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40例拟在静脉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120例,麻醉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5mg,A组120例,麻醉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25mg。记录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于术后5,15min,4h及8h分别记录镇静镇痛评分、口干程度,观察恶心呕吐。结果:两组患者在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后镇静及恶心呕吐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B组术后15min和4h镇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4h口干程度较A组严重(P〈0.05),术后8h组间镇痛评分和口干程度无差异。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安全用于门诊手术麻醉前用药,较阿托品有更好的术后镇痛,但术后口干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尹秀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61-246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硬膜外组与全身麻醉(全麻)组各60例,监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硬膜外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1);全麻组术中生命体征及应激激素水平较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中硬膜外麻醉较全麻具有较轻的手术应激反应,围手术期生命体征亦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单纯全麻,Ⅱ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d和6d抽取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麻醉后2h IL-6均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Ⅰ组P〈0.01;Ⅱ组P〈0.05,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Ⅰ组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下降较明显,与麻醉前比较Ⅰ组P〈0.01,Ⅱ组P〈0.05,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麻醉后2d、术后1dCD8+较麻醉前稍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病人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单纯全麻组明显。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明显轻于单纯全麻组。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检查的效果。方法90例行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或氯胺酮组(K组)静脉麻醉,每组30例。观察各组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清醒后独立离院时间;监测BP、HR、SpO2、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异丙酚用量P组显著多于K、F组。K组意识消失时间短(P〈0.05);F组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长(P〈0.05)。F组SpO2下降幅度及下降率高(P〈0.01);P组和F组低血压、心率减慢发生率高于K组(P〈0.05、P〈0.01)。F组术后站立眩晕率高(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与单纯异丙酚或复合芬太尼相比,诱导和清醒更加迅速,呼吸循环抑制轻,是胃镜检查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其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作为硬膜外麻组,30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吸入全身麻醉作为全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镇痛泵止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术后7d时进行评分,同时根据患者教育水平,设置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具体评分标准。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术中MAP,HR和血气指标,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液体出入量等。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7 d时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后1 d、术后7 d时MMSE 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全麻组术后1 d POCD 发生率为26.67%,术后7 d时POCD发生率为23.33%,硬膜外麻组分别为16.67%、13.33%,全麻组略高于硬膜外麻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MA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及总出、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全麻术后POCD发生率略高于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用药组(瑞芬组)各20例。2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瑞芬组于插管后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术中吸入1:1的N2O、异氟醚维持麻醉。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吸入异氟醚浓度,观察麻醉效果、麻醉恢复情况等。结果术中异氟醚吸入浓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麻醉恢复如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意识状态评分及术后疼痛伴烦躁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具有起效迅速、药效强、作用消失快、可控性强,安全可靠,麻醉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王月新  王圣华  孟静 《河北医药》2010,32(12):1579-1580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鞍麻和骶管阻滞麻醉对肛门手术的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方法行肛门区手术(痔疮或肛瘘、肛周脓肿)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随机分为鞍麻组100例(0.75%布比卡因1ml+10%葡萄糖溶液0.5m1);骶管组100例(2%利多卡因15ml+0.9%氯化钠溶液)。观察指标为术中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术中效果麻醉效果、术后疼痛鞍麻组明显优于骶管组。结论选用小剂量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1ml+10%葡萄糖溶液0.5m1)用于鞍麻.简单安全,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全麻复合硬膜外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0例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的麻醉方式,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患者进行单纯全麻作为对照组,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维持阶段的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程度作为判断指标,来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全麻诱导后和拔管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静脉注射药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质量方面,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者P〈0.01)。结论在开胸手术中运用全麻复合硬膜外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手术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循环功能的稳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麻醉处理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全麻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舒适度、麻醉前后5min、手术过程中、术毕、术后1h的脉搏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术后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术中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在术中的心率以及血压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其心率以及血压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在术后8h的VAS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术后12h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在对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静脉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各有优势,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最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COPD患者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需手术治疗的226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A、B两组,各113例,A组患者使用单纯性全麻,B组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观察记录麻醉效果和患者耐受情况,以及术中生命体征