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25(4):236-238
自90年代早期首次报道以来,冠状动脉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对显示冠状动脉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式。目前研究的方向集中在最佳的呼吸补偿方式、改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以及更快速地获取图像上。精确地显示狭窄并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正处在多中心的研究当中。磁共振成像技术有望成为临床心脏病学当中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对20例受检者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经后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应用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评价增强前后的冠状动脉图像,并对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对获得成功的18例冠状动脉图像进行评价,增强前冠状动脉图像的信噪比为26.37±7.02,对比噪声比为14.76±6.97;增强后冠状动脉图像的信噪比为38.87±11.62,对比噪声比为33.72±10.80,经统计学比较,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增强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4.62;P<0.05)。(2)对比剂增强后左、右及左回旋支冠状动脉近中段的显示率为100%,远侧段的显示率分别为94.4%、88.8%、77.8%。结论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应用于临床尚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的影像手段,近十年来,成像序列及方法不断突破和创新,正由研究阶段逐步进入临床应用。目前全球多中心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消除心脏及呼吸运动伪影,增加信噪比和空间分辨力以及快速成像、缩短检查时间等,力求更精确显示冠状动脉及其狭窄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CE CMRA)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50%)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与23名自愿者分别行CE CMRA及不使用对比剂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CMRA),经Soap-Bubble软件重组后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图像,比较其血管锐利度差异;其中行CE CMRA患者与其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照,按冠状动脉解剖节段进行配对比较,评价CE CM-RA对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 CE CMRA与CMRA分别获得20例、22例有效图像数据;CE CMRA与CMRA的冠状动脉血管锐利度分别为:RCA(63±12)%、(55±10)%;LCA(LM+LAD)(57±12)%、(47±16)%;LCX(47±13)%、(37±16)%;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为参照标准,CE CMRA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9.3%、91.6%、89.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6%和95.2%。结论 CE CMRA可定性评价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尤其适用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排除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杨州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2,25(3)
在评价关节疾病方面,MRI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影像学工具,和关节镜联用能更详细地了解关节解剖及内部疾病。本文阐述了磁共振关节成像的方法、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平均扫描时间为(9.1±1.8)min.以冠状动脉9段划分标准,3 T CE-CMRA在节段水平诊断有意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59/64)和91.5%(324/354).以冠状动脉15段划分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则分别为82.4%(70/85)和86.1%(446/518).结论 3 T CE-CMRA诊断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意义狭窄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冠状动脉较小分支,3 T CE-CMRA的诊断准确性仍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管壁的高分辨MR成像方法,评价其在显示冠状动脉细微解剖结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在1.5T MR设备上行高分辨冠状动脉管壁断面成像,由两位高年资MRI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在评分较高的图像上测量血管内径及管壁厚度等数据.结果:18例志愿者均完成检查,共获得冠状动脉管壁横轴面图像97帧,其中右冠状动脉(RCA)59帧,平均得分2.15分;左冠状动脉(LCA)38帧,平均得分1.39分,RCA图像质量优于LCA.在RCA图像中质量评分≥2分的图像上测量血管内径及管壁厚度,RCA近段内径平均值为(3.55土0.51)mm,管壁厚度平均值为(1.11±0.23)mm.结论:冠状动脉管壁MR高分辨成像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管壁细微解剖结构,并可定量测量和分析相关数据,在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邓丹李春平李睿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5):453-455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该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对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以无创性、无电离辐射、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多参数及任意层面成像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通过对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主要序列的归纳和分析,总结影响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并比较各扫描序列与技术的优势及限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32通道线圈高并行采集加速3.0 T MR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CECMRA)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拟诊冠心病的60例患者进行32通道线圈3.0 T CE CMRA检查,成像采用心电门控、呼吸导航、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加用非选择性反转回波抑制心肌信号,TT为200 ms.以全心覆盖和并行采集方式获取图像数据.增强扫描采用钆贝葡胺(Gd-BOPTA,0.15 mmoL/kg)慢速静脉注射(0.3 ml/s).以X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参考标准,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评价CE CMRA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60例患者中56例成功完成3.0 T CE CMRA,平均扫描时间为(6.0±1.3)min.CE CMRA在28例患者正确检出至少1个有意义狭窄,其诊断敏感性为93.3%.在26例CAG除外冠心病的患者中,CMRA正确排除了23例,其诊断特异性为88.5%.结论 应用32通道相控阵线圈行高并行采集加速3.0 T CE CMRA检查,可以在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同时缩短扫描时间,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金松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0,23(3):146-151
