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由于不规则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之一。是指ABO血性以外的其他抗体,多为IgG抗体。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不存在不规则抗体,在妊娠或多次数患者体内可产生,是造成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3400名来我院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专用血型血清离心机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与传统的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对照。结果:检查结果呈现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共计28例,阳性率的比例为0.82%。结论: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就可以很好的预防婴儿溶血病的以及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血型鉴定困难和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输血患者提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阳性者,找出原因并做好交叉配血,保证病人及时安全的用血非常重要。方法: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136例备血、输血患者血浆(或血清)标本中,检出含不规则抗体者12例,阳性率0.56%。其中包括抗-D2例、抗-E4例、抗-C3例、抗-C2例、抗-e1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也是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受血者血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性.方法:对选自2009 年10 月~2011 年10 月,1132例申请输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木瓜酶法、凝聚胺法、盐水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不规则抗体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抗体筛选阳性12 例(1.06%),其中有5 例同时检测出抗D、抗C 两种不规则抗体.在12 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有5 例患者有输血史,7 例有妊娠史.结论: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正确相适合的血液输注,受血前需要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输血前的必查项目,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幼医院开展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对4 341例待产孕妇及反复输血的地中海贫血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儿童、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将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9例,阳性率0.668%。分别为抗-D 6例,抗-E11例,抗-C 3例,抗-EC 1例,抗-M2例,抗-P1 1例,抗-Ce 1例,非特异性抗体4例。抗体阳性的受血者输入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后,患者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有利于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规则抗体在孕产妇中的比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查,阳性者送桂林市中心血站进行确定。结果:892例孕产妇中共检出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1.68%;Rh系统抗体5例,其中抗-E3例,抗-C、抗-e各1例;MNSs系统抗体3例;冷抗体7例。结论:抗筛阳性经鉴定特异性抗体后,寻找无对应抗原的供血者,经配血合格后输血无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通过用抗人球蛋白法,筛查与鉴定预备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分析该抗体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结果:6780例临床患者阳性率0.41%(28/6780),男性的阳性率0.33%(9/2740),女性的阳性率0.47%(19/4040),其中孕妇阳性率0.60%(12/2000),非孕妇女性阳性率为0.35%(7/2020)。28例阳性中,Rh血型系统比例最高67.86%(19/28)。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临床预输血病人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免疫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再进一步做抗体鉴定。结果用微柱凝胶法对3240例预输血的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10例,其中抗-E4例,抗-D1例,抗-C1例,抗-e1例,抗-M1抗-Ce1例,抗-P11例,阳性率0.29%。结论:对输血前患者常规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特别是对预期手术和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更为重要,对保证受血者输血安全,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及时寻找配合的血源,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122 例 AIH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ABO 血型正反定型,统计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 ABO 血型正反定型结果。结果:122 例 AIHA 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99 例温抗体,占比 81.15 %,8 例冷抗体,占比 6.56 %,15 例混合型抗体,占比 12.30 %;99 例温抗体 AIHA 患者中,16 例有特异性自身抗体,70 例无特异性自身抗体,13 例自身抗体+同种抗体,8 例冷抗体 AIHA 患者中,2 例有特异性自身抗体,6 例无特异性自身抗体,15 例混合型抗体 AIHA 患者中,12 例无特异性自身抗体,3 例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结论:AIHA 患者不规则抗体种类复杂,以温抗体为主,易发生 ABO 血型正反定型干扰,临床需高度重视,明确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对2007年至今我院5600例输血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检及鉴定。结果:对5600例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其阳性率为0.63%,发现男性12例,女性23例,非孕妇9例,孕妇14例。结论:不规则抗体女性多于男性,孕妇多于非孕妇,在临床医疗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障输血安全,避免输血反应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1什么是不规则抗体 所谓不规则抗体是指不符合ABO血型系Landsteiner法则的血型抗体,也就是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ABO系中的亚型抗-A1或某种抗-B等抗体,也称为不规则抗体:其多为IgG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参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介质(酶、抗人球蛋白、polybrene等),才能使致敏红细胞膜出现凝集反应,临床上通常所称的同型血,实际上是指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相同。