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讨卒中后自主神经障碍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选取卒中病人100例(脑梗塞60例,脑出血40例)对其自主神经症状分5项(即体温升高、瞳孔不等大、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及心电图(异常)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中线结构移位者其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移位者;双侧卒中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侧者,而右侧卒中心电图(ECG)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左侧;皮层下卒中各项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均高于皮层卒中,但以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及ECG异常为显著;脑出血自主神经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脑梗塞;老年卒中各项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但以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与ECG异常为显著。自主神经障碍与中线结构损害有关;中线结构移位、双侧卒中、皮层下卒中、脑出血及老年人更易发生自主神经障碍;右侧卒中较左侧更易发生ECG异常。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分析了2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ECG)变化。结果,2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中,24例经手术治疗,4例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心脏功能也得到改善;对胆心综合征的诊断应注重其病史、症状及ECG的改变,手术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UAP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治疗14天,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ECG及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ECG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心房颤动(AF)直流电(DC)复律后感知的心脏节律与心电图(ECG)记录的心脏节律之间、症状与ECG之间的一致性。方法:连续入选的有症状AF患者经DC复律后,调查受试者在恢复窦性心律(SR)后1周的感知心脏节律和症状。在访谈调查后记录受试者的ECG。应用Cohenκ检验计算概率校正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心电囤(EC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采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ECG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ECG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QRS低电压、T波改变、STT段降低和心房纤颤等改变。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减,随着基础代谢的改善,甲减症状的减轻,心脏损害得到改善,ECG也随之恢复。结论 甲减患者常伴有ECG的异常改变.ECG监测对判断病情发展及给予相应处理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血气分析及心电图(ECG)在APE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APE患者14例,平均59岁,结合临床表现、ECG、血浆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等检查,同时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结果 9285%患者存在基础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症状以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咳嗽及心悸多见,体征以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及下肢水肿体征多见,92.85%血气分析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和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增大,85.71%早期有ECG变化,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多见,占57.14%。结论 ECG改变敏感性较高,发现ECG的早期异常变化,结合易患因素、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血浆D-二聚体正常对APE早期诊断有排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静息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我们对79例静息ECG正常但有冠心病典型症状及危险因素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水平,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 ECG(心电图)、CO—ECG(正交心电图)、VCG(心向量图)、FCG(频域心电图)、FVG(频域心向量图),对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报告了330例检查结果。330例分组为 MI(心肌梗塞)40例、心绞痛20例、非特异症状 ECG 异常组60例、非特异症状 ECG 正常组70例、高心病30例、肺心病10例、心肌炎25例、CL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0例、CRBB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0例、健康人体检45例。结果表明:(1)ECG 对 CLBBB、CRBBB 诊断价值最大,对 MI 诊断价值也较大。非特异症状 ECG 表现为冠不全异常者有近10%的假阳性(按 VCG 诊断),对左、右心室肥厚诊断敏感性较差。(2)CO—ECG 对26例单纯前壁与下壁MI 诊断准确率达到100%,对左、右心室肥厚诊断敏感性也高于 ECG,较 VCG 稍差,但比 VCG 判定简单,值得重视与研究。(3)VCG 对冠心病 MI、心肌缺血、左右心室肥厚、左、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价值高于 ECG。(4)FCG、FVG 是心电检查新技术,本文显示两者结果相似,共同特点为(a)对器质性心脏病敏感性高于其它方法;(b)对早期冠心病有较高敏感性;(c)对病人及健康人的心功能可以概括地了解;(d)在各病变的特异表现等方面存在不足亟待研究改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ECG)在诊断中老年人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103例50岁以上住院患者做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二者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中ECG与CAG均提示冠状动脉有病变43例(41.7%),其中心肌梗死28例,心肌缺血15例;ECG无典型心肌梗死改变,但有ST-T改变,而CAG提示无明显病变者30例(29.1%);ECG提示正常30例(29.1%),其中CAG提示有病变者12例(40.0%),多为左前降支病变. 结论 ECG用于中老年人诊断冠心病简便易行、快捷、便宜.但对中老年人ECG检查无阳性发现而有临床症状者,应高度警惕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左前降支的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讨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电图(ECG)及心脏彩超(UCG)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次采取 ECG、UCG 对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到该院诊治的80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参照诊断金标准—冠脉造影(CAG),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做评估。结果:ECG 的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各占80.85%、54.55%和70.00%,UCG 各占63.83%、63.64%和63.75%,ECG 联合 UCG 各占70.21%、57.58%和65.00%。ECG、UCG 的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与 ECG 联合 UCG 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结论:ECG、UCG 对冠心病的检查具有一定意义,但临床仍需与患者的既往病史、症状等相结合,有条件者尽可能采取 CAG 检查,以提高冠心病检出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ECG)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阳性结果间的相关性。