P0.01);结脑组脑脊液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中,蛋白及ADA的比值显著高于化脑组(P0.05),氯化物的比值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结论脑脊液中氯化物和ADA水平及脑脊液和血浆中蛋白、ADA及氯化物的比值对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27例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CSF)细胞学变化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27例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所获脑脊液采用自然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53份CSF标本有3份结果阴性(5.6%),余50份CSF细胞学均有异常。急性发病期CSF白细胞多以免疫活性细胞为主,其中转化型淋巴细胞出现率最高(83.33%),恢复期吞噬细胞出现率上升明显,达到65.38%。急性和恢复期均以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细胞反应占优势。结论 CSF细胞学可协助早期诊断老年结核性脑膜炎,并对病程监测,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多项实验室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量化标准和敏感性,探讨患者入院后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9例结核性和3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比较其临床症状、外周血和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从临床症状、血常规、血糖、脑脊液白细胞及分类上很难与病毒性脑膜炎相鉴别。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比,当脑脊液的糖含量<2.5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1.0g/L、脑脊液氯化物含量<120.0mmol/L、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0.50时应高度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上述指标鉴别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为: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0.50,高于脑脊液的糖含量<2.5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1.0g/L,高于脑脊液氯化物含量<120.0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1.0g/L与脑脊液氯化物含量<122.8mmol/L呈负相关。结论 上述指标的量化标准有助于提高结核性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1-10-2015-10符合条件的结核性脑膜炎75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脑脊液指标动态变及磁共振表现等特征。结果除常见的发热、头痛、呕吐等主诉外,30%患者以咳嗽、咳痰、气短等脑外结核症状首诊;79%患者仍被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TBM经抗结核治疗后,脑脊液氯化物率先恢复,其后为蛋白、葡萄糖、ADA,而颅压及细胞数恢复最慢;结核性脑膜炎脑实质及脑膜均可受累,头颅MRI平扫检查阳性率80%,增强扫描阳性率96.9%。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易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TBM为多器官疾病,临床上应积极寻找脑外结核部位;MRI可较早发现TBM特征性病灶,且阳性率较高;临床上怀疑TMB时应尽可能利用多种现代技术寻找脑脊液中抗酸杆菌,为结脑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5例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1997-06~2007-06住院的25例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的脑脊液细胞学,每例经3~8个月的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并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0~54岁,平均24.6岁。就诊时病程4~24d。1.2临床资料合并肺外结核8例。症状与体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68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ADA活性检测及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ADA活性范围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活性升高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一个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