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从中医骨科学历史、文化和现代中医骨伤科思想理念3个方面探讨:①中医骨伤科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必然性和科学性。②中医骨伤科是具有朴素的丰富的哲学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对生命、生理、病机有着独特的诠释,有从表象到理论的概括与升华。③中医和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思想念想,这三个方面加于阐述,以期用正确、科学、客观的态度认识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科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互认同,推动中医药创新中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医骨伤科专业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在学习基础理论,同时加强临床实践教学,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医学生在临床临床实践教学时由于整个医疗环境的限制导致学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使得医学生的骨伤科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临床实践能力差,同骨伤科教育理念不符。通过加强实践教材的改编和修订、积极引进人才、完善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网络的建立及交流、推广工作。通过实践教学,掌握骨与关节检查、正骨手法、夹板固定、创伤急救原则、骨折、脱位、筋伤、骨病的诊断和治疗,培养学生运用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及对中医骨伤科疾病诊治的实际能力。为此,对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建设中医骨伤科实践教学平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新医科”的建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保障人民健康的战略安排,也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美好生活需要,紧扣医学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创新性发展,是高等学校中医骨伤科学教学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标新医科需求,对当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热点、痛点、堵点进行分析,加强学科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可以有效推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建设健康中国培育符合新医科需求的,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中医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07,18(32):2483-2483
为进一步指导中医医院合理配置和推广应用中医诊疗设备,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诊疗设备的研究开发,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印发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诊疗设备调查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100家医院和研发单位中开展中医诊疗设备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罗明波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06-107,124
随着西医的不断深入,使得国内基层医院中医特色专科越来越少,日趋淡化使得生存发展堪忧。基于此,基层医院中医特色专科急需亮出中医招牌,应用多种措施加强其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将其转变为中医优势,从而带动其他科室的发展与进步,提升中医诊疗水平与中医药服务能力。本次就如何加强基层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希望对相关事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特色制剂在骨伤科的运用。方法分析中药特色制剂在骨伤科运用的优势病种和注意事项.。结果中药特色制剂在骨伤科运用广泛,疗效显著,深受百姓欢迎。结论应继续发展中药特色制剂在骨伤科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本院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专科医院,其发展固然有赖于特色中医诊疗技术和诊疗设备的传承与更新,而针灸和中药始终是其发展不可偏离的主线。因此,煎药室的建设与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中药是治疗疾病的直接武器之一,也是当前百姓认可的最具说服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药的发展在近年来却面临着服务领域缩小、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淡化、理论创新没有突破性进展等问题。出现这种局面,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中医药行业自身的原因。如部分中医院忽视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削减了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中医临床科室设置减少;对可用中医药治疗的病证不采用中医药方法;中医治疗手段的综合合理使用不够;中医师临床过分依赖现代医学的检查指标,忽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应用,无法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等。在京召开的200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靖指出,中医药必须坚持继承创新,深化改革,走突出特色优势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0年设立"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提出并实施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示范单位的共建模式,几年来此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住院期间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脊柱病区2016年上半年完成临床路径并成功出径的23例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病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23例患者经过路径治疗,疼痛均有改善,椎体形态稳定,治疗期间未有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单纯性的胸腰椎骨折通过中医临床路径治疗,住院治疗期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刁嘉茵  徐灿  王淑美  陈磊 《药学研究》2018,37(3):165-168
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其质量密切相关,研究中药成分与药效的关系,阐明物质基础,建立反映其内在品质的质量标准,是推动中药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就近年来谱效关系中多维指纹图谱,药效学研究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为中药谱效学的后续研究提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儿科临床应用现代诊断手段,拓展传统中医四诊,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有助于理解中医证候,全面了解疾病和判断预后,具有优化治疗方案的优势,还可开拓中医科研思维,同时指出对诊断不明确、疗效不确切的疾病适宜中医辨证论治。旨在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如何取长补短,让患儿获得更好的疗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摘 要中药“临方炮制”是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用药需求发展而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是保障中药饮片质量、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医疗机构当以发挥中医药优势与特色为立足之本,大力开展中药临方炮制技术,丰富中医临床用药品种,发扬中医辨证论治、个性化给药的特色优势。中药“临方炮制”是体现中医药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中医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 从中药“临方炮制”的发展现状、意义、技术标准、炮制品种及方法例举等方面进行概述,为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药“临方炮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梅全喜 《中国药师》2015,(6):952-957
