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电图(常规、动态)及远程心电监测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已确诊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展开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远程心电监测,比较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统计心律失常症状检出情况。结果:远程心电监测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95%与92.5%,动态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75%与90%,常规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67.5%与84.5%,对比之下远程心电监测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另两组。三种诊断下心律失常诊断情况,结果显示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下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房颤动/扑动、室性早搏、室上速/房速症状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综合对比下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优于常规心电图。三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远程心电监测下心律失常症状检出略高于常规心电图,但三种检测方式下症状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心电监护的优势在于可以及时监测和随时重复监测,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和症状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远程心电监护在心肌缺血的诊断中更适合,可以达到较高的检出率,进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毛小琼 《现代医院》2012,(Z1):49-49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85例,分析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24例(其中10例为运动后出现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 mV持续时间>1分钟),心律失常63例(其中频发房性早搏并短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占60%)。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远远大于普通心电图,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一些不典型的胸闷、头晕、心悸者,普通心电图正常,应及早做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早查出原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器质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也随之增高[1-2],所以对老年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常用的心律失常监测方法为24 h动态心电监测技术,利用具体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判断患者近期的心律失常情况。本文通过分析12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监测的数据,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缺血型ST-T改变58例、337阵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43阵次(72.1%),发作时间高峰在6:00~22:00(74.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为病情的早期判断及及时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单成花 《医疗装备》2019,(23):25-27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中心律失常类型检出率及检查情况。结果两种方法的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检出率分别为71.43%、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检出率为73.33%,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检出率为81.25%,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为80.00%,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26.67%、18.75%及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幅度为(0.16±0.04)mV,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为(11.53±1.92)min,与常规心电图的(0.13±0.03)mV、(7.24±0.68)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可更好地反映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5例.实验组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60例,检测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结果]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共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TIN 412次,其中无症状缺血发作350次,占84.95%(350/412),有症状缺血发作62次,占15.05%(350/412),SMI持续时间(13.5±21.3)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0.8±26.7)min/次,经比较发现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平均(27.2±7.1)min,ST段压低值平均为(1.58±0.42)mm.心肌缺血昼夜比较发现夜间IT低,MIT长,ST段下降明显,昼夜心肌缺血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SMI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检出率,对临床评估SMI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十二导联与三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在本院进行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测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三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实验组则实施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组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检测上,使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三导联动态心电图,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冠心病SM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87例,其中有79例出现心肌缺血,无症状者56例,有症状者23例,结合临床表现对比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对SMI的诊断效果。结果 SMI患者ST段下移发生次数[628次(86.62%)]、幅度[(0.22±0.06)m V]及持续时间[(32.5±5.7)min]均明显高于有症状患者[97次(13.38%)、(0.17±0.05)m V、(14.8±3.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冠心病患者的起始心率[(79.5±1.3)次/min]明显较快,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21.7±2.5)min]与ST段位移[(1.46±0.28)mm]明显较少,与夜间[分别为(70.8±1.2)次/min、(33.2±3.1)min、(1.73±0.41)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作时患者心率[(89.2±8.3)次/min]及ST下移幅度[(0.17±0.02)m V]均明显高于心肌缺血发作前[(71.3±7.2)次/min、(0.06±0.02)m 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能够对其SMI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秀娟 《工企医刊》2014,27(5):1045-1045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临床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临床又称隐匿性心肌缺血[1].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临床防治的重点,但由于其发作症状不明显,故容易被患者忽视.由于SMI的发生无伴随心绞痛症状,常规心电图很难做出诊断,而应用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监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价SMI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2-3].本文对98例患者进行了12导动态心电图检测,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心肌性缺血的临床指导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作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类型,目前受到重视,本研究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探讨其患者的发生率,发病规律,病情和预后关系,并由此评价DCG诊断SMI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均行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冠心病及并发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的认知情况。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为81.00%,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77.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对室上性早搏早发、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性早搏、房早频发房性早搏、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部分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性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均能够较好地诊断冠心病;但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全面、详细地反映患者心率变化情况,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9例,均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77.53%,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阳性检出率47.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组检查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整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检出的阳性率,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分别为两组患者进行诊断,对比分析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在两种心电图诊断中的表现.结果:就心肌缺血、室性心率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受阻以及短阵室上速检出率而言,常规心电图为51.25%、42.50%、40.00%、6.25%、12.50%;动态心电图为72.50%、66.25%、62.50%、22.50%、32.50%,两种心电图检查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可靠的诊断技术和方法,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后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并对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的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采用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检出率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对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判断和临床诊治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接诊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分别监测和诊断,并对比其诊断结果.结果 80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42例,阴性38例,阳性率为52.5%;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50例,阴性30例,阳性率为62.5%.两种检测方法总阳性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而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阳性率与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监测和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较常规心电图更为有效和灵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心律失常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并分析心律失常类型检出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阳性率为74.36%,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的57.69%(P0.05);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分别为41.03%、47.44%、34.62%、43.95%和2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显著提高了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且能够更加准确反映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66例冠心病患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6例冠心病患者中49例出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24h总心肌缺血发作412次,其中36例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350次,占84.95%(350/412);另外13例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62次,占15.05%(62/412),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大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27.2±7.1)min,ST段平均下移(1.58±0.42)mm.心肌缺血昼夜比较发现,夜间心肌缺血发作的起始心率低,持续时间长,ST段下移明显(P<0.05).66例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38例,占57.58%,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28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1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监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进展情况及评价疗效的一项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12例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实验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各56例,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阳性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87.5%vs.67.86%];就房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速、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缓的诊断率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17.56%、89.29%、73.21%、35.71%、14.29%、21.43%、12.5%vs.5.36%、64.29%、50%、7.14%、5.36%、7.14%、3.57%],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取的9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心电图加以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同时对诊断价值予以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诊断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讨论:经过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能够看出,对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来讲,采用动态心电图具有确切诊断效果,而且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心电图,因此值得我国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