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膜外阻滞已有70余年历史,临床广泛使用也已30余年。但是,硬膜外麻醉也存在着一定的意外和并发症,对机体产生严重危害性,生理干扰急骤强烈。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即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共施行硬膜外麻醉1887例,发生导管误入血管17例,现就防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阻滞麻醉导管误入硬膜外静脉,以致注入麻醉药物后发生毒性反应,为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少见的并发症,亦为麻醉失败的原因之一。此类情况往往是导管已入硬膜外静脉,回抽却无血,注药后即刻出现毒性反应的原因。本文报告7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间隙有丰富的静脉丛 ,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是椎管内麻醉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在 0 .2 %~ 2 .8%之间[1:3 0 7-3 0 9] 。我院 2 0 0 2年 1— 12月共发生 4 3例 (占同期椎管内麻醉的 1.6 8% )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的病例 ,为找出预防措施 ,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3例中男 8例 ,女 35例 ;腰段硬膜外麻醉33例 ,胸段硬膜外 10例 ;剖腹产 2 3例 ,其余占 2 0例 ;进针方向正中穿刺法 37例 ,旁正中穿刺法 6例。1.2. 误入血管的确认 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后 ,①经回抽 ,硬膜外导管有鲜血 ,且持续不断 ;…  相似文献   

4.
短评     
短评硬膜外麻醉导管误入血管致局麻药中毒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中广为应用,但由于应用指征掌握不严,技术操作不当,麻醉过程中疏于观察,造成麻醉失误,甚至危及病员生命者仍时有发生。该例导管误入血管而引起严重局麻药中毒反应,2BishopD...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麻醉广泛用于剖宫产术,由于孕妇解剖生理状况的特殊性,并发症相对较多.为吸取经验教训,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因试空气而致静脉空气栓塞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置入血管时有发生直接误入血管在没有及时发现和调整情况下,轻者出现麻醉失效,重者出现局麻药中毒,尤其剞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置管中,岳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造成腹内压增高,硬膜外静脉扩张,王入硬膜外导管时更易损伤血管血液回流更常见。本研究就如何降低剖宫产硬膜外导管王八血管发生率作了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院近几年来施行900多例连续硬膜外麻醉,发生术中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4例.因为发现及时均未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168例硬膜外麻醉中的764例意外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发生率为7.51%。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异常广泛阻滞、导管误入血管、穿破硬膜等15种意外及并发症出现,分析了有些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有些意外情况的处理和效果,并认为麻醉技能、循环呼圾功能的维护及监测、意外情况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剖腹产手术导管误入血管引起毒性反应的体会吴观玉(乐陵市人民医院,253600)本文遇到2例剖腹产手术,因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在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同时,硬膜外阻滞也无效。作者认为当连接导管的局麻药注射器内出现血液回流时,应警惕误入血管,此时可利用注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在产妇分娩镇痛硬膜外阻滞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等,探讨其推广应用前景。方法:随机将80例要求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硬膜外导管置管,观察组使用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导管置管,观察记录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照评价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过程平稳,期间异感、穿破血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大幅降低,麻醉阻滞效果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应用于分娩镇痛可大大减少置管并发症及不适感,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麻醉致严重局麻药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阻滞麻醉做为中下腹、盆腔及下肢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在我们临床麻醉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基层医院尤甚,其中我院每年实施硬膜外麻醉800余例。尽管技术十分熟练,但仍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一例硬膜外麻醉置管误入血管而致严重局麻药中毒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我院过去4年中5例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的麻醉经过,总发生率0.13%,而孕妇高达1.2%.结果表明该并发症并非不常发生,特别是孕妇病人,如判断不清误注药物入血管,可产生剧烈的全身发应。此外我们还从解剖学、成因、诊断、预防及处理等方面对该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局麻药试验量加入肾上腺素对误入血管的预测作用。方法择期手术患者63例,ASAI或Ⅱ级,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23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2例,Ⅱ组11例。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40例,随机均分为Ⅲ、Ⅳ两组,每组20例。Ⅰ、Ⅲ组注入含1:40万U肾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4ml,Ⅱ、Ⅳ组注入1.5%利多步因4ml。