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比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的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除外手术时即行预防性造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334例术中经腹放置双套管于盆腔腹膜外吻合口旁,同时经肛门放置多侧孔粗胶管于吻合口上方作为肛门减压管用,设为双套管肛管组;另430例仅经腹放置双套管于盆腔腹膜外吻合口旁,设为常规引流组。对比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两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后需二次手术率,以及术后半年复查出现吻合口狭窄情况。 结果764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吻合口瘘36例(4.7%),其中双套管肛管组13例(3.9%),常规引流组23例(5.3%),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P=0.336)。在引流管放置时间上,双套管肛管组平均为(9.6±3.2)d,常规引流组平均为(15.2±4.8)d;双套管肛管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5.4±5.2)d,常规引流组为(20.3±6.6)d;双套管肛管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43 572±3 234)元,常规引流组为(53 387±4 792)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382、13.494、32.170,均P<0.01)。双套管肛管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再次手术者2例(2/13,15.4%),常规引流组为12例(12/23,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30)。术后半年复查双套管肛管组无吻合口狭窄,常规引流组出现5例。 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使用双套管肛管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并有利于出现吻合口瘘后的非手术治疗,降低吻合口瘘再手术干预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对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施行了106例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回顾性分析其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的效果。结果本组106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5.66%),给予双套管持续滴注冲洗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同时给予全身抗感染、禁食、肠外营养或后期肠内营养处理。12-16d(平均14d)后患者的大便成型、冲洗液清亮,遂拔除引流管。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瘘,经保守治疗失败后行横结肠双腔造瘘术,于术后6周恢复,3个月后行造瘘口关闭术。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低;其还能有效控制盆腔感染,从而促进漏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使用自制滴水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联合生长抑素、营养支持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选择2014年1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4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患者放置自制滴水双套管进行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并给予生长抑素、营养支持治疗。54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共38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0%。经自制滴水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联合生长抑素、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均未再次手术,也未发生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全部治愈出院。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为15~48 d,平均25.8 d。出院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肠梗阻、吻合口狭窄、腹盆腔脓肿等并发症。自制滴水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联合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位三管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将1985年1月至2007年12月130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两组。低位三管引流组(822例)术中经肛门吻合口上放置肠腔内双管引流,经肛管旁放置一盆腔引流管。对照组(480例)仅经肛管旁放置一骶前腔引流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引流组分别为8.9%、2.2%;对照组分别为9.4%、8.1%。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三管引流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负压三管(负压滴水双套管、盆底引流管和肛管)引流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华润武钢总医院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且在术中放置带负压三管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吻合成功,62例(89.9%)患者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7例(10.1%)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症状,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发现吻合口瘘,并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症状,行末端回肠转流手术治愈;另6例为低流量瘘,经带负压三管引流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带负压三管引流能够预防和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术后吻合口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日臻成熟和吻合器技术的不断普及,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提高,相应吻合口瘘发生率也随之增加[1].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自2006年01月至2010年10月间对14例低位直肠癌Dixon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予以经肛门直肠与腹膜外联合放置双套管持续冲洗低压吸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探讨头端封闭引流管并追加吸引治疗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就诊的4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按不同的引流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头端封闭引流管并追加负压吸引组22例,19例采用双套管引流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C反应蛋白下降时间、换引流管次数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提示,头端封闭引流管并追加负压吸引组在C反应蛋白下降时间、拔管时间及吻合口狭窄率等情况不差于双套管组,且更换引流管次数减少(P<0.05)。结果表明,头端封闭引流管并追加负压吸引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具有类似于双套管疗效,但价格低,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管冲洗引流减压对预防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意义.方法 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外研究所3年间收治的332例TME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6例.A组放置自制三管行冲洗引流;B组用常规引流,两组引流管均置于直肠内吻合口上5 cm处.观察两组肛管直肠压力的变化及瘘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4天肛管直肠压力最高.A组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B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6.62%,11/166),术后第4天瘘发生的例数最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1.389,P=0.001).B组吻合口瘘中9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例行近端肠造瘘转流术治愈.两组均无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三管冲洗引流减压能有效地预防TME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双套管引流防治吻合口漏的临床效果,对68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骶前放置双套管引流,并于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负压吸引。结果显示,术后13例发生吻合口漏,均经该方法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果表明,双套管引流是防治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腹腔引流的工具,提高引流效果。方法将3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自制双腔引流管行腹腔冲洗引流;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置入自制双腔免缝合引流管进行腹腔冲洗与引流。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换药次数及住院总费用显著少于/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双腔免缝合引流管的应用可提高冲洗引流效果,缩短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造瘘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0.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8±0.4)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术后平均住院(8.0±1.5)d,治疗费用平均(3.2±0.3)万元。未造瘘组患者术后9例(13.0%)发生吻合口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1±0.6)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5.7±0.3)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8.3±3.8)d,术后平均住院(14.2±3.6)d;治疗费用平均(4.3±0.8)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尤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的患者。但术者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合理选择病例、精细操作可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留肛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25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5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其中15例患者(5.9%)发生了术后吻合口漏,1例因腹膜炎行腹腔镜再手术并行回肠末端造口,14例经腹膜外骶前引流、局部冲洗、抗感染及肠外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恢复良好。