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6 1岁 ,面部表情刻板 ,行动缓慢 ,双下肢抖动 ,诊断为帕金森病 ,开始服用美多巴 (Madopa) ,6 2 .5mg/次 ,每日 3次 ,92年 10月因双手抖动加重伴僵硬感 ,碎步 ,将美多巴增加至 12 5mg/次 ,每日 4次 ,L -dopa总量为0 .4g/日 ,8年后出现药物  相似文献   

2.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应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PD),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方法 对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底核,采用同期或分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周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速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面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1例曾接爱双侧丘脑腹中间核及一侧苍白球毁损后的患者只得到了轻度改善。结论 DBS法治疗中晚期PD,具有安全,副作用可逆转的优点,且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及病情发展调节刺激参数达到最佳症状控制,完全控制震颤,明显改善肌张力障碍、步态、资势等运动障碍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另外多巴胺类药物的用量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从2002年到2005年共完成了13例帕金森病的双侧丘脑底核DBS,根据STN解剖学定位,靶点的理论坐标值是X=11-13mm,Y=0-2mm,Z=0-4mm,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在双侧丘脑底核植入刺激电极,并于锁骨下方植入脑深部电刺激器。结果 随访时间为6个月到3年,3例震颤为主病人的症状完全缓解,即震颤完全消失;僵直和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者的症状缓解程度达90%以上,其中以四肢肌肉僵直的效果较好,运动迟缓也有明显缓解,但是有1例病人双侧肢运动协调性差。所有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有较明显改善,如便秘、流涎、出汗和浮肿等均有改善。结论 DBS治疗帕金森病,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似的进步。它可以明显地缓解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对运动迟缓、僵直和震颤等均有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 6例帕金森病 (PD)进行了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 (DBS)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5 6~ 72岁 ,平均 6 7 3岁。病史 4~ 14年 ,平均 8 8年。以肢体、头面部震颤、肢体僵硬为主要症状 5例 ,均服用美多巴、安坦、息宁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理想或无明显疗效。其中 3例在 6~ 18个月前曾在本院进行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 ,毁损术后一侧肢体症状缓解 ,因另一侧肢体症状加重而入院手术。2 .MRI解剖定位 ,坐标计算确定靶点。3.微电极记录 :在局麻下额部中线旁 2c…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丘脑底核(STN)脑深部高频电刺激(DBS)治疗的11例帕金森病(PD)患者手术前后情况对比,初步探讨其近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STN-DBS治疗的11例(双侧9例,单侧2例)原发性PD患者,采用MRI、微电极记录(MER)技术和术中测试共同确定靶点,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术后复查头颅CT,分别在术前、术后未开机第3天、开机后3月、6月、12月和15月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患者"开/关"两种状态下的运动症状改善程度、运动并发症、嗅觉改善和左旋多巴类药物减少情况。结果电极植入靶点均为STN,术后早期全部出现微毁损效应,1侧出现电极移位,1例有一过性复视,无硬件相关并发症,开机后12个月时程控参数达到稳定,症状改善达到最优,以震颤(达84.8%)、僵直改善最为明显,平衡障碍改善最差(为49.8%)。结论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治疗PD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高龄(>75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高龄PD病例资料,均行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DBS,且双侧STN均植入电极.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17例,双侧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25例PD患者术后随访5~34个月,平均8.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50.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丘脑底核DBS是改善PD患者运动功能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障碍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其神经机制。方法对15例合并抑郁障碍的PD患者实施STN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和临床评价。结果术后运动功能症状如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改善良好,停药后PD分级量表运动评分显著下降(P〈0.01)。术后抑郁障碍症状如焦虑、绝望和激越症状改善良好,停药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STN-DBS能显著改善PD的抑郁障碍症状,STN在PD抑郁障碍神经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DBS)术后脉冲发生器的参数调整.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丘脑底核DBS,单侧电极植入45例,双侧电极植入72例;并记录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结果 刺激参数:双极刺激电压1-4 V,单极刺激电压1-3.6 V;脉宽60-90 μs;频率130 Hz.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的改善率,双侧刺激较单侧刺激明显(P<0.05).治疗后1-6个月,抗帕金森药物用量减少78例(66.7%),维持术前水平39例(33.3%).结论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DBS术后采用适当刺激参数可获得安全、可靠的疗效;电压调整对帕金森症状控制作用明显,脉宽及频率调整相对较少;双侧刺激效果优于单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药物难以控制或副反应难以耐受的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双侧STN-DBS治疗药物难以控制或副反应难以耐受的171例PD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采用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及第二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2)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UPDRS-Ⅲ评分明显降低(P<0.05),WHO-QOL-2评分明显增高(P<0.05)。术后抗PD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0.58%),切口感染3例(1.75%),排异反应2例(1.17%),癫痫发作1例(0.58%),因设备故障更换脉冲发生器1例(0.58%),体重增加12例(7.01%),构音障碍8例(4.67%),睁眼困难4例(2.34%),智力减退4例(2.34%)。结论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及副反应难以耐受的PD病人,双侧STN-DBS治疗PD可显著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口服药物量。  相似文献   

11.
