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某特大型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投产12年来工作场所铅烟和铅尘及接触人群血铅进行动态分析,评价其预防职业性铅中毒效果。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了解其生产工艺流程和基本职业卫生情况;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工作场所的铅烟(尘)浓度,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潘法检测接触人群的血铅水平,并分别依照GBZ2.1—2007和GBZ37—2002进行评价。结果该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投产以来(2001--2012年)铅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的检测值范围为0.002—3.105mg/m3,中位数0.047mg/m3,合格率45.0%~83.3%,平均合格率61.7%(187/303);铅烟CTWA为0.002~2.523mg/m3,中位数0.039mg/m3,合格率20.0%-100%,平均合格率49.0%(73/149)。铅烟(尘)合格率31.8%~88.9%,平均合格率57.7%(260/452),不同年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铅烟(尘)合格率从2002年度的31.8%上升至2011年的88.9%。12年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共7893人次,血铅浓度为0.080~4.213μmol/L,平均为(1.098±0.464)μmol/L;男性、女性血铅分别为(1.131±0.440)、(0.727±0.340)μmol/L,男女血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份的增长,人群血铅均值有下降的趋势(R=-0.755,P〈0.01)。12年间血铅〈1.9、1.9~2.9、〉2.9μmol/L人群构成比分别为94.83%、4.78%、0.39%。将血铅分为〈1.9(血铅正常)和≥1.9μmol/L(血铅偏高)2个等级进行构成比的卡方检验,不同年度间接触人群的血铅等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铅〈1.9μmol/L接触人群的构成比从2001年的80.99%上升至2012年的100.00%。共有7人诊断为慢性职业性铅中毒,其中轻度、中度中毒分别为5、2例。结论该企业投产以来铅烟(尘)浓度与接触人群的血铅水平逐年下降,血铅超标率和慢性职业性铅中毒发生率低,预防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特征。方法 运用工作场所现场调查、空气监测、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临床资料分析,阐明2017年东莞市某电子厂一起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致病途径和发病特征。结果 该公司玻壳车间员工共计87人,血铅检出浓度范围为103.15~755.70 μg/L,中位数为364.0 μg/L。超过诊断值水平(>600 μg/L)4例, 超过生物接触限值水平(400~600 μg/L)24例,共计5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接触水平为<0.001~0.022 mg/m3。其余车间408名员工(对照)血铅检出浓度范围为26.91~184.23 μg/L,中位数为53.82 μg/L;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接触水平为<0.001 mg/m3。玻壳车间员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车间(P<0.01),玻壳车间不同岗位、工龄员工血铅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不同性别员工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壳车间员工该种作业和接触方式下血铅水平逐年升高,接触9年后基本维持在生物接触限值水平。结论 玻壳车间员工为涉铅作业,是一起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低于接触限值,经口摄入致群发性职业性铅中毒,主要为用人单位个人卫生管理缺失,经消化道摄入导致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市某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工人健康状况,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铅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为制定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KFC-92A型粉尘采样器进行现场采样;对2011—2013年间该企业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工人血铅、血常规、尿常规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选择7处监测点进行现场浓度调查,结果铅烟浓度范围为(0.002,0.40)mg/m3,铅尘浓度范围为(0.004,0.825)mg/m3。2011年有3处超标,超标率为42.85%;2012年超标2处,超标率为28.57%;2013年超标1处,超标率为14.29%。2011—2013年对2 349名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结果为:3年血铅值为(214.8±96.3)μg/L,95%CI为(48.8,401.8)。2011—2013年疑似职业性铅中毒分别为2、0和0例,疑似职业性铅中毒观察对象分别为21、14和25例。铅粉和分片刷片工人血铅值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43.8和287.0μg/L。结论该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中铅烟、铅尘超标现象并不严重,职业卫生状况较好,且逐年情况得到改善。部分企业工人身体健康已出现损伤,并出现了铅中毒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4.
