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探索其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特色。方法选取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129首,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的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徐浩教授的胸痹心痛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在前8位的分别为:当归、川芎、炙黄芪、柴胡、茯神、远志、炙甘草、党参;居于前3位的药对分别是"当归、川芎"、"当归、炙黄芪"、"当归、茯神";基于熵聚类的药物关联度分析挖掘出"枳壳、延胡索、柴胡、桔梗"等24个核心组合和"连翘、三七粉、柴胡、郁金、桂枝"等16首新处方。结论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以气血并治、形神兼顾、寒热并用为特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名老中医网对张继东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整理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门诊处方,运用用名老中医网对处方药物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归类及关联规则的统计与分析。结果使用频率>10%的中药共39味,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黄芪、炙甘草、党参、茯苓、川芎。药性偏温,味多甘苦辛,用药以补气活血、利水渗湿、健脾化痰为主,通过药物关联规则获得常用药对及潜在新组合,得到核心处方2首,分别是“川芎,丹参,党参,茯苓,黄芪”和“赤芍,川芎,丹参,黄芪,炙甘草”。结论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组方以补气活血,利水渗温,健脾化痰为主,体现了“标本兼治,补泻并施”的用药原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国医大师雷忠义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雷忠义教授2014年1月—2022年6月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处方用药,借助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1等软件对纳入处方用药进行频数统计、药物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处方61个,其中36个处方涉及中成药,所纳入处方共涉及药物148味,排名居前10位的高频药物依次为丹参、五味子、三七、麦冬、陈皮、黄芪、瓜蒌、薤白、黄连、人参;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肺、肝、心、脾为主;关联规则发现常用的对药为五味子-麦冬、丹参-三七,常用的角药为五味子-陈皮-麦冬、丹参-陈皮-麦冬;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组合,复杂网络发现核心方为雷忠义自拟方养心活血汤。结论:国医大师雷忠义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从“痰瘀”立论,注重祛邪与扶正兼顾,善用自拟方养心活血汤,动态辨证,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徐浩教授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徐浩教授治疗高血压性眩晕处方147首,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徐浩教授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徐浩教授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常用药物共151种,使用频次前7位分别为天麻、牡丹皮、当归、茯神、葛根、川芎、桑寄生。常用药对为:天麻-钩藤,当归-川芎,远志-茯神,天麻-葛根。常用的药物组合为"天麻→钩藤","牡丹皮,钩藤→天麻","川芎,炙黄芪→当归","当归,茯神→远志"。核心药物为:天麻、葛根、当归、茯神、川芎。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以药侧证,梳理徐浩教授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常见证型及每种证型所适用的人群,实证当以平肝潜阳、祛瘀化痰治其标,虚证当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治其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VD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检索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67首,涉及197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48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石菖蒲、丹参、黄芪、三七、人参、当归、天麻、淫羊藿、远志。药物性味归经方面,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等;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辛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药物功效以润肠通便、滋阴养血、强筋壮骨、祛风止痛、安神益智、活血祛瘀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川芎→黄芪”“黄芪→石菖蒲”“丹参→石菖蒲”“丹参→川芎”“远志→石菖蒲”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8次的1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VD的核心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三七、石菖蒲、远志、熟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诊治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万方医学网、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和《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的医案为数据源,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研究共纳入名老中医165名,医案416则,药物290味,共5 402频次,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味药分别是:丹参、甘草、川芎、瓜蒌、黄芪、当归、半夏、茯苓、人参、薤白,温性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甘、苦、辛为主要药味,归经主要为心、肺、脾经;因子分析总结出名老中医常用药物组合体11个,显示出名老中医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灵活辨证用药。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是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21年2月唐蜀华教授在江苏省中医院国医堂诊治冠心病的病案,录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利用描述性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算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59例冠心病门诊病案,涉及220味药物。排名居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川芎、赤芍、红花、刺五加、瓜蒌皮、绞股蓝、炙黄芪、麦冬、五味子。使用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肝、心、肺、脾居多。药物功效类型显示,前5类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理气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组强关联药物组合,分别为丹参与川芎、丹参与赤芍、丹参与红花;关联规则得到药物二项关联规则39条;聚类分析得到2个核心处方及多个加减药物组合。结论: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以“阴虚为本,瘀热为标”为病机,用药以益气滋阴,清热活血为主。针对证候要素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加减,将辨证与辨病结合,继承同时进行衷中参西,创新发展中医新理论,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分析李军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随机收集近2年来李军祥教授有效治疗的17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药处方(一患一方,不分首诊及复诊),将171份处方录入到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中,经过医案标准化处理后,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通过频数统计以及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数据库中各中药用药频率、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药物功效分布,以明确李军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思路。