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青岛市实施奥运城市公共场所控烟项目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价,为控烟法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类场所和从业人员,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现场观察和问卷基线调查。对干预组实施控烟干预,干预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相同内容的调查。[结果]干预后各类场所禁烟标志、吸烟区划分和劝阻吸烟的数量明显增加;总体来看从业人员对烟草危害认知水平干预后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共场所室内完全禁烟的支持率干预后(53.3%)也明显高于干预前(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宾馆、餐厅、出租车、医院及办公场所实行室内完全禁烟是可行的,控烟干预尤其是禁烟立法对场所禁烟措施的建立、劝阻吸烟的行为及提高认知和禁烟支持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限制公共场所被动吸烟政策实施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市限制公共场所被动吸烟政策的状况及禁烟政策的落实情况。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现场观察法,收集天津市公共场所禁烟的法律法规、环境烟草烟雾及人群被动吸烟相关信息。结果天津市出台了禁烟条例。在被调查的公共场所中,97.7%为禁烟场所,72.1%有禁烟规定,90.7%有禁烟标志,44.2%的场所有控烟宣传资料,25.6%的场所设置了吸烟区,有5个场所设置了通风装置或通风状况良好,调查中的个别指标市区低于郊区,车站等候室和商场在此次调查中总体结果偏差,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院总体结果较好;大多数场所没有发现烟头,观察期间遇到的吸烟者也非常少,且绝大多数集中在医院的门诊大楼、车站等候室和政府办公楼的对外办公区,仅少数场所中有人对吸烟行为进行劝阻。结论天津市出台了相应的控烟条例,限制公共场所被动吸烟政策在部分公共场所得到了落实,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应继续做好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市公共场所禁烟进展及公众被动吸烟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主要公共场所进行调查。结果天津市与公共场所禁烟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天津市公共场所禁烟条例》。现场观察了43个公共场所,禁烟场所42个,有相关禁烟规定场所31个;有控烟相关宣传材料场所19个;有禁烟标志且数量较多的场所39个,设置了吸烟区的有11个。调查对象家庭内任何区域都不能吸烟、只能在部分区域吸烟和任何地方都能吸烟的比例分别为39.5%、28.2%和31.7%。其中,工作场所内任何区域都不能吸烟、只能在部分区域吸烟和任何地方都能吸烟的比例分别为44.3%、34.9%和20.1%;过去7天,82.3%的人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或家庭曾被动吸烟。绝大多数人认为学校、医院、公共交通工具和办公室应该完全禁烟。结论公众被动吸烟暴露的改善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吸烟和被动吸烟均有害健康的宣传;无烟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立法和无烟家庭创建等。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43家公共场所被动吸烟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现况,为制定浙江省被动吸烟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收集全省车站等候室、商场、医院、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政府对外办公楼等场所共6类43家公共场所禁烟的情况,并采用拦截式调查方法问卷调查629名成年人,了解其被动吸烟的相关信息。结果34.88%的公共场所为禁烟场所,16.28%的公共场所划分了无烟区。成人烟草烟雾的接触情况是:67.24%的被调查者为被动吸烟者,77.42%的被调查者家庭室内可以吸烟,76.47%的人报告常去的娱乐场所室内可以吸烟,62.17%的人报告工作场所室内可以吸烟。在支持公共场所禁烟方面,89.51%的人支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禁烟,88.71%的人支持在学校里禁烟,83.15%的人支持在医院里禁烟,92.53%的人支持在办公室全部或者部分禁烟,79.33%的人支持在餐厅全部或者部分禁烟,61.37%的人支持在酒吧全部或者部分禁烟。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非吸烟者、高学历者、对被动吸烟的危害有认知的人更加支持餐厅禁烟,OR值分别是2.689、1.393和2.670。结论浙江省公共场所被动吸烟情况比较严重,群众普遍支持在公共场所开展禁烟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餐饮、住宿场所吸烟现状和禁烟规定执行情况以及卫生监督员开展公共场所禁烟监督检查状况,探索建立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监管工作模式。方法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和监督检查等方法,在餐饮、住宿场所开展室内公共场所控烟状况调查、监督检查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的调查。结果绝大多数餐饮、住宿场所未实行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未设置室外吸烟,未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劝阻人员。大多数场所仍摆放烟具,对吸烟危害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还不到位,近半数场所禁烟标识和警语的设置仍需加强。结论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实现主要依靠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及社会公众的主动参与和支持,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公共场所经营业主的禁烟主动性,进一步完善禁烟监督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江苏省部分市县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及部分场所吸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现场观察方法,在6个项目地区收集相关资料。结果项目城市均出台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但在法律效应、禁烟场所划分、罚则和执法主体等方面存在不足。共观察了6类98个公共场所,其中46.9%有禁烟标志的场所存在吸烟现象。规定禁烟场所在吸烟现象(43.2% vs 50.0%)、有人劝阻(15.8% vs 11.1%)等方面没有差异。结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亟待改进,并结合媒体倡导等其他策略,以增加规定的执行效应。  相似文献   

7.
