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理干预、咪达唑仑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手术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作者就心理干预和咪达唑仑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3031-3034
目的:研究BIS监测下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诱导效果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择期全麻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小剂量咪达唑仑组(M组),评估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的EC5 0,测定诱导前和诱导完成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O)、亚硝酸盐(NO_2~-)、硝酸盐(NO_3~-)、黄嘌呤氧化酶(XOD)、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浓度。结果:M组丙泊酚的EC5 0显著低于C组(P<0.05);麻醉诱导前和诱导完成后,M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中心静脉压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诱导完成后,C组血浆NO、NO_2~-、NO_3~-、XOD含量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PRA、ANG-Ⅱ、ALD的浓度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M组血浆NO、NO_2~-、NO_3~-、XOD、PRA、ANG-Ⅱ、ALD含量与麻醉诱导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麻醉诱导后的血浆NO、NO_2~-、NO_3~-、XOD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PRA、ANG-Ⅱ、ALD的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BIS监测下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确切且能够减少丙泊酚用量、抑制RAAS系统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国产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时 ,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方法 4 0例上腹部和胸部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异氟醚组 ,在麻醉前、气管插管后 1min、手术探查时、病灶切除时 ,即刻抽取中心静脉血 ,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 PRA)、血管紧张素 ( A )、醛固酮( AL D)含量 ,并记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咪达唑仑组和异氟醚组在各时点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 ( P>0 .0 5) ,血流动力学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麻醉对机体的应激反应与吸入异氟醚麻醉的结果相似 ,均能较好地抑制机体对创伤性刺激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可穿戴设备及传统评估焦虑的方法分析咪达唑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在本院实施LC的108例患者进行试验。随机分为M0组、M1组和M2组。M0组不施加镇静干预;M1组、M2组咪达唑仑使用剂量分别为0.03 mg/kg、0.06 mg/kg。患者在术前1日填写焦虑视觉模拟量表(Anxiety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A)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iy, STAI),手术当天穿戴监护设备,采集血样并再次填写焦虑量表。对比干预前后精神压力及自主神经活性相关的指标,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皮质醇(Cor)的浓度及焦虑量表情况。结果 与M0组比较,M2组自主神经活性、均衡指数和精神压力数值降低(P<0.05),身体疲劳数值升高(P<0.05);低频谱能量和低频高频比值降低(P<0.05),极低频谱能量和高频谱能量升高(P<0.05);血清GABA浓度升高(P&l...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已经被广泛联合运用于临床麻醉中,两药联合运用既可确保患者产生镇静、遗忘效应,又有利于减少各自的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这种新的麻醉理念使得静脉麻醉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同时也为静脉麻醉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咪达唑仑注射液静脉泵入对脑出血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及镇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96例(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脑出血患者,依据镇静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丙泊酚镇静,观察组接受丙泊酚+咪达唑仑注射液静脉泵入镇静,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前(T_0)、用药后2 h(T_1)及用药后6 h(T_2)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两组镇静评分分级。结果观察组T_1、T_2时MAP、HR较对照组低,R、SpO_2%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Rasmay镇静分级2~4级比例(91.67%)较对照组(64.58%)高(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丙泊酚+咪达唑仑注射液静脉泵入镇静能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呼吸抑制,且可改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作为术前用药对异丙酚用于椎管内麻醉中镇静所用药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拟行妇科手术病人,年龄20~45岁,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M组病人术前30min肌注0.03mgk~(-1)咪达唑仑,C组病人肌注1.5ml生理盐水。所有病人行椎管内麻醉后,通过异丙酚持续输注进行镇静。术中通过警觉/镇静(OAA/S)评分进行镇静程度评分,调整异丙酚输注速率维持OAA/S评分2~3分,手术结束时停药。记录麻醉时间、所用异丙酚的负荷剂量、维持输注速率、平均输注速率以及术中不良事件,并于手术结束后两小时询问病人是否记得手术过程。结果咪达唑仑组异丙酚的负荷剂量、维持输注速率、平均输注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作为术前用药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并减少术中知晓,故有利于异丙酚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的镇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麻醉剂量咪达唑仑对犬吞咽强度的影响。方法:11条随意来源犬,各进行5组实验,氯胺酮麻醉下,首剂咪达唑仑0.1mg/kg后,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h(组1)、0.1mg/kg/h(组2)、0.3mg/kg/h(组3)、0.5mg/kg/h(组4);对照组为组5。观察实验犬的自发吞咽和诱发吞咽,记录甲杓肌肌电图,监测实验犬吞咽的强度。结果:自发吞咽和诱发吞咽的峰高,剂量4较对照组降低,自发吞咽的持续时间,剂量4较对照级缩短(P〈0.05)。结论:亚麻醉的咪达唑仑也能明显抑制吞咽反射。 相似文献
9.