结果:所采集的171张处方中,涉及药物112种,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10次的药物有18种;运用关联法则分析药对得到核心处方:木香、苦参、黄连、炮姜、白术、青黛、炙甘草、陈皮、地榆炭、三七、白及、白芍;用药以寒、温两性为主,味多属苦、辛、甘,药物主归脾、胃、肝、大肠、肺、肾经。所用药物主要功效以清热祛湿、清热解毒、温脾补肾、凉血化瘀、行气活血为主。结论:从用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上体现了李军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以脾胃为中心,兼及五脏论治;清温并用,注重阴阳平调;重视清热祛湿解毒,不忘调畅气与血;注重整体辨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将403首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使用R语言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403首中药处方,共177味中药,用药频次5 982次。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分别为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知母。功效排名居前5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归经排名居前6位的分别为肺、脾、肝、心、胃、肾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知母→黄芪为中药支持度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结论: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重视病证结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虚、瘀、水”,治疗时重视气机、气血同调、标本兼顾、多法合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首都国医名师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医案,研究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住院病历资料,提取医案,构建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V2.5)集成的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提取有效医案87个。证候要素统计中,属于邪实的有血瘀(87.36%),痰浊(49.43%),气滞(34.48%)等,其中血瘀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证候要素;属于正虚的有气虚(45.98%),阴虚(27.59%),阳虚(3.45%),以气虚为主。益气常用党参、黄芪,活血常用赤芍、丹参、川芎、当归、益母草、三棱、延胡索、红花、桃仁,化痰常用半夏、瓜蒌,理气常用郁金、枳壳、薤白、柴胡、川楝子,养阴常用麦冬、白芍、生地黄、五味子,清热常用黄芩。药物组合分析得到的配伍模式有益气-活血、化痰-活血、理气-活血、清热-活血及理气-化痰。结论廖家桢教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治疗以益气活血为法,重用补气药,兼以化痰、理气、养阴等法。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通补兼施、兼顾阴阳、既病防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古今文献用药规律并比较二者异同。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处方信息,建立有关药物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的数据库,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古方170首,涉及药物197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为肉桂、甘草、当归、干姜、陈皮;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是温里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热>平>寒,药味辛>苦>甘>淡>酸。共纳入现代方剂149篇,涉及药物162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丹参、川芎、炙甘草、黄芪、当归;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寒>平>凉,药味甘>苦>辛>酸>淡。对古今方剂中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古方聚为6个核心药物群,发现8个药对。今方共聚为4类,发现8个药对。结论古方治疗冠心病用药以温里散寒、补虚扶正为主,善用小方;现代方剂用药以益气活血为主,临床不限从心论治,还应注意调理脾、胃、肝、肾,同时强调肺经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徐宗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0月徐宗佩教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出诊的处方152首,分析徐宗佩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辨证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用药以苦味、辛味,温性、寒性药为主;药物中肝、脾、肺、心经用药频率较高;高频药物以降香、五灵脂、延胡索、丹参等活血药物为主;共得到6首新处方。结论徐宗佩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宗气理论指导心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治疗心血管疾病多以活血化瘀、豁痰止痛、理宗气、活心血、清心火、安心神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全方组、补气组、活血组,每组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以首次Longa神经功能评分1~3分者为造模成功。补阳还五汤全方由黄芪120.0 g、当归6.0 g、赤芍4.5 g、川芎3.0 g、地龙3.0 g、红花3.0 g、桃仁3.0 g组成,补气方由黄芪120.0 g组成,活血方由当归6.0 g、赤芍4.5 g、川芎3.0 g、地龙3.0 g、红花3.0 g、桃仁3.0 g组成。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全方组、补气组、活血组灌胃剂量分别为13.1、10.8、2.2 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灌服等容量的等渗盐水,1次/d,连续14 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50 mg/kg),1次/d,连续14 d。在术后第1、7、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m NSS)和角实验评价感觉运动功能。术后第14天,采用Brd U和大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缺血周边区血管生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术后第7、14天,全方组大鼠m NSS评分较低[(6.8±1.0)分比(8.5±1.1)分、(6.1±0.8)分比(8.0±1.4)分,均P0.01],全方组右转次数减少[(7.1±0.6)次比(8.6±1.2)次、(6.1±0.8)次比(7.9±1.1)次,均P0.01],补气组右转次数减少[(7.5±0.5)次比(8.6±1.2)次、(6.2±1.0)次比(7.9±1.1)次,均P0.01];术后第14天,全方组缺血周边区Brd U/v WF标记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8)个/mm2比(24±7)个/mm2,P0.01],VEGF蛋白表达增加[(0.33±0.01)比(0.30±0.01),P0.01]。(2)与补气组比较,术后第7、14天,全方组大鼠m NSS评分较低[补气组分别为(8.2±1.3)、(7.5±0.9)分,均P0.05],术后第14天,全方组缺血周边区Brd U/v WF免疫阳性细胞增多[补气组为(26±5)个/mm2,P0.05],VEGF蛋白表达增加[补气组为(0.31±0.01),P0.01]。