林永峰  李善鹏  刘辉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3):4484-4486
[目的]了解青岛市部分吸烟人群吸烟状况,及对公共场所室内禁烟和扩大禁烟场所范围的态度,为法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青岛市2008年参加中国戒烟大赛的吸烟者吸烟状况、对公共场所室内禁烟的态度等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参赛者中重度吸烟者占57.7%;不同开始吸烟年龄之间吸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开始吸烟年龄越小,程度越严重;84.4%的参赛者支持公共场所室内禁烟,83.2%的认为扩大禁烟公共场所的范围,有利于降低吸烟率;在受到劝阻的情况下,27.4%的人会停止吸烟,有44.6%的人会考虑戒烟;过去1年中,49.3%的参赛者戒烟1~2次,19.6%的戒烟3次及以上;影响戒烟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有无禁烟规定和是否支持室内禁烟的态度影响了戒烟行为. [结论]吸烟者普遍支持扩大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应加强宾馆酒店、餐厅酒吧、出租车等控烟难点和焦点场所的立法宣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全面无烟政策实施前和实施2年后深圳市重点场所的控烟情况,为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提供建议,并推进深圳市公共场所全面无烟立法。方法在重点场所全面无烟政策实施前后随机抽取深圳市8个行政区的医院、学校、政府机关单位、公共交通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共约130家公共场所进行现场观察,并对前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体来看,控烟工作完成得最好的是学校、医院,其次是政府机关单位,公共交通场所完成得较差。干预后,学校的吸烟人数由15人下降至2人,含有1~10个烟头数的观测点由32个降低至4个;政府机关的吸烟人数由30人下降至13人,含有1~10个烟头数的观测点由49个降低至1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有禁烟标识、禁烟宣传栏以及执行全面禁烟规定的各公共场所比例显著提高;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单位的禁烟标识在各分散观测点的覆盖率均提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无烟政策的实施对深圳市公共场所禁烟和控烟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干预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全面无烟政策,加强督导巡查,并对各类场所控烟情况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各类公共场所控烟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政府部门制定控烟政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法对上海市黄浦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卫生健康机构、餐饮场所、休闲娱乐场所等13类公共场所进行现况调查,观察并记录场所内各项控烟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吸烟情况。结果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公共场所有控烟宣传资料、全面禁烟海报、警示性图片、控烟举报电话和禁烟标志的比例分别为68.2%、62.6%、69.2%、96.3%和98.1%,4家(3.7%)场所发现有人吸烟并有人进行劝阻;2150名场所人员中,吸烟率为14.4%(309人),其中男性为28.1%(274人)、女性为3.0%(35人);96.0%(2065人)的调查对象认为每个人都有享受无烟环境的权利;93.7%(2015人)的调查对象知道《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在知道《控烟条例》的调查对象中,99.3%(2001人)的调查对象支持室内全面禁烟。结论黄浦区公共场所的控烟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知晓率和支持度较高,但部分场所的控烟工作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前后,各类法定公共场所的控烟现状。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对上海市闵行区92家公共场所的禁烟状况进行调查,对3834名场所内人员进行拦截式问卷调查。结果《条例》实施后,100%的被监测场所张贴有禁烟标志,85.7%张贴有公示监督电话,全面禁烟场所已全部撤销室内外吸烟室(区),部分禁烟公共场所的吸烟室设置率为42.4%,现场可见劝阻和执法率较低。结论《条例》实施后,大多数公共场所能为市民营造出控烟的良好氛围,但仍需要更加有力且持续的执法、监督来支撑;鼓励部分禁烟公共场所设置规范的吸烟室,以推进控烟条例施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卫生部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令实施前和实施三个月后北京市公共场所吸烟及控烟措施的变化情况,为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提供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北京市部分地区的餐馆、网吧、医院、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共计326家进行观察性调查。结果:网吧吸烟现象最严重,吸烟网吧比例由93.8%降至75.6%,其它四类场所未见明显变化;餐馆和网吧工作人员对于吸烟者的劝阻率都低于10%。有禁烟标识的餐馆比例由49.7%提高至81.7%;不摆放烟具的网吧、餐馆和医院比例均有所提高;有63.6%的长途汽车站和50.0%的火车站仍在售卖烟草;有控烟宣传的场所比例医院为70.6%,其它四类场所均不足50%。结论:此次禁烟令在实施3个月后并未对北京市公共场所禁烟和控烟工作产生明显干预效果。