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上胃肠动力障碍性常见疾病,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的降低或者一过性松弛以及食管裂孔疝等原因,致胃食管反流频繁,过多胃、十二直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伤食管下端黏膜引起烧心、返酸、胸痛等症状及反流性食管炎 ,可导致食管溃疡、狭窄甚至癌变和短食管[1-2].根据其内镜下表现,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s食管.GERD十分常见,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约有7 %~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老年人1/4患有此病.  相似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酸性胃液及碱性肠液长期反复流入食管内,所造成的食管黏膜慢性炎症。Barrett食管由慢性胃酸反流所致,即正常的鳞状上皮被特定柱状上皮替代。食管癌的两种主要组织类型分别为食管腺癌及食管鳞癌,近年来自种人中腺癌的发生率已超过鳞癌。Barret食管的演变过程为:慢性食管炎-鳞状上皮增生-消化性食管炎和消化性食管溃疡-Barret食管-柱状上皮异型增生-腺癌。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镜下可表现为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称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也有部分患者内镜下可无RE表现,称为非糜烂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和(或)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反流物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尚可有十二指肠液、胆酸、胰液等,前者临床上多见,后者主要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和食管肠吻合术后。GERD病人可仅有临床症状而无食管炎症表现,有食管炎症状者其临床症状不一定与炎症程度呈平行关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及反食,严重病例可并发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等。  相似文献   

5.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我院1999年5月-2003年3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88例,分析其发病率及年龄分布、伴发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与同期其他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对照.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为4%,男女比例为3.6:1,发病年龄以中年为主,平均年龄为47岁.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5.0%,明显低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萎缩性胃炎(P<0.01),主要伴发疾病为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和食管裂孔疝.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以轻度(Ⅰ型)居多,65.6%.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轻型为主,防治重点入群应为中、老年男性;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有较低的感染率;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伴发疾病为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和食管裂孔疝.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RE)是指经过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周无效的反流性食管炎。其发生机制复杂,据多方研究证实,极有可能与食管高敏感性、弱酸反流、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及依从性差等因素有关。诊断需要通过内镜及造影检查、食管测压食管24小时pH监测等。目前,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动力药物,仍然是内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最常用方法,但对于RRE,常规内科治疗方案往往束手无策。此时中西医结合及外科治疗方法就显示出无法替代的优势。不过RRE的中医疗法同样有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如果对中医治疗方法进一步进行完善,做到扬长避短,将是治疗RRE的好方法。本文综述RRE的病因及规范诊断流程和治疗方法,探讨中西医治疗方法的优势。希望对临床治疗RRE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内镜下诊断、治疗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乳头状瘤检出率为0.12%(23/19166),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生于食管中下段者共22例(95.65%),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者10例(43.48%),经内镜下钳除、微波或高频电凝切除治疗者17例,均无明显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及恶变。结论食管乳头状瘤是食管发病率较低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食管中下段,其发病可能与黏膜的慢性炎性刺激等因素有关,内镜下容易治疗,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微创外科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内镜和腹腔镜治疗的单位之一,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内镜ERCP诊治胆管、胰腺疾病,腹腔镜治疗复杂性肝、胆、胰、脾、胃肠疾病,以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贲门失迟缓症、微创减肥(内镜胃内水球、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糜烂性反流病和糜烂性食管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为更好的诊治胃食管反流病提供医学情报。方法对连续入组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4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数据。问卷内容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烧心、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反酸等临床症状表现频率和程度方面来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4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386例(82.1%),糜烂性食管炎患者84例(17.9%)。糜烂性食管炎组与非糜烂性反流病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资料中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非糜烂性反流病,非糜烂性反流病和糜烂性食管炎的反流程度及相关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相比,糜烂性食管炎患者有更明显的非心源性胸痛和烧心症状。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并发症包括食管炎、消化性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及Barrett化生。因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RE可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烧心感、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吞咽痛及出血、Barrett食管的改变,甚至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小儿胃食管反流(GER)是由于小儿食管下端功能障碍引起的胃内容物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其常见并发症有反流性食管炎 管狭窄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特征为顽固性呕吐或反胃;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吞咽困难和哎血;反复发作的肺为、支气管炎、哮喘和窒息等。检查方法可采用胃食管X线钡餐造影,24小时食管pH可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应用抗酸剂、胃粘膜保护剂和H2受体拮抗治疗6 ̄12周无效时,则应用手术治疗。随着微  相似文献   

12.