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发生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主要与术后肠管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较大以及直肠双吻合技术缺陷有关。结论 腹膜外骶前置管引流是是治疗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对减少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收治的12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其中61例采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造口组),67例未采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未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病情程度和治疗转归.患者术后采用门诊复诊、入院化疗就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5月.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8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03%(9/128),其中造口组发生为率6.56% (4/61),未造口组发生率为7.46% (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造口组患者中4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全身反应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行再次手术治疗;未造口组患者中5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全身症状重,其中4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率为4/5,1例经保守治愈,两组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3.28% (17/128).造口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67%(12/61),其中重度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20(5/61);未造口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7.46% (5/67),其中重度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3,P<0.05).结论 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不能降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可减轻吻合口漏的相关症状,能降低再次手术率.但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可增加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因此应慎重选用该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经肛门吻合口漏置管引流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1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肛门吻合口漏置管引流治疗9例(经肛引流组),采用传统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12例(腹腔引流组)。对比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2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腹膜炎及腹腔感染。经肛引流组病人发生吻合口漏后住院时间短于腹腔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6.1)d vs.(27.4±12.5)d,P=0.012]。经肛引流组无须再次手术病例,腹腔引流组有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近端结肠造口。随访2个月至3年,两组病人长期症状(便秘、腹泻、肛门不适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 经肛门吻合口漏引流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吻合口漏的重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引流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评价保护性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择期开腹根治性低位前切除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3例在完成结直肠吻合后行经升结肠回肠置管造口术;B组35例行横结肠或末段回肠袢式造口术;C组32例不行保护性造口术。观察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以及造口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总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0%。A、B、C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6.1%(2/33)、5.7%(2/35)和3.1%(1/3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38,P〉0.05)。68例行保护性造口患者(A+B组)和32例不行保护性造口患者(C组)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9%(4/68)和3.1%(1/32),无统计学差异(P=0.922,P〉0.05)。4例(A、B组)有保护性造口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症状较轻,而1例(C组)无保护性造口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症状较重。A组中仅2例在拔除回肠置管后发生腹壁瘘口短暂的溢肠内容物现象,经换药后很快愈合。而B组中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7%(9/35),后期造口还纳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9%(8/35)。结论保护性造口不能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但能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的症状。传统的保护性横结肠或末段回肠袢式造口术造口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具有吻合口漏高危因素患者,经升结肠回肠置管造口术是一种理想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自制低负压吸引器治疗B级胃肠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2012年1月-2016年3月的21例胃肠术后发生B级吻合口漏患者的治疗方式.其中再次手术9例(手术组),放置自制低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12例(引流组),通过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漏后住院天数、漏后住院费用、术后反复腹疼腹胀、术后肠外瘘、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对比来了解不同治疗方式的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组死亡2例,治愈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肠漏1例、切口感染3例);引流组均治愈出院.电话随访2个月~4年,手术组和引流组漏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6.71±16.41)d、(35.92±14.65)d,漏后住院费用(8.46±1.32)万元、(4.40±0.93)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反复腹痛、腹胀3例,肠外瘘0例;引流组反复腹痛、腹胀5例,肠外瘘1例.结论 自制低负压吸引器引流可作为胃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重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预防性使用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其中53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预造瘘组),55例未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未造瘘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计量资料采用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预造瘘组和未造瘘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85±14)min和(154±1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26)ml和(28±1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1.82,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 (1.1±0.3)d和(4.2±0.6)d,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1.1±0.2)d和(4.3±0.6)d,盆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分别为(5.2±1.0)d和(8.4±3.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28.12,15.34,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3/53)和21.8%(12/55),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2.7%(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2±1.4)d和(12.9±4.4)d,治疗费用分别为(3.0±0.2)万元和(3.8±0.7)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7.83,P〈0.05)。结论 对腹腔镜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患者施行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新三管法治疗食管切除术后严重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价值。方法对13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瘘口直径≥1.0cm)的患者,在胃镜辅助下经鼻置人瘘腔引流管,行负压吸引,充分引流脓液,同时配合胸腔引流管行闭式引流,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置管时间为5~9min,平均6min。12例患者痊愈,瘘口愈合时间16~78d,平均31.4d。1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胃镜辅助新三管法治疗严重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结肛吻合术中运用单吻合器技术(SST)和双吻合器技术(DST)进行吻合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的351例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SST(n=49)和DST(n=302)进行结肛吻合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与DST组比较,SST组患者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较短(P〈0.05),远端切缘长度较短〔(1.83±0.59)cm比(2.07±0.56)cm,P〈0.05〕,手术时间较长〔(112.86±39.29)min比(100.10±36.75)min,P〈0.05〕,住院费用较低〔(24 350.48±7 812.73)元比(29 455.32±7 869.33)元,P〈0.05〕。而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胃管、尿管及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的肛门控便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全部获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复发1例(SST组);远处转移3例(均为DST组);死亡15例(4.27%),其中DST组13例(4.30%),SST组2例(4.08%)。结论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结肛吻合术中SST的远端切缘长度较DST短,适用于肿瘤位置较低的患者,并且其住院费用也较DST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