摘 要 目的: 探讨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方法: 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中药临床药学文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现状,找出问题,提出发展策略。结果:目前中药临床药学开展的一些工作主要有:中药师深入临床查房、开展药历书写工作,中药药动学研究与中药的治疗药物监测,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干预,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中药煎服方法与临方炮制研究,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与药学信息服务,以及中药药物经济学及中药循证药学研究等。结论: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就如何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提出策略和思考,以期为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药个体化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进行初步探讨,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中药临床用药及安全性现状进行分析,并充分借鉴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系统生物学研究成果,开展中药个体化用药与治疗药物监测研究。将因证选方-因证选药-因证选炮制品三者有机结合,完成个体化用药;同时,以易失阴亡阳的虚证、重证、危证、急证以及毒性较大、作用剧烈的方药为主要对象,采用中医临床证法、血药浓度法、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法、基因蛋白组学指标法、代谢组学/血液小分子物质变化指标法,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结果与结论:中药个体化用药与治疗药物监测研究符合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研究成果,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大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中药饮片、中成药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均按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规定建立了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技术在196个已发布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中的应用情况,发现部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存在物质基础研究薄弱,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分析时间过长、对照品使用数量过多等问题。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当落实标准维护主体责任,践行绿色标准理念,持续开展中药标准汤剂物质基础研究,优化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色谱条件,深入挖掘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信息,通过相对保留时间定位或者设置相对峰面积规定,尽可能地建立可以区分多基原、生品与炮制品、伪品及易混淆品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保障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王冠  王静怡  奚悦 《天津医药》2015,43(11):1292-1295
目的 观察三黄糖肾康颗粒对 2 型糖尿病大鼠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白细胞介素 (IL) -6 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雌性 Wistar 大鼠, 正常对照组 10 只, 制作骨质疏松模型 10 只和糖尿病模型 50 只。糖尿病模型大鼠进一步分成模型对照组, 中药预防、 高、 低剂量组和钙尔奇碳酸钙 D3(西药)组,每组 10 只。7 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 喂养 20 周后取材,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 (FBG);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血清 TNF-α和 IL-6 水平;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 (DXA) 检测骨密度,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骨组织 TNF-α和 IL-6 mRNA 水平; 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 检测骨组织 TNF-α和 IL-6 蛋白水平。结果 与骨质疏松模型组比较, 中药预防、 高、 低剂量组及西药组骨密度升高, 血清 TNF-α、 IL-6 下降, 骨组织 IL-6 mRNA 及蛋白表达下降(P < 0.05), 中药预防、 高剂量组和西药组骨组织 TNF-α mRNA 及蛋白表达下降 (P < 0.05)。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比较, 中药预防、 高、 低剂量组及西药组 FBG、 血清 TNF-α、 IL-6 均明显下降 (P < 0.05), 中药预防组、 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骨组织 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 (P < 0.05), 中药预防、 低剂量和西药组骨组织 IL-6 mRNA 及蛋白表达下降 (P < 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组织 TNF-α、 IL-6 表达增高, 三黄糖肾康颗粒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技术对胫骨下端闭合式骨折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为胫骨下端闭合式骨折的术后护理提供有效手段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胫骨下端闭合式骨折术后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中医参与护理组42例和西医常规护理组44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了临床药物治疗,中医护理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配合科内协定中药处方进行熏蒸和湿敷、骨折治疗仪等中医护理操作。疗程前后采用疼痛评分、骨伤处软组织肿胀减退情况、x线下骨痂生成、功能锻炼时肢体活动度等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中药护理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胫骨下端闭合骨折术后患者在常规药物结合中医护理技术可以缓解骨伤术后肢体疼痛、改善肢体活动度,促进骨伽的生长速度,明显缩短肢体肿胀,缩短肢体功能锻炼时间。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科内协定的的中草药处方取材、熬制方便,价格低廉,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法》明确指出:鼓励医疗机构据临床需要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支持以中医药制剂为基础研制中药新药。传统的中药制剂包括丸、散、膏、丹等多种形式,是中医的特色优势所在,更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载体。医院中药制剂具有临床反复实践、疗效确切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推动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立足于我国医院中药制剂政策沿革与现状,初步剖析了医院中药制剂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医院中药制剂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干预措施,着重探讨了新形式下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模式,并统计分析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药制剂的资助情况及经费投入,深度数据挖掘为寻求中药院内制剂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改革以来,在“三结合”中药审评证据体系下,儿童用药研发积极性日益增高,对于需要开展临床试验者,年龄段的选择是研发者容易忽视的问题。针对来源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儿童用药研发临床试验中年龄段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如需关注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情况、目标人群发病情况、剂型选择适宜性、疗效评价指标和工具的适用性,以及对临床试验实施的影响等,以期为中药儿童用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