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对住院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行为的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及自我效能感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治疗相关管理、社会心理管理及自我管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
陈佩娟  王丽  贾海娜 《护理学报》2020,27(16):70-74
目的 探讨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自我效能、张口功能锻炼行为及张口受限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鼻咽癌放疗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张口功能锻炼行为及张口受限程度。结果 放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末、6个月末及12个月末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末、6个月末、12个月末行为改变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随访6个月末、12个月末张口困难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可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进行张口功能锻炼行为,缓解了其张口受限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程迪  胡德英  郭潇  代艺  孙丽 《护理学报》2020,27(15):69-73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方法对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经历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48例, 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2组均实施干预3个月,1次/周,60 min/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观察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方法能改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ADOPT模式健康教育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3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实施ADOPT模式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PICC带管出院患者自我效能、PICC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ADOPT模式健康教育,能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OTO模式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从沈阳市某医院转介至本市5家社区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给予基于OTO模式的健康管理,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末测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生存质量结局指标。结果 干预1年末,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1)。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OTO模式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课宣教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效果及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1日至9月30日在帮扶的甘肃省某县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头和纸质版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微课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宣教可以提高西部基层医院糖尿病健康宣教效果,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玲  胡莉萍 《护理学报》2020,27(2):74-76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技巧模型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本院治疗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息-动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评估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末患者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脑卒中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末比较,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和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3个月末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高于干预前(t=18.673,P<0.001)。结论 基于信息-动机-技巧模型健康教育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学科团队协作在房颤门诊综合管理中的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就诊59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5—9月就诊58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3个月的常规房颤门诊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取3个月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房颤门诊综合管理模式干预,比较3个月末2组的心率、血压、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房颤门诊患者采取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管理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心率、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的健康教育策略在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2例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并发症模拟体验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及出院后3个月末患者的糖尿病知识量表、自护行为量表评分以及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结果 出院后3个月末患者的糖尿病知识量表评分于干预后平均增加8.9分(73.90±1.66 VS 65.00±14.28,P<0.01)。自护行为量表评分中饮食、血糖监测、药物3个条目分数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足部护理、吸烟3个条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并发症模拟体验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饮食、用药行为以及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英杰  周欣  王玉  乔然  王晓晶 《护理学报》2022,29(16):65-70
目的 探讨高龄衰弱患者基于健康体适能评价模型的抗阻运动对其活动能力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2020年3—4月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80岁及以上疾病稳定期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6个月常规运动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体适能评价模型的抗阻运动干预策略,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糖脂代谢情况。结果 共有59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30例,观察组29例。在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F=8.022,P=0.006),观察组随时间变化日常活动能力逐渐改善,对照组随时间变化逐渐变差(P<0.05);糖代谢方面,血糖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脂代谢方面,在干预3个月末和6个月末高密度脂蛋白均优于对照组(F=6.048,P=0.018;F=14.051,P=0.001),观察组随时间变化逐渐改善(P<0.05)。2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脂观察组随时间变化逐渐改善(P<0.05)。结论 基于健康体适能评价模型的抗阻运动干预策略能有效提高高龄衰弱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代谢情况,对血糖控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并发症体验对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态度、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为糖尿病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61例)和对照组(64例)。2组患者均给予2型糖尿病常规护理,同时干预组给予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干预。对2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5个时间点的疾病态度、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比较。结果 共125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2组患者对疾病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验式学习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及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随访6个月。分别在研究开始前、随访6个月时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 干预6个月后,除高密度脂蛋白外,2组血糖及血脂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血糖及血脂下降明显;除对照组规范烹饪外,其他饮食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有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2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有助于患者血糖控制,降低血脂,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对医护满意度,可在糖尿病患者家庭教育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高莲莲  陶静  刘清华 《护理学报》2019,26(23):75-78
目的 探讨应用饮食目标设定健康教育策略促进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80 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完成6次糖尿病饮食管理的个体化教育和24周答疑。观察组采用目标设定策略,通过评估饮食问题,设定5大饮食目标,制定饮食计划,定时反馈饮食问题,讨论目标达成条目,修正饮食计划。观察干预24周末2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以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糖尿病饮食目标设定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饮食管理能力,改善患者代谢状态,缓解情绪障碍,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验式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滨江区共5个社区24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4例、观察组118例。观察组给予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通过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和脑卒中健康知识量表对比分析2组的高血压依从性行为和脑卒中知识水平。结果 干预前2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行为和脑卒中知识水平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中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烟酒嗜好管理行为、生活管理行为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知识水平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服药知识、危险因素知识、预警信号知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其高血压治疗依从性,提升脑卒中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在回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实施回肠造口手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家庭赋权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负担及照顾能力情况。结果 经干预后,2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评分较同组干预前上升,照顾负担和照顾能力评分较同组干预前均下降,且观察组的照顾准备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照顾负担及照顾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赋权护理应用于术后健康指导中,可有效帮助回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提高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及积极感受,减轻负担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成晓翠  张晶 《天津护理》2021,29(2):180-185
目的: 探讨Kolb体验式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自我管理能力、患者积极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住院的7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4月至8月住院的8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Kolb体验式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监测频率、自我管理能力、患者积极度水平。结果: 出院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监测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患者积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olb体验式教育有助于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积极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行为转变理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自我护理行为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孕妇足部护理管理、血糖监测管理、运动管理和饮食管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孕妇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可以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术患儿用眼健康行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200眼)行角膜塑形术患儿按照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奇数)和对照组(偶数)各50例(各100眼),对照组采用角膜塑形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制定角膜塑形术临床护理路径并按照路径实施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儿不同时间段的用眼健康行为。结果 观察组用眼时间评分在术后6个月末和术后1年末优于对照组(P<0.01),用眼环境、用眼行为、饮食和运动、戴镜行为评分和总分在术后3个月末、术后6个月末和1年末均优于对照组(P<0.01),随着干预的延长,观察组用眼时间、用眼环境、用眼行为、饮食和运动、戴镜行为逐渐提高。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角膜塑形术患儿的用眼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9.
王琦  张静  甄珍  孟琛 《天津护理》2021,29(3):280-282
目的: 探讨激励式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激励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健康指数、一般感情指数以及情感得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护责任感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遵医行为、并发症防治、高危因素、饮食注意事项、急救知识和技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