丘脑底核高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脑深部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观察术中丘脑底核(STN)刺激对PD震颤,肌僵直、运动缓慢的缓解效果及对语言的影响,探讨植入刺激电极的最佳位置。方法:17例帕金森病患者,利用MRI及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植入丘脑底核,其靶点:X=11mm,Y=-1mm,Z=-7mm。术中予以高频刺激(频率为150Hz,脉宽为150μz,脉宽为150μs,电压自0.5V开始,逐渐增至6-8V);其中有2例进行了STN电极永久性植入慢性电刺激,术后随访6-8月,结果:17例术中刺激发现,STN中上部是其刺激、改善病人症状的最佳位置,而电极过深及过外则易引起言语障碍,2例永久性植入慢性电刺激经随访观察对肌僵直的控制非常满意,对运动缓慢有明显改善,并减少美多巴的服药量,UPDRS运动评分下降50%。结论:STN的高频刺激能改善PD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是PD慢性刺激的最理想靶点,其中上部是刺激效果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subthalamic nucleus,STN DBS)的不良事件。方法纳入行STN DBS的原发性帕金森病45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至3~9年,观察术后不良事件。结果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微毁损效应44例、囊袋积液2例、颅内出血1例、嗜睡1例;未观察到任何装置相关不良事件;刺激或疾病相关不良事件:异动症15例、步态平衡障碍12例,焦虑抑郁状态6例,构音障碍与多巴胺失调综合征各4例,智能减退2例,少数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幻觉、睁眼困难等。7例患者因共存疾病死亡。结论 STN DBS大部分不良事件可以控制,术后个体化调整参数及药物,有利于减少STN DBS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3.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附3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具有严重双侧症状和轴性症状的33例PD病人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UPDRS运动评分平均改善率在“关”状态下为62.3%,在“开”状态下为24.2%。记忆力下降2例,情绪改变7例,睁眼困难1例,肢体异动15例;无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双侧丘脑底核DBS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PD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显像研究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对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只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猴及4例临床PD患者在施行单侧STN DBS手术前后给予SPECT检查,测定纹状体区域多巴胺转运体(DAT)及多巴胺D2受体(D2R)含量变化。结果STN DBS电刺激后2只偏侧PD模型猴及3例疗效较好的PD患者纹状体区DAT含量明显增加,2只PD模型猴D2R含量逐渐下降,4例患者D2R检测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N DBS可以明显改善PD症状,SPECT检查显示刺激侧纹状体区DAT含量升高,提示STN DBS可能改善了刺激侧纹状体区多巴胺的代谢,这可能是STN DB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程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抑郁障碍的短期疗效。方法对15例合并抑郁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进行电极植入,术后3个月进行PD分级量表(UPDRS)运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与术前1个月的评价对照。结果术后15例运动功能症状如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改善良好,停药后UPDRS运动评分下降显著(P<0.01)。术后HAMD17总分下降显著(P<0.01),抑郁障碍改善显进2例(HAMD17减分率≥50%),进步7例(HAMD17减分率≥25%)。术后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体重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认知障碍因子分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NDBS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抑郁障碍症状,对焦虑/躯体化和阻滞等症状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人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设置双侧STN-DBS组及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组,配对入组,每组有效病例各31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帕金森病生活质量39问卷(PDQ-39)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对病人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与术前及药物治疗组相比,STN-DBS组术后状态焦虑(S-AI)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STN-DBS组UPDRS-Ⅲ评分与S-AI评分在术后4个月内相关(均P<0.05),电压、脉宽与特质焦虑(T-AI)和HAMA评分均相关(均P<0.05);术后电压和脉宽对T-AI和HAMA评分的标准回归方程成立,回归系数均显著(均P<0.05)。结论 STN-DBS在改善帕金森病人运动障碍的同时,在短期内可改善即时焦虑情绪。在治疗范围内,STN-DBS电压和脉宽越高,帕金森病人的特质焦虑情绪和焦虑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其丘脑底核区插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采用细胞外单位记录的方法记录刺激前和刺激过程中丘脑底核神经元的放电。结果电刺激前对照组和帕金森组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而放电形式不同,对照组大部分丘脑底核神经元表现为规则或不规则放电,帕金森组丘脑底核神经元以爆发放电为主;高频电刺激两组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后,两组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都主要表现为部分抑制或完全抑制。结论爆发式放电增多可能是帕金森发病潜在的电生理基础。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可抑制丘脑底核的异常放电活动,这可能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 STN - DBS)治疗3例Meige综合征患者的术后长期疗效.方法 3例Meige综合征患者接受双侧脑深部电极刺激术,术中微电极记录确定准确靶点定位,术后进行参数程控.术后1、3、6、12、24个月及最后一次复诊时进行随访,采用BFMDRS评价治疗效果,观察参数变化.结果 3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时3例患者BFMDRS总评分、运动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有下降,术后3-6个月3例患者BFMDRS总评分、运动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改善最明显,改善率达到90%以上,6个月后疗效稳定.结论 STN- DBS治疗3例Meige综合征患者效果理想,可以成为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临床SPECT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的影像学变化。方法4例施行单侧STN DBS患者术前和给予电刺激后进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UPDRS)和SPECT测定。结果STN DBS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UPDRS运动评分缓解60%。3例改善良好的患者SPECT检查提示纹状体区域多巴胺转运体(DAT)含量较术前提高,另1例疗效欠佳的患者DAT含量降低,所有的患者多巴胺D2受体(D2R)检测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STN DBS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SPECT检查显示刺激侧纹状体区DAT含量的升高提示STN DBS可能改善了多巴胺的代谢,而这种改善可能是STN DBS缓解PD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