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包括原发性损伤及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由直接暴力引起的血管损害,轴突变性崩解,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死亡等;继发性损伤由一系列生化、免疫机制引起,是脊髓原发性损伤之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脊髓再损伤级联反应,加重原发性损伤,最终导致更严重的临床症状[1、2]。SCI后的神经保护和再生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2~4]。近几十  相似文献   

2.
康健  徐皓  陈建梅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095-109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按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继发性损伤则是一个可逆且可控制的过程[1]。在继发性损伤的早期,存在一个重要的炎症反应过程,它能够触发其后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受损脊髓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反应。脊髓损伤区常有各种免疫炎症细胞激活、浸润和炎症介质生成,  相似文献   

3.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治疗的移植物包括组织移植和营养支持细胞移植。组织移植可作为支架桥接损伤间隙,使新生和损伤的轴突沿适当的方向生长,并可刺激有助于轴突生长的蛋白质释放。细胞移植可在脊髓损伤的多个方面起作用,如替代受损细胞如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泌促进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神经元,减轻继发损伤,在脊髓损伤空洞区形成桥接引导神经再生,酶解胶质瘢痕,去除细胞碎片,调节免疫反应,修复脊髓中的非神经组织如血管等。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及其他系统功能紊乱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SCI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静息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后转化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eactive astrocytes,RAS)是脊髓受损后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其主要作用是保护正常组织和神经元、减少损伤区域的水肿及炎性反应、促进损伤处血管再生。在脊髓损伤的早期,RAS可以通过减轻并修复损伤、保护血脑屏障、为神经元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等方式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保护作用。随着损伤的进展,神经元会出现脱髓鞘和突触连接的中断,加上氧化应激的产生,会导致细胞的凋亡、成纤维细胞的侵袭和炎症反应的持续发展,促使RAS不断分泌并上调损伤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phate proteoglycans,CSPGs)的表达,最终在损伤区域的周围形成神经胶质瘢痕,以隔离损伤部位,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后期的损伤修复过程中,胶质瘢痕的形成不仅阻碍了轴突的延长,还严重影响了轴突的再生。因此,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CSPGs的表达在SCI和修复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损伤早期RAS可以防止炎症的扩大,避免更多细胞的损伤和坏死;后期会导致轴突再生的失败。所以在损伤后期消除RAS分泌的CSPGs所引发的胶质瘢痕,是SCI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对CSPGs在SCI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为SCI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e,SCI)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手术治疗可解除脊髓受压等原发性损伤,但无法改变已经损伤脊髓的缺血缺氧、炎症等病理变化。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能够减少SCI继发性损伤,最大限度地保留受损脊髓残存的结构和功能,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综合治疗SCI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1]。现就HBO治疗SCI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以造成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严重丧失。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方法治疗脊髓损伤。以往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不仅导致神经元丢失及轴突断裂,同时也影响着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SCI比较难治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其继发性损伤带来的一系列复杂的级联放大反应,涉及的机制也非常多,包括炎症反应、氧自由基损伤、谷氨酸中毒、钙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轴突脱髓鞘、坏死和凋亡等;由于SCI的原发性损伤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现在的大多数研究都主要集中在逆转继发性损伤中的神经元死亡和变性,促进轴突和髓鞘的再生。而近年来研究发现SCI与铁死亡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抑制SCI后的神经元铁死亡可以保护神经元。鉴于此,笔者对SCI后神经元铁死亡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调节神经元铁死亡治疗SCI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除创伤造成的直接损伤外,脊髓局部还将发生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如血管病变、缺血再灌注、谷氨酸兴奋性中毒、离子稳态失衡、细胞氧化损伤、严重的炎症应答及细胞凋亡等,而且造成的损害超过原发性损伤.最终会导致脊髓的进行性变性。针对以上直接损伤及继发性病理变化目前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这是脊柱外科以及临床康复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10.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细胞移植来促进变性神经元的再生和抑制胶质瘢痕形成,达到修复受损的神经通路和突触连接。细胞移植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大体分为神经细胞和非神经细胞移植,移植物包括周围神经源性神经元、嗅鞘细胞、活化巨噬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胚胎干细胞以及转基因细胞等。这些实验方法已经陆续开始应用于临床,给曾经被认为完全不可治愈的SCI带来了希望。1SCI的机制和治疗策略SCI一般分为两个阶段:①原发性损害:SCI早期,局部脊髓组织的挫伤导致细胞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