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在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脉压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降低程度大于B组(P〈0.05);术后疼痛分级和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1例COPD急性发作,B组出现3例COPD急性发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用于COPD患者手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行上腹部手术、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Ⅰ组)和静脉镇痛组(Ⅱ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全麻,Ⅰ组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Ⅱ组术后应用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术后4h、12h、24h、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Ⅰ),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结果与麻醉前比较,Ⅰ组术后的MAP、HR、SpO,、cTn—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术后的MAP、HR、cTn—I显著升高(P〈0.05),SpO2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的MAP、HR、cTn—I、VAS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pO2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能较好地消除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Tn—I稳定,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伴有出血的Ⅱ级痔的效果及其成本效益问题。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伴有出血的Ⅱ级痔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行PPH术治疗,B组使用常规外剥内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成本/效果(C/E)值。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皆显著小于B组(P〈0.05)。A组疼痛水平得分亦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显著高于B组(21.82%),A组医疗费用显著高于B组,C/E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PPH可以在伴有出血的Ⅱ级痔疮治疗中起到积极效果,其可降低疼痛水平,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其医疗成本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联合芍倍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观察组86例施行TST术联合芍倍注射,对照组94例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在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排尿困难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联合芍倍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较PPH术更具有安全、有效、微创、中远期疗效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肛肠科住院的166例Ⅲ度内痔及呈梅花状脱出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和PPH组,分别采用TST术和PPH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疼痛感、吻合口狭窄等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T组在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疼痛感、吻合口狭窄等方面明显优于PPH组(P<0.05)。结论 TST对ⅢⅣ度内痔及呈梅花状脱出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和PPH组,分别采用TST术和PPH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疼痛感、吻合口狭窄等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T组在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疼痛感、吻合口狭窄等方面明显优于PPH组(P<0.05)。结论 TST对Ⅲ度内痔及梅花状脱出的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效果与PPH相似,但TST组对肛门功能损伤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肛门坠胀疼痛感轻,持续时间短,无吻合口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黄泽艺 《中国医药科学》2014,(2):181-182,185
目的:探讨PPH吻合器治疗严重脱垂性内痔的疗效。方法严重脱垂性内痔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PPH吻合器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法治疗。结果两组手术经过均顺利,无麻醉意外,都痊愈出院。不过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术中缝扎止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水肿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吻合器治疗严重脱垂性内痔创伤少,患者恢复快,术后安全性好,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PPH联合外痔切剥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PH联合外痔切剥术对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PPH联合外痔切剥术,对照组予以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治疗组疼痛时间、康复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疼痛程度积分、术后36h麻醉药物使用次数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水平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尿潴留率、排便困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急便感、便时出血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复发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外痔切剥术的创伤性小于传统手术的损伤,还可降低PPH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无痛胃镜手术80例,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舒芬太尼0.1μg/kg或芬太尼1μg/kg复合丙泊酚行静脉全麻。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置镜后5min(T1)、手术结束时(T2)的MAP、HR、SPO2、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体动以及血压下降、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手术结束时的HR、MAP低于麻醉前(P〈0.05);S组置镜后5minHR、MAP低于F组(P〈0.05);S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的总用量均低于F组(P〈0.05);S组术中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较F组少。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能有效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呼吸抑制轻,比芬太尼能更好地满足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的需要,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PH结合痔切除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的比较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痔疮患者98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PPH结合痔切除组60例和开放式外剥内扎术组38例。结果 PPH结合痔切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组,同时PPH结合痔切除组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肛门肿胀及切口渗血等均低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H术是一种治疗痔相对简单、安全的治疗措施,其创伤和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患儿36例,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F组芬太尼0.3μg/(kg.h),FK组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FK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F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5)。两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F组恶心、呕吐、静脉炎的发生率较FK组高(P〈0.05)。两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结论70μg/(kg.h)氯胺酮在术后静脉镇痛中能够增强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肛肠科治疗的重度痔患者156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PPH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术后出血为外痔创面渗血;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的疼痛情况、术后尿潴留情况、复发率、肛门狭窄发生、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重度痔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