(3)与活血组比较,术后第7、14天,全方组大鼠m NSS评分较低[活血组分别为(8.5±0.9)、(7.6±0.7)分,均P0.05],右转次数减少[活血组分别为(8.5±0.8)、(7.6±0.9)次,均P0.05],术后第14天,全方组缺血周边区Brd U/v WF免疫阳性细胞增多[活血组为(26±6)个/mm2,P0.05],VEGF相对表达水平升高[活血组为(0.31±0.01),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缺血后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蛋白有关,方中补气药和活血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活血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左冠状动脉结扎致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为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予活血、益气、气血注射液及卡托普利治疗,采用TUNEL、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模型、假手术及给药动物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不同治则中药对心肌细胞凋亡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以活血药物的作用最好;中药可以显著上调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和下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结论不同治则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心肌病小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复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的方式复制动物模型;2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各60只;HE和VG染色观察小鼠心肌形态学变化;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M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病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下调心肌组织MMP-1 mRNA的表达水平,以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MMP-1为0.35±0.1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通过下调MMP-1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及心肌重构,这可能是其防治病毒性心肌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L Li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1,19(3):183-5, 198
The effects of svate on platelet morphology and aggregation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 with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vate remarkably inhibite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Svate could increase plasma 6-keto-PGF1 alpha and decrease plasma TXB2. After treatment with svate, levels of platelet cAMP was increased. Svate enhanced platelet 5-HT and reduced plasma 5-HT.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discoid and dendritic platelets were increased, while those of spread and aggregate platelets were decreased following svate therapy. It was found that svate is superior to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in inhibition of platelet fun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vate inhibits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release through increasing prostacyclin generation in the vascular wall, raising platelet cAMP and inhibition of TXA2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治疗肝硬变腹水的有效方药.方法具有腹膜淋巴孔调控作用的丹参配合活血化瘀的桃仁、川芎组成丹参桃芎汤对肝纤维化造模小鼠进行腹膜淋巴孔调控与尿离子浓度变化的实验,并经扫描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定量分析.结果预防组、治疗组腹膜淋巴孔孔径、密度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尿离子测定,治疗组不及预防组.结论丹参桃芎汤是治疗腹水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威灵仙组、虎杖组、丹参组、易善复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的肝纤维化分期,探讨威灵仙在肝纤维化中的干预作用和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威灵仙组、虎杖组、丹参组、易善复组和正常对照组共6组,每组20只.通过四氯化碳诱导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同时分别用威灵仙、虎杖、丹参及易善复治疗,设立正常对照组,10周后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进行肝纤维化分期,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造模结果:10周末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2只,经病理检查证实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各组肝纤维化分期:模型组(3.22±0.65),正常对照组0,威灵仙组(1.20±0.62),虎杖组(1.32±0.48),丹参组(1.30±0.57),易善复组(1.45±0.69).模型组、威灵仙组、虎杖组、丹参组和易善复组肝纤维化分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威灵仙组、虎杖组、丹参组和易善复组肝纤维化分期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威灵仙组、虎杖组、丹参组和易善复组之间肝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威灵仙能有效干预实验性肝纤维化,且与虎杖、丹参、易善复无明显差异,可为临床上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和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2011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CHD患者660例,按不同民族分为两组,汉族384例,维吾尔族276例.结果 维吾尔族早发CHD组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超重等方面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 -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阳气虚衰.汉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阴寒凝滞、阳气虚衰.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中医证型(维吾尔族67.8%,汉族63.0%),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早发CHD患者超重、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高LDL-C、Fib水平等与汉族早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多种危险因素.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对暴发性肝衰竭(FHF)大鼠肝损伤及肝再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FHF组、丹参组、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FHF、丹参组和PHGF组动物模型采用TAA皮下注射,剂量按每kg体重600mg,2次,每次间隔24h,复制FHF动物模型。丹参组和PHGF组动物除皮下注射TAA外,于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于皮下注射丹参注射液1ml/100g和PHGF1ml/100g,正常对照组和FHF组大鼠同时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100g。FHF组、丹参组和PHGF组,于第2次注射TAA后24h,随机取大鼠各8只,腹主动脉取血测肝功能。迅速取肝组织,用10%甲醛液固定,制成石蜡切片,检测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丹参具有降低FHF大鼠ALT、AST及TBil,显著提高肝细胞MI和PCNA的作用(P〈0.05,P〈0.01)。结论:丹参具有改善FHF大鼠肝功能和促进肝细胞增殖及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