咽部利多卡因麻醉联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对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常用的诊疗方法.由于其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病人常有咽痛、恶心、腹胀,往往不愿接受检查.我院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胃镜检查前试用咽部麻醉联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方法进行术前处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患者采用咪达唑仑术前镇静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75岁以上、ASAⅡ~Ⅲ级的择期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即Ⅰ组(0.025 mg/kg)、Ⅱ组(0.05 mg/kg)、Ⅲ组(0.075 mg/kg),均经三角肌内注射相应的剂量。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5、10、15、20、30 min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催眠评分、脑电双频指数和上呼吸道通畅程度评分、SBP、DBP、MAP、HR、SpO2及呼吸道通畅程度的变化。结果:在T2~T5各时间点Ⅲ组镇静评分、脑电双频指数明显低于Ⅰ、II组,而催眠评分、上呼吸道通畅度评分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三组用药后SBP、DBP、MAP、HR随时间推移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Ⅰ、Ⅱ组患者用药后各时刻点较用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T3~T5各时间点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与Ⅰ、Ⅱ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用药10 min后部分病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SpO2呈逐渐下降趋势,个别病例需进行面罩吸氧和辅助呼吸,因此,无法进行数据统计和进行统计学比较。Ⅰ、Ⅱ组患者各时刻点SpO2和RR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手术患者术前使用0.025~0.05 mg/kg之间咪达唑仑肌内注射镇静,能够有效消除或减轻术前应激反应,且不干扰患者呼吸循环功能,而又能获得满意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准备室实施心理干预对围术期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的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于术前准备室着重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围术期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围术期NE、E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心率术中及术后虽较术前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收缩压术中较术前升高,但差异不大,术后收缩压较术中降低且低于术前,但均未见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术中及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变化,且较干预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50例患者术中及术后NE、E检测虽较术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NE、E检测术中及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分别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术前准备室对手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恐惧心理,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且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等待期心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间100例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中冰冻切片等待期对其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分别于入室后麻醉前及肿瘤切除送冰冻30 min后(冰冻结果报告前)测定其生命体征和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冰冻切片等待期经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等数值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切片等待期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中应激反应的强度,应引起临床护理工作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强化心理疏导对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卵巢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接受围术期强化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心理状态评分、应激反应水平及应对方式评分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强化心理疏导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自尊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强化心理疏导后的积极应对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疏导可优化卵巢癌的围术期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应激水平,促进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65例经住院患者焦虑情绪评定量表诊断为焦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别测定2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及血压,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患者焦虑情绪评定量表评分及血压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对患有焦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儿茶酚胺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100例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B组为心理干预组,围手术期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治疗;每组各50例。测定入院时(T1)、手术前(T2)、手术中(T3)、术后4g~72h(T4)分别从外周静脉抽取血标本,测定血浆儿茶酚胺,骨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浆皮质醇B组在T2,T3明显低于A组(P〈0.05);而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水平B组在T2,T3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行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对前列腺癌术前化疗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前列腺癌术前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法分为个体化联合组42例和SBAR模式组38例。SBAR模式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心理干预,个体化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心理应激反应、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状况、心理应激反应、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得分较干预前改善(P<0.05)。 干预后,个体化联合组各指标优于SBAR组(P<0.05)。结论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联合SBAR沟通模式有利于前列腺癌术前化疗患者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音乐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妇科肿瘤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术前音乐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SDS)得分、焦虑自评(SAS)得分出院时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入院与出院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音乐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抑郁和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有利。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68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20~40 mg每天早晨服用;研究组同时予以每周3次心理干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153-155+16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到单位采血点初次献血者78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1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3918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初次献血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献血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献血者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1.374,P0.05),干预后,观察组献血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68、37.476,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252,P0.05)。观察组在信息需求、人文关怀、服务态度、隐私保护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0、3.555、3.210、3.946,P0.05)。结论对于初次献血者,给予一定的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的心理情绪,减少献血后的不良反应,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