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面积大小与血浆β-TG、PF4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时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 (β- TG)、血小板第 4因子(PF4 )的变化与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对 35例急性脑梗死 (ACI组 )患者外周血β- TG、PF4进行检测并将各梗死面积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CI各梗死面积组 6 - 72 hβ- TG、PF4 均高于对照组 (P<0 .0 1) ,7天后 ACI各梗死面积组 PF4 含量仍高于对照组 (P<0 .0 1) ,ACI患者各梗死面积组间β- TG、PF4 含量的比较均无差异 (P>0 .0 5 )。结论 在脑梗死发病初期 ,β- TG、PF4 参与急性血栓形成过程 ,β- TG、PF4 的升高程度与梗死面积、范围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曹平 《四川医学》2002,23(5):526-527
目的:探讨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4因子(PF4)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32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组血浆β-TG、PF4的变化。结果;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PF4均高于对照组(P<0.01),β-TG与对照组均无显著(P>0.05),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病灶数目愈多,PF4愈高(P<0.05)。结论:血浆β-TG的改变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分类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14例正常对照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脑梗死患者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水平越高(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增强,且与脑梗死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及干预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偏头痛发作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并观察血小板抑制剂塞氯匹定(Ticlid)对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浆β-TG和PF4进行测定。结果 (1)偏头痛组患者与对照者血浆β-TG和PF4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并且两种因子增高呈正相关关系(r=0.49)。(2)Ticlid治疗前、后偏头痛患者血浆β-TG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PF4均值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非Ticlid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TG、PF4的均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临床上经Ticlid治疗后头痛缓解的显效率为28%,有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68%。结论 偏头痛的发作与血小板激活和释放有关,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测了20例肺心病患者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4)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结果肺心病患者β-TG,PF4,β-TG/PF4 及PAR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β-TG血浆浓度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51,P<0.01)。β-TG和PF4 呈正相关(r=0.51,P<0.01)。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体内激活现象,应在治疗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芒果甙对血小板释放血小板4因子(PF4)和血浆β球蛋白(β-TG)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PF4、β-TG的含量。结果阿司匹林组β-TG含量增加(P〈0.01),3组不同浓度组芒果甙β-TG也显著增加(P〈0.05),阿司匹林组PF-4含量增加(P〈0.01),3组不同浓度组芒果甙PF-4也含量增加(P〈0.01),低浓度组和中高两浓度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但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芒果甙可以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呈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增高,呈递增趋势),但不能降低血小板释放PF4和β-TG的表达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ELISA法测定36例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疾病患者β-TG和PF4含量,并与48例无血管性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和42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疾病组血浆β-TG和PF4含量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其水平高低与糖化血红蛋白(GHb)呈正相关(r=0.687和0.664,P<0.01),与甘油三酯(TG)水平无相关性(r=0.275和0.197,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β-TG和PF4的释放促进了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和7 d血清IL-1β、IL-6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在发病后1、3和7 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梗死灶体积越大,则血清IL-1β、IL-6水平越高,其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0.01),但中度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酶标免疫测定法及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4(PF4)、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含量的变化。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TG、PF4及TXB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酮-PGF1α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中的药川芎治疗能明显地抑制血浆中β-TG、PF4及TXB2稔的变化(P<0.0),并使血浆中6-酮-PGF1α的含量有所升高(P<0.05)。/提示川芎能 效地抑制脑缺血时体内血小槔的激活,纠正循环血中TXA2-PGI2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镁(Mg2+)含量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研究组 ACI患者72例,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性脑梗死(PCI)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NPCI)组,检测ACI患者发病后6、24、72h及14d时血清Mg2+含量,对照组为72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Mg2+含量.结果 研究组在发病后6、24、72h时的血清Mg2+含量与对照组和研究组发病14d时比较显著减少(P<0.01),发病后14d血清Mg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I组与NPCI组血清Mg2+含量发病24h与7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g2+含量显著降低,提示Mg2+可能参与脑梗死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Mg2+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估其病情进展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了25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_4)血浆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结果肺心病患者β-TG、PF_4、β-TG/PF_4及PAR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β-TG血浆浓度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46 P<0.01),β-TG与PF_4呈正相关(r=0.57,P<0.01)。提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体内激活,讨论了肺心病患者血小板体内激活的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12.
