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评价内镜经额入路和经颞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优劣性,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3例)内镜经额入路进入血肿腔,B组(32例)经颞入路进入血肿腔。所有患者在术后2周、术后6个月分别行两次DTI检查,通过重建皮质脊髓束(CST)观察双侧CST的性状,并测量双侧FA值及CST数量。对术后2周患侧FA值及MAS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ROC曲线预测患侧FA值和CST数量与经颞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关系。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术后2周、术后6个月,A组患侧FA值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患侧CST数量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6个月A、B组患侧FA值高于术后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患侧FA值与术后6个月MAS运动功能评分之间具有较高正相关性(A组:r2=0.6...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中回入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07-10—2014-08收治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经侧裂入路组与经颞中回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及随访GOS评分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3.3±0.6)h vs(5.5±1.3)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侧裂入路组血肿清除率90%、再出血率分别为60.0%、8.0%,较经颞中回入路组的40.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侧裂入路组恢复良好率、病死率分别为24.0%、8.0%,较经颞中回入路组的15.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中回入路血肿清除率均较高,且预后效果类似,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恢复良好率相对高,病死率相对少,可作为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治疗的优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额部和经颞部入路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28例采用经额入路(经额组),32例采用经颞入路(经颞组)。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经额组手术时间[(83±27)min]和经颞组手术时间[(81±30)min]无显著差异(P0.05)。经额组血肿清除率[(88±11)%]明显高于经颞组[(79±19)%;P0.05]。经额组预后良好率(67.86%;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经颞组(40.63%;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时,经额入路相对于经颞入路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是较优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例资料,其中传统开颅手术组30例,神经内镜手术组30例,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血肿清除率:神经内镜组高于传统开颅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12);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与住院时间:神经内镜组均少于传统开颅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GCS:神经内镜组高于传统开颅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单纯基底节区内囊以外的血肿患者,其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28例。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术中止血、术中脑组织损伤、术后复查、患者恢复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外侧裂-岛叶与经颞上回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组比较,在72 h再出血率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中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优于经颞上回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裂与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对比。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0例,依据入路方法将患者分为侧路组和颞路组,每组30例,侧路组给予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颞路组给予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内皮功能、并发症、手术及预后情况。 结果侧路组血肿清除率、GOS评分明显高于颞路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颞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内皮素(ET)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但侧路组术后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颞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改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内皮功能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保护脑血管及提高近远期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额入路显微镜下清除原发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成人原发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额入路组及脑室外引流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Graeb评分、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颅内感染率、晚期脑积水发生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预后评分等方面差异。结果纳入患者52例,经额入路者15例,脑室外引流者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Graeb评分、术后感染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置管时间、晚期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等方面,经额入路组明显优于脑室外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脑室外引流术相比,小骨窗经额入路显微镜下清除原发性重型脑室出血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远期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颅神经内镜额部入路在基底节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8年2月-2019年5月用经颅神经内镜额部入路治疗基底节出血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平均血肿排出率为91.56%,手术后GCS评分逐渐提高,出院前增加GCS评分为5.8分。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术后并发2例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无再出血病例,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 经颅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出血安全有效,额部入路对纤维束干扰较少,相对颞部入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9—2016-02收治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比较2组术后24h血肿清除情况及术前、术后6个月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24h血肿清除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和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层入路相比,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手术显微镜进行小切口或扩大翼点入路,经外侧裂治疗;对照组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观察2组术后24h经CT检查显示血肿清除的程度、6个月后的ADL评分、GO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偏瘫开始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血肿清除情况有显著差异;观察组ADL评分、GO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可减少血肿情况,对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还能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经侧裂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经侧裂入路手术25例(侧裂组),经颞部入路手术25例(颞部组)。