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李爱军  樊娟  孙传玮  杨忠刚 《广东医学》2012,33(9):1252-1253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喉罩和面罩通气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用于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的临床效果,为小儿经肛门直肠内拖出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婴幼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0例,分为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喉罩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B组)和面罩吸氧下氯胺酮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组(C组).观察3组患儿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2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各时点MAP、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毕时MAP、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MAP、HR较诱导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各时点SpO2均为100%,苏醒时间较A、C组明显缩短(P<0.05),且苏醒期无不良反应.结论 喉罩通气下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对循环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少,较气管内全麻和传统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更优,可以安全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用于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进行下腹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喉罩通气组(A组)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先行骶管阻滞,成功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根据患儿体重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6mg/(kg·h)维持,B组静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10-15min后或术中有体动时追加氯胺酮1-1.5mg/kg,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术毕时的MAP、HR、SPO2。纪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肌松、体动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星差异;A组切皮时及术中MAP、HR平稳,B组较基础值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SPO2始终维持在100%。B组患儿有7例术中SPO2下降至95%以下,两组差异显著(P〈0.01);肌松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技术能为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肌松及理想的镇静深度,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喉罩通气加骶管阻滞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n=20)。A组:喉罩+骶管阻滞联合全麻;B组:气管导管+骶管阻滞联合全麻;C组:气管导管全麻。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3组患儿HR、MAP、Sp O2的值在气腹后各时间点均高于气腹前(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P<0.05)。A组镇痛评分优于B、C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采用喉罩通气加骶管阻滞麻醉,操作简单,诱导平稳,呼吸循环稳定,可显著缩短苏醒时间,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和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对小儿斜疝患者围术期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A组)、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h、术后1d、术后3d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 Meter,FCM)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术后2h,两组CD3+、CD4+、CD4+/CD8+比值均下降,与麻醉前比较,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下降明显(P〈0.05),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下降不明显(P〉0.05),CD8+变化不明显;术后1d,两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但前者CD3+、CD4+、CD4+/CD8+比值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后者(与麻醉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和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均可抑制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但后者对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泊酚辅助下骶管阻滞与静脉全身麻醉喉罩置入的效果比较。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A组用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B组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喉罩置入,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开始10min以及术毕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患儿睁眼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中循环较B组平稳(p<0.05),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确切、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I-gel喉罩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择期行经尿道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I-gel喉罩组(I-gel组)和I-gel喉罩复合骶管阻滞组(复合组),各30例。I-gel组患儿行I-gel喉罩全麻,复合组患儿先行骶管阻滞后再行I-gel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成功时(T1)、拔除喉罩时(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患儿心率、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1、T2时两组患儿心率、MAP均较各自T0时显著升高(P值均<0.05);复合组患儿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瑞芬太尼总量和芬太尼剂量均显著少于I-gel组[(106.9±21.5)μg比(223.4±36.7)μg,(1.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骶管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尿道下裂修补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骶管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组(GC组)和喉罩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和术中全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高危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联合麻醉组(A组)与静脉麻醉组(B组)两组各25例,分别给予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OPLAC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后(T1)、喉罩插管时(T2)、喉罩插管后5min(T3)、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药用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清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苏醒评分明显增加(P〈0.05),患者MAP、HR、Sp02的稳定性显著升高(P〈0.05),麻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以减少麻药剂量,患者意识和呼吸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更适合高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9.
张成  黄振华  徐晓燕 《四川医学》2010,31(12):1788-1790
目的探讨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肿瘤介入手术治疗中的麻醉可行性。方法选择1~13岁择期行肿瘤介入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S组(七氟醚吸入组)和P组(静脉组)。S组入室后吸入8%七氟醚,意识消失后插入型号合适的喉罩,连接麻醉机,七氟醚浓度调节到1MAC维持,经骶裂孔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0.8ml/kg,最多25ml)。P组入室后静脉注入丙泊酚2mg/kg,氯胺酮2mg/kg,入睡后再以丙泊酚4mg/(kg.h),氯胺酮2mg/(kg.h)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麻醉过程中观察各组患儿诱导前(TO)、麻醉诱导完成时(T1)、手术开始即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MAP变化;记录术中体动及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P组T1时刻SpO2显著降低(P〈0.01);T2时刻HR、MAP显著升高(P〈0.01)。S组术中体动、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1)。结论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肿瘤介入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儿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A组,n=34)和氯胺酮组(B组,n=34),A组应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应用氯胺酮全麻。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苏醒时间。结果基础麻醉后和术中两组的BP、HR、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明显低于B组(P〈0.01),而A组SpO2高于B组(P〈0.01)。A组术中体动及追加药物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苏醒时间也短于B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的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麻醉用药少、苏醒时间短、安全可靠,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小儿上肢手术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咽痛发生率,观察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是否比其他方式更好.方法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和喉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B组).术中监测麻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5、 10min及手术结束时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记录患儿在麻醉苏醒室期间疼痛评分及首次应用镇痛药物的时间.