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其病因逐渐由“创伤型”转变为 “疾病型”,并面临创面迁延不愈、治疗难度大与治疗费用高昂等诸多挑战。近十年来,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我国创面修复学科迅速发展,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理念和技术不断更新,临床治疗水平逐步提高。本文对近十年我国中西医并重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旨在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由糖尿病、压疮等疾病导致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日益增多,且因其治疗较为棘手,现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总结近年来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进展为制定其更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MEBT/MEBO对慢性难愈合皮肤创面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是由一系列创伤和疾病所致.这类创面具有病程长、对外观影响大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成为外科学中的一大难点问题.研究表明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对烧(创)伤创面具有改善微循环、祛腐生肌、促进创面再生与修复作用.本文通过综述分析MEBT/MEBO与慢性难愈合创面bFGF、VEGF的关系,明确MEBT/MEBO对慢性难愈合创面促进血管、细胞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阐述其基础研究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是角质细胞中的骨架蛋白,对细胞形态结构的维持以及损伤组织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细胞角蛋白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被不断证实,以调节细胞角蛋白表达为作用机理的创面修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也应运而生,但相对成熟的技术却较少,遂笔者在本文中综述了细胞角蛋白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细胞角蛋白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5.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已有一定深度,但是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却尚不明确,治疗方式也无固定标准,大部分药物的疗效更是不确切。因此,本文将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烧伤皮肤外科在烧伤患者逐渐减少,科室被压缩、合并的情况下,受付小兵院士"战时治烧伤,平时治创面"理念的启发,于2015年成立烧伤与创面修复中心,在淄博市开展了以慢性难愈合创面为主的创面诊疗工作,通过普及创面修复知识,开展居家照护、多学科诊疗、医护一体的工作模式,建立创面修复移动工作站,筹建精准扶贫基地,...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实,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糖尿病性溃疡、压疮等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且已成为当今世界医学领域迫切解决的难题,因此,探寻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住院时间的方法意义重大。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徐荣祥发明的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为解决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难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且唐乾利等通过大量基础研究证实,MEBT/MEBO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及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本研究对MEBT/MEBO的前期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以期为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研究显示,氧供等局部因素、年龄等全身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均可影响创面的愈合,使其发展为慢性难愈合创面。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有关慢性难愈合创面形成及修复机制的研究,以及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组织工程技术、中医药外用等中西医治疗的研究也不断深入。遂笔者于本文中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影响因素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山东省淄博地区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淄博地区创面修复联盟医院的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病因、创面分布及感染情况,分析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中男性1224例、女性686例(男:女=1.784:1),从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可见,男女患者均以60~80岁(男37.9%、女41.8%)年龄段发病率最高,40~60岁(男31.2%、女31.8%)年龄段发病率次之;从患者病因分布情况可见,男女患者致病原因均以糖尿病(男31.3%、女35.5%)与创伤(男26.3%、女19.0%)为主。(2)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中共有慢性难愈合创面2672处,男女患者均以下肢创面所占比例(男71.7%、女66.8%)最高。(3)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中共有512例患者合并感染,合并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共分离出51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56株(49.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46株,28.2%)检出率最高;革兰氏阴性菌239株(46.2%),以铜绿假单胞菌(124株,24.0%)检出率最高;真菌22株(4.3%),以白色念珠菌(11株,2.1%)检出率最高。结论 2017—2018年山东省淄博地区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病率以60~80岁年龄段最高,致病原因以糖尿病与创伤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最多,根据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流行病学特征,建立适合当地地域特点的医疗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解读创面修复"失控"本质,拓宽创面愈合研究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创面愈合是在损伤因素刺激下机体通过再生或增生方式恢复损伤组织的有序过程,其本质是一种"可控"、适度的生物学行为.多种因素包括外环境因素、全身或局部因素、遗传因素等可能导致机体对创伤修复的生理性"可控"向病理性"失控"演变的临床现象.创面难愈、创伤后的组织进行性损害以及瘢痕过度增生是临床上典型的创面修复"失控"现象.通过对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烧伤创面的进行性损害以及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研究,我们发现:糖尿病代谢紊乱所致皮肤组织中糖含量增高和代谢产物蓄积引起的皮肤微环境改变,是导致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始动因素之一;烧伤后的组织进行性损害的发生发展取决于"间生态"组织的病理转归;真皮组织缺损导致的模板作用缺失可能是引起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始动环节.这一系列研究提示:创面愈合"失控"的本质是创面愈合过程不能以可预见的生物学步骤,按时相规律有序地进行组织学和(或)功能性修复,从而引起创面经久不愈、创面加深、瘢痕过度增生并导致功能障碍.