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侧裂组血肿清除率(96.00%,24/25)明显高于颞部组(68.00%,17/25;P<0.05)。侧裂组再出率(4.00%,1/25)明显低于颞部组(32.00%,8/25;P<0.05)。侧裂组预后良好率(80.00%,20/25)明显高于颞部组(44.00%,11/25;P<0.05)。结论 与颞部皮质入路相比,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对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额组(n=33)及经颞组(n=29),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体化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操作技巧及其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8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检查等,采取个体化入路手术。16例侧裂前型血肿经额上沟、额中回或额下沟入路手术清除,23例侧裂中心型血肿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清除,19例侧裂后型血肿经颞中回或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手术清除。结果术后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达到90%以上24例,70%~90%22例,而少于70%6例;术后再出血3例,死亡3例。55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预后,45例预后好(ADL 1~3级),10例预后差(ADL 4~5级)。结论采用个体化入路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及术后合理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3-11—2016-03收治的7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经颞叶皮层入路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血肿清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术后24h观察组血肿清除率90%为34例(85.00%),高于对照组的20例(5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3.08%(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预后,提高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眉弓锁孔入路和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 方法 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自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应用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直径≤3 cm的垂体腺瘤87例,其中经眉弓锁孔入路4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45例,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眉弓锁孔入路组向鞍上、鞍旁生长的肿瘤全切率(93.3%)高于单鼻孔蝶窦入路组(53.8%),微腺瘤和向蝶窦方向生长的肿瘤全切率低于单鼻孔蝶窦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垂体内分泌功能及视力、视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眉弓锁孔入路组患者术后鼻衄和一侧嗅觉减退发生率(0,0)明显低于单鼻孔蝶窦入路组(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无嗅觉减退、鼻衄、蝶窦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适于向鞍上、鞍旁生长的垂体腺瘤,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一种简单实施、有效的、标准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标准化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按统一标准实施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术中未使用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结果 术后24 h内复查头CT显示残余血肿量中位数为2.4(1.1~3.9)ml;血肿清除率中位数为94.0%(90.0%~98.0%)。无术后再出血。出院时GCS评分中位数为13(11~14)分。术后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5个月),mRS评分0~2分35例,3~4分10例,5~6分3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无需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及额下纵裂入路对于夹闭前交通动脉瘤(ACA)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253例ACA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3例采用翼点入路,72例采用额底纵裂入路。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级评定并比较。结果经翼点入路组夹闭ACA 153个,术后随访13.2±2.4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死亡2例,差5例,良好146例。经额底纵裂手术入路组夹闭ACA72个,术后治疗结果 :死亡2例,差4例,良好6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行ACA的手术治疗,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根据动脉瘤顶朝向选择入路,可减少手术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经额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额中回入路和经颞中回入路手术对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CT证实的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病人28例,14例经额中回入路手术清除血肿,14例经颞中回手术清除血肿,两组病人年龄、出血量大致相当,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病人死亡率和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别。结论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病人手术入路可以采用经额中回入路和颞中回入路,两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根据血肿形状和位置决定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双侧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在垂体腺瘤外科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黏膜入路组(n=26)与经典入路组(n=24),并在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脑脊液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率、激素生化缓解率及术后并发症率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黏膜入路组与经典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手术出血量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值(0.089 7/0.385/1.000)均大于0.05;肿瘤切除效果上,两组全切率均为88%,两者无明显性差异(χ2=0.110,P=0.917)。黏膜入路组激素生化缓解率为83%,经典入路组为6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847,P=0.174> 0.05)。术后并发症上,两组在术后短暂性尿崩、颅内感染、垂体功能下降上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174/1.000/0.480/0.623,均大于0.05;术后住院时间及鼻部并发症的P值分别为0.001/0.022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经典的内镜下双侧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2010-06—2012-06我院对128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经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血肿,现将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10-06—2012-06入住我科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128例患者,术前行急诊颅脑CT扫描明确诊断,男74例,女54例;年龄33~74岁,平均49.1岁。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及年龄分布、术前意识状态(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计算以术前急诊CT为依据,按照多田公式(血肿体积V=长径L×宽径W×层厚S×1/2)简易计算血肿体积,其中侧裂入路组血肿体积45~90mL,平均(63.8±14.5)mL;颞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