结果 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咽痛发生率各结果B组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次骶管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进行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A、B组,A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进行单次骶管阻滞,B组进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分别观察诱导前、摆手术体位后、扩张肛门、游离肠管、拔管后5、15 min患儿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浅全麻,单纯静脉全麻及骶管阻滞复合浅全麻等麻醉方式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优缺点,观察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I级患儿,均为下腹部以下手术,分三组,A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复管浅全麻,B组为单纯静脉全麻,C组为骶管阻滞复合浅全麻。观察各组生命体征变化、牵拉反应、肌松及麻醉操作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结果A、C组患儿生命体征平稳,B组患儿生命体征波动大,B组患儿术中牵拉反应明显,肌肉不松弛。A、C组患儿肌松良好,镇痛完善。B组麻醉操作时间最短,但术后苏醒时间长,苏醒后述疼,哭闹,A组麻醉操作时间最长,A、C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苏醒后安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础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应用于婴幼儿腹股沟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2007--2008年间8个月-2岁腹股沟疝患儿48例,ASAI级,近期无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儿分别采用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A组)和基础麻醉联合骶管阻滞(B组)下行单纯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其术中肌肉松弛状态、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后述痛或哭闹情况。结果B组患儿较A组患儿术中肌肉松弛良好,术后苏醒时间较短及苏醒后述痛或哭闹者较少。结论基础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应用于婴幼儿腹股沟疝手术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在小儿喉罩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儿11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58例。两组患儿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30 s后静注丙泊酚,按照序贯法给予患儿相应的丙泊酚剂量,丙泊酚靶浓度为2.5 mg/kg,后行喉罩插入。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瑞芬太尼给药后2 min(T1)、喉罩成功插入即刻(T2)、切皮即刻(T3)、切皮后5 min(T4)和喉罩拔出即刻(T5)患儿的血压(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记录喉罩重新置入的人数、置入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刻比较,B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均升高(P〈0.01),而A组患儿在各时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儿比较,A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降低(P〈0.01)。两组患儿PETCO2在T1、T2、T3、T4时刻均高于T0(P〈0.01)。与A组患儿比较,B组患儿BIS在T1~T5时刻均升高(P〈0.01),两组患儿在T1-T5时刻BIS均低于T0(P〈0.01)。A组的患儿喉罩插入后出现咳嗽/作呕、肢体动的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诱导方法能够为患儿喉罩插入提供较好的麻醉条件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离麻醉加骶管阻滞与单纯分离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80例小儿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分离麻醉加骶管阻滞组(A组,n=40)和单纯基础麻醉组(B组,n=40),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A组患儿麻醉后HR,MAP,RR波动显著小于B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离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可减少麻醉用药量,镇痛完善,是小儿腹部以下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文  夏迎静  杨明文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2):4114-4119
背景 目前喉罩全麻是小儿斜疝手术最主要的麻醉方式,但由于手术刺激、麻醉操作及吸入性麻醉药物、术后疼痛等诸多原因会造成患儿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全麻无法有效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骶管阻滞能够阻断手术部位传入神经冲动,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更好地维护小儿免疫功能稳态;腹横肌(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也被证实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且可以显著降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但目前两种复合麻醉手段在小儿斜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较少。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或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腹腔镜下斜疝手术患儿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斜疝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0例,仅行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B组(30例,行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C组(30例,行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记录3组患儿喉罩放置前(T0)、建立气腹后即刻(T1)、拔除喉罩后5 min(T2)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COR)及血糖(GLU),记录术前,术后2、12、24 h时CD3+、CD4+、CD8+、CD4+/CD8+,以及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PAED)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低于A组,SpO2高于A组(P<0.05)。A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高于T0时,SpO2低于T0时(P<0.05);B组患儿T1、T2时SBP低于T0时,T0时MAP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MAP低于T2时(P<0.05);C组患儿T1、T2时SBP低于T0时,T0时MAP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MAP低于T2时,T0时HR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HR低于T2时,T1时SpO2低于T0、T2时(P<0.05)。3组患儿T1、T2时NA、COR、GL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儿T1、T2时NA、COR、GLU高于B、C组,B组患儿T1、T2时NA、COR、GLU低于C组(P<0.05)。A组患儿T1、T2时NA、COR、GLU高于T0时(P<0.05);B组患儿T1、T2时NA低于T0时、GLU高于T0时(P<0.05);C组患儿T1、T2时COR、GLU高于T0时(P<0.05)。3组患儿术后12 h 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儿术后12 h CD3+、CD4+、CD4+/CD8+低于B组,CD3+、CD4+低于C组(P<0.05)。各组患儿术后12 h、术后24 h CD3+、CD4+、CD4+/CD8+低于术前,术后2 h CD3+低于术前(P<0.05);A组患儿术后2 h CD4+、CD4+/CD8+低于术前(P<0.05)。A组患儿PAED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C组(P<0.05)。结论 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时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较低,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患儿较好的麻醉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浅全麻组(A组)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组(B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入室时(T_1)、切皮时(T_2)、提疝囊时(T_3)、手术结束时(T_4)的MAP、HR、SpO_2的变化,氯胺酮总用量,术中鼓肠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B组HR、MAP在T_2、T_3、T_4时点与T_1相比显著升高且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氯胺酮总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1),术中鼓肠发生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浅全麻,氯胺酮用量少,麻醉平稳,腹肌松驰,术中无鼓肠发生,麻醉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和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 30例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组(B组)和氯胺酮复合为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组(A),观察麻醉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0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与麻醉前及A组麻醉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R)显著增快,而A组与麻醉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术期寻找有效安全的方法 .方法 将120例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喉罩全麻组(A组)30例、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B组)、股神经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C组)与股神经和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D组)30例,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在成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组和D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明显优于A和B组(P<0.01),C组合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D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C组和D组术后镇痛明显优于A和B组(P<0.01).结论 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术中麻醉效果明显,术后镇痛好,易于实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