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112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研究组与101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感染率、血像等感染情况及切口愈合、术后住院日、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后感染率,对照组为6.9%、研究组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对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与影响因素,为规范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和临床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神经外科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 05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所有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用药品种、用药天数、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对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 052例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90例,感染率为4.39%;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0.74%(1 862/2 052)。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较多。其中合理用药1 693例,合理用药率为90.92%(1 693/1 862)。术后用药时间延长、急诊手术和术后住院天数延长是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有效防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对骨科围术期预防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瑞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术期给予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费用,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治疗各项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异常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均主要以单一用药为主,研究组单一用药多于对照组,二联用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等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骨科围术期预防感染效果显著,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161例Ⅰ类切口手术(关节镜手术和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三代、二代、一代;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48 h和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1 d。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探讨其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监测医院2011-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2011年1-6月为基线阶段,2012年和2013年1-6月为连续干预后两个阶段,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用药天数、应用时机合理性及使用种类等变化趋势,并统计同期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1.2%下降至84.0%、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均用药天数由8.4d减少到4.1d;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和时间也更为合理,选择种类也更为规范,术前30min2h应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2.0%逐步提升至35.1%、46.4%(P<0.05);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比例由11.7%增高至23.5%(P<0.0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1、2d停药比例分别由19.4%、20.4%提高到31.0%、40.1%(P<0.05);预防性应用单种抗菌药物比例由23.5%显著提升至51.9%、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性抗菌药物种类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比例明显升高,由26.2%提高至54.6%(P<0.01);同期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由3.5‰逐渐下降至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干预有效,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降低,合理和规范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四肢闭合性骨折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与专项整治活动后进行对比分析,对四肢闭合性骨折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1 026例四肢闭合性骨折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74例与对照组552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均给予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观察组术前不给予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仅于术后24h内酌情给予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一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无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45%(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四肢闭合性骨折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和用药时间,非必要情况下避免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骨科手术患者58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90例,观察组Ⅰ类手术术前30~60 min,用头孢替安,静脉滴注,手术时间>3h追加一剂量;Ⅱ类手术术前、术中同Ⅰ类手术,术后静脉滴注头孢替安,1次/8h,共3次;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应用头孢替安静脉滴注,2次/d,连续3~5 d.结果 观察组术后病率11.0%、退热时间(5.88±2.56)d、切口感染2.8%与对照组的12.1%、(5.65±2.67)d、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15.18±6.56)d,短于对照组的(19.89±7.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患者术前应用单剂、术后短时问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模式,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90例泌尿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术中及术后给予预防性用药,对照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均给予预防用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用药时间、住院时间、药费、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为8.9%,对照组感染率为22.2%,观察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泌尿外科术前患者预防性抗菌,不能有效预防其术后感染,并可增加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所以临床需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以加强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调查方法,对2006年126例(对照组)和2010年179例(研究组)I类切口出院病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5例住院手术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对照组术前0.5—2h使用抗菌药物24例(19.04%),研究组127例(70.95%);术后48h内停药:对照组7例(5.56%),研究组53例(29.61%)。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两组差异不大,均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主。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I类切口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现象,应当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控制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5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后感染率、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768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32例,感染率为1.16%;主要为切口感染(46.88%)和泌尿系统感染(37.50%);27例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7株。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 497例,预防使用率为54.08%,1 081例(72.21%)用药的维持时间不超过24 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呋辛(99.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5岁(OR=3.011)、住院时间≥10 d(OR=9.122)、有泌尿道插管(OR=3.799)是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后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等因素有关,应加强抗菌药物预防作用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医院干预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效果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5月实施医院干预措施前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9例作为干预前组,选取2013年8-12月实施医院干预措施后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82例作为干预后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各类主要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品总费用和抗菌药物总费用及其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切口愈合级别、继发性医院感染、不合理用药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无适应证用药比例和有适应证未用药比例干预前组患者分别为100.0%、73.2%和0,干预后组患者分别为59.9%、31.3%和8.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患者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5),干预后组患者的药品总费用、抗菌药总费用、药品占总费用的比例、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同种疾病患者(P0.05);干预前组患者使用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硫脒占26.8%,干预后组患者为林可霉素占28.6%;干预前组中切口为乙级愈合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后组(P0.05)。结论应用医院管理措施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应用抗菌药物产生的医疗费用支出,并可提升手术切口愈合程度,但在改进抗菌药物选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乳腺术后伤口感染关系,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前给予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术前未给予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率、术后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情况,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率为2.0%,对照组为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体温、WBC计数围手术期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7.75±1.25)d、(10263.5±138.25)元,对照组为(7.25±1.5)d、(11358±162.56)元,两组比较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乳腺术后切口感染无关,是一种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措施,且增加了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106例骨科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调查和评价医院骨科Ⅰ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骨科2002~2007年Ⅰ类手术切口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0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85.72%的病例预防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68.87%的病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60.38%用药剂量过大;54.71%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 h。结论骨科Ⅰ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剂量大、疗程长、首次使用时间欠佳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手术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乳腺术后伤口感染关系,旨在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120例,根据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与否分为甲乙两组,其中,70例围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甲组,50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为乙组,比较住院时间、费用、切口感染等因素,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患者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患者住院时间(12.30±3.4)天、住院费用(5982.3±1292)元,显著低于乙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体温逐渐增高,手术后48h达峰,72h恢复正常水平;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比例、术后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通常情况下无需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若需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需严格掌握手术预防用药指征,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手术操作、精心术后护理均可减少术后伤口感染,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对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管理后,分析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2008年4-9月329例骨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09年4-9月392例骨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2008、2009年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9.39%、89.54%(P<0.05),2009年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比2008年组减少(P<0.05),但还存在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等不合理现象.结论 加强对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行之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及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评价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地调查50份骨科清洁手术患者的病历,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时间、剂量、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其中94.0%为适应征用药;平均用药时间16.0 d,主要药物种类有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喹诺酮类,不合理用药费用占总抗菌药物总费用的75.4%。结论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正确掌握术前、术中、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从而降低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3-6月580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及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结果 580例患者中有15例术前1d使用抗菌药物,占2.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13.3%;485例患者在术前30min1h使用抗菌药物,占83.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7例,占1.4%;50例患者在术中使用抗菌药物,占8.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4.0%;30例患者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占5.2%;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6.6%。结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应选择在术前1h,其术后切口感染率最低,故而合理把握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能显著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对2010年7- 12月758例住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8例患者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78.7%( 248/315)的Ⅰ类切口患者术后用药时间为3~7d;头孢菌素类的应用率最高,其次为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共计651例.结论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贯彻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伤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未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手术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药品费用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术后咳嗽咳痰、肺部感染、咽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不应用抗菌药物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8,他引:39  
目的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状、评价其合理性;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目标性监测;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9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结果普外科6 284例次住院患者中手术患者5 312例次,采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 126例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58.85%;发生医院感染 232例次,医院感染率3.69%;在调查的 290例病例中,53.5%的Ⅰ类切口患者、100%的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结论普外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严重,要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加强制度化管理、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