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研究9种黄酮类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构效关系。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黄酮化合物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和HT-29(人结肠癌细胞)3种癌细胞模型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9种黄酮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木犀草素活性最显著(IC50:12.81,19.02,19.69),通过对9种黄酮化合物IC50值对比,发现黄酮母核、2,3位双键、5-OH和3′,4′-OH的存在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作用。结论黄酮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其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以后黄酮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全新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间二甲苯为原料,经硝化、还原、水解、缩合等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SRB法、MTT法,以顺铂为阳性对照药,以人肿瘤细胞Bel-7402、HL-60、BGC-823和KB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 11 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化合物5b、5c、5d、5f、5h对人肿瘤细胞KB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5f、5h同时也对人肿瘤细胞Bel-7402、BGC-823 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5-FU-乙酸鬼臼酯的合成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鬼臼类抗肿瘤药物。方法根据拼合原理合成一种新的鬼臼类似物,并测定了其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活性及在多种介质中的稳定性。结果合成的化合物在体外对P-388,A-549和Bel-7402肿瘤细胞表现出比 VP-16更强的抑制活性。同时固体样品对温度、光等因素的改变较稳定, 而在人工胃液(AGJ)及pH较高的缓冲溶液中和高湿度条件下稳定性较差。结论本试验的结果为该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并合成1-苯胺基-5H-哒嗪并[4,5-b]吲哚类化合物,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5-乙酰氧基-6-溴-2-溴甲基-1-环丙基-1H-吲哚-3-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8~9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Bel-7402和HT-1080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2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多个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0a和10d活性突出,对肿瘤细胞株Bel-7402和HT-1080的抑制活性分别是阳性对照药gefitinib的4倍和5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荣东  黄萍  乔娟 《中南药学》2008,6(2):144-148
目的设计并合成1-苯氨基-5H-哒嗪并[4,5-b]吲哚类化合物,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5-乙酰氧基-6-溴-2-溴甲基-1-环丙基-1H-吲哚-3-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gefitinib为阳性对照药,以Bel-7402和HT-1080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进行进行检测。结果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多种化合物显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0f对Bel-7402和HT-1080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分别是阳性对照药gefitinib的6倍和7倍。结论1-苯氨基的苯环上的取代基和1-苯氨基-5H-哒嗪并[4,5-b]吲哚的8位引入的3-[[5-(脂肪(环)胺甲基)呋喃-2-基]甲硫基]丙氧基中脂肪(环)氨的种类均显著影响化合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并合成新型查尔酮类化合物, 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酚羟基烷基化、氯甲基化、氮烷基化、 羟醛缩合 4 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SW-1990(人胰腺癌细胞株)、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 4 种肿瘤细胞为测试细胞株, 采用 MTT 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 16 个新型查尔酮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 1H-NMR 谱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数据表明: 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2-(E)-(4-环戊氧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环戊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体外试验.方法以环戊酮为原料,经Stock反应、Williamson反应、Mannich反应和芳胺交换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用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口腔癌细胞(KB)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初步体外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Ⅰ9具有较高的活性,对Bel-7402和KB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0.98、2.19 μmol*L-1,但低于阳性对照药氟脲嘧啶.结论在苯亚甲基环戊酮2位侧链氨基连接的苯环的2、3、4位引入供电子基,或者在对位引入,可提高化合物活性,但在对位引入诱导效应的卤素原子,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苯甲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并探讨此类HDAC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方法以HDAC抑制剂恩替司他(entinostat,MS-275)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离子结合区与表面识别区进行改造,根据HDACs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系列苯磺酰胺化合物。首先,对甲苯磺酰氯与邻硝基苯胺缩合得到含磺酰胺基的化合物,然后,经溴代、叠氮化、水解得到氨基化合物,最后与取代酰氯缩合并还原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SRB法,对PC3、HL-60、A549三种肿瘤细胞株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8j和8k对HL-60、PC3肿瘤细胞株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化合物8j对HL-60细胞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31.329μmol·L-1、化合物8k对PC3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3.612μmol·L-1。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系列2-(E)-(3-甲氧基-4-环戊氧基苯基亚甲基)环戊酮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用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口腔癌细胞(KB)对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结果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其中3个未见文献报道。