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手术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和内固定方式在髋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68例髋部骨折分别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钢板、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3枚空心钉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结果经术后6~60个月随访,股骨转子间骨折中,DHS组优良率为85.7%,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83.3%,PFN组优良率为96.2%;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手术优良率为93%;股骨颈骨折中人工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4.3%,3枚空心钉组优良率为75%,DHS组优良率为88.9%。结论PF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的最牢固内固定方式,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和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也是术后继发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愈合的影响。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110例和非早期组48例。早期组在术后1周内即开始服用阿仑膦酸钠35mg,每周1次,持续6个月;非早期组在术后4个月开始服用阿仑膦酸钠,直到术后6个月。每月复查腕关节X线检查,并检查了解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否存在骨折处压痛、握力情况。结果 2组患者骨折均愈合,2组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服用阿仑膦酸钠不会延长骨折愈合时间也不会影响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假手术对照组;(B)去势对照组;(C)去势阿仑膦酸钠组;(D)去势辛伐他汀组;(E)去势联合用药组。B、C、D、E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仅切除部分脂肪组织。8周后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确认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后,各组均行左侧股骨中段骨折,并使用克氏针髓内固定。骨折内固定术后予以下药物干预:A、B两组:生理盐水5mL/(kg·d)灌胃8周;C组:阿仑膦酸钠0.5mg/(kg·d)灌胃8周;D组:辛伐他汀20mg/(kg·d)灌胃8周;E组阿仑膦酸钠0.5mg/(kg·d)+辛伐他汀20mg/(kg·d)灌胃8周。所有大鼠处死后收集血样和左侧股骨,进行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股骨X线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检测。结果卵巢去势组对比假手术对照组骨密度有明显减少,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血钙、磷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使用阿仑膦酸钠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钙、磷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碱性磷酸酶降低,股骨骨密度、生物力学功能获得改善,其中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仑膦酸钠有助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后生物力学功能的恢复,其中辛伐他汀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法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100例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患者行空心螺钉固定治疗,42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25例患者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对症支持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00例入选患者手术成功者96例,4例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失败后改行人工关节置换,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6%;术后随访12~18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评价优良率82%,平均住院时间为(35.5±7.2)d。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治疗目的包括复位骨折、恢复髋关节功能、预防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及骨质疏松,临床应给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119例80岁以上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患者的处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切口均一起愈合.DHS手术者骨折均复位,DHS位置良好;人工关节置换者关节位置良好。结论高龄老人髋部骨折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术前评估、并发疾病的处理、营养支持等;术后应加强病情观察、术后制动和固定、并发症的预防和关节锻炼以及康复指导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抽签随机分为DHS组、PFN组和人工关节置换组,每组3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根据人体形态用金属、陶瓷、高分子聚乙烯等材料制成人工关节假体植入人体内.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1年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引流量及卧床时间与DHS和PF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FN组和DHS组(3.125% vs.15.625% vs.21.875%,P<0.05).大部分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恢复较好,三组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PFN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都有满意疗效,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用时较短,术后恢复较快,髋关节恢复情况更良好,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辅助Intertan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与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表达的影响.方法: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并随访1年后,观察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和股骨近端PFNA内固定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n=30)和PFNA内固定组(n=30),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工关节置换组相比,内固定组的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略有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关节置换可实现早期下床活动,髋部功能恢复较快;PFNA内固定术安全性高,术中出血风险低,两种治疗方式均有各自优势。需医师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作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34例,股骨颈骨折5例,均为头下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改良Evans-Jesen分型,Ⅲ型12例Ⅳ型17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男21例,女13例;年龄65岁-88岁,平均(65.3±5.7)岁。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8.2±3.8)min,平均出血量(182.4±6.7)ml。3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36个月,平均(20.7±4.8)个月,期间X线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满意,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术后并发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11个月因脑出血死亡。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评分在术前术后进行评价,术前均为差,术后优9例良19可6例差1例优良率占82.4%,评分由术前平均42.3分增加至术后平均89.6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鲑降钙素注射液50 U/次,1次/d,2~4周后隔日50 U/次。治疗组术后1周内开始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每日早餐前至少30 min空腹用200 m L温开水送服1片/次,1次/d。