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药结合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中医药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得到有效降低,同时降低持续时间,进一步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田拥跃 《药物与人》2014,(6):143-144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50例,给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活疗,治疗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每组各给予药物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为两周时间。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方面,与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选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19日至2017年5月19日期间我院冠心病心绞痛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2.26±0.38)min/次、心绞痛发作次数(1.33±0.12)次/周、总有效率(98.00%)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治疗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内科心血管内科治疗预后的效果进行观察,从而为冠心病以及心绞痛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所收治的患有冠心病以及心绞痛的患者80名,并把其依据统计学随机原理把其分为2组,每组的人数都为40名。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所选取的治疗方法为传统的内科治疗,即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选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消心痛等药物等。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除了对患者进行传统的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方法外还对患者进行络泰注射液治疗。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一定时期的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比较后发现,研究组患者中十分有效的患者有24名,是整个研究组人数的60%,经过治疗之后,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的有10名,占总研究组人数的25%,经过治疗之后,患者表现为治疗无效的人数为6名,是总研究组人数的15%。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表现为十分有效的患者有15名,占总对照组人数的37.5%,在经过治疗后,表现为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的患者有12名,是对照组人数的30%,经过治疗后表现为治疗无效的患者人数为13名,是对照组总人数的32.5%。另外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心绞痛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患者每次心绞痛出现时所持续的时间也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传统心血管内科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比加入络泰注射液治疗效果差。加入络泰注射液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在治疗时间上还是治疗效果上效果都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5年全年共收治急性心绞痛患者150例,急性期给予扩冠脉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中药静脉制剂,对症治疗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稳定期维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中药复方制剂、维生素等药物,部分患者对药物不敏感或存在禁忌症,选择特殊药物。结果:住院时间3~9日,平均(5.4±1.5)日,患者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治疗后8周后,速效扩冠药物停用52.0%、减量40.0%、不变或加重80.0%,APTT高于治疗前、FBI、TC、TG、hs-CRP、HCY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0%。结论: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可分为急性期、稳定性两个阶段,急性期以扩张血管、控制合并症、抗血栓形成为主要目的,减轻急性心肌损伤,预防心肌梗死,稳定期以维持用药为主,预防复发,稳定病情,减少速效扩血管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究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药物治疗资料给予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33%,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临床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确保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绞痛会骤然发作,患者感觉疼痛难忍,患者休息5分钟后会恢复正常.对于特别严重的情况,需要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选择多种合适的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会有所好转并逐渐康复.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证明,主要探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疗效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斌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28-2928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分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氯呲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88例患者全部生存,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达到了84.09%(37/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64%(28/44),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心力衰竭比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氯呲格雷能够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性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胆固醇的评分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病患,开展常规性治疗与氯吡格雷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明民 《药物与人》2014,(10):169-16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牧活的86倒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C、SBP、DB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组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氯吡格雷,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对我院内科收治的84例患有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采取药物与护理干预,使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的获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药物对心血管内科心绞痛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心绞痛患者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并将其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患者开展治疗,对照组运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96.00%)优于对照组患者(80.0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的不良反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20.0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血管内科中心绞痛药效良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作为治疗心血管内科心绞痛的首选方案加以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8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用于研究样本,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样本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通过收集患者经相同治疗周期后心绞痛发生频率、发病后持续时长,以及总体临床治疗有效性,借此对比两组治疗方式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临床结果表明,研究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绞痛发生频率、发病后持续时长均显著降低,同时治疗有效性也有效提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常规治疗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改善其心血管功能,对于促进其预后效果提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极具价值,值得在临床心血管内科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文章主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83.33%(25/30),参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0.00%(18/30),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22/30),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不仅治疗有效率高,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射用尿激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射用尿激酶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就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探讨。方法 :就2016年9月~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另外,分别就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两种方式的治疗,在临床方面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效果,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的数据为57.58%,观察组的数据为96.9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以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帮助更多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维生素E在心血管内科中的临床治疗做了细致的归纳与总结,对于维生素E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功效做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维生素E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