本文综述了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的技术要求,并简要介绍血池型对比剂研制和开发的现状,着重阐述了3D DCE MRA在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全身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全身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signa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7例疑有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四段法动态增强全身动脉成像。结果:17例患者均扫描成功,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血管图像,平均得分3.41分;共发现轻度狭窄或扩张76处,中度狭窄或扩张33处,重度狭窄或扩张17处,闭塞5处。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全身动脉成像技术可以进行全身动脉的一次成像,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的限制,在全身血管病变的检出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双成像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门静脉成像(MRP),以及MR泌尿造影(MRU)联合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成像(MRA)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此方法检查了25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MRCP+MRP8例,MRU+腹部MRA17例。将两组原始图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通过软件功能叠加为双成像,于一次检查完成。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双成像效果。成功地展示了该区正常解剖的空间关系。结论双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制订手术方案的补充手段。但此方法正在探索中,许多技术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可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近来,无创性影像学手段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成分成为研究热点.磁共振动脉硬化斑块成像技术已在颈动脉研究中得以很好地应用.但冠状动脉管壁成像因成像技术复杂,目前尚处于技术可行性探讨阶段.从动脉硬化斑块病理生理、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基本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对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可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近来,无创性影像学手段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成分成为研究热点。磁共振动脉硬化斑块成像技术已在颈动脉研究中得以很好地应用。但冠状动脉管壁成像因成像技术复杂,目前尚处于技术可行性探讨阶段。从动脉硬化斑块病理生理、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基本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对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脏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双期扫描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常规血管造影对照,评价肝脏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MRA,3DCEMRA)双期扫描显示肝动脉和门脉系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共有22例患者做了肝脏3DCE MRA双期扫描,分别获得肝动脉和门脉MRA图像,分析3DCEMRA上肝动脉的解剖和变异、肝动脉有无肿瘤经及、门脉主干和肝内门脉左右分支的开放性以及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3D CE MRA的显示结果与常规血管造影术(包括腹腔动脉造影和直接或间接门脉造影术)相对照。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以获得3D CE MRA的诊断准确性。结果:3DCEMRA与腹腔动脉造影两种方法对肝动脉系统,包括腹腔干、肝总、肝固有、肝右和肝左动脉显示符合率为97%,3DCE MRA准确示22例中4例肝动脉解剖变异并可检出肝动脉受肿瘤经及。22例患者66支门脉主干和左右分支中,有65支两种检查方法显示门脉的开放性的结果相同,符合率为98%。22例中有15例存在侧支循环,3DCEMRA准确显示其中的14例,与门脉造影符合率为93%。结论:肝脏3D CE MRA双期扫描能较准确地显示肝动脉和门脉系统的主干和二级分支,对肝脏血供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 M R A) 显示人体冠状动脉( 冠脉) 的可信性和发现冠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3 例健康自愿者和13 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前瞻性冠脉 M R A 研究,其中13 例冠心病病人全部经过 X 线冠脉造影检查; 在1 .5 T 磁共振成像仪上应用屏气下脂肪抑制心电门控 K 空间分段采集快速梯度回波技术进行冠脉血管成像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心外膜冠脉主支均能显示,33 例健康自愿者左前降支、左旋支和右冠状动脉 M R A 平均显示长度分别为6 .7 8 ±2 .16 c m 、3 .71 ±2 .72 c m 和8 .12 ±3 .22 c m ;13 例冠心病患者冠脉 M R A 所见采用双盲法与 X 线冠脉造影相对照,得出 M R A 发现引起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变的冠脉病变( 狭窄≥50 % ) 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6 .7 % 、97 .7 % 和94 .2 % 。结论:笔者认为该项技术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为了获得高分辨率、高质量的冠脉血管成像,需进一步改进有关硬件条件及软件技术。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江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8,21(6):333-335
本文阐述了门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AR)的几种主要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和它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MR I透视触发造影剂团跟踪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扫描技术在肺灌注和肺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疑有肺栓塞的患者,应用MR I透视触发造影剂团跟踪和DCE-MRA扫描技术,行肺动脉血管造影和肺灌注成像。结果8例均成功进行肺动脉血管造影和肺灌注扫描,其中2例正常,6例发现肺动脉血栓形成,并有明确动态显示的局部肺叶灌注异常。结论MR I透视触发造影剂团跟踪和DCE-MRA扫描技术的应用,可1次注射造影剂既发现了肺动脉内血栓,又可显示肺内灌注缺损,是较好的肺栓塞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