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筛结果显示化合物5具有较高的活性,对Bel-7402和KB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62gmol·L^-1和8.04gmol·L^-1,但低于对照药5-氟脲嘧啶。结论2-(E)-(3-甲氧基-4-环戊氧基苯基亚甲基)环戊酮Mannich碱衍生物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设计合成4-(甲基苯胺基)-3-氰基喹啉类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以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吉非替尼(gefitinib)为阳性对照药,以A549、HT-29和MDA-MB-231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 合成了18个新化合物,经1H-NMR、MS和IR确认其结构。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可在较低浓度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中的Ⅶ2、Ⅶ3、Ⅶ6、Ⅶ12、Ⅶ13、Ⅶ15 和 Ⅶ16共7个化合物有显著的抗增殖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吉非替尼。 结论 体外活性实验表明:4-(甲基苯胺基)-3-氰基喹啉类衍生物作为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去氢骆驼蓬碱为原料,在NaH催化下先用卤代烷烃对9位氮原子进行烷基化,然后用溴化苄将2位氮原子进行季铵化,得到一系列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用MTT法考察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6个新的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结构经1H-NMR、MS和红外光谱确证。与去氢骆驼蓬碱相比,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结论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去氢骆驼蓬碱9-苯丙基取代能够明显提高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2.
葛燕丽  姜凤超 《医药导报》2005,24(7):576-579
目的合成设计哌啶酮类法尼基转移酶抑制药,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取代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Perkin反应和Michael加成,最后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环合得到目标化合物,并用MTT法测试它们抑制人Hela细胞和ANC-1细胞的IC50值。结果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哌啶酮类化合物,反应时间为20~45 min,产率为36.0%~67.1%。经1H-NMR、ESI-MS及IR对化合物的结构确证,总共合成11个新化合物。初步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1个目标化合物均有抑瘤活性,其中8个化合物IC50值低于氟尿嘧啶。结论哌啶酮类法尼基转移酶抑制药的合成路线可靠,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柠檬烯类似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设计并合成柠檬烯类似物,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 以l-香芹酮为起始原料,通过氯代、亲核取代、选择性还原制备目标化合物;以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所合成的14个新化合物经1H-NMR和MS确证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12个目标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比d-柠檬烯和l-香芹酮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成新型苯并噻唑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3-取代苯胺为原料合成系列2-(芳基哌嗪)乙酰氨基-5-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12个新的苯并噻唑衍生物,化合物结构经’H-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结论多数目标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株具抗增殖作用,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与阳性对照药物5-氟尿嘧啶相当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替加氟卟啉化合物及其金属络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根据卟啉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滞留作用,设计了3个卟啉替加氟化合物及3个金属络合物,并以吡咯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经4步反应以满意的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替加氟为阳性对照药,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和人肝癌SMCC-7721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同时通过裸鼠体内抗肿瘤实验进一步评价金属络合物4b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UV-vis、1^H-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体外活性实验表明,3个卟啉替加氟化合物表现出与替加氟相似的抗肿瘤活性,而3个金属络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却是替加氟的两倍;金属络合物4b的体内肿瘤抑制率达70.4%。结论通过金属卟啉结构单元的引入可明显提高替加氟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合成β-榄香烯胺类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 β-榄香烯经氯代、胺化制备目标化合物。以SRB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HL-60、HeLa、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12个新化合物经IR、MS和1H-NMR确证结构。初步药理结果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明显强于β-榄香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合成8H-噻吩并[2,3-b]吡咯里嗪-8-肟醚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芳基乙腈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顺铂为阳性对照药,以Bel-7402和HT-1080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2个新化合物,经1H-NMR、MS和IR确认其结构。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7d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与趋骨性,将大黄酚抗肿瘤药5-氟脲嘧啶及其衍生物连接,合成系列新型骨靶向抗肿瘤衍生物.方法: 合成大黄酚衍生物,MTT法测定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羟基磷灰石吸附试验评价该类药物的体外骨亲和性.结果: 合成了21个大黄酚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实验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亲和性,大部分化合物的亲和性高于阳性对照药四环素.结论: 大黄酚衍生物具有良好的骨亲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