17家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整改后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某地17家乡镇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整改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方法对17家生产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尘、铅烟含量进行监测,对铅接触人员的血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17家生产企业149个铅作业点进行了现场检测,共收集1237件样品。其中,114个作业点合格,点合格率为76.5%;35个点TWA超标,铅尘TWA最高值为0.64mg/m^3,超过国家标准12.8倍,铅烟TWA最高值为0.167mg/m^3,超过国家标准5.6倍。对953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轻度铅中毒者8人,血铅水平偏高(≥400μg/L)112人,工人平均血铅水平为309μg/L。结论整改后的17家乡镇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较整改前完善,有较明显防护效果;但某些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铅作业岗位仍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情况,应进一步完善作业场所的卫生防护设施,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外资蓄电池生产厂职业性铅接触评估,探索职业卫生工作模式。[方法]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场所环境中铅浓度和职业接触人群血中铅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估,并收集、分析了历年检测和健康监护数据,结合职业卫生组织管理模式,总结控制职业性铅危害的经验。[结果]2个铅烟作业场所历年28次检测结果中,合格率为92.8%;3个铅尘作业场所45次检测结果中,合格率为88.2%;98%的铅接触者血铅水平低于40μg/dl(1.93μmol/L),无铅中毒病例发生。[结论]采取综合干预,员工理解,互相促进的互动模式,可有效控制职业铅接触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职业性接触铅引起血铅变化和肾损害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职业性铅接触的肾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肾脏损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选择一般情况可比的无铅接触史的石棉厂个人作为对照,根据接触铅的浓度是否超过职业限值将233名铅接触工人分为职业限值内组及超职业限值组.选择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2-微球蛋白(β2-MG)作为肾脏损伤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血铅水平肾损伤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分别迭0.15 mg/m3和0.14 ms/m3,超标率分别为71.67%和44.51%;②接铅超职业限值组血铅浓度达(3.46±0.07)μmol/L、尿NAG为(1.82±0.12)U/mmol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血铅浓度的变化和尿NAG、β2-MG的异常率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趋势χ2分别为96.27和7.18(P<0.01);④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接铅水平引起尿NAG和β2-MG改变的OR(95%CI)分别为2.77(1.70~4.52)和1.68(1.08~3.17).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浓度升高和肾脏损伤,且血铅浓度越高,肾脏损伤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急性四乙基铅中毒患者血铅和尿铅含量与中毒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血铅和尿铅含量与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31名四乙基铅接触者的血铅和尿铅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重度中毒组血铅为(3.78±1.21)μmol/L,尿铅为(1.34±0.52)μmol/L;轻度中毒组血铅为(2.58±1.09)μmol/L,尿铅为(0.86±0.34)μmol/L。其结果与四乙基铅接触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血铅与尿铅测定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1 8。结论脱离接触四乙基铅早期测定血铅、尿铅水平可作为评判四乙基铅中毒轻重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辉  张健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593-2595
目的 研究职业性铅作业工人血铅和尿酸的变化,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血尿酸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车间空气中铅烟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检测.选择一般情况可比的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根据接触铅的浓度是否超过职业限值将263名铅接触工人分为职业限值内组及超职业限值组.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血尿酸指标的变化.结果 (1)车间空气中铅烟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达0.13 mg/m3,超标率为68.61%; (2)接铅超职业限值组血铅浓度达(3.16±0.03) μmol/L、尿酸为(528±109.48) 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血铅浓度的变化和尿酸异常率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浓度升高和血尿酸升高,且血铅浓度越高,血尿酸升高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职业健康教育对铅作业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本市某企业的铅作业人群298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分析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血铅变化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前,工人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是51.68%,实施后,工人的知晓率是87.92%,对比可知铅作业人群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大幅