其他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3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级法(VAS)、Harris评分、髋部骨密度、愈合时间以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髋部骨密度均显著提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髋部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钙素、血鳞、尿钙/尿肌酐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钙、羟脯氨酸/尿肌酐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骨钙素、血鳞、碱性磷酸酶、羟脯氨酸/尿肌酐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虽对骨折的愈合以及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但对骨密度的提升有明显增强作用,可促进血钙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2001年5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60岁)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关节置换组39例,内固定组45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病死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再手术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2年病死率分别为10.3%(4/39)与11.1%(5/4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内固定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2.2%(19/45),需再次手术行髋关节置换术13例,再手术率为28.9%;关节置换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生发生率为15.4%(6/39),再手术率为15.4%(6/39),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5%(31/39),优于内固定组(55.6%,25/45)。结论区别于内固定术组,关节置换术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再手术率的发生,具有更好的术后髋关节功能,并且不会增加术后病死率。关节置换术应作为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分为滑动髋螺ST(DHS)、骨股近端髓内钉(PFN)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各30例,各组病例均随访平均约15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情况以及术后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关节置换术术后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功能评价,各手术组间的优良率分别为90.0%、96.6%、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置换与DHS、PFN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时间缩短,疼痛轻,恢复快,能早期下地,可减少并发症。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特别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不能闭合复位、预计内固定术后不能早期下地活动及内固定物容易失效的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叶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4,(1):74-75,78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骨折内固定组(火0.05)。Harris评分示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87.5%,显著高于骨折内固定组的62.5%(P〈0.05)。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和再手术率(0)显著低于骨折内固定组(41.9%及37.5%)(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确切.能显著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将本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术后全面护理,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为(4.52±3.25)周,并发症发生率为5.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为(12.01±1.51)周,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亦比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更好,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效果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不同术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18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全髋关节置换40例,内固定36例。对三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2~8年,平均4.3年。三组患者术前合并症、早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远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中远期并发症及再手术率高,而全髋关节置换早期并发症多,但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结论GardenⅠ、Ⅱ、Ⅲ型的70岁以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优良复位的前提下可行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适合65岁以上、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适合60~80岁、体质较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内固定组58例和全髋关节置换组62例.分别给予内固定治疗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随访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结果 2例因死亡而失访.内固定组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2%,19.67%,且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保留程度方面优于内固定组.结论 全髋关节跫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在实施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并且行个性化的康复、选择性制动等综合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4.5个月,骨质疏松与术前比较,Singh指数增加1度20例,无变化66例,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6.46%.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选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防治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与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置换组及内固定组,置换组中又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亚组和半髋关节置换术亚组,内固定组又分为DHS内固定亚组和PFNA内固定亚组.比较分析2组病例一般情况、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手术前后随访期间髋关节Harri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性别比、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亚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亚组组间比较术中输血量、卧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与内固定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置换组明显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减少卧床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关节功能恢复快,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术式,建议临床于确切指征下尽量用于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周政  刘傥  沈奕  彭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93-195
目的探讨比较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和内固定术组,每组4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组临床治疗为优的比率和优良率分别为6l-36%和90.9l%,均显著高于内固定术组的45.45%和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内固定术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讨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未成年人外伤性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04--2006年佛山中医院小儿骨科共收治28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DelbetI,Ⅱ,Ⅲ型),新鲜骨折23例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陈旧骨折5例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8周,配合我院中药制剂生骨片、骨宝口服液口服,舒筋洗药外用熏洗患处,配合功能锻炼。术后10月拆除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5.8±0.6)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0±1.5)月。优良率85.7%,股骨头缺血坏死率7.1%。2例术后1年内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出现髋内翻并退行性关节炎,1例出现髋内翻短髋畸形。结论未成年人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早期坚强牢固内固定固定骨折端,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可降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