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泗洪县分金亭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165例脑外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46例)和无脑积水组(119例);分别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外伤后脑积水与患者的年龄(P=0.008)、骨窗大小(P 0.001)、脑室积血(P=0.025)和术后感染(P=0.001)相关。进一步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发现,4种因素综合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9-0.924)。结论患者的年龄、骨窗面积、脑室积血及术后感染是创伤后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当4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应密切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PT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9例行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均多6个月。观察术后PTH的发生时间,分析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为开放性脑损伤、有无脑疝、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Fisher分级、有无脑室积血、中线偏移程度、去骨瓣减压术的侧别、是否行脑室外引流术、昏迷持续时间、有无骨窗疝及硬膜下积液发生部位对PTH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T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349例患者中共103例(29.5%)发生PTH,其中88.3%(91例)发生于术后0~3个月,1~2个月发生率最高,占46.6%(48例)。与246例非PTH组比较,103例PTH组患者入院时GCS更低、术前Fisher分级高,行双侧DC的比率高,术后出现骨窗疝,颅内感染,昏迷时间>30 d,对侧、双侧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时间>30 d(0R=3.640,95%CI:1.956~6.772)、双侧硬膜下积液(0R=3.995,95%CI:1.612~9.901)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0R=5.324,95%CI:2.310~12.271)是影响DC后PTH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DC术后1~2个月是发生PTH的高峰期;术后昏迷时间>30 d、双侧和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有发生PTH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4-2013-12收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230例,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2组,A组为发生脑积水组,B组为未发生脑积水组,将2组性别、年龄、有无脑室出血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发生脑积水的相关性。结果性别、年龄和硬膜外血肿三项因素与脑外伤术后发生脑积水无关(P0.05)。而入院时GCS评分3~5分、有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均是脑外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单危险因素(P0.05)。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2个影响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独立因素,按照其价值大小排列(Wald值):入院GCS评分、有tSAH。根据相对危险度可得出,入院GCS评分3~5分可增加脑积水发生率2.217倍,存在tSAH则可增加脑积水风险1.475倍。结论入院时GCS评分3~5分、有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tSAH是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单一危险因素,其中入院GCS评分低和存在tSAH尤其需引起临床医生注意,但临床并无主要预防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4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中,术后35例发生脑积水;107例未发生脑积水。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为24.6%(35/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积水是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年龄越大,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感染的病人,发生脑积水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分流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28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脑积水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中,术后发生脑积水28例,发生率为2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骨窗面积≥7 cm2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8例脑积水中,2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按照分流中位时间的3.5 d分为早期分流组和晚期分流组,各11例;早期分流组术后颅内压改善效果更好(P<0.05),颅内压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脑脊液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积水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手术治疗前应充分评估脑积水发生的因素,一旦发生脑积水应查明原因并早期进行分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慢性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后去骨瓣减压的类型及是否二次手术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7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结果去骨瓣减压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27.0%,保留骨瓣的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3.8%,双侧开颅、二次手术增大脑积水的发生率,骨瓣距中线距离越近越容易发生脑积水结论去骨瓣减压手术和创伤后脑积水有明确的相关关系,骨瓣相对较大、二次手术及骨瓣距离中线近和脑积水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4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47例(积液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102例(非积液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5分、血肿量〉40 ml、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基底池受压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严重、血肿量大、CT表现为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位移≥10 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较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性脑膨出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顾性分析航空总医院脑脊液病神经外科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之间收治的49例重度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或)颅骨修补术,并运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方法进行预后评估。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者39例(79.6%),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死亡者共10例(20.4%)。其中恢复良好者10例(20.4%),中度残疾者8例(16.3%)、重度残疾者5例(10.2%)、植物生存者23例(47.0%)、死亡者3例(6.1%)。结论创伤后脑积水诊断延误或治疗方法不当易造成脑膨出,导致缺血缺氧性脑软化、脑萎缩,影响患者预后。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创伤后脑积水合并脑膨出患者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逐渐增多。对既需要进行颅骨修补术(cranioplasty,CP)又需要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的患者,其手术时机尚无结论,但其治疗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状态。本研究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4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临床资料。19例进行颅骨成形术,脑积水未做处理;10例先行颅骨成形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同期行颅骨成形+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术后1、6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好转20例,稳定14例。