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伟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532-1533
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较为常见,手术矫正治疗是治愈的关键,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为此,对我院收治的7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简称:先心病)病围术期护理。方法总结2012年3月~2012年11月本科共收治12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通过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呼吸道准备,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为患儿围术期恢复提供条件。结果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120例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围手术期对婴幼儿各器官和系统的保护是实现先心病术后心肺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伟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87-1888
我院为7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矫治术,在围手术期经过精心的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现将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书萍  李海风 《河北医药》2009,31(5):627-628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与非紫绀型心脏病不同的病理解剖特点,且大部分患儿年龄小、病情重,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2000年5月至2007年9月,我科手术治疗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93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手术治疗。为促进患者康复给予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有2例患者在手术操作中出现过度迷走神经反射,1例出现心室颤动,手术后有1例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出血现象,并不存在拔管综合征、血肿、肾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时候,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有利于术前做好充足准备,术中病情观察与护理配合,加强术后护理与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淑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320-332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围术期护理,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做好宣教,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无一例死亡,治愈率100%。结论重视和加强先心病患儿的围术期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由于胚胎期心脏和血管发育畸形导致心脏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的先天性疾病,病情复杂、病死率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心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患儿营养状况差,胃肠道功能弱,常不能耐受手术造成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另外,术后患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明显增加,这都是影响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围手术期风险大,肺部并发症多。术后肺血管应激性高,对缺氧、酸中毒、烦躁等各种因素刺激的反应剧烈,可使肺动脉压力骤然升高,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因此,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技术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我院自2000年5月 ̄2005年5月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CHD合并PAH患儿38例,现将呼吸道管理经验报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自2005-04~2007-06,笔者所在科共收治复杂先心病低体重婴幼儿150例。男91例,女59例;年龄25d至10个月,体重2.9~8kg。病死5例,成功率96%以上。150例均经超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21例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主要向患者介绍胸腔镜手术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围术期系统护理,有效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63例,其中PDA患儿35例、ASD患儿21例、VSD患儿7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6个月~13岁,体重6~32kg。结果:63例患儿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心脏听诊无杂音,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2例上感,房室传导阻滞1例,溶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详细的出院指导,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苏瑛  刘桂英  李佳 《中国医药》2013,8(3):302-304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急诊病例临床特点、抢救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对2011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科急诊就诊的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急诊的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以感染为急诊症状患儿78例,缺氧发作10例,心力衰竭9例,以其他症状就诊13例。死亡6例,其中4例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急症首发症状,另2例分别以咯血、惊厥为急诊首发症状。急诊明确感染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抗感染,高热患儿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降温。对于喘憋、咳痰患儿给予吸氧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治疗。惊厥患儿急诊予吸氧、镇静。心力衰竭患儿均予吸氧、镇静、静脉使用利尿剂,4例(完全心内膜垫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2例)加用米力农0.25—0.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4—6h,病情平稳后收住院。9例缺氧发作患儿经吸氧、10%水合氯醛灌肠治疗后缺氧发作缓解,另1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吸氧、10%水合氯醛灌肠治疗无效,先后予5%NaHCO。纠正酸中毒,前列地尔[5ng/(kg·min)泵入],症状缓解。4例心跳、呼吸停止患儿,立即予心肺复苏及相关药物,3例肺动脉高压并发咯血的患儿加用波生坦治疗。104例患儿急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6例死亡。结论伴发感染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急诊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伴发喘憋者异丙托溴铵雾化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心力衰竭的患儿可应用米力农,肺动脉压高致缺氧发作不缓解,应用前列地尔可以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6月于本院确诊并接受诊断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60例,将2011年5月~2012年6月进行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常规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压收缩比,抑制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的护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氯胺酮静脉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探讨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选择60例做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记录术中患儿体动,呼吸,心率,ECG,SpO2的变化,并随时调整麻醉深度,满足手术要求。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后清醒时间P组明显快于K组(P〈0.01)。两组相比,P组患儿术中安静,经过平稳,可较好的耐受手术,且呼吸循环影响轻微,诱导及苏醒迅速,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相对于过去传统的氯胺酮麻醉,丙泊酚麻醉在小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中更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70例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 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6.8±15.5)d.55例患儿治愈,5例患儿二次住院,9例行修补术后治愈,1例患儿自动出院.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有效的干预护理,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心脏病修补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经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性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快通道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1例ASAⅠ~Ⅲ级择期手术患者,均采用七氟醚吸入及小剂量丙泊酚诱导的方法。结果麻醉诱导顺利,效果满意。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同时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较少、心肺功能改善效果较好,患者在SICU停留的时间较短,住院费用减少。结论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能够有效起到麻醉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手术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使用七氟醚,对照组则使用氯胺酮,比较整个手术过程中心率的变化,并测定其血糖和皮质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间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从T1时间点开始,其心率显著快于T0时间点(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间血糖和皮质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1时间点开始,其血糖和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T0时间点(P<0.05)。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封堵术中,能更好的维持其循环功能稳定,减少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6年6月行CHD介入治疗37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种分为5组:房间隔缺损(ASD)组108例、室间隔缺损(VSD)组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182例、肺动脉瓣狭窄(PVS)组45例、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CHD)组10例,统计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总体手术成功率98.94%,无死亡病例。共有19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2%;ASD组为4.62%,VSD组为12.13%,PDA组为4.39%,PVS组为2.22%,cCHD组为10.00%。其中有7例患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的患儿经手术和保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7.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 儿童CHD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年龄和病种不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婴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223例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诱导前15~20min在父母陪伴下口服咪达唑仑糖浆0.5mg/kg,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5~0.1mg/kg、芬太尼3~5μg/kg和维库溴胺0.08~0.1mg/kg,麻醉维持以芬太尼20~30μg/kg为主,复合吸人少量挥发性麻醉药(异氟醚)维持麻醉深度。麻醉诱导后经鼻腔行气管内插管,均为套囊气管导管。监测吸入氧浓度(FIO2),呼吸道压力,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CO2。定期监测血气、生化,根据结果及时纠正各种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行左桡动脉或肱、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力。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连续监测鼻咽温及肛温,监测体外循环前、中、后尿量。结果全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30~2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0~180min,均用小剂量多巴胺;45例加用硝酸甘油,107例加用肾上腺素,55例要合用异丙肾上腺素。开放升主动脉后205例自动复跳,占92.3%。全组无麻醉方面并发症。结论平稳的麻醉诱导、维持,积极、适时的心功能支持,熟练快速的麻醉操作,注重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婴儿复杂性先心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