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工人的血铅含量是(1.54±0.63)μmol/L,干预后的血铅含量是(1.10±0.52)μmol/L,对比可知,健康教育措施实施后,工人的血铅值有下降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铅作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工人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在预防铅作业人群的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时,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体检确诊与职业相关的慢性铅中毒的病例152例,测定血铅、尿铅等含量,进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1-10年工龄的患者,血铅含量为(610.7±29.3)μg/L;11-20年工龄的患者血铅含量为(669.1±34.6)μg/L;20-30年工龄的患者,血铅含量为(750.4±36.7)μg/L,随着工龄的延长,血铅含量逐渐递增,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与接触重金属铅有关的行业的人群,随着工龄的增加,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发病率增高,相关行业应提供健康工作环境,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铅对人体的危害,为保护铅接触作业工人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铅接触作业工人进行体检。血铅和尿铅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细胞锌原卟啉用ZPP-3800直读式仪器测定;生产环境监测按GBZ159-2004和GBZ/T160.10-2004进行。[结果]铅烟测定3点,超标2点;铅尘测定2点,超标1点;铅作业观察对象20名,未发现铅中毒者。血铅和尿铅超标发生率和神经症发生率与接触铅浓度有关(P<0.05)。[结论]铅是高毒物品,在没有低毒或无毒物品可替代的情况下,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烟和铅尘浓度,加强个人防护是预防铅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铜冶炼企业铅作业工人铅接触情况并探索铅职业接触人群健康损伤效应的敏感生物指标,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昆明市东川区某中型铜冶炼生产企业448名铅作业工人为铅接触组,以200名不接触铅的管理、行政、营销、后勤等非接铅作业者列为对照组。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2组人员尿铅、红白细胞锌原卟啉和血红蛋白水平分析相关性。结果尿铅检测648人,超标7人,浓度范围为1.0~220μg/L,工人工龄均值7.2 a,年龄均值40.2岁,平均尿铅浓度为(22.3±19.66)μg/L。接铅组工作场所空气中定点铅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超标率为16.7%,个体接触铅烟(尘)C_(TWA)超标率为15.2%。尿铅升高、ZPP升高和Hb下降检出率与对照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铅中毒观察对象和疑似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检出率为0.5%和0.6%;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最高(19.60%);尿铅、Hb与ZPP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该厂应加强作业场所的监测评价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于铅超标岗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在职业健康体检建议选择合适的铅检测指标,结合红细胞锌原卟啉检测,能更好地反映铅对人体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佛山市加油站员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佛山市加油站员工血铅水平与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伏安溶出方法对247例佛山市加油站员工与500例佛山市无职业性铅接触史的健康人员的血标本进行血铅水平检测;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5个佛山加油站的30个采样点空气样品以及佛山非加油站区域的100个空气样品进行空气铅尘测定。结果受检测的247例加油站员工的血铅平均值为(0.29±0.06)μmol/L,500例无职业性铅接触史的健康人员血铅平均值为(0.23±0.05)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加油站员工高铅血症率为1.2%(3/247),对照组高铅血症率为0.2%(1/500),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个加油站采样点空气中铅尘平均值为(0.0025±0.0006)mg/m3,100个非加油站区域空气中铅尘平均值为(0.0020±0.0006)mg/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佛山市加油站空气中铅、员工血中铅的平均水平均在正常参考值和国家容许标准范围内,证实该市推广无铅汽油,治理铅污染有效。加油站空气中铅和员工血中铅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提示应继续做好环境铅污染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铅酸电池生产企业铅职业病危害情况及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及现场职业病危害检测、职业健康体检等方法。结果 7家铅酸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铅烟C_(TWA)浓度平均为0.216 mg/m~3,超标率为44.7%,焊接岗位铅烟浓度最高,为4.220 mg/m~3,超标139倍;铅尘C_(TWA)浓度平均为0.161 mg/m~3,超标率为29.4%。铅超标率高低与企业规模大小无关。接触铅作业体检1 311人,血铅浓度超过1.90μmol/L限值328人,血铅超限率为25.02%,其中92人超过2.90μmol/L,占血铅超限人数的28.05%。铅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工艺落后,生产布局不合理,通风设施设计安装不符合要求,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差,不能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结论惠州地区铅酸电池生产企业铅职业病危害严重,应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优化通风设施设计安装,加强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工作场所铅职业病危害,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铅酸蓄电池厂铅危害治理工程的控制效果,为治理铅酸蓄电池企业铅烟(尘)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通用的设计原则对卫生防护设施进行改造,按照职业卫生评价及检测规范定点和采样检测,分析与评价工程治理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在安装局部排风设施前,24个铅烟样品的合格率仅为16.7%,铅烟最高浓度(TWA)为2.176 mg/m3,超标72.5倍;18个铅尘样品的合格率仅为5.6%,铅尘最高浓度(TWA)为3.424 mg/m3,超标68.5倍。