建议进一步调查禁令未能取得明显效果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开展禁烟政策的阶段性评估;完善处罚条款,明确监督检查机构;加强政府引导以提高公共场所控烟措施的普及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公共场所人群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状况及控烟工作的现状。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在全市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及公共场所选取12家单位322名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知晓率为98.76%,被动吸烟损害健康的知晓率为95.34%;86.65%的人认为医院应当禁烟;94.41%的人认为学校应当禁烟;89.13%的人认为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禁烟。结论该市居民吸烟、被动吸烟相关危害知识的知晓率高,控烟行为形成率差,被动吸烟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施一年半后南京市公共场所控烟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南京市鼓楼区随机抽取餐馆137家、医院16家和网吧21家进行现场观察与记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8%的场所内观察到吸烟行为,其中网吧情况最为严重(95.2%),餐馆和网吧工作人员对吸烟行为的劝阻比例分别仅为14.1%和10.0%。99.4%和94.3%的场所内无烟草广告和无烟草销售,场所内有禁烟标志和无烟具摆放的比例分别为37.4%和59.0%。69.9%的场所采取≥3种控烟措施;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采取4种和3种控烟措施的餐馆内观察到吸烟行为的风险,分别是采取1~2种控烟措施餐馆的0.08倍(95%CI=0.03~0.28)和0.34倍(95%CI=0.15~0.77)。结论《细则》实施一年半后南京市公共场所内吸烟现象依然较严重,工作人员对吸烟劝阻的比例较低。相关政府部门应及时出台配套措施,加大执法监督,加强宣传教育,为公共场所禁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马鞍山市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现况,为制定被动吸烟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公共场所吸烟状况记录表,现场观察公共场所吸烟状况;使用调查问卷,调查居民、学生被动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结果成人在1w内被动吸烟占87.00%,对被动吸烟态度较为宽容。表示可以在家里被动吸烟者占65.50%,可以在娱乐场所吸烟者占73.00%。赞成在医院、学校、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全部或部分禁烟分别占98.00%、96.50%、94.50%、97.50%。学生在学校见过老师吸烟者占69.5%。赞同在公共场所禁烟者仅有52%。结论马鞍山市被动吸烟率较高,控烟工作任重而道远,加强公共场所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一年后上海市嘉定区公共场所控烟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嘉定区公共场所200家单位,运用现场观察法,在200家单位选择人流量较大的时间、地点,以顾客身份进入观察现场,观察30min并做记录。结果法定禁烟场所内的禁烟标志张贴率达到179家(96.2%),举报电话张贴达到166家(89.2%),有控烟宣传资料的127家(68.3%)。上述三个指标法定禁烟场所均高于非法定禁烟单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法定禁烟场所设有烟具的39家、观察点发现烟头的44家、观察点有人吸烟的68家,均主要集中在餐饮场所、互联网场所、娱乐场所和星级宾馆。结论《条例》相关规定在法定禁烟场所得到了有效落实和执行,但餐饮场所、互联网场所、娱乐场所和星级宾馆仍为控烟工作"重灾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行业群体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状况,探讨影响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主要因素,为创建"无烟单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梅州市623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和无偿献血者开展禁烟舆情调查。结果有41.25%的调查对象认为降低焦油能减少吸烟危害,有53.93%的调查对象赞同在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基础上加入警示图片,只有32.58%的调查对象能正确认识二手烟危害性;献血者对烟草正确认识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有82.18%的调查对象表示赞同和支持国家层面立法,有71.91%和82.35%同意在本市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有50.08%认为在公共场所内实行禁烟会影响顾客数量,同时有55.38%不愿意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参与劝阻吸烟,有19.42%的调查对象不同意所在单位创建"无烟单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较献血者在禁烟行为方面持否定态度的多。结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不容乐观,今后要加大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广大民众烟草危害认知力度,并提高其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杭州市实施《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情况和效果,为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随机选取杭州市控烟场所的场所经营者或管理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有效问卷332份,控烟条例核心知识合格率为76.2%,烟草危害知识合格率为60.2%,禁止吸烟和限制吸烟场所受访者控烟条例核心知识合格率及烟草危害知识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7%调查对象表示本场所禁烟区域还存在吸烟现象,34.3%表示已在场所设置了附有烟草广告的标识和物品,23.2%表示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设置烟具,84.03%近半年内进行过吸烟劝阻。