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房扑是频率为240~330bpm的房内大折返性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其房扑波(F波)形态单一,规律的双向锯齿样的两个扑动波之间无等电位线。F波在体表心电图的下壁Ⅱ、Ⅲ、aVF和V_1导联最易辨别。尤其是V_1导联,当存在一个小而锐利的心房扑动波时则有助于  相似文献   

2.
心房扑动的体表心电图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快递专栏编辑 :近期我遇到一位心房扑动患者不同时间记录的 3份心电图 ,参考有关书籍及患者心电图的特点 ,我初步诊断患者存在着 型心房扑动 ,该型房扑特点是扑动的 F波倒置 ,频率约 30 0 bpm(图 1 A)除此 ,患者还存在 型心房扑动。其 F波直立 (图 1 B)。图 2也是该患者的心电图 ,其 F波不十分规整 ,我诊断为不纯房扑 ,上述诊断与看法妥否 ,敬请指正。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 易铁敏  编辑部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原医师分析讨论易铁敏医师提供的心电图。心房扑动是临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比率约为 …  相似文献   

3.
例1 男,28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电图(略)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为420次/min,节律基本匀齐,呈3:1~5:1下传心室,QRS波为室上型,V_1导联上F波尖端方向绕基线扭转,扭转周期约3.5s。 例2 女,73岁。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因心慌发作就诊查心电图为典型的Ⅰ型房扑(图略),QRS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次日上午复查心电图(见附图)。仍有F波出现,频率为372次/min,F-F匀齐,但F波在Ⅲ、aVR、aVF、V_3、V_4和V_5上其尖端方向突然或逐渐地围绕基线,从一个方向扭转到另一个方向。此种心电现象从F波频率和节律上表现,应视为Ⅱ型房扑,由于本图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尖端扭转型房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0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因胸闷、心悸就诊。图中起始部P波消失,代之以F波。而R1~R10间F波为正向,形态锯齿状,其间无等电位线,为Ⅱ型房扑,随后R10~R13间F波由正向逐渐变浅并由正向变为负向,即由Ⅱ型房扑转变为Ⅰ型。变化过程中房扑的频率略有差异。F-F间期0.20s,频率为300次/min,R-R间期不等,呈3:1、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性,46岁。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3年。心电图Ⅱ导联(附图)为体检时连续描记。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规则之锯齿形F波,其频率273次/min,F波以负相波为显,为典型Ⅰ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F与QRS有关。上行前半部分与下行示:F与QRS在2:1房室传导阻滞时,下传心搏之FR间期逐渐延长,最后以3个F波连续下传受阻而结束一次文氏周期。  相似文献   

6.
经食管心房调搏治疗房扑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扑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因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严重,故需紧急处理,但药物治疗难于迅速奏效。我们用食管心房调搏的方法治疗心房扑动9例(10阵),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10阵发作)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50~71岁。原发病:冠心病3例、风心病2例、心肌病2例,高心病1例、食管调搏诱发1例。其中1例于2年内发作2次。房扑持续时间6~128h,发作时F波频率270~340bpm,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68例房扑分为典型房扑组60例和非典型房扑组8例,典型房扑又分为逆钟向折返性46例和顺钟向折返性房扑14例两类,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典型房扑中,逆钟向折返性房扑F波频率明显低于顺钟向折返性房扑(p=0.002);aVF导联振幅和aVF/Ⅰ振幅比值明显高于顺钟向折返性房扑(p值分别为0.004和0.01);无等电位线例数明显多于顺钟向折返性房扑(p=0.005);②非典型房扑的F波形态不规则,呈多样性。结论动态心电图能观察各类心房扑动的不同特点,对房扑的诊断和随访具有独到之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经胸心内直视下心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同期行瓣膜病手术后心房率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20例患者手术前后心脏节律和心房率的变化。结果术后平均心房率:14例恢复窦律者心房率为89.6bpm,5例房扑者为227.8bpm,1例房颤者为375bpm,窦律者心房率较术前减少了277.8bpm±16.5bpm、房扑者减少117.0bpm±11.8bpm(p0.001)。结论术后心脏节律转为窦律、房扑,心房率较术前减少的变化基本反映了手术治疗房颤的近期效果。建议术后应尽早检查24h心电图了解心房率值的变化评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患儿,女,5岁,因发热、呕吐2天伴抽搐5次由外县乡医院转入。入院时急查心电图(图1:1/2电压)示窦性频率144bpm,QRS电轴+31°,窦性P波,PR间期0.12s,V_2导联测QRS时间0.06s,可见提前发出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可见无关P波,代偿间歇完全。Ⅰ、Ⅱ、avL、av F、V_3~V_6出现巨R型ST段抬高1.0~3.0m V,Ⅲ、avR、V_1导联ST段压低0.25~1.0 mV,  相似文献   

10.
HaroldBix曾提出:“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在2个QRS波中间看到1个P(或F)波,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有另一个P(或F)隐藏在QRS波内”。近日我们应用Bix法则鉴别诊断房扑2∶1传导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心电图资料患者男性,7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见图1):示规则的窄QRS心动过速,频率136次/min,V1导联呈Rs型;在每2个QRS之间可见P波(以正向为主,终末负向),符合房性心动过速。但依Bix法则想到房扑2∶1传导的可能,即QRS中可能重叠有一个F波。临床经用胺碘酮治疗控制心室率后,心电图(见图2)房室传导比例…  相似文献   