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60s内HR最快时(T1)的SBP、DBP、HR及头昏、心悸等情况,计算Ⅰ组T1时SBP、DBP及HR变化95%可信区间。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1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与Ⅱ、Ⅲ、Ⅳ组比较,T1时Ⅰ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Ⅰ组患者头昏、心悸10例,Ⅱ、Ⅲ、Ⅳ组0例。Ⅰ组T1时SBP、DBP及HR变化95%可信区间分别为27.4~44.3mmHg、11.1~24.5mmHg及31.3~57.7次/min。结论 1:40万U肾上腺素加入局麻药中用于硬膜外麻醉试验量,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及时准确地发现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从而有效避免局麻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自1993年元月~1995年12月,应用硬膜外麻醉阻滞进行手术600例,其中发生硬膜外出血18例,现将出血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15~70岁,其中穿刺部位均在胸_7~腰_5,穿刺过程中出血5例,置管出血5例,直接置入血管2例,刺破血管6例,全组均采用连续导管法,置管深度3~4cm,麻醉前用药给予阿托品、苯巴比妥或安定肌肉注射,麻醉剂为1.5%利多卡因与0.3%地卡因混合液,其中20ml混合液中加麻黄素10mg,首次用量为3~4ml。2 出血原因其中操作不熟练5例,操作粗暴3例,脊柱畸形2例,导管过硬置管时受阻8例中误入血管7例。致首剂量注入局麻药后发生毒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阻滞常见失败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硬膜外阻滞的失败率,本语文对74便硬膜外阻滞失败病例进行客观分析处理,失败率为1.8%。其失败原因有单侧阻滞或阻滞不全,硬脊膜穿破,重复硬膜外阻滞,穿刺导管损伤血和或误入血管,导管打拆,导管脱出硬膜外腔,穿刺间隙选择不当等原因导致硬膜外阻滞失败。结果提示,硬膜外阻滞的成功率,关键是熟悉椎管解剖,熟练操作提高有关硬上阻滞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自1983年以来,食道癌手术多采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可减少全麻用药量,麻醉较平稳,术后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 止痛。其中1例硬膜外阻滞导管误入胸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滑炜  高怀新 《华夏医学》2011,24(2):160-162
目的:通过大样本观察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导管误入血管的先兆指征和规避方法.方法:1 698例需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在施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时根据置管过程中是否遇到阻力分组.置管过程顺畅未遇明显阻力者归入A组;置管过程不顺畅遇到明显阻力者,暂停置管,依据该患者住院号末位数的奇偶性分别归组(设定0为偶数),奇数者归入B组,偶数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且要求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产妇4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硬膜外导管组(A组)和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组(B组),各200例。常规行腰硬联合阻滞操作,2组置入相应的硬膜外导管。观察置管困难、置管异感、回抽见血、脑脊液,注药遇阻,拔管困难,拔管时导管被拉长,拔管后出血的发生率。记录术后镇痛期间穿刺部位不适程度及发生率。结果:B组置管困难、置管异感、回抽见血、注药遇阻、导管被拉长和拔管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P < 0.05~P < 0.01)。B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穿刺部位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 < 0.01)。2组患者未发生导管打折,误入蛛网膜下腔或发生硬膜外血肿。结论: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术中安全性优于普通硬膜外导管,但预留的导管可引起穿刺部位术后疼痛不适。  相似文献   

19.
刘玲丽  何靖  郁万友  吕洁  王琦 《浙江医学》2020,42(16):1773-1775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预注羟乙基淀粉对剖腹产腰硬联合麻醉置管血管损伤及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首次剖腹产手术的产妇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产妇均取左侧卧位,L3~4椎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I组在置入硬膜外导管前硬膜外腔注入羟乙基淀粉5ml,Ⅱ组为同法注入羟乙基淀粉10ml,Ⅲ组则直接置管。观察3组产妇硬膜外置管是否顺利以及有无误入血管,并于麻醉前(T0)、硬膜外腔置管后5min(T1)、10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进行比较,同时采用针刺法测定T1、T2及T3时点的感觉阻滞平面的上界。结果Ⅲ组误入血管损伤发生率(20.0%)明显高于I组(1.6%)和Ⅱ组(3.3%)(P<0.05)。与T0比较,3组产妇T1与T2时MAP均降低(均P<0.05)。与I组、Ⅲ组比较,Ⅱ组T2时MAP降低(P<0.05)。与I、Ⅲ组比较,Ⅱ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1和T2时明显较高(均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入羟乙基淀粉5ml有利于剖腹产腰硬联合麻醉的置管,能降低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同时不影响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麻醉进行硬膜外麻醉穿刺和置硬膜外导管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硬膜外间隙内出血,这是由于硬膜外间隙内血管受损伤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他原因导致,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局麻药中毒或硬膜外间隙血肿等不良后果。立止血自1989年在我国正式批准引进应用于临床以来,我院麻醉科除将立止血广泛应用在外科手术中,还将立止血应用于发生在硬膜外麻醉操作过程中产生的20余例硬膜外间隙出血的治疗中,即通过硬膜外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注入1u稀释的立止血于硬膜外间隙,对硬膜外间隙出血局部有明显的止血效果,有效地预防了因硬膜外间隙出血导致的局麻药中毒及硬膜外腔血肿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