86.7%的调查对象对本市的公共场所控烟效果满意,限制吸烟场所经营管理者对控烟监督执法工作满意率(76.4%)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6~65岁(OR=355.122)、对党政机关禁烟示范作用满意(OR=362.786)、对本人的控烟行为满意(OR=423.564)的人群对杭州市室内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总体满意度更高(均P<0.05)。结论 杭州市公共场所经营管理者对《杭州市公共场...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 ,被动吸烟和很多危害生命的健康效应如肺癌和冠心病有因果联系。为了解公共场所禁烟法规在医院中的执行效果 ,我们选择了颁布禁烟法规较早的威海市 ,于 2 0 0 0年 11月对该市的 8家医院进行了调查。1.对象与方法 :选取威海市作为研究现场共抽取 8家医院 10 6 7人作为调查对象 ,占威海市总医院数的 1/10左右。其中 3家有市级法规 ,2家无市级法规但有自身禁烟规定 ,3家无禁烟规定。为叙述方便 ,本文将有市级法规的医院、无市级法规但有自身禁烟规定的医院和无禁烟规定的医院分别简称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医院。它们分别为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政策及其执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城市公共场所禁烟政策及其执行情况,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场所禁烟政策提供借鉴与依据,并为我国政府提交《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报告提供素材。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及现场观察的方法,收集公共场所禁烟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调查包括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单独的地区纳入到此次调查。在32个项目地区中,各选取省、市、县3个不同级别的地区,共96个地区作为项目点。结果在所调查的96个地区中,77个地区有公共场所禁烟的相关政策法规。32个地级市中,28个(87.5%)市有公共场所禁烟政策;而在32个县市(县级市)中,只有18个(56.3%)县市有公共场所禁烟政策。77个有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城市中有18个城市的政策是在2004年以后制定或修订的。共观察公共场所1364个,83.2%的公共场所有不同程度的禁烟规定,但禁烟规定的执行情况不尽人意,在禁烟区吸烟的比例:交通工具等候室为83.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楼为76.3%,医院门诊大楼为72.9%,卫生厅(局)办公楼为72.5%,政府对外办公楼为68.6%,商场为59.0%,学校教学楼为53.7%,平均为68.6%。结论现有相关公共场所禁烟法规涉及公共场所范围过少,缺乏统一的法规执行监督机构,且各地法规执行力度小,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吸烟劝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于2014年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按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不同分别选取江苏崇安、山东乳山、湖北汉阳、山西寿阳、重庆北碚、青海互助县6个区(县)的医疗卫生、政府和餐饮三类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采用一对一问卷询问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吸烟、二手烟暴露及吸烟劝阻情况、禁烟标识和禁烟规定情况等进行调查。共收集合格问卷1629份,其中医疗卫生1029份、政府187份、餐饮413份。结果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中吸烟者的比例为9.39%,报告过去一个月内在所工作的公共场所内看到过有人吸烟、看到过烟头或闻到烟味的比例为64.97%。对公共场所内吸烟行为,表示会劝阻、躲避和无所谓的比例分别为75.57%、14.30%和10.13%。单因素分析发现,场所类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为现在吸烟者和是否在办公楼内看到过禁烟标识与是否会进行吸烟劝阻有统计学关联(P<0.05),未发现经济地区、城乡、收入水平、知识得分与是否会进行吸烟劝阻有统计学关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相比,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少(OR=0.212,95%CI 0.150~0.301),餐饮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劝阻的多(OR=1.842,95%CI 1.117~3.038);年龄≥35岁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较年龄<35岁的多(OR=1.474,95%CI 1.142~1.903);自身为现在吸烟者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少于非现在吸烟者(OR=0.465,95%CI0.309~0.700);有室内完全禁烟规定的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多(OR=1.649,95%CI 1.160~2.344)。结论多数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表示会对场所内吸烟者劝阻,自身不吸烟、年龄在35岁及以上和有室内完全禁烟规定对吸烟劝阻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