相关研究的重点应通过寻找修复"失控"的始动环节并对此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肉芽组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45只,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MEBO组、贝复济组、模型组,每组15只.用药后第8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①肉芽组织生长情况;②光镜下创面组织变化情况;③电镜下观察创面组织变化情况.结果 MEBO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0.13 d±1.41 d,短于贝复济组的22.07 d±1.62d,明显短于模型组的30.40d±1.18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与贝复济组及模型组比较,MEBO组创面毛细血管计数较多,MEBO组、贝复济组、模型组毛细血管分别为(12.13±2.26)条、(9.87±1.99)条、(7.60±1.50)条,MEBO组与贝复济组及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结果示:MEBO组治疗的创面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线粒体结构情况明显好于贝复济组及模型组.结论 MEBT/MEBO能明显促进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调节创面修复基质的形成等作用而发挥MEBO的综合调控机制,最终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创面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等多种皮肤组织内含有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表皮干细胞,且随着创面的修复,此类干细胞的数量具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从少到无的变化规律,而表皮干细胞是创面修复及重塑的基础。由此可见,K19可能具有调节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从而促进创面再生修复的功能;进一步深入研究K19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表达意义及作用机制,可为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笔者通过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将K19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予以综述,旨在为K19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涉及多种特定细胞行为、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学变化过程,寻求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对深入探究创面修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不仅能够研究创面修复过程中表皮细胞增殖、分化等的生物学行为,而且还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及其交互作用研究某种药物或技术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为部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在创面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摘要】 创面愈合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的一种防御性和适应性反应。 大量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作为创面修复的关键参与者,其增殖、迁移、激活和凋亡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革兰氏阴性菌是感染性创面的常见菌种,脂多糖作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低浓度时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创面愈合,而高浓度时除可造成成纤维细胞异常分泌合成细胞外基质蛋白导致增生性瘢痕形成外,还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而影响创面愈合。本文主要对脂多糖与成纤维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旨在为创面治疗新方法的创立提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慢性难愈合创面再生潜能细胞不足或难以被激活,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较弱,导致创面愈合过慢,病程较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自创立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响应,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创面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梳理了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相关机理,以期扩大MEBT/MEBO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服务于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5T MRI 磁疗对小鼠烫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和雌性小鼠各14只,将砝码于沸水中加热10min后置于经脱毛处理的小鼠背部皮肤,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病理切片证实)。成模后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均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1)实验组小鼠创面在涂抹凡士林的同时接受磁疗,磁场强度为1.5T,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共治疗12d;(2)对照组小鼠创面单纯外涂凡士林治疗。分别于磁疗前(第0天)及磁疗后第3、6、9、12天观察两组小鼠创面修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创面面积在各观察时间点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病理结果亦无明显组织学差异;而磁疗第3、6、9 天,雄性和雌性实验组小鼠创面恢复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5T MRI磁疗对小鼠烫伤创面的修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皮瓣修复下肢慢性创面24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下肢慢性创面的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3月嘉峪关市酒钢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4例下肢慢性创面患者采用皮瓣修复治疗,其中5例患者予以随意型皮瓣修复,3例患者予以膝降动脉隐支皮瓣修复,12例患者予以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4例患者予以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观察创面治疗效果。结果 24例患者中创面一期愈合者19例,经术后换药或二次植皮手术愈合者5例。结论术前做好创基准备,并根据创面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皮瓣修复下肢慢性创面,可提高皮瓣成活率及创面修复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持续微氧灌注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联合组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次数、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2周后,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3.140,P=0.002),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3.748,P=0.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0.690,P<0.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4.902,P<0.001)。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有助于加快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