11.
快频率依赖性心房阻滞报道极少见.现将我院发现2例报告如下. 例1 男,17岁.临床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首次ECG:窦性P-P间期0.54秒,频率111bpm,P波形态高尖,电压0.30mV,时限0.10秒,为“肺型P波”。三天后复查:窦性P-P间期0.86秒,频率74bpmV,P波电压0.15m,时限0.10秒.动态观察当P-P间期0.58秒,频率103bpm,P波形态同首次ECG.原发病好转后按压颈动脉窦改变心率记录ECG:窦性P-P间期0.60~1.20秒,频率50~100bpm,P波电压均在0.15mV,时限0.10秒,未再出现“肺型P波”. 例2 女,38岁,三级脑外伤术前ECG正常.窦性P-P间期0.66秒,频率90bpm,PⅡ电压0,25mV,时限0.10秒.术后ECG:窦性P-P间期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21岁,上感,图示aVF导联,定标电压2mv,窦性P波规律发生,并随以正常形态的QRS波,平均室率62次/min。另可见到连续规整,均未下传的细小F波500次/min,为Ⅱ型房扑,房扑与窦性心律并存,频率互不干扰,因此诊断为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内阻滞伴孤立性房扑。完全性心房内阻滞,又称心房分离,是指有二个节律点分别控制单侧心房或一部分心房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8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悸、气促半月并晕厥1次"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图1为患者入院时12导联心电图,R1~R5之间,PP间期620ms,频率97bpm,RR间期基本匀齐1160~1180ms,频率52bpm,QRS波时限140ms,呈左束支阻滞型,P波与QRS波无关,R6明显提前,其前有窦性P波,  相似文献   

14.
房扑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及右束支倒文氏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6 9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本图为心电图Ⅱ导联(图 1)示 :FF周期 0 2 2s ,频率为 2 75次 /min。RR间期呈长短两种 ,短RR为房扑 2∶1,FR为 0 2 1s,QRS呈Rs型 ,宽度为 0 0 7s。长RR为房扑 4∶1,其前FR为 0 30s ,然后连续三个F波脱落 ,构成交替性文氏。房扑 4∶1之后的第一个下传的R波呈rsr′s′型 ,宽度为 0 12s,之后下传的QRS波宽度分别为 0 10s ,0 0 8s,至恢复正常 ,构成右束支倒文氏现象。心电图诊断 :房扑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及右束支倒文氏现象。图 1 Ⅱ导联连续记录 ,说明见文内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2岁。2h前无诱因突发心悸。呈心前区搏动感。无明显胸痛、胸闷、大汗、呼吸困难等。既往有心肌梗死、室上速病史。查体:P190bpm,R28bpm,BP125/70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HR190bpm,律整,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心电图(图1)示:12导联同步记录,P波消失,各导为快频连续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6s,心电轴(-88°),RR间期0.32s,频率188bpm,快而规则。Ⅰ、aVL导联分别呈rS,qR型;Ⅱ、Ⅲ、aVF呈rS型;V1呈qRs型;V2-V4呈QS型:V5-V6呈rS型,S波增宽;aVR的R波宽钝。上述极似室性心动过速图形。在aVR和aVL导联中细看RR之间可…  相似文献   

16.
Bix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心脏病学家HaroldBix在Baltimore工作时提出 :“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 ,如果在两个QRS波中间看到P(或F)波 ,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有另一个P(或F)波隐藏在QRS波内”。Bix法则的原理 :心动过速时房室传导比例为 2 :1,未下传的P(或F)波恰好隐藏于QRS波内而难以发现 ,另一个P(或F)波则位于两个QRS波中间。Bix法则的心电图特点 :①常为节律规整的心动过速 ,心室律整齐 ,多为窄QRS波性心动过速 ,心室率多在 15 0bpm左右 ;②在两个QRS波中间可见P(或F)波 ,P(或F)波可为直立或倒置 ;③因QRS波内隐藏着P(或F)波 ,所以QRS波形态可…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31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4年.1989年1月7日晨排便时突感心悸、气短、头晕来院急诊.心电图(附图A)示:房扑,频率201次/min,F波以1:1传导.QRS粗钝,时限<0.12s.经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 3min后,心电图(附图B)Ⅱ、Ⅲ、aVF呈现直立、振幅高达0.7mV的F波,F波在V_1正负双相,负相波深达0.45mV,V_2、V_3呈负相双峰,F波频率与附图A相等.2个QRS之间有2个F波,第1个落在T波上,第2个重叠在R波升肢中,第1个F波跨过第2个F波下传心室,F-R(0.36S)>F-F,符合房扑呈2:1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0岁,因"阵发性心悸"入院,即刻做12导联心电图示(图1A):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整,心室率约154bpm,QRS波有两种形态,其中仅1种为窄QRS波,其余均宽大畸形,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QRS波时限120ms,起始部似见"Δ"波,诊断为心房颤动伴间歇性心室预激。图2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不齐,心房率约270bpm,心室率约110bpm,QRS波部分呈窄QRS波,部分宽大畸形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起始部似见"Δ"波,房室呈2:1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1岁。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图1A为12导联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窦性心律,频率75bpm,PR间期0.10s,QRS波群增宽0.12s,QRS波起始部有δ波,Ⅰ、aVL导联均呈R型,δ波均正向,V1呈rS型,δ波向下,V5δ波向上。心电图诊断:B型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6岁。心悸、胸闷、晕厥入院,体检:心率48bpm,律齐,听诊心率慢而规则,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心电图示:Ⅱ导联,P波顺序出现,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波落于QRS波不同时相,PP间期720ms,频率为83bpm,RR间期1280ms,频率48bpm,QRS波为室上性。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Ⅲ°AVB;③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