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17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CHD)患者的CAG检查及常规12导联静息E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一患者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ECG ST-T改变与CAG检查阳性结果的一致性微弱(Kappa=0.161,P<0.01);两种检查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脉病变支数不同的各组EC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ECG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且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CG ST-T改变可能部分地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并有显著意义,但与CAG检查相比,对诊断CHD的诊断作用有限,所以临床依据ECG ST-T改变诊断CHD时应慎重,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在47例SLE患者中,对23例有心脏损害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心脏病相关临床症状的9例,SLE可以累及心脏各个部分,其中以ECG ST-T缺血性改变和心包受累最为常见.结论 SLE伴心脏损害心脏病相关临床症状多轻微或无症状,ECG和UCG可提高检出率及检测疗效,及早诊治可改善SLE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对 5 8例急性胸痛症状伴ECG异常、临床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 7d内、冠状动脉造影前 3d内作UCG检查 ,重点观察室壁运动及增厚率、心肌回声及左室射血分数。将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和ECG比较。结果UCG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30例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2 8例 ,与冠状动脉造影有高度一致性 ,其敏感性 (90 6 % )和特异性 (96 2 % )均高于ECG。故认为UCG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简称ECG)是临床心脏检查和心电监护的一项重要工具,在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ECG诊断和监护技术早已广泛普及到各级医疗机构。职业学校培养的护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基层和社区。目前有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除了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外,ECG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将来在二、三级医院工作的学生,除了常规ECG检查之外,危重患者的床边心电监护已代替了过去的听诊。因此,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ECG技术极为重要,可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人材及开展社区医疗保健护理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诊断冠心病(CHD),有效、较易做到而又经济的辅助检查方法仍然是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如病人有发作性或不典型的某些症状,自疑或经某医院诊为 CHD,常规 ECG 却无肯定改变,病人又不可能在发作当时立即记录 ECG,则应按医院条件选做一些较复杂的检查以便确诊,动态心电图(DCG)就是其中之二。DCG 能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72小时的 ECG,但如病人有待阐明的症状每周或每月、每年仅出现几次,又无一定规律、那么 DCG 仍常不能捕捉到发  相似文献   

16.
<正> 心脏荨麻疹是近年来才被人们所认识的一种心脏过敏反应,其为Ⅰ型变态反应,属于变态反应性心脏病的一种。为探讨其与机体其他器官变态反应的关系,观察其发病、发展及愈后情况,本文对164例无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血管病的过敏反应患者,进行ECG观察:其中男性78例、女性86例,年龄12~43岁,平均32.1岁。均于发病初诊时进行常规十二导联ECG检查,对ECG异常者进行脱敏及对症等治疗,待过敏反应的症状、体征消失后复查ECG,若复查后变正常者诊为心脏荨麻疹:反之,ECG改变为原发性。结果发现心脏尊麻疹6例,占3.7%,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食物引起者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ECG)动态变化,进一步提高ECG在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选自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期间经X线胸片、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46例PTE患者,主要分析PTE患者发病前后ECG的动态变化。结果464例PTE患者出现ECG动态变化者44例,占96%。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律失常出现最早,占50%。额面心电轴右偏〉90度、S1QⅢTⅢ、SⅠS ⅡSⅢ综合征、重度顺钟向转位、右束支传导阻滞、TV1-V4倒置等一系列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ECG表现,占40%。ST段呈缺血性及损伤性改变甚至出现心肌坏死样图形占10%。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心电图虽然是非特异性,但ECG能为临床提供最早最快最敏捷的诊断资料,将ECG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症状紧密结合,对PTE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电话-心电图(TT ECG)传输监测来了解房颤(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无症状A F的复发率,并与标准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相比较。背景:AF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常常基于患者症状来评估。方法:72例药物控制不佳且反复发作的A F患者(包括37例阵发性AF和35例持续性A F患者),接受肺静脉(PV)口环状射频消融。其中有57例患者行左房峡部消融,69例患者同时行三尖瓣环峡部消融。患者在消融术后1个月及4个月、术后第30~120天或症状发作时按计划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行每日TT ECG监测。结果:共获得5585次TT ECG记录(平均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缓慢型心房颤动(Af)伴发长R-R间期在静态心电图(ECG)中发生率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静态ECG表现为缓慢型Af的患者,根据有无伴随头晕、黑矇、晕厥等相关症状,分为有相关症状组A组37例,无相关症状组B组29例;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80岁)42例,非高龄组(〈80岁)24例。观察缓慢型Af伴发长R-R间期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发生长R-R间期30例,占81.08%,B组发生6例,占20.69%。A组发生率高于B组(χ2=10.87,P〈0.05);高龄组发生29例,占69.05%,非高龄组发生7例,占29.17%,高龄组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χ2=11.63,P〈0.05)。结论静态ECG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缓慢型Af伴发长R-R间期,对伴发头晕、黑矇、晕厥等相关症状患者和高龄患者应高度重视,适当延长ECG描记时间,详细描述长R-R的长度,慎重Af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临床医生尽早干预和处理提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 ( HFRS)病损广泛 ,可累及多系统 ,多脏器 ,临床经过及并发症复杂多变 ,其特殊临床表现甚多 ,并发症较广 ,容易漏诊误诊 ,现将我院 10年来 HFRS住院病人及结合文献复习对 2 3例特殊表现及罕见并发症综合分析报道如下。1 以脑炎症状首发 ,并发心律失常 2例例 1,男 ,60岁 ,畏寒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 3天 ,抽搐 2次入院。ECG示心房纤颤。例 2 ,女 ,4 5岁 ,畏寒发热胡言乱语 3天 ,ECG示频繁室早 ,Q~ T间期延长。二者均无心脏病史 ,CSF符合散脑改变 ,后出现典型 HFRS症状而确诊 ,且按 HFRS治疗上述症状全部消失。2 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