血脂水平对老年人血小板活化释放状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脂水平对老年人血小板活化释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SLTSPECTRA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 (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 (PF4)、血栓烷B 2(TXB2)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小板P -选择素 (GMP -140) ;采用BayerRA -5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 :与青年对照组、健康老年前期组比较 ,健康老年组β-TG、PF 4、TXB 2、GMP -140等指标显著增高 (P<0.01) ;高LDL -C组、高TC、TG、LDL -C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青年对照组、健康老年前期组、健康老年组(P<0.01)。结论 :血脂水平的增高对血小板的功能亢进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梁志静  高路 《医学争鸣》2005,26(Z1):5-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的PLT检测值低于正常对照(P<0.05),而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仍不能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的PCT检测值和正常对照有差别(P>0.05).结论:血小板数量及其体积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血浆CD_(62P)和IL-6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和IL-6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脑梗死后炎性病理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48 h,第6~8天及第15天血浆CD62p和IL-6水平,同期测定对照组为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CD62p和IL-6水平.所有脑梗死患者依据发病后第48~72h的CT检查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发病48 h内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和IL-6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CD62p和IL-6水平随发病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血浆CD62p水平在发病第2天[(9.25±1.82)ng/mL],第6~8天[(7.12±1.75)ng/mL]和第15天[(3.55±1.43)ng/mL]三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IL-6水平在发病第2天[(365.4±28.8)pg/mL]与第6~8天[(346.7±28.9)pg/m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5天[(308.5±26.9)pg/mL]较第6~8天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CD62p和IL-6水平至第15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6~8 d内血浆CD62p和IL-6水平均和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368,P<0.05和r=0.594,P<0.01),血浆CD62p和IL-6水平呈正相关(r=0.45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和IL-6升高,二者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炎性病理损伤,CD62p的升高可能与IL-6升高有关,二者水平可能能够反映脑缺血后炎性病理损伤的程度和脑梗死体积大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名正常人和48名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四因子(PF4_)的水平,来观察和探讨糖尿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性状态,以及与糖尿病激血管病变发病机理的关系。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浆β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而血浆PF_4水平在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中无显著差异(P>0.05),伴或不伴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组间血浆βTG、PF_4水平也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0.5、>0.05)。糖尿病患者血浆β水平与空腹血糖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 0.48,P<0.05)。提示糖尿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性升高,可能是由精代谢紊乱所致;是糖尿病做血管病变发生的原因而并非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CI)患者血浆P选择素 (CD6 2P)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 ,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 ,对 4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 (MGP)CD6 2P的表达量进行检测 (以平均荧光强度MFI来表示 )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 72h内和第 7天的CD6 2PMFI,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病人组 72h内CD6 2P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脑梗死患者第 7天CD6 2P的表达量较第 3天为低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别 (P >0 .0 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者 ,CD6 2P表达量多 (r =0 .35,P <0 .0 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 ,血小板被激活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的表达上调 ,可作为CI发生的预测指标 ;CD6 2P的表达量与CI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镁(Mg2+)含量动态变化及门冬氨酸钾镁对其的影响.方法 140例ACI患者分为研究组(门冬氨酸钾镁组)70例,常规治疗组70例,另73例为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于发病后6、24、72h及14d检测血清Mg2+浓度及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等疗效观察.结果 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组在发病后6、24和72 h血清Mg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常规治疗组发病6h血清Mg2+含量与同时相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发病24 h和72 h时与同时相研究组比较血清Mg2+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常规治疗组发病后14d血清Mg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 <0.001);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好转率(77.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48.6%),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g2+含量显著降低,且下降程度与损伤程度及病情进一步加重有关.门冬氨酸钾镁能提高血清镁含量并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tAg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梗死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脑梗死组在发病后6小时-48小时内采血,正常组清晨空腹采血.PLT和MPV在采血15min内全血状态下用F8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和F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时PLT,MPV,F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可作为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tAg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梗死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脑梗死组在发病后6小时-48小时内采血,正常组清晨空腹采血.PLT和MPV在采血15min内全血状态下用F8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和F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时PLT,MPV,F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可作为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并检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85例急性期时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另设健康人54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PLT<对照组,MPV>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MPV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弄有显著性意义,P<0.0l。结论:血小板体积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