其它红细胞检查不出ABO血型系统之外的不规则抗体,而此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保障病人输血安全。方法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吸收试验、热放散试验及抗体筛选试验,筛查病人的ABO以外抗体;采用直接凝集试验,筛查病人红细胞上的抗原;对筛出的ABO以外抗体,进一步判定其来源,并作相关分析。结果在452例病人中,筛出46例病人有自身抗体,筛出率为10.18%,其中27例、11例及8例病人的自身抗体分别为温型IgG抗体、冷型IgM抗体、(温型IgG+冷型IgM)混合抗体,筛出20例病人有同种抗体,筛出率为4.42%,其中8例、5例、4例、2例及1例病人的同种抗体分别为IgG抗E、IgG抗D、IgG抗C、IgG抗c、IgM抗Mur;各种自身抗体均为病人自身免疫所产生;IgG抗D为病人获得的同种抗体,其余各种同种抗体均为病人自身同种免疫所产生;在271例男性及181例女性病人中,自身抗体的筛出率分别为9.59%、11.05%(P〉0.05),同种抗体的筛出率分别为2.58%、7.18%(P〈0.05)。结论采用若干免疫血液学试验联合应用,可筛查病人的ABO以外抗体,利于保障病人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分析抗 –M 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探讨提前识别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及临床输血的意义。 方法:纳入 2018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于河南宏力医院输血科行血型鉴定但于交叉配血时出现 O 型红细胞全凝集的受试者 12例,经反定型鉴定确定血型影响因素为抗–M抗体,直接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IAT)等方法进行抗体鉴定,证实抗– M 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并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及凝聚胺等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影响消除,后再采用正反定型确认已处 理的红细胞和血清,患者的交叉配血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交配血试验和 DAT 卡式配血试验完成。其后回顾 性分析手术围术期输血患者输血反应。 结果:12 例受试者中正反定型不符 11 例,正反定型相符 1 例,但反定型 DAT 复查 时发现 ABO 细胞管对照凝集,而自身细胞对照管均未见凝集现象。经抗体鉴定均检出抗 –M 抗体,且其中 7 例检出免疫球 蛋白(Ig)M + IgG 抗体。9 例受试者交叉配血,其中 4 例均有输注血液成分,但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且输血后均输注有效。 结论:抗 –M 抗体可引起正反定型不符或交叉配血不合,但这类血清在经吸收、放散试验及凝聚胺等方法处理后,可消除 抗 –M 抗体带来的干扰,获得正确血型鉴定结果。在血型鉴定时增加 O 型红细胞对照管则可明显提高抗 –M 抗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结果,探讨不规则抗体对临床用血的影响,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院临床(包括住院和急诊)送检的所有申请输血标本3790份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和特异性。结果:3790例输血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22例,阳性检出率0.58%,男阳性8例,女阳性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血型系统鉴定结果显示,Rh系统21例,占阳性标本95.5%,其中,以抗-E、抗-cE、抗-Ce为主,分别占41%、22.8%和18.2%;MNS系统1例为抗-Mur抗体,占阳性标本4.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是很有必要的,能有效避免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同时,对不规则抗体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有利于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进行配型,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过程,研究质量控制程度,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安全。方法:探讨血型实验室在输血时控制质量的现有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实施的要点。结果:血型实验室没有出现例如配血不当、血液中存在传染病等情况,安全事故急剧减少。结论:采取相应措施完善输血检验能够有效保障输血安全,提高血型实验室工作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总结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病种间和特异性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来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拟定抗体筛查患者1526例为样本人群,采用三昆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将筛查出阳性抗体鉴定为不规则抗体。结果:研究发现,在1526例样本人群(其中男性患者531例,女性患者995例)中有16例确诊为血型不规则抗体,占总样本人群的1.05%。讨论:研究发现,不规则抗体形成原因为患者具有妊娠史和输血史,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变化,主要产生人群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老年患者中。在对患者行输血治疗前,需要检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尤其针对具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以降低其溶血性输血反应产生率和患者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7.
康琰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02-103
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每天采集的标本用玻片检测RhD血型。结果:1629例患者中有7例RhD(~),占0.43%,RhD(+)1622例,899.57%。结果与结论:预防、减少临床因RhD血型不合或免疫抗体产生而造成溶血事故的发生,要引起各医院检验科对RhD(-)血型的检测,登记和注册,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保证患者安全输血,避免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特做此研究.方法:本文对2008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预输血患者常规检测Rh血型及输血的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患者6770例,Rh阴性19例,阴性率0.28%.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1例用抗M血清筛查出不含M抗原的献血员,用不含M抗原的混合A细胞和O细胞做正反定型,结果为阴性,正反相符,患者血型定型为A型的临床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030名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通过微柱凝胶法(手工加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而后给予交叉配血试验,统计本组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结果:女性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为阳性者几率(1.25%)明显高于男性(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为阳性者中女性比例(60.0%)明显高于男性(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者均给予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特异性抗体阳性率100.0%。结论:患者输血前给予不规则抗体检验能有效避免抗体引发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提升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