安装局部排风设施后,28个铅烟样品的合格率为85.7%,铅烟最高浓度(TWA)为0.120 mg/m3,超标4.0倍;23个铅尘样品的合格率为78.3%,铅尘最高浓度(TWA)为0.098 mg/m3,超标1.96倍。结论本治理工程项目对控制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工作场所的铅烟(尘)浓度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铅增高易感性与中国汉族人群VDR基因BsmI(rs1544410)、Tru9I(rs757343)、ApaI (rs7975232)、TaqI (rs731236)组成单倍型及组合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根据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物质》,按工作场所的铅烟、铅尘浓度将工人分为高接触组(工作场所铅尘≥0.05 mg/m3,铅烟≥0.03mg/m3)、低接触组(铅尘<0.05 mg/m3,铅烟<0.03 mg/m3),高接触组中按血铅水平分为血铅正常组(用肝素抗凝管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用Qiagen试剂盒方法抽提基因组DNA,TaqMan探针法化学荧光等位基因鉴别试验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型的计算和两组比较.结果 血铅正常组VDR基因BsmI、Tru9I 、ApaI和TaqI和血铅增高组的分布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y平衡(P>O.05);与分布频率最高的单倍型CCCA相比,单倍型CCAA和单倍型CTCA是血铅增高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814(1.055~3.119)和1.919(1.040~3.540),发生血铅增高的风险高;与分布频率最高的组合基因型CC+CC+CC+AA相比,组合基因型CC+CC+AC+AA是血铅增高的危险因素,OR(95%CI)为2.800(1.282~6.116),发生血铅增高的风险高.结论 VDR基因BsmI、Tru9I、ApaI、TaqI组成单倍型CCAA和单倍型CTCA,及组合基因型CC+CC+AC+AA与血铅增高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掌握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病特点、规律和趋势,制定相应对策,遏制职业性铅中毒的高发势头,对本省14家企业中962名铅接触人员体内铅超标情况进行了调查.方法:根据有关规范和标准,采集空气样本并检测空气中铅浓度,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检测血铅与尿铅.结果:生产岗位空气中铅浓度不合格率9.76%,不合格岗位TW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8年江苏省铅接触劳动者血铅水平,为科学防护铅作业人群的职业健康提供合理建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9 707名职业性铅接触劳动者在岗期间血铅检查结果,并按照企业所在地区、经济类型和规模,以及工人工龄、性别等维度统计分析血铅异常值的分布规律。
  结果  血铅超标(血铅≥ 400 μg/L)者1 133人,超标率11.67%;其中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血铅≥ 600 μg/L)者120人,检出率1.24%。不同地区之间的血铅超标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铅水平、血铅超标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42、0.38、0.34,P < 0.05);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与工龄无相关关系。不同经济类型、不同企业规模之间的血铅超标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检出率不同(P < 0.01),其中私有经济、微型企业员工血铅超标检出率(14.70%、24.44%)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1.56%、5.56%)较高。男性血铅水平(185.2±155.8)μg/L,高于女性的血铅水平(123.2±128.6)μg/L(P < 0.01);男性血铅超标和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 < 0.01)。
  结论  2018年江苏省铅接触劳动者血铅超标率较高,应加强对微型、私有经济企业以及高龄男性工人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韶关市5家铅酸蓄电池厂综合治理前后的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进行检测和接铅工人血铅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了解韶关市铅酸蓄电池行业综合治理前后的铅危害状况,分析综合治理效果。结果显示,综合治理后,5家厂的铅烟中位数从0.05降至0.02mg/m3,铅尘中位数从0.06降至0.03mg/m3,铅烟超标率从62.1%降至23.1%,铅尘超标率从56.8%降至20.7%,接铅工人血铅水平从(1.78±0.67)降至(1.36±0.54)μmol/L,血铅超标率从43.4%降至15.7%,疑似铅中毒检出率从4.4%降至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5家厂仍有9个铅烟超标点(占23.1%)和12个铅尘超标点(20.7%),仍有86名血铅超标工人(15.7%)。提示,通过综合治理,大部分岗位的铅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岗位的铅危害未得到有效控制,须进一步治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组合基因型与职业性铅作业者血铅浓度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铅作业工人专项体检中377名高暴露铅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 37-2002),以血铅<1.9 μmol/L者,为血铅正常组,血铅≥1.9 μmol/L者为血铅异常组.采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工人的基本情况:年龄、工龄、经济收入、吸烟、饮酒等.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对VDR基因Bs-mI、Tru9I和ApaI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检测,利用ABI7500 SDS Software V1.4软件,进行组合基因型的计算和构建.结果 高铅暴露人群中,VDR基因BsmI-Tru9I-ApaI的组合基因型中,与分布频率最高CC+ CC+ CC比较,CC+ CC+ AC是血铅浓度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为5.214(95% CI 2.569~ 10.582),P<0.01.结论 VDR基因BsmI-Tru9I-ApaI的组合基因型CC+ CC+ AC可能是铅中毒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