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目的 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访谈法、2轮德尔菲(Delphi)法专家函询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0.900,协调系数分别为0.205、0.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结论 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显微外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管理模式为依据,通过逐条分析《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涉及的静脉输液条目,结合文献检索法、专家小组讨论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百分比权重法,确定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9%,100%,专家权威程度Cr值分别为0.864,0.940,总体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10,0.254,经卡方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10项二级指标和48项三级指标。结论 该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构建过程科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护理管理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安全文化、行为安全2-4模型基础上结合WRS(物理-事理-人理)管理方法论,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立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6名专家完成专家咨询,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5%和100%,权威系数为0.875,协调系数分别为0.220,最终确定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赋值权重最高的是人理(0.376),最低的为物理(0.290)。结论 构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及民政部门进行安全考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订指标体系初稿,并编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94.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0.93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51、0.409,P<0.01。最终形成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信息的延续性、管理的延续性、关系的延续性、患者的结局)、15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内容全面,对规范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初步构建并确立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初步构建的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指标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 00%和96.15%,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84.62%和92.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91,两轮专家函询中各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在0.396~0.424之间。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集中,专家权威性和积极性较高,可为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服务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教学医院护理本科生导师准入标准和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学医院护理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及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胜任力冰山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课题组讨论拟订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对全国15个省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和7所高校的2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系数。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95%,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和0.918,变异系数为0~0.232,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96和0.313。最终形成包含4项准入标准、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44项三级指标的教学医院护理本科生导师准入及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教学医院护理本科生导师准入及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具有科学性、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对教学医院护理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及考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客观科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监测、评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框架,在研究证据及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拟订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7项三级指标在内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布最高的为过程指标(0.491),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布最高的为计划及实施指标(0.327)。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0.00%与100%,权威系数为0.821与0.840,协调系数为0.312~0.361。结论 构建的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可供临床护理人员使用参考,以不断改进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护理学专业骨干教师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及行为事件访谈,运用胜任力模型理论进行理论研究,初步编制胜任力指标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条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理论研究及访谈确定了指标条目;21名专家完成专家咨询,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4%和100%,权威系数为0.86,协调系数分别为0.290、0.309,最终确定29个指标条目;层次分析确定一级指标中权重由高到低依次是技能、知识、动力、职业特质。结论 护理学专业骨干教师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设置合理,为主管部门遴选、考核教师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骨干教师自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的推广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Delphi专家函询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 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8、0.854,协调系数分别为0.210、0.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6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实施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科学、合理的妊娠晚期潜在危重孕妇预警指标体系,为早期识别危重孕妇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对45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妊娠晚期潜在危重孕妇预警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结果 最终确定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及28项二级指标。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7.78%和95.45%(>9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27和0.936;两轮专家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158和0.297,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07~0.20。5项一级指标及权重分别为一般情况(0.138 4)、症状(0.095 4)、体征(0.183 1)、检查(0.340 9)和检验(0.242 2)。 结论 专家咨询的可信度高,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反应孕晚期孕妇的健康状况,为孕晚期孕妇的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有助于识别潜在危重孕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医疗护理员(以下简称护理员)培训机构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员培训机构评价提供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选取从事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的专家共15名参与函询,确定各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2%、93.8%,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756、0.806,Kendall′s ω分别为0.426、0.538,最终确定了84个指标,其中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64个。结论 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其中教学管理是评价指标中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炎症性肠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临床规范化营养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作为框架,基于文献检索,结合临床实践,通过专家会议法初步形成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71项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初稿。在北京市、湖北省、湖南省、山西省、广东省、陕西省、江苏省和山东省8个省市遴选了35名专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了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1,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31与0.142,最终形成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论 构建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提供系统、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模式,在规范和指南指引下,应用文献回顾初步拟订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编制指标条目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的方法对15名临床专家进行2轮咨询,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的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2轮次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3、0.865,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96、0.405,P<0.01。构建了制度建设、急救管理和效果评价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三级指标权重系数,经过了一致性检验(CR<0.1),各级指标变异系数都<0.10。结论 构建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各级层指标条目客观、权重分配合理、易操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对规范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裴坤一  郑欣  徐柳  李霞 《护理学报》2020,27(7):25-29
目的 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急诊科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从Servqual模型5个角度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后最终确定各级指标,并最后采用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共形成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专家积极性较好,分别为93%和89%;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分别为0.89和0.87;2轮专家协调程度良好(P<0.05),且第2轮W值高于第1轮。结论 本研究基于Servqual模型所构建的急诊科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提升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及改善其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基于教学管理者视角的本科护生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本科护生临床带教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9月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完成基于教学管理者视角的本科护生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函询问卷,并采用德尔菲法选取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临床教学医院的16名护理教学管理专家及1所护理本科院校的4名护理教学管理专家,共计20名护理教学管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专家函询。结果初步构建的基于教学管理者视角的本科护生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3、0.86,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95、0.554(P<0.001),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咨询结果比较可靠。结论基于教学管理者视角的本科护生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科学严谨,评价指标明确,层次设置合理,指标体系客观可靠,可为本科护生临床带教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郭玉  魏薇  白冰  李胜云 《护理学报》2023,30(6):7-11
目的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制定评价指标初稿,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5、0.8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4、0.192(均P<0.001)。最终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5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基本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实用的工具。方法 基于循证证据,借鉴“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框架,初步构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各级指标内容,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91,总体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54和0.19。最终确定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靠性,为提高临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提供评价依据;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对过程质量的控制,同时加强对结构质量及结果质量的把控,以不断促进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Delphi法对27名专家完成3轮有效函询,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确定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结果 3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96.4%、100%,权威系数为0.899、0.900、0.910,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38、0.392,0.4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选择意见逐步趋同。结论 建立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可用于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课程体验的护理专业课程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方法 在文献回顾、学生焦点小组访谈和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基于课程体验的护理专业课程的学生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对9名专家两轮的函询,修订了此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性系数为0.91,第二轮维度和条目的专家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519、0.471(均P<0.01),最终形成一个由6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以课程体验为核心的护理专业学生教学评价内容体系。 结论 基于课程体验的护理专业课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具有科学性,该评价体系可为对护理专业课程的学生评教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