只行颅骨成形术19例复查头颅CT示脑积水稳定,无脑积水相关症状。结论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部分病人的脑积水不需进一步处理,部分病人可根据病情同期或分期行颅骨成形+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是救治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急救措施[1-3].虽然DC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由于术后巨大的颅骨缺损导致颅内病理生理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了诸多并发症,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甚至会出现致死性的结局[4].因此,积极有效地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行外伤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分析DC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时间、发生机制,探讨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有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的13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硬膜下积液分为积液组和非积液组,通过单因素t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 138例患者中,85例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6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环池受压、术前是否合并脑疝、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骨瓣的前后径大小、骨瓣的最高径大小、去骨瓣减压的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和中线移位大于5 mm、皮层切开、硬膜下血肿、骨瓣边缘距中线距离小于2 mm有明显关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中线移位大于5 mm和皮层切开是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性硬膜下积液和中线移位大于5mm、皮层切开有明显关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单侧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对侧硬膜下积液(SD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重型TBI并行单侧DC的病人179例,观察其发生对侧SDE的情况,并选用与发生对侧SDE可能相关的11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9例重型TBI行单侧DC后发生对侧SDE 16例,其发生率为8.94%;单因素分析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池受压、对侧蛛网膜撕裂、减压窗脑外疝4项因素对其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蛛网膜撕裂(优势比为27.560,95%置信区间为2.314-341.231;P〈0.05)和减压窗脑外疝(优势比为5.921,95%置信区间为1.017-29.334;P〈0.05)是发生对侧SDE的两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侧蛛网膜撕裂和减压窗脑外疝可增加重型TBI单侧DC后发生对侧SD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期实施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S)和颅骨修补术15例(同期组),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术28例(先VPS组),先行颅骨修补术再行VPS16例(后VPS组)。结果同期组、先VPS组和后VPS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85.7%和81.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VPS组术后分流管堵塞和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7.1%)均明显低于同期组(分别为33.3%和26.7%;P〈0.05)和后VPS组(分别为18.8%和31.3%;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患者建议选择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13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中,术后发生院内感染15例,感染率为11.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长、插管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未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为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部位、下呼吸道是颅脑损伤病人去骨板减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手术时间长、有插管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未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为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性护理措施和管理对于有效防控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去骨瓣减压术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颅脑损伤中,继发脑积水6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积液及去骨瓣减压术是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2例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脑积水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骨窗面积较大及二次手术是去骨板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昏迷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二次手术等均为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硬脑膜减张缝合在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科于1997年9月至2000年1月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术中采用自体骨膜或颞肌筋膜行硬脑膜减张缝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9例,女7例。年龄:18~51岁,平均28.4岁。其中车祸伤25例,殴斗伤8例,坠落伤1例。术前意识障碍程度(按GCS评分):3~4分2例,5~6分17例,7~8分11例,9~12分5例,>12分1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9例,脑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8例,弥漫性脑挫裂伤合并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去骨瓣减压(DC)术后并发脑积水(PTH)的预测模型。 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451例TBI患者,随访6个月后根据PTH诊断标准分为PTH组(127例)和无PTH组(324例),分析与之可能相关的15项因素。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降低数据维度和筛选预测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预测模型并制作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用于检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优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适用性。 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5个预测因子并用于构成模型。经过验证,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有很好的一致性。DCA表明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的临床适用性。 结论本研究建立一个PTH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拟合优度和临床适用性,有利于高危患者的识别和针对性随访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45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45例中,术后30 d内死亡43例,存活10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20.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数临床资料显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难治性高颅压的重度颅脑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一般认为在年 龄为2~50岁,存在难治性高颅压(非手术治疗下持续ICP高于30~40mm Hg、CPP小于70mm Hg)的重度颅脑损伤 患者(GCS评分3~8分),于24~48小时内早期进行去骨瓣减压术联合硬膜减张缝合,在改善结局和提高生存方面 具有最好的效果,但仍然需要大宗病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来确定适应征、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 期达到最佳手术效果。本文复习了1997~2005年的一些相关文献,介绍了颅脑损伤中去骨瓣减压术的手术适应 征、手术方法、时机、疗效以及并发症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