谭敏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728-730
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产生症状、体征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GERD的并发症包括食管炎,消化性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及Bar.rett化生。因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RE可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烧心感,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吞咽痛及大量出血、食管Barrett化生并导致食管癌的发生,因此,有必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连续观察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酸反流( acid reflux)、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变化及其对残余食管黏膜环氧化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 在术后不同时间段内对3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24小时pH和胆红素监测、电子胃镜、免疫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DeMeester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COX-2、TNF-α在正常食管黏膜基底细胞的胞浆内不表达或呈弱阳性表达;术后残余食管黏膜呈阳性表达.Barrett化生上皮细胞胞浆内COX-2、TNF-α的表达水平呈强阳性.残余食管黏膜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发生者(P =0.0274),而COX-2的表达水平在残余食管黏膜有无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403).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酸反流程度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食管黏膜上的COX-2、TNF-α表达是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早期变化,同时COX-2的表达可作为反应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分子标记.TNF-α的持续表达可能参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1]。食管癌根治术大多需实施食管胃吻合术,由于胃移位及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食管下段括约肌高压带屏障功能已不复存在,术后胃食管反流炎发病率较高[2-3]。2012-10—2015-01间,我们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5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ORD)常见于大多数西方社会,其食管炎的药物治愈率轻型的为67~92%;重型的仅48~62%,其差别可能是亚砜咪唑(omeprazole)不能抑制反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以及全胃切除术后所发生的则是无酸性反流等原因有关.这些都是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结果,有必要进一步阐明胆汁在食管内引起的生理病理学.不少实验证明胆汁可以同样破坏胃和食管粘膜屏障,导致H~+逆向弥散.腔内酸确可损害食管粘膜,但需高浓度(300 mmol/HCI)才发挥作用;即使在低 H~+弥散率的情况下,反流液中加入牛磺胆酸盐、胃蛋白酶和溶血卵磷脂均可引起严重粘膜损害.应用胆汁和胰液更可诱发动物的糜烂性食管炎,说明胆汁在食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应用于胃食管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1996年至2006年所行各种胃食管吻合术后有食管反流症状的病人542例,分为单服奥美拉唑组、单服西沙必利组和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联合用药组比单服奥美拉唑组、单服西沙必利组在消除食管反流症状、缩短时间上显得尤为突出。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高选择性谈走神经切断术是慢性十二指肠溃疡不伴十二指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也可用以治疗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作者所在单位曾干1992~1995年施行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LHSV)119例;计(1)十二指肠溃疡对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24例曾有上清化道出血史;(2)十二指肠溃疡件胃食管反流,31例,平均年龄36.4岁,4例伴有胆石症,11例有糜烂性食管炎;(3)胃食管反流55例,平均年龄观.2岁,平均病程11年(3~对年),全部对药物治疗无效。术后均作放射学(术后2~4周)、内镜(术后3~6月)、胃酸分析(术后3月)以及…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及(或 )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反流物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 ,尚可有十二指肠液、胆酸、胰液等 ,前者临床上多见 ,后者主要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 ,食管肠吻合术后。GERD患者可仅有临床症状而无食管炎症表现 ,有食管炎症状者其临床症状不一定与炎症程度呈平行关系[1]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烧心、胸骨后压痛、反酸及反食 ,严重病例可并发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等。1 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脊疗法配合质子泵抑制剂(PPI)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及治脊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3-05-2014-06由消化内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的患者12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配。A组(空白组),B组(对照组),C组(治疗组),以上三组同时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通过胃食管返流病调查问卷(RDQ)及内镜对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评分及内镜分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体效果上治疗组治愈率40%,愈显率为87.5%,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镜检查上,治疗组的痊愈率为25%,愈显率为65%,总有效率为75%。3组的痊愈率、愈显率及胃镜分级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治脊疗法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脊疗法配合PPI能安全、有效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效果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20.
<正>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微创外科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内镜和腹腔镜治疗的单位之一,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内镜ERCP诊治胆管、胰腺疾病,腹腔镜治疗复杂性肝、胆、胰、脾、胃肠疾病,以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贲门失迟缓症、微创减肥(内镜胃内水球、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